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節。必先啟建金剛無量壽道場。一月日僧行不給假示敬也。啟建之先一日。堂司備榜。張于三門之右及上殿經單(式見后)俱用黃紙書。之。輪差僧簿依戒次。各書雙字名。維那先五日袖紙帶堂司行者。詣書記(寮通報書記出接。維那觸禮)一拜稟云(啟建圣節煩制疏語。如書記缺則書狀侍者代之。俱缺則用現成疏語。見后)書記制畢。具草先呈住持。親送堂司。觸禮一拜答先禮也。維那用黃紙書疏。帶行仆。捧盤袱爐燭香合。上方丈請住持僉疏。炷香觸禮一拜稟云(啟建圣節請和尚僉疏)僉訖。行者就覆住持。來早殿上啟建諷經。仍報諸寮掛諷經牌。燒香侍者覆住持。來早上堂至五更。住持行香回。再覆粥罷。上堂令客頭掛上堂牌。維那于僧堂。早粥遍食椎后。再鳴椎一下云(白大眾。粥罷聞鐘聲。各具威儀。詣大佛寶殿。啟建天壽圣節謹白)復鳴椎一下。往住持前問訊。從首座板起巡堂一匝。出外堂下間至上間。歸內堂中間。問訊而出。粥后少停。待大殿排香燭茶湯鐃鈸手爐俱辦。堂司行者報方丈客頭。先覆住持。次覆侍者。鳴方丈板三下鳴鼓。堂司行者預鳴眾寮前板三下。集眾坐堂。如尋常坐禪向內坐。鼓鳴則轉身向外坐。頭首先集堂外候鼓鳴。即入堂。首座后入就坐。西堂勤舊蒙堂諸寮并外堂坐。住持于鼓初鳴。出寢堂坐。侍者問訊東立。行者問訊西立。轉鼓侍者往法座左側立候眾集。頭首下床。圣僧前問訊領眾出堂。至法座前。列一行問訊歸西序立。大眾雁列于后。若不候頭首至。先自立定非法也。其行堂亦于鼓鳴時鳴板三下。參頭領眾行者。列庫堂前相對排立。候轉鼓。知事出則問訊隨其后。待西序歸位畢。亦列一行。座前問訊。上首居后。都寺引歸東序立定。眾行者列知事后。稍離遠立。侍侍者入請住持出。行者問訊。住持至法座前。行者趲近知事后立。冬月則眾去帽問訊。住持和南登座。侍者隨上法座。以香合蓋盛香捧上。住持拈香祝壽畢。侍者接香。以左手插爐中右手拈從香一炷。略問訊下座歸班。待住持斂衣趺坐。侍者先末班。引過座下。列一行問訊。燒香侍者引班歸位。次首座領班出。列座前問訊。大眾同問訊。知事轉班列座前問訊。行者隨問訊。西堂東堂出座下問訊。侍者登座。左手上香轉身提坐具問訊(謂之代眾請法)退立座側問答罷。陳白事意云(某月某日欽遇天壽圣節。某寺預于某月某日。啟建金剛無量壽道場。一月日逐日輪僧上殿。披閱金文。今辰開啟。住持臣僧某。升于此座舉揚圣諦第一義。所集洪因端為祝延圣壽萬安者)說法竟。白云(下座。各具威儀詣大佛殿啟建天壽圣節。謹白)此日座下雖有官員。亦不得敘謝。蓋尊君也。鳴大鐘及僧堂前鐘。集眾列殿上向佛排立。住持上茶湯。上首知事遞上。燒香侍者就佛座前。下茶湯畢。住持歸位立定。行者鳴鈸維那轉身爐前。揖住持上香。燒香侍者捧香合。次東堂西堂出班上香(如有大方諸山住持偶至者。令侍者請。于兩序前上香)次兩序對出向佛問訊。上香畢。兩兩相朝轉身歸位。大眾同展三拜。兩序分班對立。住持就跪。知客跪進手爐。侍者跪進香合。維那白佛宣疏畢。知客跪接爐。住持收坐具。維那舉楞嚴咒。回向云。(諷誦秘章。所萃洪因。端為祝延今上皇帝圣壽萬安。金剛無量壽佛云云)眾散。每日堂司行者將輪差僧簿。須預先一日請住持頭首眾僧。各書雙字名僉押。量眾多少。依戒具寫差單。排定日分周而復始。仍列經目。對揭殿內柱上。至日各務嚴肅。鳴大鐘上殿。當次僧員須具威儀。香合禮佛歸位看經。庫司嚴設香燭。備點心。維那燒香點湯照拂。至晚鳴大鐘下殿。堂司行者直殿行者。常加伺候。毋令怠慢。如官員入山拈香。鳴鐘集眾。諷無量壽咒。舉藥師號畢。回向云(某處某官入山拜手拈香。僧眾諷誦秘章。所萃洪因。端為祝延今上皇帝圣壽萬安。金剛無量壽云云)節內遇三八日。佛殿念誦。至日齋罷。堂司行者覆住持兩序諸寮。掛念誦牌報眾。參前巡廊鳴板。集眾向佛排立。住持至鳴大板三下。次鳴大鐘。燒香歸位。維那出班。念誦云(皇風永扇帝道遐昌。佛日增輝法輪常轉。為如上緣。念清凈法身毗盧遮那佛。十號訖回向云。上來念誦所集洪因。端為祝延今上皇帝圣壽萬安。金剛無量壽云云)鳴僧堂前鐘三下。大眾問訊而散。或住持赴郡縣都道場所歸時。鳴鐘集眾門迎詣方丈問訊。
