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 北江詩話
  • 洪亮吉
  • 3787字
  • 2015-11-24 18:12:07

詩人不可無品,至大節(jié)所在,更不可虧。杜工部、韓吏部、白少傅、司空工部、韓兵部,上矣。李太白之于永王璘,已難為諱。又次則王摩詰,再次則柳子厚、劉夢得,又次則元微之,最下則鄭廣文。若宋之問、沈佺期,尚不在此數(shù)。至王、楊、盧、駱及崔國輔、溫飛卿等,不過輕薄之尤,喪檢則有之,失節(jié)則未也。

昨歲游廬山,憩于同年九江太守方君體官廨數(shù)日,廨后即庾公樓,太守以柱榜見屬,余為篆一聯(lián)云:「半壁江山真劇郡,一樓風(fēng)月幾傳人。」太守首肯,然頗嫌「劇郡」二字非古,余舉《三國志王觀傳》示之,(明帝即位,下詔書,使郡縣條為劇、中、平,時觀為涿郡守,遂上言以涿郡為外劇。)始折服也。唐楊倞《荀子注》云:「劇,囂煩也。」是魏時之劇、中、平,即今之沖煩疲難所本。

今楷書之勻圓豐滿者,謂之「館閣體」,類皆千手雷同。乾隆中葉后,四庫館開,而其風(fēng)益盛。然此體唐宋已有之,段成式《酉陽雜俎詭習(xí)》內(nèi)有「有官楷,手書」。沈括《筆談》云:「三館楷書,不可謂不精不麗,求其佳處,到死無一筆」是矣。竊以謂此種楷法,在書手則可,士大夫亦從而效之,何耶?本朝若沈文恪、姜西溟諸人之在圣祖時,查詹事、汪中允、陳奕禧之在世宗時,張文敏、汪文端之在高宗時,庶幾卓爾不羣矣。至若梁文定、彭文勤之楷法,則又昔人所云「堆墨」書也。

本朝冊封使至安南、琉球等國,海船中例載漆棺,以備不虞。棺上必釘銀牌十?dāng)?shù)枚,鐫曰天使某人之柩。蓋預(yù)防危險時,天使即朝衣冠臥棺內(nèi),至船將覆,則棺外已施釘,令其隨流漂沒,海船遇而見之,或鉤取上船,至內(nèi)地則告于有司,以還其家。必釘銀牌者,所以犒水手,無此,則恐見亦不撩取也。然事亦有所本。宋天圣中,御史知雜事,章頻使遼,死于虜中,虜中無棺櫬轝,至范陽方斂。自是遼人常造數(shù)漆棺,以銀飾之,每有使人入境,則載以隨行,至今為例。事亦見《筆談》。

昔人笑馮道「忘攜兔園冊子來」。然兔園冊子,畢竟是唐及五代時習(xí)尚。若今日之習(xí)尚,吾見其龍頭雜事而已矣。又考:兔園冊子雖不傳,大要是類書之淺近者,雖不及歐陽詢、虞世南、徐堅(jiān)之詳審,要亦其次也。蓋初唐人撰集,定無不舉來歷,尟自作璁明之弊,勝今日之《錦字箋》《廣事類賦》遠(yuǎn)矣。(唐人及北宋人著書,皆有法度,故白《六帖》既遠(yuǎn)勝孔《六帖》,《廣事類賦》去吳淑《事類賦》則又不可道里計(jì)矣。)

唐宋詩人,永年者殊少。杜甫年五十九,李白年六十余,王維年六十一,韓愈年五十七。《孟浩然傳》云:「年四十始游京師,張九齡、王維雅稱道之。」今考張九齡以開元二十一年十二月作相,王維始從濟(jì)州參軍擢右拾遺,是浩然游京師當(dāng)在開元二十二年以后,至開元末,浩然已卒,是年亦不出五十。《高適傳》言五十始為詩,其卒在永泰元年,年當(dāng)在七十左右。白居易年七十五,宋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皆六十六。至南宋則詩人老壽者多,陸務(wù)觀年八十六,楊廷秀年八十三,范成大年七十,尤袤年七十。

袁大令枚,自作《生挽》詩,雖極曠達(dá),然尚不如豸青山人李鍇二語,蓋其胸次之高,悟道之早,又非大令所能及。其句云:「定知無物還天地,何不將身占水云?」

余家藏古鏡極多,海馬蒲桃至十余面,相傳皆漢時物也。六朝鏡亦四、五,內(nèi)有二面,形質(zhì)極薄,而雕鏤甚工,疑皆宮禁中所用殉葬。其一背銘云:「天上見長,心思君王。」一背銘云:「久不見,侍前稀,君行卒,我安歸?」篆法工整,語亦凄艷。余在貴州,曾以「天上見長鏡」作消寒會詩題,亦曾以課多士。

