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5章

  • 大乘義章
  • 慧遠
  • 4968字
  • 2015-11-10 17:21:22

次明須陀受生多少。于中曲有四門分別。一明須陀受身多少。二明潤惑品數多少。三明煩惱潤生多少。四明斷惑損生多少。初言受生身多少者。須陀有四。其第一人現修進得阿羅漢果。則于現身入般涅槃。其第二人現修進得阿那含果上界受身。或受一生或二三四乃至極多?;蚴苁寤蚴苁?。言十五者。有樂定人四禪遍生有十一身。初禪二處。上三禪地各有三處。合為十一。加四空處故有十五。言十六者。有樂慧人四禪遍生有十一身。加五凈居故有十六。此等差別廣如后釋。其第三人現身修得斯陀含果欲界受身。于人天中多受二生少受一生。其第四人于現在世唯證初果欲界受身?;蚴芤簧蚨哪酥翗O。受七往來十四生。死此之十四于人天中往來受之。不得類并。何故如是。以其覺苦厭離心故。此須陀洹曾以觀苦覺苦心盛。人中受生則覺人苦求生天中。天中受生復覺天過求生人中。為是不并。問曰。于彼十四生中何處先生。是義不定。人中得道舍人身已先住天中。天中得道舍天身已先生人中。故雜心云。人中超升人間滿七。天亦如是。問曰。何故極唯七返不增不減。業力持故不減七返。道力制故不過七返。又復業力勢極如此。如七藥樹七步毒蛇七日之藥七世事等。問曰。此人過七返已唯得涅槃有生上者。經論不同。依如毗曇及成實論。一切圣人欲界地中曾經生者。厭苦情深悉不上生。欲界身中定得涅槃。依阿育王傳經所說有上生者。彼經宣說。有一經生病須陀洹優波麴多化生五凈。明得上生。化之因緣備如經說。須陀差別義有四階。此四人中初一名為現般須陀。中二名為現進須陀。后一名為受生須陀。次第二門約就欲界受生須陀明其潤生煩惱品數。潤生煩惱粗分為三。細分為九。中分為五。粗分三者。謂。上中下。此義不定。就過論之粗惑過重說之為上。細惑過微說以為下。非粗非細說名為中。若據功力粗惑浮淺。障道力微說以為下。細惑根深。障道力強說之為上。中惑異前說名為中。故經宜說。無明住地其力最上。今此且依初義分之。粗惑為上。細名為下。兩楹說中。細分九者。粗中三品。所謂上上上中上下。中惑亦三。所謂中上中中中下。細惑亦三。所謂下上下中下下。中分分五者。謂為下中上上中上上于中。初二名為上上。次二上中。次二名上。次二名中。后一名下。此五與彼五階熏禪五階分善其義相似。問曰。分九便足何勞說五。今為約此明潤多少故須辨之。次第三門明其煩惱潤生多少。于中曲有三門分別。一明諸惑有潤不潤。二明用惑潤生不同。三明諸惑潤生多少。初言諸惑潤不潤者。有人宣說九品惑中有乘斷者不能潤生。不乘斷者用之潤生。此義不然。乘斷已竟可不潤生。未斷之時何為不潤。當知。一切齊能潤生。但潤有二。一者現起親潤受生。二者成就冥助資潤。其乘斷者未斷之時得有冥助資潤之義。亦有現起親潤之義。云何得有。義如后釋(此一門竟)。

