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4章

宋襄公假仁失眾齊姜氏乘醉遣夫卻說楚成王偽裝便車參加大會,跟隨的人都是勇士,里面穿著鎧甲,身邊暗藏兵器,全經過成得臣、斗勃挑選來的,個個勇猛無比。又令蔿呂臣、斗般兩將統帥大軍,隨后跟進,準備大戰一場。宋襄公全然不知,中了圈套,正是:“沒心人遇有心人,要脫身時難脫身”了。楚王擒住襄公,眾軍兵把公館中準備的祭祀物品和犒勞的禮品以及倉庫中的糧食,都搶劫一空。宋襄公隨行帶來的車輛,也都歸了楚國。陳、蔡、鄭、許、曹五國諸侯,人人害怕,誰敢上前為宋公說話?楚成王邀請眾諸侯來到公館,當面數說宋襄公六條罪狀:“你乘齊國國喪之際派兵征伐,私自實行廢立之事,這是第一條罪行;滕君參加大會稍微晚一點,你就加以侮辱囚禁,是第二條罪行;用人來代替牲畜祭祀淫鬼,是第三條罪行;曹侯缺少地主的禮儀,本來是小事一件,你卻自恃強大進行圍攻,這是第四條罪行;以快要滅亡的國家,不能夠估計自己的德行能力,不顧上天本來已經顯示出告戒的征兆,還想成就伯主的大業,是第五條罪行;向我求諸侯之位,又妄自尊大,全沒有謙讓的禮節,是第六條罪行。上天奪去了你的靈魂,使你單車參加會盟,我現在帶領戰車一千輛,戰將千員,要踏碎睢陽城,為齊、鄫各國報仇!諸位國君請在這里稍微停留幾天,等我占領宋國回來后,再和眾位痛飲十天再散。”眾諸侯沒有不唯唯應諾的。襄公啞口無言,就像木雕泥塑的偶像一般,只多了兩行淚珠

很快楚國的大軍都到齊了,號稱千輛戰車,實際只有五百輛。楚成王犒賞三軍后,拔寨而起,帶著宋襄公,殺奔睢陽城。各國諸侯奉了楚王的命令,都停留在盂地,沒有一個敢回國的。史官作詩一首,譏諷宋襄公的愚蠢說:無端媚楚反遭殃,引得睢陽做戰場

昔日齊桓曾九合,何嘗容楚近封疆?卻說公子目夷自盂地逃回都城,向司馬公孫固述說襄公被劫持的事情,并說:“楚國大軍早晚就要到了,要快些調兵,登城把守。”公孫固說:“國家不能一天沒有君主,公子應該暫時代理君主,然后發號施令,賞罰分明,人心才能安定。”目夷附著公孫固耳邊說:“楚國人抓住我們君侯來征伐我國,是挾持君王而有所求。必須如此,楚國人一定會放我們國君回來。”公孫固說:“這話很對!”于是向眾位大臣說:“我們國君未必會回來了!我們應該擁戴公子目夷為國君,主持國家大事。”群臣都知道目夷的賢能,沒有不樂意的。公子目夷先到太廟祭告,然后稱君攝政。三軍都聽從指揮,紀律嚴明,睢陽城把守得和鐵桶一樣牢固。剛剛安排好,楚王大軍已到城下,扎好營寨。將軍斗勃上前向城中喊:“你們國君已被我們活捉,要活要殺都在我們手中,趕快獻城投降,以保全你們國君的性命!”公孫固在城樓上回答:“依賴祖宗社稷的神靈,宋國已推立新的國君了。要活要殺都由你,想要我們投降是辦不到的。”斗勃又問:“你們國君還在,怎么能又立一個國君呢?”公孫固回答:“立國君是為了主持國家,現在國家無主,怎么能不另立新君?”斗勃說:“我們愿意送還你們國君,用什么酬謝我們?”公孫固說:“舊國君被俘虜,已使國家蒙受侮辱,即使回來也不能夠為國君了