倪進(jìn)士模,居望江之大雷岸。余游匡山回,阻風(fēng)華陽鎮(zhèn),因徒步二十里訪之。其讀書草堂距家三里,正面建德諸山,屋旁即雷港也。余以二水山房顏之。草堂后,小閣七間,積書至五萬卷,金石千余卷。平生嗜古錢,撰《泉譜》四卷,極為精審。時阻雨,留三宿乃去。談次,出其《懷人詩》三十首,乞?yàn)辄c(diǎn)定。詩非所長,蓋學(xué)人之余事耳。

趙州師道南,今望江令師范之子也。生有異才,年未三十卒。其遺詩名《天愚集》,頗有新意。五言如「海霞明雁路,松日淡僧衣」,「一庭如野闊,雙鶴并人長」,均系未經(jīng)人道者。時趙州有怪鼠,白日入人家,即伏地嘔血死,人染其氣,亦無不立殞者。道南賦《鼠死行》一篇,奇險怪偉,為集中之冠。不數(shù)日,道南亦即以怪鼠死。奇矣。

九江府署后距城,有樓三楹,人傳為晉庾亮與殷浩等登眺之所。不知非也。亮鎮(zhèn)荊州時,治所實(shí)在今湖北武昌縣,土人名為小武昌,以別于今武昌府。在江之北,樓正面江,故名南樓。若九江府在江南,有樓面江,乃北樓耳,何得云亮與浩等所登乎?余同年方太守體,以為亮弟翼鎮(zhèn)江州時所筑樓,近之。余有《庾樓詩》一篇云:「吳楚山川此上游,茲樓剛對武昌樓。南來杰閣推章郡,東下雄藩是石頭。頻歲舳艫趨海道,全家棣萼領(lǐng)江州。憑闌一望真無際,千點(diǎn)飛帆雜渚鷗。」蓋訂向來之誤也。(《文選注》以此為湓口南樓。)

廬山甲于東南,然最勝者則文殊臺之陗,佛手巖之奇,黃龍寺之古樹,開元寺之飛瀑,可稱四絕。

楊兵備煒,少余三歲,與其從兄大令倫,皆童年舊交也。以戊戌庶常起家,官至南昌太守。公事去官,復(fù)緣衡工例,需次道員,今已發(fā)廣東,到日即署肇羅道矣。其《自嘲》一首,余極愛其頸聯(lián)云:「舊叨甲第登瀛選,新署頭銜納粟官。」洵紀(jì)實(shí)也。

章炯,績溪人,詩酷嗜昌谷,己所作亦有神似者,如「娉婷鬼女夜行役,漆燈照見雙履跡。土花蝕面不分明,猶帶生前小桃色。」年甫三十卒,信乎其為「鬼才」也。

江上舍藩,寓居江都,實(shí)旌德人也。為惠定宇征君再傳弟子,學(xué)有師法。作小詩亦工,其《過畢弇山宮保墓道》詩曰:「公本愛才勤說項(xiàng),我因自好未依劉。」亦隱然自具身分。余識上舍已二十年,惜其為饑寒所迫,學(xué)不能進(jìn)也。

孟東野詩:「出門即有礙,誰謂天地寬。」非世路之窄,心地之窄也。即十字而局天蹐地之形,已畢露紙上矣。杜牧之詩:「蓬蒿三畝居,寬于一天下。」非天下之寬,胸次之寬也。即十字而幕天席地之槩,已畢露紙上矣。 一號為「詩囚」,一目為「詩豪」,有以哉。

「我未成名君未嫁」,同傷淪落也。「爾得老成余白首」,同悲老大也。用意不同,而寄慨則一。

馬融《西第頌》,陸游《南園記》,事甚相類。文人稱頌時宰功德,即杜工部、韓吏部亦不免,何況明吳與弼諸人乎。腕可斷,文不可作,真高人一籌者矣。

「粉白黛綠」,古人皆言「粉白黛黑」,《楚辭大招》:「粉白黛黑,施芳澤只。」張揖、郭璞并云:「靚,粉白黛黑也。」靚與靘同。《玉篇》《廣韻》并同:「{冥色}靘,青黑色。」

李善《文選注》,成于唐顯慶三年,而《三都賦》皆標(biāo)題云「劉淵林注」,恐系后人追改。《蜀都賦注》引《管子》曰「四民雜處」,即改「民」作「人」,豈其避太宗諱,而不避高祖諱者乎?

