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釋檻囚鮑叔薦仲戰長勺曹劌敗齊隰朋到了魯國,見到了魯侯。魯侯看了鮑叔牙的信后,馬上叫來施伯商量對策。魯侯說:“過去我沒聽您的話,以致兵敗如山倒。現在涉及到是殺子糾還是留子糾的問題,您看哪一方利多呢?”施伯說:“小白剛剛登位,就善于用人,使我們在乾時大敗。從這一點看,子糾絕對比不上小白。何況現在大軍壓境,不如殺了子糾,也好講和。”這個時候,公子糾、管夷吾、召忽都在生竇,魯莊公派公子偃帶兵前去襲擊他們,殺了公子糾,把召忽和管仲抓回魯國城內。當要把他們裝入囚車時,召忽突然仰天大哭起來,并且哭訴著:“作為兒子為孝而死,作為臣子為忠而死,必須分清啊!我將同子糾一同到陰間去,也絕不能受這囚禁之辱。”然后用頭撞向大殿的柱子而死

管夷吾則說:“自古以來,為了君主有死臣也有生臣。我要活著進齊國,去為子糾申冤。”說完跳進囚車中去。施伯私下里對魯莊公說:“我看這個管子的表情,好像會有人救他,肯定不會死。這人是位天下奇才,如果大難不死,必然對齊國大有用處,使齊稱霸天下。魯國從此也必然要受到威脅。依我看,您不如向齊請求一下,讓他活下來。管子不死,肯定要感謝我們的恩德,而這對我國是很有用的,齊國也不會多考慮的。”莊公說:“齊國君主所仇恨的人,我們卻要讓他活著留下來,我看現在殺了子糾也未必能保全他,因為齊國國君的這口氣還沒全出啊!”施伯又說:“您如果認為此人不可利用,倒不如把他殺掉,把尸體交給齊。”莊公回答:“對,這樣做最好。”這個時候,公孫隰朋聽說了要殺管夷吾的決定,馬上跑到魯國的朝庭來見莊公,他對莊公說:“夷吾射我國君帶鉤的事,我們國君恨之入骨,想要親手殺他以解心頭之恨。你們如果送去個尸首,還不如不殺好。”莊公相信了他的話,便繼續用囚車囚著管夷吾,連同已經用匣子裝上封好的子糾和召忽的頭顱一起交給了隰朋。隰朋向魯侯道謝后便回去了

在路上,被囚在車中的管夷吾已經知道了鮑叔牙的計謀,可是又擔心道:“施伯是個很狡猾的家伙。雖然說我被他們放了,可是一旦反悔,派人追來,我的小命算交代了。”借助此景此情,心生一計,編詞一首,詞名為《黃鵠》

他在囚車上教押車的人學唱。詞是這樣寫的:黃鵠黃鵠,戢其翼,縶其足,不飛不鳴兮籠中伏。高天何跼兮,厚地何蹐!丁陽九兮逢百六。引頸長呼兮,繼之以哭!黃鵠黃鵠,天生汝翼兮能飛,天生汝足兮能逐,遭此網羅兮誰與贖?一朝破樊而出兮,吾不知其升衢而漸陸,嗟彼弋人兮,徒旁觀而躑躅!押解人學會這首詞后,邊走邊唱,倒是樂而忘倦。車馬奔馳,沒出一兩天便出了魯國邊境。這時魯莊公果然后悔,馬上派公子偃去追趕,沒有追上只好回去了。夷吾仰望天空,長長地吁出一口氣,說道:“今天是我的再生之日啊!”一行車馬來到堂阜時,鮑叔牙已經等候在那里。見到夷吾后,真是如獲至寶,馬上迎車馬進公館,說道:“管仲,幸虧你沒有出事啊!”立即命令砍破囚車,放出管仲。夷吾說:“如果不是按您的旨意辦,是絕對脫不了身的。”鮑叔牙說:“既然沒有受傷,我們馬上動身回去,向君主推薦你。”夷吾說道:“我與召忽一同輔佐子糾,現在既沒有讓他登位,我又沒有為他而去捐軀。作為一個臣子,本身已失大節,何況現在要我反而去為仇人服務?召忽在天之靈要是知道的話,一定會在九泉之下恥笑我!”鮑叔牙說:“‘凡是要成大事業的人,決不能顧忌小的恥辱;要立大功的人,決不能拘于小節。’你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只是沒有遇到好的時機。齊國現在的君主有遠大的抱負,如果你能輔佐他,治理好齊國,稱霸各國是不成問題的。那時定會功蓋天下,在諸侯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相比之下,誰還為個人的所謂氣節而死,還再去做沒有益處的事呢?”夷吾聽后便不再言語了。于是給他松了綁,讓他先留在堂阜。鮑叔牙便回到臨淄去見齊桓公。要先吊唁而后祝賀。桓公問:“吊唁什么呢?”鮑叔牙說:“子糾啊,君主的兄長。君主能為國家的利益而大義滅親,這是不得已之事,身為下官怎敢不吊唁呢?”桓公又問:“盡管如此,您又向我祝賀什么呢?”鮑叔牙又回答:“管子是位天下奇才,召忽是決不能與他相比的。下官已經把他活著弄到手了。君主得了一個德才兼備的丞相,我怎敢不祝賀呢?”桓公卻說:“夷吾曾向我射了一箭,打算致我于死地,現在此箭還在。我一想起此事,就恨不得吃他的肉,扒他的皮,怎么能再重用他呢?”鮑叔牙說:“為哪個君主當臣子,就要為哪個君主服務。射您的時候,他只認子糾而不認您。現在您要是啟用了他,他會為您去射天下,豈只是一人之鉤哉?”桓公說:“我先聽您的,赦免了他吧。”鮑叔牙于是去堂阜把管仲接到自己家中,每日談天說地

