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 本草易讀
  • 汪讱庵
  • 4765字
  • 2015-11-10 18:37:54

常患吼喘,麻黃一錢,生軍二錢,巴霜一錢,陳皮一錢五分,南星一錢五分,為丸豆大,每服三丸,水煎服。(驗方第一。)半夏麻黃丸 半夏 麻黃丸服。治心下悸動,以傷寒邪未盡故也。(諸方第一。)麻黃湯 麻黃 桂枝 炙草 杏仁治傷寒身熱頭痛,惡寒無汗,身痛脈浮緊。(第二。)大青龍湯 麻黃湯原方,加石膏 姜 棗治發熱頭痛,惡寒無汗,身痛脈浮緊而煩躁者。(第三。)小青龍湯 麻黃 桂枝 白芍 炙草 半夏 五味 細辛 干姜治喘咳干嘔,發熱。(第四。)麻杏石甘湯 麻黃 杏仁 石膏 炙草治汗出而喘,身無大熱。(第五。)麻附細辛湯 麻黃 細辛 附子治發熱脈沉,少陰傷寒。(第六。)麻黃升麻湯 麻黃 升麻 葳蕤 石膏 知母 天冬 當歸 白芍 黃芩 白術桂枝 茯治咽不利,吐膿血,瀉利不已者。(第七。)麻杏薏甘湯 麻黃 杏仁 薏仁 甘草治身痛寒熱,日晡所劇者。(第八。)越婢湯 麻黃 石膏 甘草 姜 棗治浮腫身痛,脈浮,汗出惡風者。(第九。)麻附甘草湯 麻黃 附子 甘草治腰以下腫,脈沉小者。(第十。)小續命湯 麻黃 防己 人參 黃芩 桂心 白芍 甘草 川芎 杏仁 防風附子 生姜治中風欲死,身體緩急,口目不正,舌強不言,諸風悉驗。(十一。)續命湯 麻黃 桂枝 當歸 人參 石膏 干姜 炙草 川芎 杏仁治中風口不能言,冒昧或拘急不轉側。又治咳逆上氣,面目浮腫,不得臥。(十二。)

麻黃百零二

麻黃根

甘,平,無毒。止汗。

盜汗,同牡蠣粉撲之。(驗方第一。)諸虛自汗,同牡蠣、小麥、黃 服。(第二。)產后虛汗,同當歸、黃 服。(第三。)陰囊濕疹,同硫黃、米粉,末敷之。(第四。)

木賊百零三

味甘,微苦,無毒。除目翳,消積塊。止崩中赤白,療腸風瀉痢。提月水滑流,收大腸脫肛。解肌止淚而澀血,祛風除濕而治疝。

出秦、隴、華、成諸郡近水處,今所在近水地有之。苗長尺許,叢生,每根一桿,無花。

寸寸有節,色青,凌冬不凋。采無時。

目昏多淚,與蒼術末服或丸。(驗方第一。)舌硬出血,煎漱。(第二。)血痢不已,煎服。(第三。)脫肛,為末摻之。(第四。)月水不斷,炒,煎服。(第五。)吞錢,為末,雞子白合服。(第六。)木賊散 木賊 香附 芒硝(等分)為末,每二錢。治血崩,黑色酒下,紅色水下。痛加乳沒、當歸。(諸方第一。)

燈草百零四

以大米粉漿染過,曬干為末,入水澄之,浮者是燈心也,曬干用。以管收貯,連管燒則成炭。甘,寒,無毒。煎湯除水腫之癃閉,燒灰吹厄急之喉痹。通水氣而利陰竅,降心火而治諸淋生江南澤地,陜西亦有之。叢生,莖圓細而長直。

破傷出血,嚼敷立止。(驗方第一。)鼻衄不已,為末,佐朱砂飲下。(第二。)喉風痹塞,為末,佐硼砂吹之。(第三。)夜不合目,代茶飲之。(第四。)濕熱黃膽,四兩,水酒入瓶煮半日,露一夜,溫服。(第五。)

生地黃百零五

得酒、麥冬良。惡貝母,畏蕪荑。甘,寒,微苦,無毒。入太陰脾、厥陰肝、手足少陰、厥陰。涼血滋肝,清風潤木,消瘀通經,潤燥開結。解溫病之陽旺,退痘瘡之熱盛。除咳嗽火動,調崩中之血熱。溺唾吐衄之血,驚悸痿痹之 。填骨髓而長肌肉,平折跌而續絕筋。最損脾胃,尤瀉大腸。

