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白居易(1)

與元微之書

四月十日夜,樂天白:

微之微之!不見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書欲二年矣,人生幾何,離闊如此?況以膠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進(jìn)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牽攣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實為之,謂之奈何!

仆初到潯陽時,有熊孺登來,得足下前年病甚時一札,上報疾狀,次敘病心,終論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際,不暇及他,唯收數(shù)帙文章,封題其上曰:“他日送達(dá)白二十二郎,便請以代書。”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聞仆左降詩云:“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起坐,暗風(fēng)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聞,況仆心哉!至今每吟,猶惻惻耳。

且置是事,略敘近懷。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載。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無恙。長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來。頃所牽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饑飽,此一泰也。江州風(fēng)候稍涼,地少瘴癘。乃至蛇虺蚊蚋,雖有,甚稀。湓魚頗肥,江酒極美。其余食物,多類北地。仆門內(nèi)之口雖不少,司馬之俸雖不多,量入儉用,亦可自給。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爐峰下,見云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喬松十?dāng)?shù)株,修竹千余竿。青蘿為墻援,白石為橋道,流水周于舍下,飛泉落于檐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殫記。每一獨往,動彌旬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唯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也。計足下久不得仆書,必加憂望,今故錄三泰以先奉報,其余事況,條寫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書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筆,隨意亂書。封題之時,不覺欲曙。舉頭但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睡。又聞山猿谷鳥,哀鳴啾啾。平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塵念,此際暫生。余習(xí)所牽,便成三韻云:“憶昔封書與君夜,金鑾殿后欲明天。今夜封書在何處?廬山庵里曉燈前。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樂天頓首。

【譯文】

四月十日夜晚,樂天告白:

微之啊微之!不見您的面已經(jīng)三年了,沒有收到您的信快要兩年了,人生有多少時日,我和您竟這樣長久離別?何況把膠和漆一樣緊緊相聯(lián)的兩顆心,分放在南北相隔的兩個人身上,彼此上前不能在一起。后退不能相忘,內(nèi)心牽掛,身體分離,各自的頭發(fā)都要白了。微之啊微之,怎么辦啊怎么辦!天意確實造成這種際遇,對這怎么辦呢!

我剛到潯陽時,熊孺登來訪,收到您前年病重時的一封短信,信上首先說了您的病情,其次敘述您生病時的心情,最后談到我們多年的交誼情分。信上還說:病危時,沒有時間顧及其他事,只收集幾包文章,封起來,在它上面題字:“日后送交白二十二郎,就請用它代替我的信。”悲傷啊,微之對待我,怎么如此(信任)啊!又看到寄來的聽說我被貶官的詩寫道:“燈將燃盡啊,火焰將滅,人影搖搖晃晃,今晚聽說您被貶謫到九江。將近死亡的我,在病中驚起而坐,夜風(fēng)吹著雨進(jìn)入寒窗。”這樣的詩句別人尚且不忍聽到,更何況我的心呢!到現(xiàn)在每吟誦起來,還悲傷不已啊。

暫且放下這事不談,大致敘述一下近來的心境。我自從到了九江,已經(jīng)過了三年。身體還算健康,心情很平靜。下到家人,慶幸沒有什么毛病。我大哥去年夏天從徐州來到這里,還有各房孤小的弟妹六七人互相扶助一同來了。不久前牽掛的家人,現(xiàn)在都出現(xiàn)在眼前了,能夠同寒暖共饑飽,這是第一件安適的事。江州氣候漸漸涼爽了,當(dāng)?shù)睾苌賽盒詡魅静 V劣诙旧摺⑽孟x,雖然有但很少。潯江的魚很鮮,江州的酒極美。其他的食物,大多類似北方。我家的人口雖然不少,司馬的俸祿雖然不多,只要衡量收入,節(jié)儉用度,也可以自給自足。身上穿的,口里吃的,還不必求助于人,這是第二件安適的事。我去年秋天開始游廬山,到東林寺、西林寺之間的香爐峰下,看見飛云、流水、清泉、怪石,絕妙第一,喜愛得不忍離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幾株高大的松樹,一千多根修長的竹子。青色的藤蘿點綴著籬笆墻,潔白的石塊鋪著橋面。流水環(huán)繞在茅舍之下,飛泉灑落在屋檐之間,紅色的石榴,白色的蓮花,分別生長在石階下邊的水池中。大致如此,不能詳盡記述。每次我獨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滿十天。一生愛好的東西,全在這里。不僅忘記回家,簡直可以在此度過一生。這是第三件安適的事。想到您很久沒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盼望,現(xiàn)因此親記下這三件安適的事先作呈報,其余的事,我一條一條地寫在后面吧。

