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曾文正公年譜
- 曾國藩
- 4369字
- 2015-11-10 19:32:31
「乙巳」道光二十五年,公三十五歲。
三月,欽派會試同考官。簽分第十八房,薦卷六十四本,中試周士炳等十有九人。是科湖南中式八人,皆長沙府籍。貴州中式之黃輔相與侄彭年二人,原籍醴陵。而狀元為蕭錦忠,朝元為孫鼎臣。去秋鄉試,南元為周壽昌,亦于是科入翰林。公時管理長沙郡館事,題名之日,公為聯語云:“同科十進士,慶榜三名元。”蓋佳話也。
五月初二日,上御門,公升授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次日具摺謝恩,召見于勤政殿。
六月,轉補左庶子。夏間癬疾發,至秋微愈。自是以往,癬疾恒作,以至老年,未得全瘳也。
九月,公弟國潢、國華入都。二十四日,上御門,升授翰林院侍講學士。次日具摺謝恩,召見。宣宗時,每歲舉行御門之典至四、五次,京朝官缺,多以其日簡放,示爵人于朝,與眾共之之意。合肥李公鴻章,本年家子也,中甲辰科舉人,是年入都會試,受業公門。公大器重之。
十月初十日,皇太后萬壽。十五日頒恩詔于太和殿,公祖父母、父母以公官皆封中憲大夫、恭人。
十一月,唐公鑒乞假回湖南。公為校刻其所著《學案小識》一書。
十二月十二日,補日講起居注官。二十二日,充文淵閣直閣事。公名位漸顯,而堂上重慶,門祚鼎盛。公每以盈滿為戒,自名其書舍曰“求闕齋”。其說云:“求闕于他事,而求全于堂上也。”同鄉京官及公車在都門者,遇疾患窮窘之事,恒有求于公。公嘗謂:“銀錢則量力資助,辦事則竭力經營。”人莫不稱厚焉。
「丙午」道光二十六年,公三十六歲。
公與弟國潢、國華相砥厲于學,有如師友。為國華納資入監,應順天鄉試。
五月,考試差。
九月十八日,公第四女生,后適湘陰郭氏郭公嵩燾之子,名剛基。夏秋之交,公病肺熱,僦居城南報國寺,閉門靜坐,攜金壇段氏所注《說文解字》一書,以供披覽。漢陽劉公傳瑩,精考據之學,好為深沉之思,與公尤莫逆,每從于寺舍,兀坐相對竟日。劉公謂近代儒者崇尚考據,敝精神費日力而無當于身心,恒以詳說反約之旨交相勖勉。寺前有祠一所,祀昆山顧亭林先生。
十月,公在寺為詩五首贈劉公,以明其志之所向。公嘗謂近世所學者,不以身心切近為務,恒視一時之風尚以為程而趨之,不數年風尚稍變,又棄其所業,以趨于新。如漢學、宋學、詞章、經濟,以及一技一藝之流,皆各有門戶,更迭為盛衰,論其原皆圣道所存,茍一念希天下之譽,校沒世之名,則適以自喪其守,而為害于世。公與劉公傳瑩討論務本之學,而規切友朋,勸誡后進,一以此意為兢兢焉。公在京所為詩古文,不自存錄,隨時散佚。是冬以后,乃稍擇而存之。
公弟國華應鄉試未售,仍留京肄業。公弟國潢赍覃恩誥命南歸。十月二十一日,領同鄉京官具摺謝恩,為湖南瀕湖圍田水災,奉旨蠲緩錢糧。湖南水災,迭奉恩旨,至是初用公名領銜奏事。
十一月,聞祖妣王恭人之訃。請假兩月,設次成服。恭人歿以九月十八日,壽八十歲。
十二月葬湘鄉二十四都木兜沖。
「丁未」道光二十七年,公三十七歲。
三月,移寓南橫街路北。四月二十七日,奉旨考試翰詹。(欽命題《遠佞賦》,以清問下民常厥德為韻。《君子慎獨論》。詩題《賦得澡身浴德》。)公名列二等第四名。
五月引見,奉旨記名遇缺題奏,賞大卷緞二件。
六月,奉旨升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次日,遞摺謝恩,召勤政殿。欽派考試漢教習閱卷大臣,取士咸安宮學教習黃文璧等十三名,景山官學劉紹先等十五名,宗學郭昆燾等十五名,覺羅官學崔斌等三十名,八旗學張春第等四十八名。
