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弁言
- 陳清端公年譜
- 丁宗洛
- 661字
- 2015-11-11 10:09:08
一、洛因刻公「詩集」始作「年譜」,蓋亦詩以人傳之謂。但時逾百年,已多泯沒;洛又客游十載,難遍搜尋。故詳略視其所據,不敢預設成見。
一、所據之書,己卯以前多系公之曾孫(名源關,曾任翁源學教諭)將家藏者陸續抄寄;郵筒往復,備極周詳。己卯以后,各處志乘、各人詩文集,或購、或借,不辭煩瑣。閱六年,而后脫稿;尚有未備,姑自闕如。
一、「通鑒綱目」「前編」義例云:『目之所載,直書某籍某氏曰,而不敘成一家之言者,蓋以字語少有軒輊,即恐意義失真。故惟直述原詞,使觀者知其事實所從出,足以傳信』云云。本朝陳榕門先生作「司馬溫公年譜」,實用此例。今援據各處志乘、各家詩文集,亦從此例。
一、引據家藏諸書,有關義要者,節錄原文;否則,第注云『詳見某書』(已刻者曰「文集」、未刻者曰「文稿」),聊示區別。至家譜、家信等類,皆一一標明,無敢杜撰。聞公藏稿尚有「從政錄」、「問心集」二書,俟他日再行補編。
一、事有分合、時有久暫,必須明晰。故如丁艱、買宅等事本無月日可據者,直書年綱之下;又如從師、授徒、在某任等事,因其年并無別事參錯,亦從年綱直書。語長更連貫次行,使人一見便知為此年事;否則,另行特起以清眉目。
一、洛之曾祖(諱兆啟,號萬山)、先公一科舉于鄉,當日同上公交車,情意契洽;迨先曾祖作宰于湖北巴東縣,公宦京師,常有書札往來。故洛傳聞公事,頗多且在童時;較今又近數十載,自當的確。但錄之仍作雙行夾寫,以寓未敢遽信之意。
一、采摭未廣,保無誚其不詳者。然詳而不核,近于鑿矣;詳而不要,傷于瑣矣。私心耿耿,竊幸免此二??!
瑤泉丁宗洛識,憲萬唐正紀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