處處有之,懷慶出者力大,江浙出者力微。初生塌地,葉如山白菜而毛澀,葉面深青色,又丫。葉中竄莖,上有細毛。莖梢開小筒子黃紅花,結實如小麥粒。

生地黃百零五

熟地黃

酒洗良。忌萊菔、蔥、蒜、諸血。甘,平,無毒。入手足少陰、厥陰。滋腎益陰,填髓生精,黑須烏發,聰耳明目。經候胎產取肥地黃洗凈,以揀下瘦短者搗絞汁,投石器浸漉,甑上蒸數次,光黑如漆也。近時造法,砂仁末在內,拌勻,入柳木甑內,蒸曬數次。今布中惟以酒煮熟耳。

咳而唾血,勞瘦骨蒸,生地末,煮粥食。(驗方第一。)吐血咳嗽,每酒下熟地末一錢。(第二。)鼻血不已,生地同薄荷,末服。(第三。)腸風下血,生地同五味子,蜜丸服。(第四。)疔腫乳癰,生地搗敷,熱另易之。(第五。)一切癰疽,未破疼痛,生地杵泥攤在上,摻木香末于中,又攤生地泥一重,貼之,三五次即內消。(第六。)打撲損傷,未破痛疾。同上(第七。)物傷睛突,生地泥綿包敷之。(第八。)目暴赤痛,生地、黑豆杵膏罨之。(第九。)血熱牙痛,切生地咬之。(第十。)牙動欲脫,生地綿包咂之,令汁漬根且咽之。(十一。)耳中常鳴,生地塞之,數易。(十二。)竹木入肉,生地杵爛敷之。(十三。)骨蒸勞熱,生地或膏或蜜丸。(十四。)睛被物傷,珠脹痛腫。外敷,搗爛生地膏。內服川芎、生地、羚羊角、大黃、赤芍、枳殼、木香。(十五。)腎氣丸 干地黃 山茱萸肉 茯苓 澤瀉 丹皮 肉桂 附子治虛腰痛,小腹拘急,小便不利。又治婦人轉胞,不得小便,短氣。又治男子消渴尿多。

(瓊玉膏 生地(十六分) 參末(一分) 茯苓末(三分)入瓶內封固,安鍋中煮三日,取出,浸井底一日,再煮。每用白湯下,或酒下。治虛勞干咳血癥。(第二。)六味地黃丸 熟地 山藥 茱萸肉 澤瀉 茯苓 丹皮治腎陰不足,發熱作渴,小便淋閉,氣壅痰嗽,頭目眩暈,目花耳聾,咽干吞痛,齒牙不固血虛發熱,失音等癥。(第三。)八味地黃丸 六味原方加桂、附。

蜜丸。治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又治婦人煩熱不臥,轉胞不溺。(第四。)

牛膝百零六

酒浸用。生用下行,焙用滋補。畏白前,忌牛肉。酸,苦,無毒。入腎肝二經。補肝腎,益筋骨,逐惡血,破癥結。強足補精,療腰膝之實痛;祛濕解痹,伸筋骨之拘攣。淋痛尿血之劑,喉痹齒痛之藥。癰腫惡瘡悉療,金瘡折傷皆醫。操通經落胎之權,擅補中續絕之能。同乳香止莖中之痛,引諸藥至足膝之地。

處處有之,以川中人家栽蒔者為良。方莖暴節,葉皆對生。秋月開花,作穗結子,如小鼠負蟲,有澀毛,皆貼莖倒生。九月取根。宋時以懷慶者為良。

消渴不止,為末五兩,生地汁浸,日曬夜浸,蜜丸服。(驗方第一。)下痢先赤后白,此腸蠱也。酒漬二兩,每服一兩。(第二。)女人血塊,酒煎服。(第三。)女人陰痛,酒每煎一兩服。(第四。)胞衣不下,二兩,冬葵一兩,水煎服,三服下。(第五。)產后尿血,水煎常服。(第六。)口舌瘡爛,酒漬含漱,或煎服。(第七。)牙痛,煎末漱之。(第八。)金瘡痛,搗敷立止。(第九。)猝得惡瘡,人不識者,搗敷之。(第十。)風瘙癮疹及 ,為末酒下。(十一。)萬病丸 牛膝酒浸一宿,焙末 干膝炒令煙盡用生地汁熬,令可丸,豆大。每五丸。治經淋經閉。又治繞臍疝痛。又治產后癥結。(諸方第一。)

