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績字懋功,本姓徐,十七歲時便隨翟讓起義反隋。當年河南、山東發大水,隋煬帝令饑民到黎陽倉接受救濟,而黎陽倉官吏不按日發放賑糧,每日餓死的饑民以萬計,李績請命帶五千士兵過河攻占黎陽倉,開倉放糧,十天時間便募兵二十余萬,一舉天下聞名。而李密歸順李淵后,李績將所轄州縣戶籍統計緘冊,密封送至李淵處,李淵大喜,稱他為“純臣”,下詔授職為黎州總管,封為英國公,并賜姓李,歸籍入皇宗。而李世民初行功臣實封差第的制度時,李績食邑九百戶,還在高士廉、蕭瑀、封德彝等人之上,更遠超李靖的食邑四百戶。由于他既是同李世民打過仗的舊敵,又算是宗室,李靖認為將頡利送到他手上比較合適,所以將自己的兩萬軍馬也交付給他,由他來白道打伏擊。
而李績也知道李靖的良苦用心,而且他也有自己的打算,所以沒有進軍,而是等李靖到來,亦在等其他各路軍馬向這里靠攏,那時大功歸誰,就看自己的運氣了。兩人打開地圖,正要商量下一步行動,一陣馬蹄聲急促地傳來,外面高叫道:“報!長安八百里加急文書付李靖將軍!”
李靖看完手的文書,幾乎吐血。李世民下旨,令各軍原地休整待命,頡利可汗遣使求和,要求舉國內附,自身入朝為質,朝庭已經答充,并派鴻臚寺卿唐儉、將軍安修仁赴頡利牙帳所在的保鐵山撫慰。旨中還命李靖以定襄道行軍總管的名義接頡利回長安。李靖看罷,抬頭看李績,只見他也是一臉怒容,淡然道:“遵旨而行吧,先不要傳達給士兵,以免影響軍心,只說是恢復體力,補充糧草。”
數日后,唐儉、安修仁先到了李靖、李績的軍中,帶來了李世民賞賜了財寶,傳達圣旨,對二人稱贊一番,然后便要李靖派一隊人馬護送,前往保鐵山去了。
李靖看著榻上的一堆金銀帛匹,感到心中憤懣之極,恨不得一腳將它踢飛。這時,門外有哨兵來報,蘇定方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