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趕走憂慮,解放自己的心靈(3)
- 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
- 卡耐基
- 3890字
- 2015-11-25 14:13:52
全美連鎖百貨公司的創始人潘尼告訴我說:“即使我賠得一文不名,我也不會煩惱,因為我看不出煩惱能帶給我什么。我已盡力,其他的交給上帝。”
亨利·福特也說過類似的話:“當我無法處理時,我把它們擺在那兒順其自然。”
我請教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凱勒,他如何排除憂慮,他的回答是:“當我面對艱難處境時,我只會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不在我能力范圍內的事情我就會把它拋諸腦后。我從不擔心未來,因為我深信沒有人能預知未來,影響未來的因素太復雜了,沒有人能猜測準時間,或全盤了解。既然如此那又何必為它操心·”如果你說凱勒是位哲學家,他大概會難為情。他是精明的生意人,卻與兩千年前希臘哲學家愛比克泰德的哲學理念一樣:“快樂之道僅此一途,就是不去煩惱無法掌握的事。”
我們應該學著做到詩人惠特曼所說:“讓我們學著像樹木及動物一樣順其自然,面對黑夜、風暴、饑餓、荒謬、失意與挫折。”對于難以掌控的事情我們應該坦然的接受,就像楊柳承受風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擺脫憂慮的困擾。
第五節用“到此為止”止損
給自己畫一條底線
查爾斯·羅勃茲是一位投資顧問,他告訴我說:“我剛從得克薩斯州到紐約來的時候,身上只有兩萬美元,是朋友托我到股票市場投資用的。原以為對股票市場了解的很多,可是意想不到的是最后竟然賠的精光。若是我自己的錢,我倒可以不在乎,可是我覺得把朋友的錢都賠光了是件很糟糕的事。”
令我驚訝不已的是,他們不僅對此事看的很開而且還樂觀到不可想象的地步。
“我開始仔細研究我犯過的錯誤。所以下定決心要學會股票市場的基本知識。于是,我和一位最成功的預測專家波頓·卡瑟斯交上了朋友。他多年來一直非常成功。而我知道,他既然有如此的成就,僅僅只靠機遇和運氣那是不可能的。”
“他告訴我一個股票交易中最重要的原則,‘我在市場上所買的股票,都有一個到此為止的限度,不能再賠的最低標準。例如,我買的是50元一股的股票。我馬上規定不能再賠的最低標準是45元’。這也就是說,萬一股票跌價,跌到比買價低5元的時候,就立刻賣出去,這樣就可以把損失只限定在5元之內。”
“如果你當初購買得很精明的話,你的賺頭可能平均在10元、25元,甚至于50元。因此,在把你的損失限定在5元以后,即使你半數以上判斷錯誤,也還能讓你賺很多的錢。”
“我馬上學會了這個辦法,它替我的顧客和我挽回了不止幾千幾萬元錢。”
“后來我發現,‘到此為止’的原則在其他方面也適用。我在每一件讓人憂慮和煩惱的事上,加一個‘到此為止’的限制,事情的結果也往往出乎人的意料。”
“我有一個朋友他有一個壞習慣那就是很不守時。他總是在午餐時間已過去大半以后才來。我告訴他,以后等你‘到此為止’的限制是10分鐘。要是你在10分鐘以后才到的話,那我們的午餐約會就到此為止,以后再也不要來找我。”
我真希望在很多年以前就學會了把這種限制用在我的缺乏耐心、我的脾氣、我的自我適應的欲望、我的悔恨和所有精神與情感的壓力上,常常告誡自己:“這件事只值得擔這么一點點心,不能再多了。”
不要一條道走到黑
我在30歲出頭的時候,決定以小說寫作為終生職業,想做哈代第二。我充滿信心,在歐洲住了兩年,寫出杰作——我把那本書題名為《大風雪》。這個題目取得真好,因為所有出版家對它的態度都冷得像呼嘯著刮過得克薩斯州大平原上的大風雪一樣。
當我的經紀人告訴我這部作品一文不值,說我沒有寫小說的天賦和才能的時候,我的心跳幾乎停止了。我發覺自己站在生命的十字路口上,必須做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幾個星期之后,我才突然清醒過來。當時我還不知道“為你的憂慮訂下到此為止的限制”,但實際上我所做的正是這件事。
我把寫小說的那兩年的時間看作是人生中寶貴的經驗,然后,“到此為止”。我重新操起組織和教授成人教育班的老本行,有時就寫一些傳記和非小說類的書籍。
一百年前的一個夜晚,梭羅用鵝毛筆蘸著他自己做的墨水,在日記中寫道:“一件事物的代價,也就是我稱之為生活的總值,需要當場交換或在最后付出。”用另外一種方式說,如果付出的遠遠超過本身所要付出的代價的話,那我們就是不折不扣的傻瓜。
這也正是吉爾伯和蘇里文的悲劇。他們知道如何創作出歡快的歌詞和歌譜,可是卻忽視了如何在生活中尋找真正的快樂;他們寫過很多使人非常喜歡的輕歌劇,可都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
蘇里文為他們的劇院買了一張新的地毯,吉爾伯看到賬單時大發雷霆,這件事甚至鬧到法院。從此兩人“老死不相往來”。蘇里文替新歌劇譜完曲后,就把它寄給吉爾伯,而吉爾伯填上詞后,再把它們寄回蘇里文。一次,他們必須一起到臺上去謝幕,兩人就站在臺的兩邊,分別向不同的方向鞠躬。這樣才可以不必看見對方。
然而他們就不懂在他們彼此間,訂下一個“到此為止”的最低限度,而林肯卻做到了這一點。
美國南北戰爭時,林肯的幾位朋友攻擊他的一些敵人,林肯卻說:“你們對私人恩怨的感覺比我要多,也許我的這種感覺太少了吧。因為一直以來我認為這樣很不值得。人生短暫我們是在沒有必要把他的半輩子都花在無休止的爭吵中。如果那些人不再攻擊我,我也就不再記他們的仇了。”
我真希望伊迪絲姑媽也有林肯這種寬恕精神。
她和法蘭克姑父住在一個抵押出去的農莊上。那里土質很差,灌溉不良,收成又不好,所以他們的日子過得很緊,每分錢都要節省著用。可是,伊迪絲姑媽喜歡買一些窗簾和其他小東西來裝飾家里,為此她常向一家小雜貨鋪賒賬。法蘭克姑父很注重信譽,不愿意欠債,所以他告訴雜貨店老板,不要再讓他妻子賒賬買東西。伊迪絲姑媽聽說后大發脾氣。
這事大概已經有50多年了至今因為此事她還依然耿耿為懷。我曾經不止一次聽她說這件事,最后一次見到她時,她已經70多歲將近80歲了。我對她說:“伊迪絲姑媽,法蘭克姑父這樣羞辱你確實不對。可是難道你不覺得,你埋怨的時間太長了,早就應該放下了,你如果不這樣做這會比他所做的事還要槽糕!”
