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七年(戊辰),三十三歲。
「家譜」:『戊辰年,買宅郡城西門內設館』。
時與諸徒遍覽名勝,有「伏波井」、「寇公祠」、「二蘇亭」等詩。
二十八年(己巳),三十四歲。
「家譜」:『二月,黃學道科考,領貢;奉例免赴部廷試(按系預年貢,故「募修義學引」言叨與康熙二十九年歲薦』)。「家譜」:『回翔諸生久,始以年例貢成均。時公年三十四歲矣』。有「膺貢」詩。
三月,往高州;路過石城,與黃蒼子定交。有「贈別黃蒼子」詩(按此行未知何事,或有疑為省墓者。然「文集」、「詩集」并無可考,理應闕疑)。又三月,抵家。「祭岳父文」:『頃又三月中,婿以高涼之行歸』。
先是,府尊孔公(名衍珻至圣裔)以潮州通判來署府篆;觀風諸生,錄取者悉送雷陽書院肄業;署中又有敬業堂,恒集諸生課文,以示獎勵。時公被首錄而有高涼之行;及歸,始與會課,公有詩記其事。按「雷志」「孔衍珻傳」:『律身巖潔,尤加意育材。時興修文廟,又以雷陽書院未有膏火之資,貧士不能自給,力為籌劃;因查出士民捐田之被胥吏侵隱者共租數百石,詳請歸院為生童膏火之助。公詩云:『賢守風流敬業堂』;亶其賢乎!
二十九年(庚午),三十五歲。
授徒義館,有「義學鄰竹」、「義館述懷」二詩。「家譜」:『郡伯孔翕公始興義學,請公為之師;蔣洞思郡伯繼之。公掌教義館者三載』(按「文稿」「募修義學」云:『吾雷之有義學也,自康熙二十八年署雷州府事潮州通判孔翕庵先生始也。其捐易民房于今地而置為義學也,則自康熙二十九年知雷州府事蔣洞思先生始也』。其語甚詳晰。今「雷志」恐有誤漏)。
秋,鄉試不第;有「場后戕筆」及「途中口占」詩,有「旅舍和壁上韻」詩。
冬,遂溪廖德庵(允迪)、洪岳生(云裘)聚集郡城,皆以不第之故,各相解慰;有「小軒敘闊」及「示蔡恒之(中立)」詩。
三十年(辛未),三十六歲。
授徒義館,有「中夜偶成」詩。
三子生三日而殤,有詩。
冬,解館后仍在館度歲。有「答李人望」、「懷譚毅相」二詩。
三十一年(壬申),三十七歲。
授徒義館。「募修義學引」:『某谫劣,叨與康熙二十九年歲薦;方在諸生請業之列,過蒙孔公枉駕窮巷,優以師禮。隨蒙蔣公肅帖敦請,于是濫縻館榖,歷庚午、辛未、壬申凡三年』。
雷瓊道臺黨公居易初抵任,郵題課藝錄雷數人,而于公大為嘉獎。「文稿」「黨公去思碑」:『公始至課士,某忝首錄;固門下士也』。
「家譜」:『壬申典西門之館,退居東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