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商主。復向海神而說偈言。
○天神此為不善言。乃欲遮我干竭海。神但定意正觀我。不久抒海當令空。我無價寶墮此中。是故要枯大海水。水若盡底還獲寶。得已當回歸向家。
時彼海神。心生恐怖。此人如是精進勇猛。抒此海水。必當竭盡。即還寶珠而說偈言。
○凡人須作勇猛心。負檐若疲莫辭倦。我見如是精進力。失寶還得歸向家。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精進處處得稱心。懶墮恒常見大苦。是故勤發勇猛意。智人以此成菩提。
彼商主者。即我身是。無價寶珠既得復失。以勇猛心。求之還得。今日亦然。以精進故。得大菩提。(所字函第一卷)。
古德頌云。
學道如鉆火。逢煙切莫休。直待金星現。歸家始到頭。
哂他言佛樹下得 譬子云珠篋里生
雜譬喻經云。阿難白佛。佛生王家。坐于樹下。念道六年得佛。如是易耳。佛告阿難。昔有長者大富。眾寶備具。惟無赤色真珠。以為不足。即便將人深入大海。經歷險阻。乃到寶所。刺身出血。油囊裹之。懸著海底。珠蛤聞香。唼而食之。乃得出蚌。剖蚌出珠。待采三年。方得一佩。還到海邊。同伴謀心。因行取水。推著井中。覆之而去。后尋孔出。還到本土。呼其伴曰。卿得吾之一佩。殊無人知。可密歸還。吾終不言也。其人怖懼。送以歸之。然后兩兒。著珠共戲。而相問曰。此珠產于何處。一兒曰。生我囊中。一兒曰。生室甕中。父聞笑之。婦曰。何笑。答曰。吾取此珠。勤苦乃爾。小兒依而得之。不識本末。謂生囊甕之中。佛告阿難。汝但見我成佛。不知我從無數劫之勤苦。至今乃得。謂之為易。如彼嬰兒謂珠生囊甕矣。(寫字函第四卷)。
耳億苦勤何忒傷 琴弦太急終無調
阿含經云。有尊者。名二十耳億。晝夜修行。精勤不舍。于欲漏心。不能解脫。而白佛言。沙門甚難。今欲舍服還作白衣持物廣施。佛問。在家善彈琴不。對曰。能。佛告。若弦太急響不齊等。音可聽不。對曰。不也。又問。若弦稍緩。可采聽不。又對。不也。復問。不急不緩可采聽不。對曰。可聽。世尊告曰。此亦如是。極精進者。猶如調戲。若懈怠者。此墮邪見。若在中者。此則上行。如是不久成無漏人。爾時二十耳億。思惟佛教。在閑靜處。修行其法。如實知之。證阿羅漢。(斯字函第二卷)。
禪定品
坐禪儀式要須知 凈觀攝心亦當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