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庚子時局變,慈禧逃避難;紅青白蓮藕,男兒帶吳鉤(2)

就在西太后決定調回李鴻章、袁世凱的第二天(6月16日),召開了一個包括六部九卿、軍機、總署和諸王貝勒在內的大型“御前會議”,以商討和戰大計以及剿撫義和團的決策。慈禧認為,義和團所謂刀槍不入的法術確實不靠譜,而人心則可用。只要利用得當,既能抵御洋人,又可以削弱義和團的力量。因此,慈禧要求董福祥“開導‘拳民’,勒令解散。其有年力精壯者,即行招募成軍,嚴加管束。”

可是就在當天的午夜,時任江蘇糧道羅嘉杰的兒子,奉父之命來找榮祿告密,說洋公使已決定合力扶植光緒而趕慈禧下臺——這是戊戌以后慈禧最怕的一招,她不想退位,她還想把持朝權,讓她下臺,簡直要了慈禧的老命。

這情報透露各國公使已聯合決定向清廷提出勒令皇太后歸政。

榮祿得此情報之后,頓時如雷轟頂,深感天塌地陷一般,他知道自己在“戊戌政變”中所做的好事。如今11國列強勒令太后歸政,擁戴光緒復出,他榮祿還有腦袋嗎?所以榮祿天一亮就入宮覲見,把情報遞給慈禧。太后聽說這事,更是熱淚橫流,悲憤交集。

慈禧與榮祿計議之后,立刻召開第二次“御前會議”。她在會中講話時首先叫“諸大臣”;在激動之下,她又口稱“諸公”。她連哭帶說把秘密情報宣布時,端王以下的皇室親貴二十余人,竟相擁哭成一片,立誓效忠太后,不惜一切與洋人拼命。慈禧太后直說大清亡國近在眼前,既然戰亦亡,不戰亦亡,“等亡也,一戰而亡不猶愈乎。”

這樣一哭一鬧,老太后也就把前一日下令解散義和團下的上諭一筆勾銷。朝廷立馬決議重用義和團,對11國列強宣戰,就連主和派的五大臣,其后也相繼被殺。

剛毅、戴勛、載濂、戴漪、戴瀾等人奉命統率義和團。戴勛代替祟禮出任步軍統領九門提督。從此九門大開,義和團拳民大批涌入北京,日夜不絕。慈禧索性取出“內帑”(她老人家的私房錢)數十萬兩,重賞三軍和義和團,要他們在天津攻打租界,在北京圍攻使館,務必把在華洋人趕盡殺絕,以泄心頭之憤。

6月21日(陰歷五月二十五日)慈禧用光緒的名義,一口氣寫了12道絕交書,就和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奧匈11國列強同時宣戰了(多余的一份則送給當時也被圍在東交民巷之內的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

向全世界宣戰,慈禧老太后簡直是人類歷史上膽子最大的國家領導人了。

1900年7月19日夜里,槍炮聲急促起來,慈禧不敢入睡,坐在養心殿聽取軍情報告。忽然,載漪慌慌張張地跑了進來,喊道:“老佛爺,洋鬼子打進來了!”接著,軍機大臣榮祿也沖進來報告沙俄哥薩克騎兵已經攻入天壇。

慈禧慌忙召集王室親貴和軍機大臣,緊急商議撤離京師避難事宜。

7月21日凌晨,慈禧與光緒帝等皇室人員,換上平民百姓穿的粗布衣服乘馬車倉皇逃離京城。當時東直門、齊化門已被外國人攻下,慈禧一行從神武門出宮,經景山西街,出地安門西街向西跑。當隊伍到德勝門時,難民涌來。慈禧的哥哥桂祥率八旗護軍橫沖直撞一陣,好不容易才開出一條道來。

這支逃命的隊伍在上午到達頤和園,兩宮人員紛紛下車進入仁壽殿休整了一會兒。隨后,慈禧下令馬上出發。由皇室成員和一千多護駕人員組成的隊伍,馬不停蹄地一路向西急行軍。慈禧這一逃,吃足了苦頭,沿途只能夜宿土炕,既無被褥,又無更換的衣服,連像樣的吃食也沒有,只能以小米稀粥充饑。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義和團的拳民和平民百姓們,正在奮勇抗擊外國侵略者。