次明用惑潤生不同。于彼九品修惑之中何者現起親潤受生。何者成就資潤受生。隨次論之所有惑中最上粗品緣中現起親潤受生。余悉成就資潤受生。據實論之惑起無序。發業潤生例非一準?;笊现邢虏豢梢欢āJ橇x云何。于受生時有人鈍根。或睹勝緣起增上結。則用此結親潤受生。中下資助。有人中根?;驅χ芯壠鹬衅方Y。即用此結親潤受生。上下煩惱成而隨助。有人利根?;蚍耆蹙壠鹣缕方Y。則用此結親潤受生。上中隨助。上結生者受身必多。中結次少。下結最少。為是須陀九品煩惱雖全未斷不妨受生多少不定。以是義故九品惑中。應乘斷者亦得現起潤業受生資助已竟(此二門竟)。

次明諸惑潤生多少。經論之中文無定判。然今且可準義論之。九品惑中最初二品。五品分別同是上上。品類同故齊潤三生。于中初品獨潤三生。余結資助潤十四生。于中后品獨潤三生。余結資助潤十一生。此云何知。彼第三品第四品結各潤二生。此初二品粗于彼結。故潤三生。與彼相鄰不得過三。又余品結二品。二品潤生齊等。以后類前最初二品同潤三生。問曰。此二同潤三生。有何差別。初品粗強受生速疾。后品惑微受生遲遲。如人見物貪強疾取貪微后取。又初品粗受報粗劣。后品惑微受報精勝。又復初品粗強有力。定潤三生。后品劣薄?;驖櫠;驖櫲?。而非決定言同潤。三就極為語。其次兩品五品分別同是上中。品類同故齊潤二生。于中初品獨潤二生。余品資助共潤八生。后品之結獨潤二生。余品資助共潤六生。此云何知。前初二品各潤三生。此二細彼。故二不多。又第五品及第六品各潤一生。此二粗彼。故二不少。又復于彼十四生中前之六生。是第一品第二品惑之所潤。故斷第一第二品結。損卻六生余八生在。論言。若斷三四品惑余二生三生是名家家。言三生者人三天三即是六生。言二生者人二天二即是四生。余八生中斷第三品潤生之結受余六生。名為家家。明知。第三獨潤二生。斷第四品潤生之結受余四生。名為家家。明知。第四獨潤二生。有何差別。別如前釋。彼第五品第六品結。五品分別同是上品。類同故齊潤一生。于中前品獨潤一生。余品資助共潤四生。后品之結獨潤一生。余品資助共潤三生。道理應然。但此一品有乘斷義。若彼乘斷不用潤生。若未乘斷容將潤生。問曰。云何得知。此二各潤一生。以前二品各潤二生。此品細彼。潤一不多。第七第八共潤一生。此品粗彼。潤一不減。又論宣說。斷第四品潤生之惑余受四生。名為家家。及斷第五第六品竟成斯陀含。唯二生在。明知。此二各潤一生。問曰。此二各潤一生。有何差異。異如上釋。彼第七品第八品惑。五品分別同是中品。品類同故共潤一生。余品資助共潤二生。此云何知。次前二品各潤一生。此品細彼。故合潤一。又復斯陀余二生中若斷第七第八品結唯減一生。一生猶在。明知。此二共潤一生。問曰。此二共潤一生。有何差別。釋言。前粗潤生力強。后品微細潤生力薄。佐助而已。問曰。此二共潤一生。斷第七品彼第八品云何潤生。釋言。第八無有獨潤半生之理。若斷第七彼第八品與第九品共潤一生。故毗婆沙說。斷第七品受于一生。斷第八品亦受一生。彼第九品五品分別是其下品獨潤一生。問曰。何故七品八品共潤一生。此品轉細獨潤一生。以此垂終系縛牢固。度此已后更無生處。力競堅縛故獨潤一。問曰。毗曇說。須陀洹依未來禪而入圣道。所依未來應治煩惱。云何得有九品具結而用潤生。釋言。未必是未來禪皆能治結。若先修得未來禪已。作六行觀則能斷結。若不作者諸結全在。是故須陀雖依未來而入圣道。不妨得有具結潤生。問曰。成實宣說。須陀必依初禪至無所有七依處定而入圣道。得彼定時伏斷欲結。得須陀已用何潤生欲界受身。有人釋言。用彼過去曾起煩惱潤生受身。此義不然。過去雖有現在不行。于境不愛。