伊迪絲姑媽為她這些不快的記憶付出了昂貴的代價,付出了半個世紀自己內心的平靜。
有些事不值得你這樣做
富蘭克林小的時候犯了一次錯,使他70年來一直難以忘懷。他7歲時看中了一支哨子。他興奮地跑進玩具店,把所有的零錢放在柜臺上,也不問價錢就把哨子買下了。70年后他在給一個朋友的信中寫道:“后來,我跑回家,吹著這支哨子,在房間里得意地轉著。”他的當哥哥姐姐告訴他的哨子根本不值這么多錢,于是遭到了取笑,他懊惱得痛哭了一場。
富蘭克林在這個教訓里學到了一個簡單的道理:
“長大后,我見識了人類許多行為,認識到,許多人買哨子都付出了太多的錢。簡而言之,我確信人類的苦難,相當一部分產生于他們對事物的價值做出了錯誤的估計,也就是,他們買哨子多付了錢。”
托爾斯泰娶了一個他非常鐘愛的女子,他們在一起非常快樂。可是,托爾斯泰的妻子天生忌妒心很強,常常窺測他的行蹤,他們時常爭吵得不可開交。她甚至忌妒自己親生的兒女,曾用槍把女兒的照片打了一個洞。她還在地板上打滾,拿著一瓶鴉片威脅說要自殺,嚇得她的孩子們躲在房間的角落里直叫。
如果托爾斯泰跳起來,把家具砸爛,我倒不怪他,因為他有理由這樣生氣。可是他做的事比這個要壞得多,他記一本私人日記!這就是他的“哨”。
在那里,他努力要讓下一代原諒他,而把所有的錯都推到他妻子身上。他妻子如何對付他呢?她當然是把他的日記撕下來燒掉,她自己也記了一本日記,把錯都推到托爾斯泰身上。她甚至還寫了一本小說,題目就叫《誰之錯》。在小說里,她把丈夫描寫成一個破壞家庭的人,而她自己則是一個犧牲品。
結果,他們把唯一的家變成了托爾斯泰自稱的“一座瘋人院”。這兩個無聊的人為他們的“哨子”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整整在這可怕的地獄中生活了50多年,如果在此期間有一個人愿意妥協說“不要再吵了”;只因為兩人都沒有足夠的價值判斷力能夠說:“讓我們在這件事上馬上告一段落,我們是在浪費生命。讓我們現在就說‘夠了’吧。”糟糕的地步那么事情也就不會變成如此。
不錯,我非常相信這是獲得內心平靜的秘訣之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所以,要在憂慮毀了你之前,先改掉憂慮的習慣。
第六節不為過去的事而憂慮
我們都明白,就算是十秒鐘以前發生的事情,我們也無法挽回,因為事實就是事實,它已經客觀的存在了。我們可以想辦法改變十秒鐘之前發生的事情的影響。惟一可以使過去的錯誤有價值的方法,就是很平靜地分析錯誤,從中吸取教訓想辦法去改正——然后再把錯誤忘掉。
不要為潑翻的牛奶哭泣
即使是最笨的人都知道過去的事情已經無法改變,明知如此但還是會有人為之煩惱雖然我清楚地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我也不敢肯定我能夠永遠保證這份理智與勇氣,因為我曾經親身歷過這樣的事情,我曾讓30萬美元從指間溜走而一無所獲。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我創立了一個成人教育的大公司,在很多城市有分支機構,在廣告方面開銷很大。我自己忙著授課,既沒有時間也不想去管財務的事,而且我也沒想到需要一位經理來經營財務。就這樣恍恍惚惚地過了一年,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雖然收入極高,卻沒有任何盈余。于是我意識到我必須采取兩項行動。第一是應該像卡佛一樣,他一生的積蓄4萬元無法從銀行取回后,有人問他知不知道自己破產了,他鎮定的說:“聽說了!”就繼續上他的課。這筆損失完全沒在他心上留下任何痕跡,他后來也從未提及。
第二件我該做的是:分析我犯的錯誤從中學習使自己今后不再犯同樣的錯。坦白說,我什么也沒做,卻開始憂慮了,幾個月都寢食難安,最后體重也下降了,不但沒得到任何教訓,我反而重蹈覆轍,只是規模小了一點兒。
承認這行為實在有點兒尷尬,但我早就發現“教導自己比教導別人困難多了。”
我希望自己上過紐約的華盛頓高中,而且讓勃蘭灣醫生教導,因為桑德士就是他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