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谷神不死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修煉一事,只緣人自有身后,氣質拘于前,物欲蔽于后——猶精金良玉,原無瑕疵,因陷于污泥之中,而金之精者不精,玉之良者不良,所以欲復原形,非用淘汰之力,琢磨之功,不能還乎初質也。太上示人下手之功曰:“谷神不死?!焙我詾楣壬??山穴曰谷,言其虛也;變動不拘曰神,言其靈也。不死,即惺惺不昧之謂也。人能養得虛靈不昧之體以為丹頭,則修煉自易;然而無形無影,不可捉摸,必于有聲有色者,而始得其端倪。古云:“要得谷神長不死,須從玄牝立根基?!焙我灾^之玄?玄即天也。何以謂之牝?牝即地也。天地合而玄牝出,玄牝出而闔辟成,其間一上一下,一往一來,旋循于虛無窟子,即玄牝之門也??鬃釉弧扒て湟字T”,不誠然乎?第此門也,是陰陽往來之路,天地造化之鄉,人物發生之地,得之則生,失之則死。凡人順用之則為死戶,圣人顛倒之則為生門。人欲煉丹以成長生久視之道,舍此玄牝之門,別無他徑也。非天地之根而何?修士垂簾觀照,混沌無知時,死凡心也。忽焉一覺而動,生道心也。所謂靜則為元神,動則為真意。是其中胎息一動,不要死死執著丹田,必于不內不外間,觀其升降往來,悠揚活潑,即得真正胎息矣。古人云“出玄入牝”,是出非我本來面目,入亦非我本來面目,惟此一出一入間,中含妙諦,即虛靈也。所謂真陰真陽,形而為真一之氣是也。天地之根,豈外此乎?要知谷神者,太極之理;玄牝者,陰陽之氣。其在先天,理氣原是合一;其在后天,理氣不可并言。修道之人欲尋此妙竅,著不得一躁切心,起不得一忽略念。惟借空洞之玄牝,養虛靈之谷神,不即不離,勿忘勿助,斯得之矣。故曰“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名,發育萬物。圣人以有而形無,實而形虛,顯呈此至隱至微之一物曰谷神。谷神者,空谷之神,問之若答,應焉如響,即不死也。其在人身,總一虛靈不昧之真。自人喪厥天良,谷神之汩沒者久矣!后之修士,欲得谷神長存、虛靈不昧,以為金丹之本、仙道之根,從空際盤旋,無有把柄;惟從無欲有欲、觀妙觀竅下手,有無一立,妙竅齊開,而玄牝立焉。故曰:“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總要精氣神三者打成一片,方名得有無竅、生死門;否則為凡竅,而無一元真氣存乎其中——虛則落頑空,實則拘形跡,皆非虛靈不昧之體。惟此玄牝之門,不虛不實,即虛即實,真有不可名言者,靜則無形,動則有象,靜不是天地之根,動亦非人物之本,惟動靜交關處,乃坎離顛倒之所,日月交關之鄉,真所謂天根地窟也。學人到得真玄真牝,一升一降——此間之氣,凝而為性,發而為情——所由虛極靜篤中,生出法象來。知得此竅,神仙大道盡于此矣。其曰“綿綿若存”者,明調養必久,而胎息乃能發動也;曰“用之不勤”者,言抽添有時,而符火不妄加減也。人能順天地自然之道,則金丹得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东县| 格尔木市| 平塘县| 八宿县| 鲁山县| 城步| 明溪县| 延吉市| 广南县| 红桥区| 延寿县| 定安县| 五峰| 通榆县| 泾源县| 晋州市| 固镇县| 清苑县| 秀山| 桐庐县| 安龙县| 台中县| 稻城县| 石屏县| 开江县| 博爱县| 枣阳市| 东莞市| 红安县| 鹿邑县| 定南县| 孟连| 新泰市| 健康| 德钦县| 儋州市| 泰来县| 石柱| 孟津县| 海城市|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