歸還與否,全憑楚國作主。如果要決戰,我們城中的戰車沒有絲毫損傷,愿與你們一決勝負。”斗勃見公孫固回答得強硬,便回去報告楚王。楚王怒氣沖沖,下令攻城。城上箭矢、石塊如急雨一般射下,楚兵傷亡慘重。連續攻打三天,白白損失了許多士兵,不能取勝。楚王問:“宋國既然不用宋君,殺了他怎么樣?”成得臣回答:“君王以宋殺掉鄫侯為其罪名,現在殺宋公,是效尤之舉。殺掉宋公就像殺一個普通人一樣,不能得到宋國,卻白白地與宋國結下怨仇,不如放掉他。”楚王又問:“攻打宋國不能取勝,又放回他們的國君,有什么名目呢?”得臣回答:“我已有一條計策了。如今不參加盂地之會的,只有齊、魯二個國家。齊國已經兩次與我們通好,暫時不必計較。魯國是禮義之邦,一向幫助齊國成就霸業,不把楚國放在眼里。如果把俘獲宋國的物品和人獻給魯國,請魯君在亳都相會,魯君見宋君被俘,一定會害怕前來。魯君、宋君是葵邱會盟的人,而且魯侯特別賢明,一定會為宋君求情,我們因為魯侯的賢德而釋放宋君,是一舉而兼得宋、魯兩國的好感。”楚王拍掌大笑說:“子玉真有見識!”于是退兵,扎駐在亳都,派宜申為使節,帶著俘獲的車輛,到曲阜獻禮。給魯侯的信上寫著:宋公傲慢無禮,已被我囚禁在亳都。不敢獨自享受這個功勞,特向貴國獻禮報捷,希望您能夠屈尊到此,共同決定對宋公的處理

魯僖公看信后,大吃一驚,正是“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明知楚國使節來獻禮報捷,故意夸大其辭,是進行恐嚇,但魯國弱小,楚國強大,如果不去會見,又怕楚軍來征伐,那時后悔也來不及了!于是厚厚款待宜申,先寫了回信,快馬報告楚王,說:“魯侯遵從您的命令,立即就來相會。”魯僖公隨后即乘車上路,由大夫仲遂跟從前往。到了亳都,仲遂得到宜申的幫助,先私下里會見成得臣,請他在楚王面前多多關照,凡事行個方便。得臣引導魯僖公與楚成王相見,彼此敘說互相敬仰的意思。這時陳、蔡、鄭、許、曹五位諸侯,也從盂地趕到這里相會,加上魯僖公共是六位,他們聚在一處商議。鄭文公首先發言,要推舉楚王為盟主,眾諸侯吞吞吐吐,欲言未言。魯僖公毅然說道:“盟主必須以仁義號召天下,這樣才能使人心悅誠服。現在楚王依仗兵多將廣,襲擊宋國,囚禁宋公,有威嚴而無恩德,人心懷疑不安

我們與宋國,都有結盟之友好,如果坐視不救,只知道奉承楚國,恐怕要被天下英雄所恥笑。楚國如果能夠釋放宋公,最終使會盟在友好的氣氛中結束,我怎么敢不聽從楚王的命令呢?”眾位諸侯都說:“魯侯說的太對了!”仲遂把這些話私下透露給成得臣,得臣轉告給楚王。楚成王說:“諸侯們以盟主的大義責備我,我怎么能違背呢?”于是便在亳都郊外再筑起盟壇,約定在十二月癸丑這一天,向神靈發誓,歃血結盟,同時赦免宋公的罪行

約定結盟的前一天,楚王把宋襄公放出來,與眾位諸侯相見。宋襄公又羞又怒,滿肚子不高興,卻又不能不向諸侯們道謝。到那天,鄭文公拉著眾諸侯,誠懇地邀請楚成王登壇主持會盟。成王率先割牛耳取血,宋、魯等國君也依序歃血。宋襄公敢怒而不敢言。會盟完畢,諸侯們四散回國。宋襄公聽謠言說公子目夷已經即君位,便準備逃到衛國避難。這時公子目夷派遣的使臣已經到了,向宋襄公致意說:“我所以暫時管理國政,是替君侯守衛國家。宋國本來就是您的國家,為什么不回來呢?”很快就把迎接的儀仗準備齊全,接襄公回都城,目夷退位為臣。胡曾先生曾論及襄公之所以能被釋放,全靠公子目夷計策,冷靜沉著,并不看重從前的君侯;如果手忙腳亂,向楚國請求放回舊君,楚國就會視為奇貨可居,豈肯輕易放回?有詩一首稱贊目夷說:金注何如瓦注奇?新君能解舊君圍

為君守位仍推位,千古賢名誦目夷

又有詩一首說六位諸侯,公然向楚王獻媚,乞求寬放宋公,明明是把操縱中原的大權,雙手送給楚國,楚王眼中還會有中原嗎?詩說:從來兔死自狐悲,被刦何人刦是誰?用夏媚夷全不恥,還夸釋宋得便宜

