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祖。菩提達磨。乃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因般若多羅尊者。受父王供施無價珠。乃問諸王子。此珠圓明。有能及此否。第一子月凈多羅。第二子功德多羅。皆曰此珠七寶中尊。固無逾也。第三子菩提多羅曰。此是世寶。未足為上。于諸寶中。法寶為上。此是世光。未足為上。于諸光中。智光為上。此是世明。未足為上。于諸明中。心明為上。此珠光明。不能自照。要假智光。光辨于此。既辨此已。即知是珠。既知是珠。即明其寶。若明其寶。寶不自寶。若辨其珠。珠不自珠。珠不自珠者。要假智珠。而辨世珠。寶不自寶者。要假智寶。以明法寶。然則師有其道。其寶即現。眾生有道。心寶亦然。般若多羅嘆其辯慧。復問。于諸物中。何物無相。曰。于諸物中。不起無相。又問。于諸物中。何物最高。曰。于諸物中。人我最高。又問。于諸物中。何物最大。曰。于諸物中。法性最大。而般若多羅謂曰。汝于諸法。已得通量。宜名菩提達磨。師乃告曰。我既得法。當往何國。而作佛事。般若多羅答曰。待吾滅后。當往震旦。直接上根。不可勝數。時有一師。名佛大勝。分為六宗。一有相宗。二無相宗。三定慧宗。四戒行宗。五無德宗。六寂靜宗。徒眾甚盛。磨乃嘆曰。彼之一師。已陷牛跡。況復支離。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纏邪見。遍往論議。六眾咸歸。由是聲馳五印。六十余載度無量眾。后值異見王。輕毀三寶。師遣無相宗中。首領波羅提諫之。王怒問曰。何者是佛。答曰。見性是佛。王曰。師見性不。答曰。我見佛性。王曰。性在何處。答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見。答曰。今見作用。王自不見。王曰。于我有否。答曰。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現。答曰。若出現時。當有其八。即說偈曰。
在胎為身。處世名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遍現俱該沙界。收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