云何受身。有人復言。彼宗圣人不退圣道得退禪定。以退定故得起欲界煩惱潤生。若爾須陀不退定者應當上生。須陀上生經論不許。明知。下生不由退定。今正解釋。欲界惑中粗細無量。能伏之定從凡至佛階別無數。須陀所依事定粗淺。但伏粗品細惑猶行。細惑之中義分九品。用之潤生。此是第三潤生多少。次第四門明其斷惑損生多少。于中曲有兩門分別。一明斷不同。二約斷明損。斷有二種。一階別異斷。二者乘斷。隨惑粗細漸息漸斷名別異斷。因斷前品后品乘除名為乘斷。九品惑中第六一品決定乘斷。何故如是。此品惑盡便證第二斯陀含果。悕果情猛故。斷第五必乘第六。此品乘斷諸論大同。第九一品論者不同。毗婆沙中一論師說。亦是乘斷。故彼文言。若斷第八則第九品不能遮礙。何故此品復須乘斷。義同前釋。此品惑盡證那含果。悕果心猛。為是乘斷。若依毗曇定非乘斷。以此垂終極作障礙所以不乘。如守還人未至邊處遮抑則緩。若至邊處遮礙則急。是故義言。若度此已我于何處而受生也。故難乘斷。自余七品階別漸斷悉無乘義。有人說言。第二第八亦是乘斷。何故如是。果心之后蘇息有力。故斷第一必乘第二。斷第七品必乘第八。此義不然。若第二品有乘斷者經論應說。全無說處。明知。不乘。又第八品論說不乘。準后類前。明知。第二非是乘斷。毗婆沙說。若斷第七彼第八品與第九品共潤一生。明知。第八品非乘斷。問曰。前說。有乘斷者為當一觀相續斷盡名為乘斷。為當一世決定斷盡名為乘斷。釋言。一世決定斷盡名為乘斷。非是一觀相續斷盡名為乘斷。但于現世無間斷盡亦名乘斷。簡別斷盡亦名乘斷。一世不盡。用之受身。經生乃斷不名乘斷。斷義如是。次約斷明損。斷第一品十四生中損其三生。斷第二品復損三生。但有八生斷第三品損其二生。余有六生。人三天三。斷第四品復損二生。余有四生。人二天二。故論說言。若斷三四品余二生三生是說名家家斷第五品乘斷第六。復損二生。余有二在。斷七斷八復損一生。余有一在。斷第九品復去一生一切皆盡。須陀受身多少如是(此二門竟)。

次明家家。于中曲有四門分別。一總解釋家家之義。二明說意。三明建立家家所以。四對余果料簡有無。初總解釋家家義者。論自釋言。從家至家故曰家家。此明須陀厭舊生處異家受身故名家家。云何異家。此人或時人中生已舍人生天。復舍天身還生人中。厭本生處異家受生。天中亦爾。離本生處異處受生。故曰異處。問曰。若此異處受身名家家者。何故論言在于人中或在一處?;蚨蛉谟谔熘??;蛟谝惶旎蚨蛉?。釋言。人中或一家者或一張家?;蛞煌跫颐麨橐患摇H缡且磺?。不妨于中家門各別。天亦如是。于六天中或一天處。不妨于中住處各異。故得名為從家至家為家家矣。初門如是。次明宣說家家之意。為彰其勝故論說言。須陀勝者名為家家。云何顯勝。須陀洹中結有厚薄。其結厚者不厭舊處容使重生。不名家家。故用初品及第二品第三品結所受之身非家家攝。薄者不爾。不肯重生。簡薄異厚故說家家。說意如是。次明建立家家之義。依如論中三義建立。一斷煩惱。二成無漏根。三者受生。言斷煩惱簡異具薄須陀洹人。成無漏根簡異退者。亦簡凡夫。言受生者簡異現般須陀等。故論說言。若斷三四品成就彼對治。余二生三生是說名家家。斷三四品是初義也。九品惑或斷三品?;驍嗨钠贰栐?。何故要斷此惑方名家家。九品惑中初三粗重。于舊生處憎厭情微容使重生。非家家義。