宋襄公一心想成就霸業,反被楚國捉弄一場,遭受奇恥大辱,怨恨之情,痛入骨髓,但恨自己力不從心,不能報仇雪恨。又怪鄭侯極力倡議,尊奉楚王為盟主,憤怒不已,千方百計要與鄭國作對。正好周襄王十四年春天三月,鄭文公去楚國行朝拜之禮,宋襄公聽后大怒,便起傾國之兵,親自討伐鄭國,令上卿公子目夷輔助世子王臣守國。目夷勸道:“楚國與鄭國關系正好,宋如果伐鄭,楚國一定會救援。這次征伐恐怕不能取勝,不如實行德政,等待時機才是上策。”大司馬公孫固也勸阻。襄公生氣地說:“如果司馬不愿去,我自己去好了。”公孫固不敢再說什么,于是出兵伐鄭國。宋襄公自己統帥中軍,公孫固為副手,大夫樂仆伊、華秀老、公子蕩、向訾守等都跟隨前往

鄭文公接到探子的報告,大吃一驚,連忙派人向楚王求救。楚成王說:“鄭侯對待我就像兒子侍奉父親一樣,應該趕快去救援。”成得臣進言說:“救援鄭國不如討伐宋國。”楚成王問:“為什么?”得臣回答:“宋公曾被我們俘虜,宋國人已嚇破膽了。現在又不自量力,帶大軍征伐鄭國,宋國國內一定空虛,乘虛而入,宋國必定害怕,這是不用交戰就知道勝負的事情。如果宋軍回救,那他們也就疲勞了,以逸待勞,怎么會不勝利呢?”楚王同意了他的意見。即刻命令成得臣為大將,斗勃為副將,起兵伐宋。宋襄公正與鄭軍相持不下,聽到楚軍來伐的消息,晝夜兼程,返回宋境,在泓水南岸扎好營寨,等待楚軍。成得臣派人來下戰書。公孫固對襄公說:“楚國大軍的目的是救援鄭國。我們以從鄭國撤兵來向楚國道歉,楚軍自會退回。不能與他們交戰。”襄公反問:“從前齊桓公起兵討伐楚國,現在楚兵來征伐宋國,而我們卻不和他們交戰,如何繼承齊桓公的英雄業績呢?”公孫固又說:“我聽說‘一姓不再興’。就像上天拋棄殷商已經很久了,君侯要重新恢復它,可能嗎?而且我們的盔甲不如楚國的堅固,兵器不如楚國的鋒利,人馬不如楚國的強壯。宋國人害怕楚人就像害怕蛇蝎一樣,您靠什么取勝呢?”襄公回答:“楚國雖然兵甲有余,但仁義不足,我兵甲不足,但仁義有余。從前武王只有三千猛士,卻戰勝了殷紂王的億萬軍隊,靠的完全是仁義。以有道的君王來躲避無道的臣子,那樣我活著還不如死掉好。”于是便在戰書的末尾批定十一月初一,雙方在泓陽交戰。又命令制做一面大旗插在大車上,旗上寫著“仁義”二個大字。公孫固暗暗叫苦不迭,私下里對樂仆伊說:“戰爭本來就是廝殺,如今卻說仁義,我不知道我們國君的仁義在什么地方啊?上天奪回了主君的靈魂,我認為已經很危險了!我們一定要小心行事,不使國家滅亡就萬幸了。”到了交戰那一天,公孫固在雞還沒叫時就起床,請襄公發令,嚴陣以待

且說楚將成得臣在泓水岸北駐扎,斗勃請令說:“我軍應五更時渡河,以防宋兵布好戰陣攻擊我軍。”得臣笑一笑說:“宋襄公做事迂腐至極,一點不懂兵法。我軍早渡河早交戰,晚渡河晚交戰,有什么擔心的呢?”天亮以后,部隊才陸續渡河。公孫固請襄公下令出擊,說:“楚軍在天亮才渡河,過于輕敵。我們乘他們沒渡完,沖上前去廝殺,是以我們全軍攻擊他們一部分。如果讓他們都渡過來,楚兵多而我軍少,恐怕不能取勝,您看如何?”襄公指著大旗說:“你看見‘仁義’二個字了嗎?我堂堂正正之師,豈有乘敵軍渡一半而出擊的道理?”公孫固又暗暗叫苦。一會兒功夫,楚兵全都渡過河。成得臣戴著精美的帽子,上面扎著玉纓,身穿繡袍,外著軟甲,腰掛雕弓,手執長鞭,指揮士兵,東西布陣,氣宇軒昂,旁若無人。公孫固又對襄公說:“楚軍正在布陣,尚未行成隊列,現在立即擊鼓進攻,楚軍一定會大亂。”襄公往他臉上吐唾沫說:“呸!你貪圖一次沖鋒獲得的小利,就不顧千秋萬代的仁義之名嗎?我堂堂正正之師。豈有乘敵人沒列成陣就進攻的道理?”公孫固只好再次暗暗叫苦。楚兵擺好陣勢,只見人強馬壯,漫山遍野,宋兵人人都面帶懼色。襄公下令擊鼓,楚軍中也響起鼓聲。襄公自己舉著長矛,帶著公子蕩、向訾守二將,以及護衛的官兵,催馬向楚陣沖來。成得臣見宋兵來勢兇猛,暗自傳下號令,開了陣門,只放襄公一隊車馬進陣