七月,公弟國荃以府試案首入湘鄉縣學。
十月,欽派武會試正總裁,中式楊登魁等六十四人。又派殿試讀卷大臣。凡武進士弓矢技勇,上親閱之,派大臣及兵部尚書、侍郎等侍班。十月二十日,領同鄉京官具摺謝恩,為沅澧一帶水災奉旨蠲緩錢糧。
十二月初九日,又遞摺謝恩,為三廳欠收緩征屯田。是歲,山東、河南亢旱,盜賊蜂起,兩省大吏交部嚴議。欽差柏俊、陳孚恩前往捕盜,平之。李公鴻章、郭公嵩燾、李公宗義均以是科成進士。
「戊申」道光二十八年,公三十八歲。
正月初八日,領同鄉京官具摺謝恩,為上年水災借給籽種。
二月二十四日,子紀鴻生。漢陽劉公傳瑩移病歸籍,公為文以送之。
七月,公弟國荃科試一等,補廩膳生。
九月十四日,領同鄉京官具摺謝恩,因水災奉旨撫恤。十八日,欽派稽查中書科事務。公官至卿貳,名望漸崇,而好學不倦。其于朝章國故,如《會典》、《通禮》諸書,尤所究心。又采輯古今名臣大儒言論,分條編錄為《曾氏家訓長編》,分修身、齊家、治國為三門,其目三十有二。公嘗謂古人無所云經濟之學、治世之術,壹衷于禮而已。秦文恭公《五禮通考》,綜括天下之事,而于食貨之政稍缺,乃取鹽課、海運、錢法、河堤各事,抄輯近時奏議之切當時務者,別為六卷,以補秦氏所未備。又采國史列傳及先輩文集中志狀之屬,分門編錄,條分近代學術,用桐城姚氏之說,以義理、考據、詞章三者為目,依匯輯之。星岡公病風痹逾年,公令弟國華出都還湖南。
十月,聞劉公傳瑩以病卒于家,公設位哭之,為墓志一篇、家傳一篇,刻石寄其家。劉公所著述無成篇,獨于金氏《孟子集注考證》中,搜得朱子所編《孟子要略》一書,公為校刻行于世。二十三日,領同鄉京官具摺謝恩,為本年水災之區奉旨蠲緩錢糧。公官京師十年,俸薄不給于用,取資稱貸;及官侍郎,每歲以其所得俸銀數十兩為高堂甘旨之奉,兼以周族戚之貧者。
「己酉」道光二十九年,公三十九歲。
正月初九日,率同鄉京官具摺謝恩,為災區借給籽種。二十二日,奉旨升授禮部右侍郎。次日具摺謝恩,召見,上嘉勉焉。公勤于供職,署中辦事無虛日。
八日一至淀園該班奏事,有事加班,不待期日。在部司員,咸服其條理精密。三月十四,值班召見。三十日,又召見。每有奏對,恒稱上意。禮部、翰林院、詹事府署中,皆有土地祠,祠皆祀先儒韓愈。禮部之祠,復有孔子木主,胥吏相沿,莫知所自。公取木主焚化,而為文以祀韓子,辯正其謬。夏,督修長沙府會館,旋又修湖廣會館,位置亭榭,有紆馀卓牽之觀。
八月初二日,奉旨兼署兵部右侍郎。二十五日,欽派宗室舉人復試閱卷大臣。
九月十七日,欽派順天鄉試復試閱卷大臣。十月初四日,欽派順天武鄉試較射大臣。武鄉試分四圍,王大臣分較。公所較中式者五十二名。二十六日,率同鄉京官具摺謝恩,為水災奉旨蠲緩錢糧。是歲東南各省大水,民饑,江南、浙江、湖北均展期,九月舉行鄉試。湖南賊匪李沅發倡亂于新寧,戕官據城,分擾黔、粵邊境,粵逆亦從此萌芽矣。先是,江公忠源在籍,擒獲會匪雷再浩,遂以知縣揀發浙江署秀水縣事,辦理賑災及保甲,甚得民譽。公聞新寧之亂,恐匪黨尋仇及江公之家,遂致書江公,勸其棄官以赴家難。未幾而賊黨潰竄,江公家亦無損焉。
十一月十五日,聞祖考星岡公之訃,請假兩月,設位成服。星岡公之卒以十月初四日,壽七十有六歲,葬于八斗沖,遷王恭人之柩附葬。
十二月十一日,孝和睿皇后升遐。公以禮部職任所在,不俟假滿,即日入內供辦。其署中他事,仍不與聞。
「庚戌」道光三十年,公四十歲。
正月十四日,宣宗成皇帝升遐。朱諭遺命四條,其中無用郊配、無用廟附二條,文宗嗣位,諭令臣工詳議具奏。十五日,奉移孝和睿皇后梓宮于漪春園。十六日,諭臣下議行三年喪禮。二十三日,召見,咨以大禮。二十六日,上御太和殿,頒登極詔書。二十七日,王大臣九卿集議,復奏郊配、廟附二事。公專摺具奏,稱:遺命無用廟附一條,考古準今,萬難遵從;無用郊配一條,不敢從者有二,不敢違者有三。疏對甚晰。時恭遇登極覃恩,加一級;請封三代,皆封榮祿大夫。公以本身妻室應得封典,<貝也>封叔父母。
