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關公為武圣
國朝奏請從祀文廟諸人
北魏于什門不屈使節
詩經我徂東山朱注語
陳景魚蛾述集
大學衍義
顧炎武勖甥語
何紹基等修山陽縣志
唐白居易等詩改易甚多
毛燧傳論明歸有光文
胡思敬論亡國由于改制
賀濤教人學文法
虀菜孟嘗君
冷姓
論注通鑒體裁
潘高等詩
五洲帝室多故
盛宣懷繼妻六秩征詩文啟
張貞撰述每卷百余頁
王元啟撰述
許乃普詩句
王昶門下士之盛
海關用外人名數
馬敘倫論文語
唐李紳追昔游集
孿生男女為夫婦
胡庶華論東瀛語
趙之謙刊校字名氏原委
曲阜孔廟官目
文選注
陳澧論以讀書為養生
影刊宋元本司馬光書儀
徐云路詩句
彩票頭彩五女士合得
宜興茗壺著錄
藕香零拾
三體唐詩
顧炎武七家年譜
海雪集箋
金元好問詩句
百香精舍等命名
牡丹為國花
舊本書印文
梅文鼎績學堂詩文鈔
龜鶴猨長壽
辛從益論語證疑序摘錄
廬江劉聲木十枝撰
奉關公為武圣
明奉岳武穆公為武圣,至我朝以金人苗裔,勢有所不能,乃改奉關壯繆公為武圣。然「繆」并非美謚,至乾隆四十一年七月,奉上諭改謚忠義。諭旨中并有云:「關帝在當時,力扶炎漢,志節凜然,乃史書所謚,并非嘉名。陳壽于蜀漢有嫌,所撰《三國志》多存私見,遂不為之論定,豈得為公。」云云。大哉王言!洵足以昭示萬世,雖帝典堯謨,無以過之。上諭中揭出陳壽私心,尤足誅心奪魄,嚴于斧鉞之加矣。
國朝奏請從祀文廟諸人
自南宋、元、明以來,從祀文廟者,率皆偏重儒術。我朝以學術、經濟并重,故自康熙以來,歷經諸臣奏請,從祀文廟者,如漢諸葛亮,唐陸贄,宋范仲淹、李綱、文天祥諸人,行誼昭垂,皎然與日月爭光,故非僅言封建井田者所可比擬。信乎我朝崇獎之正,選擇之精,洵足跨唐、宋、遼、金、元、明六代也。
北魏于什門不屈使節
漢之蘇武,南宋之洪皓、胡寅,元之郝經,均以使節不屈,拘留敵國十有余年,昭昭在人耳目,幾于盡人皆知之矣。若北魏之代人于什門,奉使北燕,至和龍,馮跋欲屈辱降之。于什門終不屈,幽執廿一年,卒至衣冠弊壞略盡,蟣虱流溢。馮跋遺之衣冠,于什門終不受。直至馮弘稱藩于北魏,始送于什門還平城。其大節凜然,不辱使命,與前后賢相輝映,皎然與日月爭光矣。
詩經我徂東山朱注語
《詩經》「我徂東山,慆慆不歸。我來自東,零雨其蒙」四章,首四句一字不易。朱注謂:「章首四句,言其往來之勞,在外之久,故每章重言,見其感念之深。」云云。聲木謹案:此數語真能道出周公當日作詩心事,可謂善于說《詩》矣。
陳景魚蛾述集
松陵陳景魚庭學撰《蛾述集》十六卷,嘉慶乙亥十月,男預刊本。景魚因謫戍伊犂,仿《蒙求》體,纂輯四字韻語,以便蒙養。較之《龍文鞭影》,博贍過之,然流行不廣,僅堪為陳氏家塾用耳。
大學衍義
南宋真德秀《大學衍義》四十二卷,明邱浚《大學衍義補》一百六十卷,編輯可謂博贍,不謂國朝強汝詢復編《大學衍義續》七十卷,光緒十二年刊本,更屬絕無而僅有矣。陳文恭公宏謀,已嫌《大學衍義》正續二書太繁,為之刪節,成《大學衍義輯要》六卷、《衍義補輯要》十二卷,道光壬寅,寶恕堂重刊本,流行坊間。