公孫固隨后趕來保護宋襄公,襄公已殺入陣中去了。只見楚軍中一員上將擋住陣門,口口聲聲大叫:“有本事的快來決一死戰!”公孫固抬眼一看,見是楚將斗勃,心中大怒,挺戟上前,直刺斗勃,斗勃舉刀迎戰,二人交鋒,不到二十回合,宋將樂仆伊帶兵趕來,斗勃一見,不免有些著忙。恰好楚陣中又沖出一員上將蔿呂臣,接住樂仆伊廝殺。公孫固乘斗勃著忙,看準時機,撥開他的刀頭,馳入楚軍。斗勃提刀追趕,宋將華秀老趕到,擋住斗勃,兩對兒在陣前廝殺。公孫固在楚陣中,左右沖突很久,看見東北角上士兵如林,團團圍著,拍馬沖了過去。正遇上宋將向訾守血流滿面,大聲叫道:“司馬快來救君主!”公孫固隨著他殺入重圍,只見護衛襄公的官兵一個個身帶重傷,還與楚軍死戰,毫不退縮。原來襄公對待手下人極有恩德,所以眾人都以死相護。楚軍見公孫固英勇難敵,才稍稍退后。公孫固上前,只見公子蕩身負重傷,倒在車下,“仁義”大旗已被楚軍奪走。襄公身上受了許多傷,右腿中箭,射斷了膝中之筋,已站不起身。公子蕩見公孫固來到,張開眼睛說:“司馬好好服侍主公,我今天死主這里了!”說完就斷了氣。公孫固感嘆不已,把襄公扶到自己車上,身體擋在前面,奮勇向外沖出。向訾守殿后,眾侍衛一路相護,邊戰邊退。等到沖出楚陣,護衛的官兵已沒有一個生存

宋軍的戰車甲兵,十喪八九。樂仆伊、華秀老見宋公脫離虎穴,也各自逃回

成得臣乘勝追擊,宋軍大敗,車輛器械,差不多都丟得一干二凈。公孫固與襄公連夜逃回都城。宋兵死的人很多,他們的父母妻子都聚在一起譏諷襄公,埋怨他不聽司馬之言,以致于有此大敗。襄公聽到這些話后,感嘆道:“君子不重傷別人,不擒拿年紀大的人。我要用仁義帶兵,豈能效仿這種乘別人危險而行動的事情?”舉國上下,沒有不譏笑他的。后代人相傳,說宋襄公以仁義處事,最終失去眾人,就是指這次戰爭。髯翁有詩一首,感嘆此事:不恤滕鄫恤楚兵,寧甘傷股博虛名

宋襄若可稱仁義,盜跖文王兩不明

楚兵大獲全勝,渡過泓水,高奏凱歌而歸。剛剛走出宋國邊境,探馬來報告:“楚王親自率領大軍來接應,現在駐扎在柯澤。”成得臣就到柯澤晉見楚王,報告戰果。楚成王說:“明天鄭侯要帶他的夫人到這里犒賞三軍,應該陳列所俘獲的物品和殺死的人向他們夸耀一番。”原來鄭文公的夫人文羋是楚成王的妹妹,因為兄妹的關系,隨著鄭文公駕車來到柯澤,與楚王相會。楚王向他們出示俘獲的眾多物品,鄭文公夫婦稱賀一番,拿出許多金銀布帛,犒賞三軍將士。鄭文公又誠懇請求楚王第二天來鄭國赴宴。第二天一早,鄭文公親自到郊外迎接楚王入城,在太廟中大擺筵席,行九獻大禮,像對待天子一樣。食品有數百種,外加奇珍異果,宴席的豐盛,是任何國家都沒有的。文羋生了二個女兒,還都沒有出嫁。文羋又帶她們拜見舅舅,楚王大喜。鄭文公同妻子、女兒輪流敬酒,自午時吃到戌時,楚王已酩酊大醉

