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寶藏經云。昔舍衛國。有一長者。造塔寺。后命終生天。其婦追憶。常掃夫之所造塔寺。夫下語之。我是汝夫。以作塔寺功德生天。見汝憶我。故來相見。奈人身臭穢。不復可近。汝欲復為吾妻者。勤供佛僧。修掃塔寺。愿生我天。婦用夫言。命終生天還為夫婦。相將見佛。佛為說法。得須阤洹果。(悵字函第三卷)。
分別功德論云。昔舍衛國。夫婦二人。敬信三寶。其婦先亡。生忉利天。以為天女。觀見本夫。今已出家。尋下夫前告曰。君宜精進。若得生天。愿同一處還為我夫。時夫比丘積功轉勝。應生第四兜率天上。天女復來。語君福勝。應生兜率。我今不復得君為夫。比丘聞已倍更精進。得阿羅漢果。(帳字函第三卷)。
人觀穢惡畜為凈 業力差殊見不同
攝大乘論釋云。頌(曰。小)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等事心異故。許義非真實。釋曰。鬼傍生人天各隨其所應者。謂于傍生見有水處。余鬼見是陸地高原。于人所見有糞穢處。豬等傍生見為凈妙可居室宅。于人所見凈妙飲食。諸天見為臭穢不凈。如是眾生。于等事中。心見異故。(孝字函第九卷)。
愚者小愆終大報 智人重業卻輕償
涅槃經云。師子吼菩薩。白佛云。何現世輕報。地獄重受。地獄重報現世輕受。佛言。一切眾生。凡有二種。一者有智。二者愚癡。若能修習身戒心慧。是名智者。若不能修身戒心慧。是名愚癡。云何不修身者。不能深觀是身無常無住危脆念念滅壞。是魔境界。不修戒者。不能具足尸波羅蜜。不修心者。不能具足禪波羅蜜。不修慧者。不能具足般若波羅蜜。善男子。若有不修身戒心慧之人。于小惡業得大果報。譬如倉蠅為唾所粘不能得出。是人亦爾。于小罪中。不能自出。心初無悔。不能修善。覆藏瑕玼。雖有過去一切善業悉為是。罪之所垢污。又如小器之水置鹽一升。其味咸苦難可得飲。又如貧人。負他一錢。不能償故身被系縛。多受眾苦。是人罪業亦復如是。是故能令現世輕報。地獄重受。若有修習身戒心慧。能觀諸法同如虛空。不見智慧。不見智者。不見愚癡。不見愚者。不見修習。及修習者。是名智者。能令地獄果報。現世輕受。是人設作極重惡業。思惟觀察能令輕微。如恒河中。投一升鹽。水無咸味飲者不覺。如巨富者雖多負人千萬寶物。無能系縛。令其受苦。是故能令地獄重報現世輕受。(率字函第二卷)。
雖救五千藏天際 更沒一個活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