再說齊桓公對幫他登位的高傒等人,均加官進級,給更多的田產土地

打算讓鮑叔牙作上卿,主持國家政務,鮑叔牙說:“您給我加官進職,沒有忘記我,這是您的恩賜啊!至于治理國家,卻不是我的能力所能達到的。”桓公說:“我很了解您,您別推辭了。”鮑叔牙回答說:“您所了解我的地方,只是我盡了下官的能力,小心侍候、遵循禮節和法律而已。這些是下官的應盡職責,可我確實不是個能治理國家的人啊。要想成為治理國家的人,必須是個國內能安頓好百姓,對外能攏絡住周圍國家,為王室的穩固建立功勛,他的恩惠能遍及所有諸侯,從而使國家能像泰山一樣安穩,君主能享受無盡的快樂和幸福,功垂千古,萬世流芳的人物。對于擔任這個要職的人,只有天下奇才方可,我怎么能勝任呢?”桓公聽了這番話,不覺心動,推心置腹地問道:“依您的話來看,現在有沒有這樣的人存在呢?”鮑叔牙說:“您如果不想找這種人便罷,要想找他,管夷吾便是這種人。我有五個方面不如他:對待百姓寬宏大量,為百姓謀求幸福方面,我不行;治理國家,時刻不忘手中的權力方面,我不行;與老百姓講求信義并以誠相待方面,我不行;制定一些可使周圍國家都尊敬而又切實可行的各種禮節方面,我不行;身在軍營,手執鼓槌使百姓為您勇猛沖殺決不后退方面,我也不行。”桓公聽罷說道:“既然如此,您把他找來,我就請教請教他。”鮑叔牙回答:“我聽說:‘賤不能臨貴,貧不能役富,疏不能制親。’您要是想重用夷吾,必須讓他作丞相,讓他有豐厚的收入,并且以對待父輩兄長的隆重禮節迎接他,這樣他才可真心為您服務。作為丞相,是僅次于君主的第二把交椅。丞相召見任何人都是輕而易舉的事。丞相輕視看不起的人,君主也必然如此。現在我們對待非常之人,必須使用非常之禮,望您能占卜好日子到郊外去隆重地迎接他。周圍各國聽說您如此尊重有才的人士卻又不計較個人的私仇,誰還不考慮考慮將如何為您效力呢?”桓公說:“我就按您的話去辦。”于是命令太卜選擇好良辰吉日,安排好到郊外去迎接管仲。鮑叔牙回去后就把管夷吾又送回到郊外的公館去住。到了那一天,管仲三次洗澡三次祭祀,穿袍戴冠,手握晉見君主時應該拿的笏板,儼然是一副上大夫的派頭。桓公這時親自帶著迎接他的人馬到了郊外,并與他一起乘車回到朝中。百姓們爭相觀看,熱鬧非凡。人們對桓公親自來接,而且所迎接的人又是險些讓自己喪命的仇人這一舉動,個個都驚訝不已。史官對此事作詩寫道:爭賀君侯得相臣,誰知即是檻中人,只因此日捐私忿,四海欣然號霸君