他對文羋說:“你們的盛情我已領了,現在已喝過量!妹妹與二位外甥女送我一程怎么樣?”文羋回答:“好罷!”鄭文公送楚王出城后,先告辭回城

文羋和兩個女兒與楚王并駕齊行,一直來到楚王軍營中。原來楚王看中了二個外甥女的美貌,當天夜里拉入自己寢室之中,成就了枕席之歡。文羋彷徨無主,在帳中一夜不能入睡,但害怕楚王的威勢,不敢說一句話。——舅舅納娶外甥女,楚王真是禽獸一般!——第二天,楚王把俘獲的一半物品都贈送給文羋,用車載著她的兩個女兒回到楚國,收在后宮之中。鄭國大夫叔詹嘆息道:“楚王恐怕不會得到善終了吧?參加宴會是禮節,不辭而別是失禮,這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暫且不說楚國和宋國的事情。再說晉公子重耳自從周襄王八年到了齊國,到了襄王十四年,前后在齊國共住了七年。經歷齊桓公之死,諸位公子爭奪君位,齊國大亂,等到孝公即位,又一反前人所作所為,依附楚國,仇視宋國,亂紛紛事情很多,以至于諸侯各國多與齊國不和

趙衰等人私自商議:“我們來到齊國,以為能借助霸主的力量恢復國家。現在新的齊君失掉先人的事業,諸侯各國紛紛叛離,齊國不能幫助我們公子復國已經很明顯了。不如到別的國家,再作打算。”于是一同來見重耳,要說這件事情。誰知公子重耳溺愛齊姜,整天吃喝玩樂,不問外邊的事情。眾位豪杰等了十天,還沒有見著公子。魏犨大怒,說道:“我們以為公子有所作為,所以不辭勞苦,甘心隨從出游。現在已留在齊國七年了,茍且偷安,縱情惰志,日月如流,我們等了十天還不能見上一面,怎么能成就大事呢?”狐偃說:“這里不是大家議論的地方,眾位請隨我來。”于是一同出了東門,來到一里外一個叫桑陰的地方。這里放眼望去,都是老桑樹,重重綠蔭,陽光都照不進來。趙衰等九位豪杰圍成一圈,席地而坐。趙衰首先問道:“子犯有什么計謀?”狐偃說:“要公子走,在我們身上。我們先商議好了,預備好行裝,等公子一出來,就說請他去郊外打獵,出了城,大家齊心協力,強迫他上路就是了。但不知這次去哪個國家最好?”趙衰說:“宋國正在圖謀霸業,而且宋侯是喜好名聲的人,可以去投奔宋國。如果在那里不得志,我們再去秦國和楚國,一定會有機遇的。”狐偃說:“我和宋國公孫司馬有交情,且去看看怎么樣?”眾人商量半天才散去。只以為偏僻幽靜之處,沒有人知道,卻不知“若要不聞,除非莫說;若要不知,除非莫作。”當時姜氏的丫環十多個人,正在樹上采桑葉喂蠶,見眾人圍在一起商量事情,就住手聽他們所說的話,回宮后,如此這般,都告訴了姜氏。姜氏喝道:“哪有這些話,不要亂說!”便把這十幾個丫環都囚禁到一間房子中,半夜時叫人把她們全部殺死滅口。又叫起公子重耳,告訴他說:“跟隨您的人要帶您去別的國家,有幾個養蠶的丫環聽到他們密謀。我怕泄漏機密,或許有人阻攔,已把她們都除掉了!公子應該早做出走的打算。”重耳說:“人生一世,能平安享樂就足夠了,再不必考慮其他事情。我將在此度過殘年,決不去別的國家。”姜氏又說:“自從公子出逃以后,晉國沒有一年平安的歲月。夷吾昏庸無道,出兵失敗,自己也遭到侮辱,國中之人不高興,四鄰的國家也不與他交好,這是上天對公子您的優待呀!公子這次出走,一定會得到晉國,千萬不要遲疑!”重耳迷戀姜氏,還是不肯答應。第二天早上,趙衰、狐偃、臼季、魏犨四人,站在宮門之外,叫人傳話:“請公子郊外打獵!”重耳此時還大睡未起,叫宮人回答:“公子有點不舒服,還沒有梳洗,今天不能前去。”齊姜聽到這些話,急忙派人單獨召狐偃進宮。姜氏讓左右的人離開,問四人的來意。狐偃回答:“公子從前在翟國的時候,沒有一天不駕車騎馬,捉狐打兔。現在在齊國,很久不出外打獵,恐怕他四肢懶惰,所以來請,沒有其他的意思。”姜氏微笑著說:“這次打獵,不是去宋國就是去秦國、楚國吧?”狐偃大吃一驚,說:“打一次獵怎么會去那么遠?”姜氏說:“你們要強迫公子逃走的事,我已經全都知道,不要再隱瞞了,昨天夜里我也曾苦苦勸說公子,無奈他堅決不肯。今天晚上我要設置宴席,灌醉公子,你們用車裝載他連夜出城,事情一定會成功。”狐偃連連叩頭說:“夫人能割舍夫妻恩愛,以成就公子的功名事業,真是千古少有的賢德!”說罷,狐偃告辭出宮,和趙衰等人說明此事。先把車馬、侍從、刀鞭、糧食等都收拾妥當,讓趙衰、狐毛等先帶著停在郊外,只留下狐偃、魏犨、顛頡三個人,帶著兩輛小車,藏在宮門兩邊,專門等待姜氏送信出來,就開始行動。正是:“要為天下奇男子,須歷人間萬里程。”當天晚上,姜氏在宮中擺下酒席,給公子敬酒。重耳問:“這酒席為什么而擺?”姜氏回答:“我知道公子有四方之志,特地為您餞行。”重耳說:“人生短暫,歲月匆匆,既然已經滿足,何必再奢求其他的東西?”姜氏又說:“放縱情欲,耽于安樂,不是大丈夫所做的事情。跟隨您的人都忠心為您出謀劃策,您一定要聽從他們的意見。”重耳勃然大怒,放下杯子不喝