黔中田教諭鈞,能詩,嘗記其《題桃花源圖》一律內(nèi)頸聯(lián)云:「青隴人耕無稅地,紅燈兒讀未燒書。」頗有新意。乙卯八月初三日,十三府教官錄科到者四人,都勻縣訓(xùn)導(dǎo)殷象賢,南籠府訓(xùn)導(dǎo)吳永輔,安順府訓(xùn)導(dǎo)鄧成洛,平越府訓(xùn)導(dǎo)冉奇瑜,試以《論語》題文一首,《秋海棠》詩八韻,吳永輔、殷象賢詩并可擅場,吳詩云:「無枝憑鳥宿,有葉庇蟲啾。」殷詩云:「浣露香彌潔,經(jīng)風(fēng)膩欲流。一枝酣午夢,數(shù)朵媚晴秋。」二人皆己酉拔貢生,詩筆清新,亦田教諭之亞也。

五丈原在郿縣西南,與岐山縣接界,原平如掌。余癸卯歲訪莊大令炘于郡縣,曾騎馬徧歷之。原盡處,有諸葛忠武祠三楹,以漢前將軍關(guān)神武配。祠已荒圮,余有長句記游,末云「回風(fēng)蕭蕭馬蹄起,如掌原平三十里」是也。丙寅三月,余在宣城,忽有主簿郭蘭芬投謁,自云岐山人,并言縣人已重新五丈原諸葛忠武祠,乞作一詩,以刊祠壁。余為賦一律云:「五丈原高氣杳冥,三分國勢費(fèi)調(diào)停。地形縱復(fù)輸中夏,天象居然見大星。丙魏尚慚真宰相,孫曹同媿小朝廷。茫茫川阜仍如昔,渭水蒼涼太乙青。」郭,本縣學(xué)生,亦頗能詩,惜到任未半歲即卒。

僧果仲詠王昭君詩:「和戎原漢策,遣妾亦君情。」論斷平允,可以正前人「漢恩自淺胡自深」諸句之失。

贈人詩,能確切不移,則雖應(yīng)世之篇,亦即可以傳世。乾隆中,宜興湯侍御先甲,以建言為上所知,旋即擢鴻臚卿。王太守嵩高,時在揚(yáng)州安定書院代山長,劉侍講星煒贈詩云:「海內(nèi)共傳真御史,殿中新拜大鴻臚。」人以為稱題。乾隆末葉,蒙古伍彌泰以西安將軍入為協(xié)辦大學(xué)上,旋即正揆席,孫兵備星衍乞萬進(jìn)士應(yīng)馨代作一詩賀之,內(nèi)云:「唐代中書多節(jié)度,漢家丞相即將軍。」伍讀之,亦擊節(jié)。憶乙卯冬,余以黔中使竣入都,時畢尚書沅在辰陽籌餉,邀留數(shù)日,出其所定《靈巖山館集》屬題,官移一岳,即編一集,蓋尚書自陜西、河南擢督湖廣,旋降撫山東,不久仍復(fù)舊尚書,一生愛才如命,使節(jié)所歷,五岳又皆在部中,故余詩中一聯(lián)云:「諸生并致層霄上,五岳分標(biāo)各卷中。」前客河南撫署,亦有贈尚書詩曰:「管下名山皆有岳,座中奇士盡談經(jīng)。」時邵學(xué)士晉涵、孫兵備星衍、錢州判坫及余皆在幕中耳。

余游大別山,日晚薄醉,歷山澗中,忽得一詩云:「朱顏壯士慘西日,白發(fā)女史悲余春。鬼桃初花怪鴟集,神幄半燼祅狐蹲。此時此景不沈醉,豈待三尺蓬蒿墳。」讀之覺有鬼氣,須更以醇酒沃之。

李善注《思舊賦》,引《文士傳》云:「嵇康臨死,顏色不變,謂兄曰:『向以琴來不?』曰:『已來。』康取調(diào)之,為《太平引》,曲成,嘆息曰:『《太平引》絕于今日耶?』」又引《嵇康別傳》曰:「袁左尼嘗從吾學(xué)《廣陵散》,吾每固蘄之不與,《廣陵散》于今絕矣。」據(jù)二書,則《太平引》《廣陵散》當(dāng)系二曲,康臨刑所彈者《太平引》,而又憶及《廣陵散》也。故余《詠史》詩曰:「交若不擇人,巽穢籍猖獗。《太平》與《廣陵》,二曲一時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拜城县| 新安县| 灵丘县| 枣强县| 农安县| 诸暨市| 永州市| 平塘县| 临潭县| 安国市| 马公市| 庆阳市| 柯坪县| 通许县| 沂源县| 清苑县| 平南县| 大田县| 都兰县| 洪洞县| 水城县| 启东市| 镇坪县| 莆田市| 施甸县| 石楼县| 北川| 印江| 布尔津县| 吉水县| 西城区| 珲春市| 蓬莱市| 蓬安县| 江孜县| 剑川县| 汉阴县| 正安县| 隆回县| 三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