圣節啟散古規所載。堂僧堂司給由。暫到客司給由隨身照證。蓋往時僧道歲一供帳納免丁錢。官給由為憑。故游方道具度牒之外。有每歲免丁由。有何處坐夏由。有啟散圣節。以備征詰。各亦畏慎。今雖不用。存其事以見古也。
黃榜式。
某州某府某寺。
某月某日欽遇。
天壽圣節本寺預于今月某日恭就。
大佛寶殿啟建。
金剛無量壽道場一月日逐日輪僧上殿披閱真詮。
宣持密號所萃。
洪因端為祝延。
今上皇帝圣壽萬歲萬歲萬萬歲。
右恭 惟。
佛日洞明。
龍天昭格。
某年某月 日都監寺臣僧某謹言。
住 持 臣僧某。
經單式。
今具經文品目于后。
大方廣佛華嚴經。
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經。
大乘妙法蓮華經。
大乘金光明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乘金剛般若波羅密經。
大仁王護國經。
右具如前。
今月 日綱維臣僧 某 具。
差單式。
今具逐日輪僧上殿名員于后 用白紙書。
某日 住持臣僧 某甲首座 某甲書記。
某甲藏主 某甲知客 某甲西堂。
某日 某甲稱呼 某甲上座 某甲都寺。
右具如前。
今月 日堂司 某 具。
疏語(啟建)右伏以 覆燾無私。乾坤孰測其高厚 照臨有赫。日月莫喻其光華。知 贊仰之徒勞。欲 補報而無極。惟托鈞陶之內。義重 四恩。故竭 忠愛之心。虔恭 三祝。斗樞電繞龍象筵開。帝網百億山河咸歸 圣量。華藏三千世界益衍 丕圖。少盡涓埃。匪懈朝夕。欽愿 [卄/夒]龍登用 景星耀而泰階平 麟鳳呈祥 圣人作而萬物睹。謹疏 (滿散)優缽羅花瑞世 同佛降生 閻浮提樹連陰。與天齊壽。故 毓夙成之 睿質。克 承丕顯之 圣謨 大哉干至哉干 體乾居正 會其極歸其極 建極立中。爰以 吾道之大同。有裨 圣時之至治。山林鐘鼓樂 化日之舒長。草木昆蟲被 膏澤之滲漉 祥開震夙 頌祝華封。欽愿 垂拱無為。天地位而萬物育 鈞陶有象。陰陽理而四時平 壽考萬年 本支百世。
景命四齋日祝贊
景命好日。月旦。月望。初八。廿三。四齋日。隔宿堂司行者報眾。掛諷經牌。次早鐘絕。后鳴僧堂前鐘。集眾登殿。維那舉楞嚴咒。唱藥師號。嘆佛畢。回向云(某日令辰。某州某寺住持傳法某僧某。謹集合山僧眾。恭趨寶殿。諷誦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神咒。稱揚圣號。所萃洪因。祝延今上皇帝圣壽萬安。金剛無量壽佛仁王菩薩云云)
旦望藏殿祝贊。
旦望古來轉藏祝壽。今則必先侵晨登殿。
御座前祝贊。于禮為恭。或粥罷升座罷鳴鐘集眾。往藏殿。維那舉云(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眾當默念。住持領眾合掌繞藏。行道三匝。多眾則一匝立定。維那舉大悲咒。回向云(大圓照中有華藏海。功超造化。道絕明言三光電卷而實相涵。六合雷奔而湛然寂。不思議海難盡贊揚。某州某寺住持傳法臣僧某。月旦望令辰。謹集合山僧眾。恭趨藏殿繞旋行道。稱念摩訶佛母圣號。運轉天宮法寶輪藏。諷誦大悲圓滿神咒所萃洪因。端為祝延 今上皇帝圣壽萬安。金剛無量壽佛仁王。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密)
每日祝贊
齋粥二時下堂。僧眾必須登殿。維那舉無量壽咒三遍。回向云(諷誦秘章。所萃洪因。端為祝延今上皇帝圣壽萬安。金剛無量壽佛云云)
千秋節