姜氏問:“您是真的不走,還是欺騙我?”重耳回答:“我不走。誰欺騙你!”姜氏笑著說:“走,是公子您的志向;不走,是您的情義。這酒本是為您餞行的,現在是為您留下而慶賀的。愿意與您痛飲一場,盡情快樂一番好嗎?”重耳十分高興,夫婦二人對飲,還叫侍女唱歌跳舞勸酒。重耳本已不能再飲,姜氏再三敬酒,重耳不知不覺酩酊大醉,倒在桌上。姜氏用被子把他蓋好,派人去叫狐偃。狐偃聽說公子已經醉了,急忙帶著魏犨、顛頡二人入宮,連被帶桌子一同抬出宮中。先用一層層褥子鋪好車子,然后把重耳放上。狐偃向姜氏告辭,姜氏不覺流下淚來。有詩一首寫道:公子貪歡樂,佳人慕遠行

要成鴻鵠志,生割鳳鸞情

狐偃幾個催趕兩輛小車,乘黃昏離開城中,與趙衰等會合,連夜奔馳

大約走了五六十里,聽到四面傳來鳴叫聲,東方出現魚肚白。重耳此時才在車上翻身,叫宮人取水解渴。這時狐偃在一邊駕車,回答說:“要喝水等天亮再說。”重耳覺得身子顛簸擺動,睡不安穩,又說:“快快扶我下床!”狐偃回答:“這不是床,是馬車。”重耳睜開眼問:“你是誰?”只聽得說:“狐偃!”他此時方恍然大悟,知道已經被狐偃等人所算計。推開被子起來,大聲罵道:“你們為什么不告訴我?帶我出城,想要干什么?”狐偃說:“要把晉國奉還給公子。”重耳說:“沒有得到晉國,卻先失掉了齊國,我不愿意去!”狐偃騙他說:“離齊國已經有一百里了,齊侯知道公子逃走,一定會派兵追趕,想回去也不可能了。”重耳怒氣沖天,看見魏犨拿著長戈在一邊護衛,就奪過長戈,向狐偃刺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广安市| 延川县| 洞口县| 绥中县| 西贡区| 乐都县| 枣阳市| 寻乌县| 刚察县| 芒康县| 云南省| 昔阳县| 保德县| 石楼县| 讷河市| 舒兰市| 麦盖提县| 乃东县| 巨野县| 延津县| 商都县| 望谟县| 广德县| 昭通市| 惠来县| 霍州市| 内乡县| 北流市| 黔西| 九龙县| 伊金霍洛旗| 沧源| 项城市| 巴彦县| 会理县| 长宁区| 革吉县| 邵东县| 太白县| 阿拉善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