紫苑百零七

蜜炙用。冬花為使,惡天雄、瞿麥、 本、雷丸、遠志,畏茵陳。苦,溫,無毒。消痰止渴,潤肺下氣。為痰嗽血勞之圣藥,及咳吐膿血之靈丹。驚癇喘悸之近道處處有之。春月采。三月布地生苗,其葉二四相連。五六月開黃白紫花,結黑子。

根如車前、旋覆根赤土染過偽之,不可不知。

久嗽不差,同冬花、百部末,生姜、烏梅下。(驗方第一。)肺傷咳嗽,水煎服。(第二。)小兒咳嗽聲不出,同杏仁蜜丸,五味湯下。(第三。)產后下血,水下末。(第四。)纏喉風痹不通,用紫菀一莖,納入喉中,取涎出,瘥。更以馬牙硝津咽之。(第五。)婦人小便猝閉,為末,井水下三撮。(第六。)婦人小便血。同上。(第七。)

麥冬百零八

湯泡去心,酒浸滋補。地黃、車前為使,惡款冬,畏苦參、青葙、木耳。甘,平,微寒,無毒。入肺胃二經。潤肺清心,瀉熱除煩,消痰止嗽,利水生津。定肺痿吐膿,解時疾熱狂。嘔吐痿痹之疾,經枯乳閉之 。

所在有之。葉如韭,冬夏長生,今多栽蒔而成。其法∶四月初采根栽之,每六月、九月、十一月三次上糞及耘灌。夏至前一日取根,曬收。其子亦可種,但成遲耳。浙中來者甚良。

血衄不已,同生地煎三錢,立已。(驗方第一。)齒縫出血,煎漱之。(第二。)咽中生瘡,佐黃連,蜜丸服。(第三。)麥冬湯 麥冬 半夏 大米 人參 甘草 大棗治咳而火逆上氣,喉不利。(諸方第一。)麥冬煎麥冬絞汁,合蜜重湯煮,攪不停手,如飴。溫酒每日化下。補中益心,悅顏安神,令人肥健

淡竹葉百零九

甘,寒,無毒。入手太陰肺。利小便而清心,除寒熱而涼肺。根主催生墮胎。

處處原野有之。苗高數寸,細莖綠葉。其根一窠數十須,須上結子,與麥冬一樣,但堅硬耳莖,結小長穗。

竹葉湯 竹葉 桔梗 生姜 附子 葛根 桂枝 甘草 防風 人參 大棗治產后中風,發熱面赤,喘而頭痛。(諸方第一。)石膏湯 竹葉 石膏 麥冬 大米 人參 半夏治大病瘥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者。(第二。)

冬葵子百一十

甘,寒,淡滑,無毒。潤燥利竅,下乳墜胎。通營衛而滋氣脈,行津液而通關格。最利二便處處有之。有紫白二種,以白莖為勝。大葉小花,紫黃色。最小者名鴨腳葵。其實大如指,頂皮薄而扁,實內有子輕虛如榆莢仁。四五月種者可留子,六七月種者為秋葵,八九月種者為冬葵,經年收采。正月復種者為春葵,而宿根至春亦生。古人種為常食,而今人不復食,亦無種者矣。

冬葵子百一十

蜀葵花

赤者治赤帶,白者治白帶。蜀葵似冬葵,處處人家種植。初春布種,宿根亦生。嫩苗時亦可食。高五六尺,花似木槿而大,有紫、黑、紅、白之異,惟紅、白二色入藥。

冬葵子百一十

天葵

治五淋癥。天葵即菟葵,狀如冬葵,葉大如錢而濃,面青被紫。

敗醬百十一

俗名苦菜子。辛,苦,微寒,無毒。入足厥陰肝。調產后之惡露,解帶下之赤白,止吐衄之血逆,卻心腹之瘀痛。兼排癰膿,最破瘀血。

處處原野有之。春生苗葉布地,夏秋莖高一二尺而柔弱。數寸一節,節間生葉四散。頂開白似柴胡。

產后腰疼,同芎、歸、肉桂服。(驗方第一。)產后腹痛如刺,水煎四兩服。(第二。)