至期堂司行者隔宿報眾。掛諷經牌。次早鳴僧堂鐘。集眾登殿。維那舉楞嚴咒畢白佛(四齋日同)回向云(某道某路某寺某月某日。敬遇皇太子千秋令節。謹集合山僧眾。恭趨寶殿。諷誦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神咒。稱揚圣號。所萃良因。敬祝皇太子睿算千秋殿下。伏愿日重輪月重輝。照臨海宇。山如礪河如帶。鞏固邦基。金剛無量壽佛云云)
善月
正五九為善月。預先一日。維那令堂司行者。覆住持報庫司。掛善月牌于殿門前。具經單輪差僧簿。每日鳴大鐘登殿。看經祝贊終月而畢。
始山隋開皇三年詔天下。正五九并六齋日。各寺建祈禱道場。不得殺生命。取藏經中。有毗沙門天王。每歲巡按四大部洲。正五九月治南贍部洲。故禁屠宰。而唐之藩鎮每上任。必犒士卒不下數萬人。須大烹宰。故以正五九不上官。為禁殺也。而俗以為忌者非。
祝厘章終。
報恩章第二
國有禘袷四時之祭。所以昭功德隆本始重繼嗣也。圣朝崇佛。
世祖而下。咸各建寺。謂由佛應身以御天下。化儀既終復歸佛位。在 京官寺。于是設 圣容具佛壇場。月以五祭。設奠展禮如生。而致夫羹墻之思。洪惟 圣化所被。與佛之教流于無垠。而吾徒沐恩波濡 圣澤。可不知所自而思所報效焉。
國忌
上賓日屆期。隔宿庫司報堂司。令行者覆住持兩序。報眾掛諷經牌。就法座上。安 御座。用黃紙寫 圣號牌位。嚴設香花燈燭幾筵供養。至期鳴僧堂鐘。集眾候住持至上香上茶湯。維那舉楞嚴咒。諷誦畢。回向云(某州某寺住持傳法臣僧某。某月某日。恭遇某圣圣忌之辰。謹集合山僧眾。謹誦大佛頂萬行首楞嚴神咒。稱揚圣號。所萃殊利資嚴圣駕。伏愿神游八極。想云車風馬來。臨位證中天受玉殿瓊樓快樂。十方三世云云)
祈禱
凡有祈禱。須如法嚴治壇場。鋪陳供養。住持專心加謹。僧眾各務整肅。知事內外提督應辦。大小寮舍巡警齋潔。或有官員拈香。恭勤迎送。預期庫司稟覆住持。先付意旨。維那知會。堂司行者報眾掛祈禱牌。齋粥二時鳴鐘集眾諷經。或看藏經。或四大部經。或三日五日七日。隨時而行。如祈晴祈雨。則輪僧十員廿員。或三五十員。分作幾引。接續諷誦。每引諷大悲咒消災咒大云咒。各三七遍。謂之不斷輪。終日諷誦。必期感應。方可滿散懺謝。其疏意各列于后。
祈晴
切見。淫雨為戾物用不成。百川橫流民無寧處。蓋眾生共業所感。惟上天覆燾無私。由是謹發誠心。啟建祈晴道場。每日命僧諷誦經咒。仰扣諸圣。所冀祈求晴霽。速賜感彰。伏愿掃頑云于四野。陰沴潛消。麗杲日于中天。容光必照。俾五行各順其序。而萬匯悉遂其生。
祈雨
切見。亢陽為災百物就槁。匪上天之降罰。由下民之多愆。惟諸佛開慈悲之門。而神咒有祈禳之應。由是謹發誠心。啟建祈雨道場。每日命僧。諷誦經咒。仰扣諸圣。所冀祈求雨澤。速賜感通。伏愿拯生靈于涂炭。厥維艱哉。起云龍于山川。俾滂[雨/沱]矣。庶茲多稼亦乃有秋。
祈雪
切見。時冬恒溫。恐生物之疵癘。維天降雪。凈下土之祲氛。庸致瓣香之誠。愿集六花之瑞。由是謹發誠心。啟建祈雪道場。每日命僧。諷誦經咒。仰扣諸圣。所冀祈求雨雪。速賜感通。伏愿彤云千里潤澤。八荒六府三事用修。草木咸若。二氣五行順序。神人以和。
遣蝗
切見。飛蝗蔽天。惟兇荒之可慮。遺孽入地。恐滋蔓之難圖。匪假神功之驅除。雖極人力而罔措。由是謹發誠心。啟建遣蝗道場。每日命僧。諷誦經咒。仰扣諸圣。所冀驅遣蟲蝗速賜消殄。伏愿滌之風雨。掃種類以無遺。投之江河。隨業感而自化。民安其業物遂其生。
日蝕
此日而食。占五紀之或乖。畏天之威。虞六沴之將作。故徇民情而救護。盍依佛力以禱禳。由是謹發誠心。命僧諷誦經咒。用伸救護。所冀日精速賜還光。伏愿五色開而黃道明。照臨下土。群陰消而陽德盛。昭回于天。
月蝕
月耀陰精而主夜。所賴照臨。天示咎征于下民。于焉薄食。既戒既懼。以禱以禳。由是謹發誠心。命僧諷誦經咒。用伸救護。所冀月華速賜還明。伏愿妖蟆滅跡。清光現大地山河。顧兔長生。萬象納廣寒宮殿。
報恩章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