管夷吾到了朝堂后,叩頭謝罪。桓公親手扶起他,賜給他座位。夷吾說:“我是個被俘該死之人。承蒙您開恩,赦我不死。實在是三生有幸!我怎么還敢在您面前就坐,接受如此禮遇呢?”桓公說:“我有問題要問你,你必須坐下來,我才能開口。”夷吾于是再次叩頭后才誠惶誠恐地坐了下來。桓公這才說:“齊國是個擁有千輛戰車的大國。過去齊僖公在世時,威震諸侯,號稱小霸。從齊襄公登位以后,政令無常,朝令夕改,齊國的形勢急轉之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我現在做了國君,可國內人心不定,形勢非常糟糕。我想對國家的政策法令進行一下修改,重新制定出一套利國利民而又切實可行的政策法令來,進行頒布。你覺得我的想法怎樣?又應該怎么去做呢?”夷吾回答:“禮、義、廉、恥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這四個方面不宏揚,國家走下坡路或滅亡都是很有可能的。現在君主想要制定國家新的政令,必須對臣民重新進行上述四方面的教育。只有這樣,才有了立國之本,才能立法如山,才能令行禁止,國家也才可能重振其威。”桓公問:“怎樣才能重新使臣民接受呢?”夷吾回答:“要臣民接受,必須先愛護他們,然后他們才愿意照此行事。”桓公問:“怎樣才能愛護臣民?”夷吾回答:“國君治理好國家,族長治理好家族,人們有事都互相幫助,國君使用臣民要合理付酬,這樣臣民之間,百姓之間才能有親切感。對過去的犯人要盡量赦免,整修祖廟,使成不起家的人成家,這樣人口的數量才能增加。對刑法和處罰要慎而又慎,要少征官稅,阻止橫征暴斂,這樣百姓才能富庶。在卿這一階層建立推薦有才德人士的制度,讓他們去教國人怎樣知書達禮,這樣百姓才會懂得上下長幼的禮節。國家頒布法令后不要輕易改動,老百姓才能相信朝廷。——這就是愛護臣民之道。”桓公問:“愛護臣民之道要是行得通,那么讓百姓安定之道又怎樣呢?”夷吾回答:“讀書人、種田人、工匠和商人稱為四民。讀書人后代也是讀書人,種田人后代也是種田人,工匠和商人的后代也是工匠和商人,這是慣例,他們也都習慣自己的本職工作,就不要強迫他們改行。這樣就能使百姓們的生活安定。”桓公問:“百姓能安定下來,兵器不夠用,那又怎么辦呢?”夷吾回答:“想要兵器充足,必須制定以贖物減刑的法紀:犯罪嚴重的人可用犀牛皮做的盔甲和畫戟一付來贖罪減刑,犯輕罪的人可用盾和畫戟一副來贖,犯小罪的分別交不等的銅鐵金屬,被懷疑犯罪的人可以寬大,沒法定案和原先被告各占一半理的人交箭幾捆作為結案。金屬多了后,好的銅鐵用來作劍和戟,可在狗、馬身上試驗是否鋒利;劣質金屬可用來做鋤鐮刀斧一類,在地里面可以試驗它。”桓公問:“兵器足了,錢財不足怎么辦?”夷吾回答:“煉礦石鑄錢幣,煮海水制鹽,可以對整個天下有利。把各地的各種生活用品,在賤的時候收購進來,到貴時再賣,規定商人的數量,不得隨便增減,使商業安定。商人按時買賣,各種物品聚集,按物抽稅用以軍費。這樣資財便可夠用了。”桓公問:“財物夠用,兵源不足士氣不振怎么辦?”夷吾回答:“兵貴于精,不在于多少;強大在于人心而不在力氣。您如能整頓好軍隊,把兵器裝備都制造得很精良,那么天下各路諸侯也整頓軍隊,裝備好的兵器。從這里還分不出勝負來。您如果想有一支勇猛剛強的軍隊,不如對外不張揚卻悄悄地提高軍隊的素質。我請求治理內政,以軍令形式頒布實施。”桓公問:“治理內政都包括什么?”夷吾回答:“內政的法律規定:全國分為二十一個鄉。工匠、商人占六個鄉,普通人占十五個。工匠、商人可使財物充足,普通人可使兵源充足。”桓公問:“怎樣使兵源充足呢?”夷吾回答:“五家作為一軌,一軌為一個班,十軌為一里,一里設有司長;四里為一連,■連有一個連長;十個連為一個鄉,一個鄉要有一個將才。以此內容為軍令。也可以五家為一軌,即五家出五個人為一伍,由軌長負責。十軌為一個里,那么五十個人便是一支小隊,由里司負責。四個里為一個連,有二百人馬,由連長負責。十個連為一鄉,有二千兵旅,由將官統領。五個鄉為一個師,有一萬人馬,這是一支獨立的軍隊,由師長負責。十五個鄉便可出三萬人馬,便可成立三個軍。您掌管中軍,高國的兩個兒子各掌一軍。無戰事時,打獵種田:春季稱作搜,是捕捉沒有生育的野獸;夏季稱作苗,是要滅除五谷的災害;秋季稱作狝,要進行收獲;冬季稱作狩,就是把能捕的獵物都捕盡,讓百姓練習武藝。要在國內整頓軍隊,到郊外訓練軍隊,訓練有素后,萬望不要下令讓他們隨便搬遷

