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4章

  • 大藏一覽
  • 佚名
  • 1000字
  • 2015-11-12 18:00:36

長者論。一佛相隨好無盡。二僧祗數量廣大。佛乃自說。菩薩智所不及。謂之二愚。(七十六卷)。

宗鏡云。等覺未盡一分無明。猶如微煙。或云。如隔羅縠。(二十三卷)。

○前雖微障尚為礙  ○此有金剛可破除

莊嚴論偈云。

修位二僧祗。最后得受職。入彼金剛定。破諸分別盡。

釋曰。修位二僧祗。最后得受職者。二僧祗謂第二。第三僧祗最后謂究竟。于此修位方得受職。問。受職已。更何所作。答。入彼金剛定。破諸分別盡。問。因何義故名金剛(定。答)。分別隨眠。此能破故。以金剛喻。(事字函第七卷)。

○普賢何故不名佛  ○老婆安得便休心

華嚴云。普眼白普賢言。此摩訶薩。得如是法。同諸如來。何故不名佛。不名十力。不名一切智。乃至何故修普賢行。猶未休息。普賢答言。此摩訶薩。已能修習去來今世一切菩薩種種行愿。入智境界。則名為佛。于如來所修菩薩行無有休息。說名菩薩。如來諸力。皆悉已入。則名十力。雖成十力。行普賢行。而無休息。說名菩薩。知一切法而能演說。名一切智。雖能演說一切諸法。于一一法善巧思惟。未嘗止息。說名菩薩。乃至此等分別。皆悉永息。是則說名休息愿者。廣大修習。圓滿未退。則名未息普賢愿者。(育字函第三卷)。

智度論云。何故名摩訶薩。于必定眾中為上首。故名摩訶薩。何等為必定眾者。性地人八人。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初發心菩薩。乃至阿鞞跋致地菩薩。是為必定眾。又摩訶薩。秦言大。(立字函第五卷)。

又薩埵。秦言眾生。是眾生為無上道。故發心修行。名為大心。以求菩提未得。故名為菩提薩埵。(形字函第三卷)。○(此方好略即名菩薩)。

○稽首文殊七佛師  ○為我眾生不取道

普超三昧經云。佛言。我今得佛。皆文殊之恩。本是我師。過去無央數佛。皆其弟子。當來者。亦是恩力所致。文殊乃佛道中父母也。爾時眾念。文殊既在佛前。何不成佛耶。佛言。文殊深入善權廣化眾生。故未。取道。(惟字函第四卷)。

寶積云。文殊愿我成佛之時。以恒沙諸佛世界為一佛剎。名為普見。諸菩薩言。文殊所得佛剎。與彌陀佛剎等不。世尊告言。譬如有人析一毛為百分。以一分于大海中取一滴水。喻彌陀佛剎莊嚴。彼大海水喻普見佛剎莊嚴。復過于是。(官字函第十卷)。

菩薩受記經云。德藏菩薩。白佛言。觀世音得大勢二大士。于何國土成等正覺。佛答。阿彌陀佛。正法滅后。觀世音成等正覺。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彼佛國土。號曰眾寶善集莊嚴。般涅槃后。得大勢。即于其國。成等正覺。號善住功德寶王如來。(改字函第十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皮县| 德惠市| 铜梁县| 区。| 乐陵市| 辽中县| 绿春县| 根河市| 东安县| 镇巴县| 舒城县| 搜索| 南丰县| 凤冈县| 安宁市| 本溪市| 林口县| 黑水县| 鹿泉市| 尚志市| 南平市| 佛冈县| 新巴尔虎右旗| 威宁| 阿鲁科尔沁旗| 海门市| 洛阳市| 龙南县| 仁化县| 织金县| 盐边县| 城市| 工布江达县| 台东县| 嵩明县| 醴陵市| 永泰县| 廉江市| 兰西县| 大渡口区| 高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