在這段歷史洪流中,張仁奎也曾是滄海一粟。

馬鳳山早在聽說京津局勢緊張,洋兵蠢蠢欲動時,就決定帶領義和團眾弟兄前往北京抗敵救駕。盡管山東一帶民不聊生,受封建思想荼毒的馬鳳山仍然愿意效忠清政府,只盼著皇上老佛爺多體恤民情,自己也存著一份建功立業的私心。

馬鳳山去北京,當然想多帶些人馬,就將他的得力干將張仁奎和他的眾徒弟計算在內。馬鳳山勸說張仁奎,你是身有武秀才功名的人,如今國難當頭,大丈夫自當為國為民、慷慨救難。

張仁奎正是熱血男兒,抗敵救難是怎么回事他可能還不是特別清楚,但是跟著總舵主馬鳳山肯定有前途,這些年鄉親們飽受洋人欺負,幫著朝廷去殺洋人想來準沒錯。

可是張象珍卻不打算跟張仁奎一起去北京,他對清政府從來就沒有什么好印象,要為西太后那種人賣命,他覺得犯不著。張象珍聽說江浙一帶正在鬧革命黨,聲言推翻清廷、建立共和國。這種新派思想很吸引張象珍,他也有些厭煩裝神弄鬼的義和團,想去見識見識這些革命黨。至于八國聯軍,憑馬鳳山和張仁奎這樣的人恐怕是擋不住的,西太后的安危,他張象珍不在乎,但是兄弟們的性命他不能不顧惜。張象珍多次勸說張仁奎無效,他就介紹了一個名叫張飛的朋友隨張仁奎同行,希望張飛能助張仁奎一臂之力。張象珍囑咐張仁奎,上戰場和進山剿匪完全是兩回事,再不能像過去那樣一味率性廝殺、橫沖直闖,遇事要多聽聽張飛的意見。這段日子以來,張仁奎深信張象珍是自己身邊的諸葛亮,對張飛當然也就十分信任,只是嘆惜張象珍不肯隨他同去北京。

張仁奎和張象珍有過一場過命交情,終于因志向不同而分道而行,一個向北,一個向南。

這邊馬鳳山帶著張仁奎和張飛等人晝夜兼程趕往北京,那邊八國聯軍正盤算著一舉拿下天津大沽炮臺,取道京津鐵路直逼京師。

八國聯軍統帥西摩爾大言不慚地對他的部下說:這將是一趟十分順利的行軍,當天晚上就可到達北京,與北京公使們共進晚餐。

6月10日一早,八國聯軍沖進了天津火車站,強奪機車駛往北京。中午時分,聯軍車過楊村車站,前面鐵路已被義和團拆毀,電線桿被砍伐,聯軍只得慢下了進攻的步伐。11日下午,才到達廊坊南十公里的落垡車站。

這時,埋伏在鐵路兩側的義和團兩千多人,在首領倪贊清的指揮下,手持大刀長矛向火車上的聯軍發起沖鋒。

八國聯軍慌忙應戰,向義和團開槍。

但義和團拳民以血肉之軀頂著子彈、揮舞著大刀長矛沖入敵軍。榮營村大師兄王山,身著白袍、系紅褡包,異常驍勇,左沖右擋,手揮大刀直闖敵陣,將敵大旗奪在手,飛身向前,正要刀劈聯軍副司令麥卡加拉,不想被手槍射中。岳莊村劉順沖鋒在前不幸中彈,他的兒子劉成喜見狀,燃著滿腔怒火毫不畏懼地殺向敵人,最后也中彈而亡。義和團拳民傷亡許多,事后檢查死者身體中彈多在四五處之多。義和團勇士們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硝煙,不斷向前沖去,前仆后繼,越戰越勇,毫無懼色,和聯軍短兵相接。