二月初二日,內賜遺念衣一件、玉佩一事。是日奉移大行皇帝梓宮于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初六日,奉上諭:“侍郎曾國藩所奏,頗有是處;其馀京堂及科道等所奏,各紓己見,殊少折中。各摺均著發還。”欽此。初七日召見,公奏對甚詳,上益嘉之。初八日奉上諭“九卿科道有言事之責者,于用人行政一切事宜,皆得據實直陳,封章密奏”等因。欽此。
三月,公遞應詔陳言一摺。奏稱:用人行政,二者并重。然凡百庶政,著有成憲,未可輕議。今日所當講求,惟在用人一端。人才有轉移之道,有培養之方,有考察之法,三者不可廢一。皇上春秋鼎盛,與圣祖仁皇帝講學之年相似,請俟二十七月后,舉行逐日進講之例,亦請廣開言路,借臣工章奏,以為考核人才之具。疏入,奉上諭:“禮部侍郎曾國藩奏陳用人之策,朕詳加披覽,剴切明辨,切中情事,深堪嘉納。連日左副都御史文瑞、大理寺卿倭仁、通政使羅衍等,各陳時事,朕四降旨褒嘉。其通政副使王慶云、鴻臚寺少卿劉良駒及科道等摺分別準行交議。如該侍郎摺內所請保舉人才、廣收直言,迭經降旨宣示,諒各大小臣工必能激發天良,弼予郅治。惟稱日講為求治之本,我圣祖仁皇帝登極之初,即命儒臣逐日進講,寒暑無間,朕紹承丕業,夙夜孜孜,景仰前徽,勉思繼述,著于百日后舉行日講。所有一切應行事宜,著各該衙門察例詳議以聞。”欽此。
初四日,奏入春以來,雨澤稀少,農田待澤孔殷、亟請設壇祈禱,以迎和甘,而慰民望一摺。十二日,孝和睿皇后升附覃恩,公呈請本身妻室封典。十五日,公弟國潢入都,相見極歡。時以職務繁劇,不遑兼顧家事,悉以屬公弟經理。十九日下淀園,恭送孝和睿皇后梓宮奉安昌陵。
四月初四日,奏陳日講事宜,補前摺所未備,凡十四條。其于講官員數,進講之地,所講之書,陳講之道,以及講官儀節體制等事,皆詳考圣祖御制文集會典,與國史列傳各書。先定大概規模,于贊助圣學之中,寓陶成人才之意,猶前疏中之指也。十二日,宣宗成皇帝升配,覃恩加二級,請封三代,皆封光祿大夫,公仍以本身妻室應得封典<貝也>封叔父母。十七日,欽派會試復試閱卷大臣。十九日,移寓賈家胡同南頭路西。二十九日,欽派朝考閱卷大臣,是科入館選者五十八人。是月,湖南新寧賊酋李沅發就擒,檻送京師斬之。上年收復新寧,巡撫馮公德馨奏報李逆死于亂軍中。春間李逆復出,馮德馨逮問遣戍,詔以駱秉章為湖南巡撫。
五月初二日,公第五女生,后殤。十四日,在署考試各省優貢。時奉旨令部院九卿各舉賢才,公疏薦五人。奏稱李棠階以學政歸家,囊橐蕭然,品學純粹,可備講幄之選;吳廷棟不欺屋漏,才能干濟,遠識深謀,可當大任;王慶云閎才精識,腳腳踏實,可膺疆圉之寄;嚴正基洞悉民隱,才能濟變;江忠源忠義耿耿,愛民如子。
六月初四日,奉旨兼署工部左侍郎。十四日,欽派朝考拔貢閱卷大臣,是科取士二百馀人。
七月,公弟國葆以縣試案首入湘鄉縣學,年二十有三歲,與公入學之年同。
公每綰部務,悉取則例,博綜詳考,準以事理之宜。事至剖斷無滯。其在工部,尤究心方輿之學,左圖右書,鉤校不倦,于山川險要、河漕水利諸大政詳求折中。
八月十一日,召見,詢以工部職務。公奏對詳悉,移時乃退。二十一日,欽派考試國子監學正學錄閱卷大臣,取士五十名,引見記名者二十人。
九月十八日,恭送宣宗成皇帝梓宮奉安慕陵,欽派梓宮前恭捧冊寶大臣。二十四日,饗奠禮畢,禮部堂官各加二級。二十五日,具摺謝恩。次日,皇上駐蹕秋蘭行宮,諭隨扈各員均加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