這時要以一伍為單位共同祭祀,聲明同生死共患難,人人之間還要相拜,家家之間相祈。要世代同居在一起,年小的要在一起玩耍。這樣如果有夜戰時,都可聽到,可以相互支援;白天作戰時彼此相識,打仗時就打不散。眾人高興便可為您死戰。居住時一起歡樂,有死者都來哀悼;打仗時要守陣地就會固若金湯,要沖鋒就會戰無不勝。有這樣三萬人馬,足可以橫行天下了。”桓公問:“兵強馬壯,真可以征服天下諸侯嗎?”夷吾回答:“這還不行

周王室現在還不會幫助我們,其他鄰國還未歸順。在這種情況下,您要想征服天下諸侯,倒不如先尊敬周國親近鄰國。”桓公問:“這其中奧秘是什么?”夷吾回答:“知己知彼才可百戰百勝。先用毛皮布帛去拜訪他們,摸他們的底細,但決不要收他們的錢財,這樣他們就愿和我們親近。然后派出游說之士八十人,帶上車馬衣料布匹皮貨,并多給他們一些錢,讓他們廣游四方,以招徠天下英雄豪杰。再讓人用皮貨布帛古玩等東西,向四處去賣,以觀察各國諸侯的愛好。對荒淫無度的君主就進攻他們,這樣可以擴大我們地盤;看到有些想纂權殺君的,就殺了他們,扶正去邪,可以樹立我們的威信。這樣,天下諸侯都會來朝拜齊國了。然后我們就可帶領各諸侯國去待奉周國,讓各諸侯依爵位不同而進貢,這樣周王室從此將會倍受尊敬。到那個時候,這各諸侯擁立的方伯,將非您莫屬了。”桓公和夷吾連續交談了三天三夜,真是句句投機,倆人全無倦怠之意。桓公現在異常興奮,于是接連三天戒齋,向太祖廟祭祀,打算正式拜夷吾為相國,夷吾推辭而不接受。桓公問:“我接受了你的治國安邦的策略。想要成就我的大業才拜你為相國,為什么不接受呢?”夷吾回答:“我聽說大廈之成,并非一樹之材;大海的廣闊,并不是一河流水所匯集成的。您想要成就大業,必重用五個有才之人。”桓公問:“這五個人是誰?”夷吾回答:“官職升降和謙虛忍讓,打仗時進攻撤退和閑暇練兵習武,口才的能言善辯等,我比不上隰朋,請求讓他作大司行。開辟草場和土地,廣收五谷之糧,使土地穩產高產,我比不上寧越,請求讓他作大司田。在平原上放牧,使車馬不相擁擠,使士兵不多跑冤枉路,鼓舞三軍將士的斗志,使他們勇猛沖殺,我比不上王子成父,請求讓他作大司馬

斷案如神,判案合理,不濫殺無辜,不隨便陷害好人,我比不上賓須無,請求讓他作大司理。不怕君主生氣,大膽給您提意見和建議,不怕殺頭,不被富貴迷惑,我比不上東郭牙,請求讓他作大司諫。您要想使國家強盛,必須重用這五個人,否則不能成大業。您想成為霸王,我無德無才,只是建議,不敢強求,望君主多多斟酌。”桓公于是拜夷吾做相國,賜給他全國的市區一年的地租。其他五個人,桓公都按夷吾所說的辦,挨個給了官職,讓他們各負其責。同時貼出招賢榜:凡為國富民強出良策的人,他的身價,官職都一定成倍上升,說到做到。有一天桓公又問管夷吾:“我這人有兩個很不好的毛病,既喜歡打獵又喜歡女人,對我做霸主有沒有害處?”夷吾回答:“沒有害處。”桓公說:“為什么說沒有害處呢?”夷吾回答:“如果不知使用有才之士,這樣做對做霸主有害處;明知有才之士有用卻不用,有害處;雖用而不委以重任,有害處;重用而又聽一些小人的讒言,也是對做霸主有害的。您的毛病不在此,因而沒有害處。”桓公回答:“好。”于是對夷吾所說的一切都言聽計從,封他號為仲父,所受的禮遇在世代做官的高國之上