這時,后面的美國軍隊上來駕起大炮轟擊,義和團這才敗退下來。

八國聯軍搶占了落垡車站及附近較堅固的萬喜煤棧作為防御工事,構筑炮臺,留下30名英軍堅守,其余人繼續修鐵路北上。

6月13日上午,侵略軍行到東辛莊附近,鐵路有很長一段被扒毀。聯軍到來時,破壞鐵路的義和團民正在東辛莊藥王廟(義和團壇口)休息。聽到消息后,大家持大刀、拿扎槍,怒氣沖沖奔上鐵道。聯軍看到奔涌而來的義和團,嚇得立即回到車上,向外放槍,打死打傷五十多名義和團拳民。13日夜間,八國聯軍方才到達廊坊車站。

14日上午,聯軍在墩臺村附近搶修鐵路,義和團繼續對修路聯軍發動攻擊,聯軍撤到列車上,退回廊坊車站向外射擊。東安、武清、永清等地數千義和團拳民聞訊,迅速包圍了廊坊車站,并輪番向列車發起攻擊,但又有許多傷亡。列車被圍困,聯軍飲水、食物漸缺,遂派一列車回津取給養,但被困于楊村。

6月15日,一小隊聯軍溜下列車,想到附近村莊搶奪糧食和飲水,被義和團大刀一頓猛砍,當場有五名意大利士兵被殺死,其余人狼狽逃回車內。這時,留守在落垡的聯軍也受到義和團的攻擊,慌忙向廊坊聯軍主力求救,西摩爾只得派一列火車載運大炮回落垡救急。

18日上午,甘軍的提督董福祥命令姚旺率甘軍二千多人,阻擊進京之敵。姚旺部眾乘車在萬莊下車,沿鐵路行軍,繞過翟各莊轉向西南,在西務村跨過鐵路,開到北昌村,與義和團首領一起商量破敵之計。姚旺定下了“請君入甕”的計策,卻要義和團拳民去做人肉誘餌。

6月18日下午,數千名義和團拳民又一次向廊坊火車站發起攻擊。螺號聲、戰鼓聲、吶喊聲、刀槍撞擊聲,驚天動地,義和團潮水般沖向車站。聯軍依仗武器先進,下車向西北射擊,并追了上來。義和團見敵下車,潮水般又退了下去。聯軍追到墩臺村南、蔡莊、竇府村北曠野處,埋伏在土壕、樹叢中的甘軍部隊長短火器一齊開火,打得聯軍抬不起頭來。義和團乘勢殺上,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戰。長槍猛刺亂挑,大刀上下翻飛猛砍亂削,殺得聯軍鬼哭狼嚎,抱頭鼠竄拼命逃回列車。清軍馬隊、義和團拳民緊追不放沖向車站。聯軍逃向列車,倒行向天津方向退去。這一仗從下午2點直打到下午4點,打死聯軍五十多人,傷一百多人。義和團和清軍也死二百多人,傷三百多人。

西摩爾率聯軍退到楊村后,去天津的鐵路被扒毀,只好龜縮在楊村車站內。夜間又被義和團沖進車站,亂砍一頓,再次死傷十多人。

19日晨,西摩爾自嘆:進京之路水陸俱窮。于是棄車搶船,載運傷員,拋棄輜重,沿北運河由英、法、意三國軍隊開道,沿路搶燒五座村莊,槍殺許多平民。22日,才到達西沽。26日,兩千多名俄、英士兵到西沽將殘軍敗將接回了天津租界。

廊坊一役,從11日開始到18日結束,八國聯軍被打死62人,打傷332人。義和團、清軍、平民群眾死傷近千人。

西摩爾事后不無后怕地回憶說:“如果義和團所用武器是近代槍炮,那么,我率領的聯軍必定會全軍覆滅。”

馬鳳山一行人還沒趕到北京,八國聯軍已經進了京城燒殺劫掠了。馬鳳山收到消息,慈禧和光緒已經逃往西安,他又帶著弟兄們追過去護駕。

此時張仁奎心里有些犯嘀咕,為什么不去迎戰洋兵,而要跟著老太后呢?皇上當然要保護,可是情勢相比較,被清廷丟在炮火前的老百姓才更需要保護吧。

馬鳳山追上慈禧一行之后,對清廷大失所望但卻仍然忠心耿耿地打算護送慈禧太后直達西安。

慈禧一行逃到山西,就覺得已經安全了,也就不再急著趕路,開始擺起了皇家的排場,要求沿途官員掃街接駕、奉上孝敬。太原知縣顧光照奉命在北格鎮備行宮、支茶膳,于是南北五十里,每天有一千余民夫修筑兩宮逃亡的必經之路,以民宅充行宮,準備了“公館四十余所,皆經工匠補修,繪畫炫耀,陳設齊備。”