迎春花葉百十二

苦,澀,無毒。為末酒下,最消腫毒惡瘡。

處處人家皆插之。叢生,亦有栽植成小樹。正月開小黃花,不結實,花后方出葉。

款冬花百十三

甘草水浸。杏仁為使,得紫菀良,惡皂角、硝石、元參,畏貝母、辛夷、麻黃、黃、黃芩、黃連、青葙子。辛,溫,無毒。入手太陰肺。潤肺瀉熱,消痰定喘。止咳逆上氣煩渴,療肺癰咳吐膿血。

驚之。

生常山及上黨水旁。十二月采花,出高麗百濟者,花大似菊。亦有生蜀北者,生雍州溪水及華山澗水者,葉似葵而大,叢生,花出根下。生關中者,根紫色,葉似萆 ,十二月開花,青黃紫萼,去土一二寸,初出如菊花。正月旦采。今有以枇杷蕊偽之者,不可不知。

久嗽不已,以三兩燒煙,筆管吸入口,咽之,數作。(驗方第一。)痰嗽有血,同百合蒸焙,蜜丸彈大,臥時姜下。(第二。)

決明子百十四

搗碎用。惡火麻仁。石決明見三百八十五。甘,苦,咸,平,無毒。入厥陰肝經。瀉肝明目,退熱除風。一切目疾皆療,頭風腫毒悉醫有二種∶一種馬蹄決明,莖高三四尺,葉大如苜蓿,而本小末大,晝開夜合,兩兩相帖。

秋開淡黃花五出,結角如初生細豇豆,長五六寸,角中子數十粒,參差相連,狀如馬蹄,青綠色,入眼目藥最良。一種茳芒決明,苗莖似馬蹄決明,但葉之本小末尖,正似槐葉,夜亦不合。秋開黃花五出,結角如小指,長二寸許,角中子如黃葵子,《救荒本草》所謂山扁豆是也。

積年失明,為末,每食后粥下。(驗方第一。)青盲雀目,同地膚末,米飲丸服。(第二。)補肝明目,同酒煮蔓荊子末服。(第三。)目赤腫疼,(炒末茶合,)敷太陽穴,干則易之。(第四。)頭風熱痛。同上。(第五。)癬瘡延蔓,為末一兩,入水銀、輕粉少許,研不見星,刮破上藥。(第六。)發背初起,佐甘草,大劑煎服。(第七。)

地膚子百十五

俗名掃帚是也。甘,寒,無毒。益精強陰,聰耳明目。除膀胱之濕熱,解皮膚之風熱。利小便而通淋瀝,治疝而洗瘡疥。

處處有之。其嫩葉作菜茹,極甘美。

風熱目赤,焙末,生地汁合餅。曬干為末,酒下。(驗方第一。)脅下疼,酒下末。(第二。)狐疝陰 ,佐白術,稍加桂心,末,酒下。(第三。)積年腰痛,酒下末。(第四。

血痢不止,佐地榆、黃 ,末,酒下。(第五。)妊娠淋痛,水煎八兩,分服。(第六。)疣目,同白礬煎洗。(第七。)

地膚子百十五

地膚苗葉

苦,寒,無毒。搗汁服治赤白下痢,燒灰亦良。水煎服療手足煩痛,諸淋亦通。洗目去熱暗,亦洗雀盲澀痛。固腸止瀉痢,并除惡瘡疥癢。

瞿麥百十六

竹瀝浸用。丹皮為使,惡螵蛸。即石竹子。苦,寒,無毒。逐膀胱之邪熱,熱淋血淋;主月經之結閉,破血墜胎。降心火而利小腸,決癰腫而排膿瘡。明目去翳亦能,開關利竅亦效。

處處有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昌县| 内丘县| 昌乐县| 寻乌县| 林芝县| 双柏县| 台南县| 高雄市| 鄂伦春自治旗| 霍邱县| 潼关县| 台北县| 越西县| 安康市| 阿勒泰市| 三门峡市| 阳东县| 巫溪县| 无为县| 广丰县| 广东省| 荣昌县| 南岸区| 宁晋县| 平利县| 邹城市| 虎林市| 普安县| 闽侯县| 化隆| 曲松县| 平乐县| 临夏市| 江源县| 汉源县| 武邑县| 桓台县| 临西县| 邳州市| 镇坪县| 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