“凡是國家有什么大事,必須先告訴仲父,然后再告訴我。凡是行與不行,全憑仲父一人裁決。”同時對全國的臣民提出,任何時候也不許再稱夷吾這個名字,無論貴賤,都要叫仲。大概古人敬重別人就是稱一個人的字而不稱名

再說魯莊公聽說齊國讓管仲做相國。十分惱火和氣憤:“我真后悔沒聽施伯的話,被個小毛孩子給騙了!”于是便又整頓兵馬,要向齊國進攻,以報乾時之仇。齊桓公聽說后,對管仲說:“我剛剛登位,不想受到威脅,現在處于魯國要進攻的情況下,我們先去打魯國怎么樣?”管仲回答:“國家的政治軍事力量還不穩定,不能打呀。”桓公不聽,就讓鮑叔牙作為將軍,帶著軍隊直向長勺殺去。魯莊公問施伯:“齊國人太多,怎么能擋住他們呢?”施伯回答:“我推薦一個人,他可以打敗齊軍。”莊公問:“卿推薦的是什么人?”施伯說:“下官認識一個人,姓曹名劌,在東平的鄉下隱居,從未出來做過官。這個人可是真正的將才啊。”莊公命令施伯馬上給請來。曹劌說:“你們當官的都沒有辦法,我這老百姓能有什么辦法呢?”施伯說:“老百姓有才能,自然就會當官。”于是兩人一同來見莊公。莊公問:“我們怎樣才能打敗齊軍呢?”曹劌說:“軍事上的事必須陣前見機行事,事先謀劃是不行的。望您借我一輛戰車,讓我一邊觀察形勢,一邊考慮對策。”莊公很贊成他的說法,就和他同坐一輛車,直奔長勺。鮑叔牙聽到魯侯帶兵前來,就擺好陣勢等待他們。莊公則列陣和齊兵對峙。鮑叔牙由于在乾時獲了全勝,現在對魯軍就有些掉以輕心。他下令擂鼓進攻,并宣布先沖過去的有重賞

莊公聽到鼓聲震天,也讓魯國軍隊擊鼓開戰。曹劌連忙止住說:“齊軍現在銳不可擋,我們應該冷靜地等待時機。”并在軍中傳令:“有敢大聲喊叫的人,定斬無疑。”齊軍沖向魯軍陣來,由于陣如鐵桶,沖不動,只好后退

不一會兒,齊陣又戰鼓齊鳴,魯陣仍然沒有反應,齊軍又一次退了下來。鮑叔牙說:“魯軍害怕了,再次擊鼓,他們一定逃走。”當曹劌聽到齊軍的第三次鼓聲時,對莊公說:“打敗齊軍的時候到了,現在快速擊鼓!”魯軍是首次擊鼓,齊軍則是第三次了。齊軍士兵見兩次擊鼓魯軍都不動,都認為是他們不打了,也都不在意了。可是當魯軍鼓聲一響,魯軍便突然殺過去了,刀砍箭射,其勢銳不可擋。齊軍被打得措手不及,還沒明白過來是怎么回事,就被殺得七零八落,損兵折將,潰逃下去。莊公就要下令追殺,曹劌說:“等等,讓我下去看一看。”便下了車,到齊軍陣地上看了一遍,又到車上站著向遠處望了望,過了好一會才說:“現在可以追了。”莊公便帶魯軍追殺了三十多里路,方才停止。繳獲的武器裝備不計其數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吉市| 聂拉木县| 策勒县| 新竹市| 阜南县| 内黄县| 临泽县| 沿河| 登封市| 苍山县| 水富县| 靖宇县| 沙洋县| 英德市| 通许县| 闽清县| 仙居县| 五莲县| 长葛市| 安丘市| 天镇县| 浮山县| 铜川市| 延长县| 开鲁县| 北京市| 纳雍县| 亳州市| 武威市| 弥渡县| 麻江县| 登封市| 石林| 同德县| 龙州县| 兰溪市| 民勤县| 舒城县| 谷城县| 镇安县| 开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