微之啊微之!寫這封信的夜晚,我正在草堂中對著山的窗子下面,隨手拿筆,隨意亂寫。寫好信封的時候,不知不覺天快亮了。抬頭只見一兩個山寺的和尚。有的坐著,有的睡著。又聽到山中的猿猴和山谷里的鳥,發(fā)出啾啾鳴叫。平生老友,離我萬里,一時間世俗的思念之情,此時突然產(chǎn)生。作詩的習(xí)慣牽動著我,使我寫成了三韻的六句詩:“回憶從前給你寫信的夜晚,是考中進(jìn)士后的天亮前。今夜寫信又在何處?在廬山草屋拂曉的燈前。籠中的鳥欄里的猿都未死,人世間你我相見是在哪一年!”微之啊微之!今夜我的心情您知道嗎?樂天叩頭。

【題解】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洛陽人(今河南洛陽)。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稱“元白”。

這封信寫于元和十二年(817),白居易四十七歲。

是年,白居易在江州司馬任上已度過了三個年頭,也是他進(jìn)士及第后從政的第十八年。經(jīng)歷了十八年的宦海風(fēng)波,貶官南下,擔(dān)任有職無權(quán)的司馬,對于才華橫溢的白居易是一次最沉重的打擊。在經(jīng)歷了痛苦的思想斗爭后,他內(nèi)心蓄積著的憤慨和憂傷,思想上的矛盾和牢騷。除了付之廬山山水,只能訴之筆墨,因而滿懷真情,給老友寫出了這封深摯動人的書信。

信的第一段就是作者對人各處一方而長久不得相見的喟嘆。第二段是概述元微之來信內(nèi)容及作者讀后動容之情。信的第三段是信的主體部分,向友人報告在江州的三件值得寬慰的事,表現(xiàn)出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的曠達(dá)情懷。最后一段,深情誠摯地表達(dá)了詩人對摯友微之的懷念。最后也以一首六言詩相贈作結(jié),同時回應(yīng)了微之從遠(yuǎn)方帶來的贈詩。

白居易小傳

白居易(772—846),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祖籍太原。至曾祖白溫移居下邽(今陜西省渭南縣東北)。祖父白锽、父白季庚都是明經(jīng)出身,宦游各地,做過縣令、州別駕一類小官。白锽長于五言詩,有詩集傳世;白季庚為官清廉,多有政績。白居易出生于新鄭縣(今屬河南省)。母陳夫人粗通詩書,“親執(zhí)詩書,晝夜教導(dǎo)”。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簡、從祖弟白敏中都是及進(jìn)士第。

白居易的幼年是跟隨父親在中原一帶度過的,正遇上叛軍作亂,十一、二歲以后避居越中。十六歲北返長安,曾以詩文投謁當(dāng)時名士顧況,很受贊揚。大約十七、八歲時,就寫出《賦得古原草送別》那樣的名篇。二十九歲在長安進(jìn)士及第,三十歲應(yīng)“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試,及第后授周至縣尉。在那里寫了《長恨歌》和《觀刈麥》等名作。三十六歲入朝為翰林學(xué)士,拜左拾遺。這一時期,他意氣風(fēng)發(fā),賦詩撰文,上書獻(xiàn)策,積極參與朝廷的政治活動。《新樂府》五十首和十首《秦中吟》中的某些詩篇作于此時。他積極參與朝政,直言不諱,得罪了一些權(quán)貴。元和十年(815),他44歲時被貶為江州司馬。次年秋寫出了著名的《琵琶行》。以后又相繼出任忠州(四川)、杭州刺史。長慶四年(824),他被授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洛陽,這年冬天,自己編定了《白氏長慶集》五十卷,凡2191首作品(詩與文),并制序。敬宗寶歷元年(825),54歲的白居易被任命為蘇州刺史。此時他體弱多病,遂告假休官,56歲回到洛陽。此后雖一度入朝作秘書監(jiān)(官職較高,但只管理國家圖書),但他一因年老多病,二因當(dāng)時牛、李黨爭激烈,不愿介入,就請求退休,終于在大和三年(829)以太子賓客(閑官)分司東都,回到洛陽。七十一歲以刑部尚書致仕。七十五歲病逝于洛陽,追贈尚書左仆射。

他的文學(xué)主張很著名。《與元九書》云:“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寄唐生》詩云:“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但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也主張文學(xué)要吟詠性情,愉悅心意。白居易生前多次編集自己的詩文。今存白詩二千八百多首,文八百多篇。南宋紹興年間刻印的七十一卷本《白香山詩集》是現(xiàn)存最早的白集刻本。今人朱金城《白居易集箋校》是近年來較重要的箋校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巫山县| 定西市| 金塔县| 宁远县| 朝阳区| 永济市| 乌拉特中旗| 阿城市| 桓仁| 隆安县| 巴林左旗| 上犹县| 灵台县| 平阳县| 莱芜市| 南昌县| 广安市| 精河县| 井陉县| 婺源县| 云浮市| 麻江县| 德钦县| 黔江区| 乐陵市| 金川县| 宁国市| 陆河县| 略阳县| 报价| 米泉市| 特克斯县| 祁东县| 庆云县| 健康| 利川市| 毕节市| 铁力市| 乌鲁木齐市| 元谋县|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