可憐老百姓不但要受戰爭之苦,還要被這些皇室貴族剝一層皮。

張仁奎實在看不下去了,和張飛一商量,張飛也是憤憤難平,再也不想跟著這些作威作福的國民蛀蟲了。于是在一天夜里,張仁奎帶著張飛和親近的徒弟悄悄地離開了山西,只給馬鳳山留下了一封書信。

張仁奎在信中寫道:“馬總舵主在上,錦湖一路追隨護駕,實心實意,可是,一路走來,見駕不成駕,令護者心寒,見百姓疾苦深重于水深火熱,卻又被排場弄得苦不堪言,實為不忍看之,正所謂,眼不見心不煩,舵主盡忠,錦湖本應跟隨之,但此忠不值得一盡,所以,我倒覺得盡忠不如盡孝了,況且,忠孝不能兩全,盡不了忠,那只能盡孝了。望乞見諒。來日見面再敘緣由,望總舵主謹言慎行,一切順利。”

其實,張仁奎拿“盡忠”和“盡孝”只是一個托詞而已,他是為迅速離開找一個借口而已,本想還說為了馬鳳山保留一些“種子”,但他怕信落入他人之手給馬鳳山帶來麻煩,所以張仁奎才在最后寫了“來日見面再敘緣由”之句。他相信馬鳳山能懂“緣由”之隱,他希望馬舵主有所悟。

張仁奎與張飛帶一些徒弟走后不久,張仁奎就擔心地問張飛:“你說,咱們這么走,是否有點草率一些,要是總舵主不理解,豈不是廢煞了我們的一片好心。”

“做事應給自己留條后路,而且還應知道該不該做,為那個腐敗的清廷效忠是愚忠,實際上是不忠,不忠者實為不孝,不孝者實為不仁,不仁者何以立足于天地之間。人生在世,做事一定上對得起天,下對得起地,中對得起良心,這‘天’不是朝廷,不是皇帝,而是百姓。”張飛激昂萬分地說。其實,這是借他張飛之口,說出了張象珍的心意。

誰料想他們走后,發生了一件意外之事,徹底地改變了張仁奎的思想。

10月4日,逃亡大隊日行七八十里抵達介休縣,來到介休義安村時,義和團成員郭敦源,自稱是義和團頭目,沖擊皇室儀仗,想刺殺慈禧,當即被捕殺頭。慈禧當場就跟義和團翻了臉,命令隨行的甘軍將馬鳳山和一眾義和團弟兄全部殺害了。介休知縣陳日稔也因此受牽連革了職,永不御用。

消息傳到正在回鄉途中的張仁奎和張飛耳中,兩人悲慟不已,想不到馬鳳山一世英雄,在山東時與洋人斗爭、與土匪交戰,從未落過下風,最后卻被他誓死效忠的清廷殺害。念及義和團枉死的眾兄弟,張仁奎忍不住想回頭去刺殺慈禧。但是張飛攔住了他。

“舵主,你死得好冤呀!錦湖一定為你報仇!”張仁奎跪地大哭。

張飛拉著張仁奎勸道:“錦湖請起,總舵主的仇一定會報,這筆賬先記著,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衢州市| 大新县| 军事| 页游| 都昌县| 左贡县| 察隅县| 西盟| 星座| 千阳县| 阿拉善左旗| 镇沅| 塔城市| 浪卡子县| 邵东县| 旺苍县| 五莲县| 敖汉旗| 宁武县| 冷水江市| 福泉市| 开平市| 翼城县| 城固县| 张家港市| 保定市| 临沧市| 泗洪县| 广东省| 达日县| 平阳县| 札达县| 达拉特旗| 柳州市| 邵东县| 青龙| 江华| 山东省| 开江县| 宜川县| 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