為是要斷方成家家。問曰。若言前三惑粗于舊生家有重生者。于人天中應并受生。何故從人必生于天。從天必人釋言。當本現生之時。實覺其苦厭人求天。厭天求人。為是不并。粗結覆心。久遠還愛。故得重生。問曰。于彼九品惑中斷三用四。斷四用五。并稱家家。何故不說斷五用六斷六用于七八品等為家家乎。釋言。斷五必乘第六。不用受生故非家家。七八品等于人于天無二受身。故非家家。成就彼治第二義也。謂成三品結四品法家對治無漏。凡夫亦能斷除三品四品之結而非家家。故須說此余二生三生。是其第三受生義也。余二生者人二天二合為四生。余三生者人三天三合為六生。九品惑中斷前三品用第四品受其六生。斷第四品用第五品受其四生?,F般須陀具前兩義以不受生。不成家家故須說此。此第三門明其建立家家義竟。次對余果料簡有無。問曰。何故初果之中偏說家家余果不說。釋言。初果于人天中往來多生。有其從家至家之義。所以偏說。余無此義。為是不論。問曰。那含于上界中亦受多身。何故不說。彼一一處無量生義。故非家家(此四門竟)。

次就須陀分其利鈍。開合不定。或分為二。唯利與鈍。如涅槃說。彼文約就現般須陀及受生者以別利鈍?,F般為利。受生人中二生至多通以為鈍。一生不論。何故不論。一生人中含通利鈍難以偏定為是不說。云何含通。有人現在應得涅槃。余緣障難?;蚍Y緣。或病無力妨礙修道。由是不得。經生乃得。此則是利。有人現在勤修不得。經生乃得。此則是鈍。有斯不定故彼不說?;蚍譃槿?。謂利鈍中。如上所列四種人中??傁啻址脂F般為利。中間兩人現進為中。經生須陀說以為鈍。以次細論現進人中亦有鈍者。于現身中雖得那含上界多生方得涅槃。經生人中亦有利者。雖于現在不得余果。欲界受生而于次身疾得涅槃。或分為六。退思護住勝進不動義如后釋。隨別細分亦可無量。須陀如是。次別解釋斯陀含義。阿那含向通名斯陀。一處合論。于中曲有四門分別。一定其體。二辨其相。三分利鈍。第四明其斷結多少。言定體者。斯陀之果圣德為體。圣德不同。亦有三種。一是果體。依如毗曇行修分別。唯取欲界九品治中第六一品解脫道心而為果體。得修分別通攝須陀果德無漏。并攝斯陀向中無漏。合為果體。是義云何。果心現時舍前諸得。別有一種非色非心果得現生。得第六品解脫道心。并得向前一切無漏。合成一種斯陀含果。若依成實唯立行修不說得修。是故但說第六一品解脫道心以為果體。余皆謝往現無法體。不說為果。細分如是。相續論之因滿成果。二學等見義。同前解。三勝果道。更修勝解進斷七八九品煩惱。有三無礙二解脫道。名為勝果。(此一門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县| 无为县| 车致| 成安县| 佛冈县| 拜泉县| 咸阳市| 五河县| 石首市| 常德市| 沙河市| 固始县| 丽江市| 南和县| 甘肃省| 汶上县| 且末县| 绥滨县| 卢湾区| 阳春市| 太保市| 扎赉特旗| 宜宾县| 刚察县| 来安县| 弥勒县| 金塔县| 灵璧县| 新密市| 固始县| 岳西县| 虎林市| 广灵县| 前郭尔| 工布江达县| 黄骅市| 西充县| 漯河市| 堆龙德庆县| 石渠县| 来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