顧炎武勖甥語
顧亭林先生嘗勖其甥徐立齋相國云:「有體國經野之心,而后可以登山臨水;有濟世安民之略,而后可以考古論今。」云云。聲木謹案:先生此語,何等抱負,通人之論,畢竟不凡,信乎所見者大,所謀者遠也。
何紹基等修山陽縣志
同治十三年,道州何子貞太史紹基、山陽丁儉卿舍人晏,同修《山陽縣志》廿一卷,其凡例中有云:「昔人譏志地理者,景必有八,八景例有詩,詩必七律,最為惡習。今悉芟夷,以袪塵雜。」云云。聲木謹案:此說甚善,其例甚允,他省縣志皆宜仿行。此志修纂,既屬高才博學,分纂者又有吳昆田、高延第、丁壽恒、魯蕡諸人,亦一時名流,宜其編輯之善矣。
唐白居易等詩改易甚多
周元公云:「白香山詩似平易,間觀所存遺稿,涂改甚多,竟有終篇不留一字者。」國朝錢籜石侍郎載撰《籜石齋詩集》卷,當時刻手為嘉善東門外劉子端,親見手稿,改易甚多。行間字里,旁行斜注,幾有不可辨識者,子端嘗舉此以告人。可見先輩撰述之苦心,流傳后世之不易,率爾操觚者,萬不能傳之于世也。
毛燧傳論明歸有光文
武進毛燧傳字洋溟,工古文,以明歸太仆為法,其稱熙甫文云:「猖狂恣肆,汪洋奧美,肩隨昌黎而超軼乎北宋,余少而樂誦之。」云云。見《竹初文鈔序》。可謂深知熙甫矣。
胡思敬論亡國由于改制
新昌胡漱唐侍御思敬撰有《退廬全集》,中有《審國病書》一卷、《大盜竊國記》一卷、《國聞備乘》四卷、《戊戌履霜錄》四卷,皆言國朝所以亡亂之由。于光宣兩朝事實,剖析無遺,言之最為深切著明。其大旨謂:我朝之亡,由于紛更舊制,以致綱紀蕩然,奸盜遂乘之而起。《左傳》云國將亡,必多制,此之謂也。侍御所言,謂朝庭如此必亡。聲木竊謂家國一理,如一家之中,全改舊制,亦未有不破者也。凡人家中,雖極小之事,茍無大悖于理,不妨照式行之,以存追遠之義。予嘗戲名之曰家粹,以別于國粹也。
賀濤教人學文法
武強賀松坡刑部濤撰有《賀先生文集》四卷,天津徐鞠仁世昌為之刊行,并為之序,末有云,「往君教人,喜論張廉卿、吳摯甫兩先生之文,以為相去愈近,則感發倍切,而窺見源流,攀緣亦較易。」云云。聲木謹案:刑部論文此恉,即由太史公所謂法后王脫化而來,實千古未宣之蘊。「相去愈近」四語,真學文之秘訣,固不必高語秦漢,規仿八家,始謂之能文也。
虀菜孟嘗君
孟嘗君在當時好客,不得不然,后世頗有慕其名,因之傾家敗產,貧無立錐者。又有家無儋石,而亦好客如命,出于天性者。故自干嘉以來,有虀菜孟嘗君之目。一時如顧有孝字茂倫,吳江人,儲潤書字玉琴,宜興人,江藩字子屏,江都人等三人,皆是也。
冷姓
世間冷姓,以予所知者記之。丹徒縣有冷睦二姓。冷士瑂為明末遺老,頗著名于時,冷氏即其裔也。睦氏墓志,見于包慎伯明府世臣《藝舟雙楫》附錄中。予曾詢姓睦者,自言其姓讀與「須」字同音。合肥縣有闞、者二姓。闞澤見于《三國志》,其來已遠。者貴隨先文莊公剿平捻匪,官至記名提督。京師廊房頭條胡同,招牌有「遲氏金丹」四字,是以「遲」為姓矣。定遠方小東太守桂芬,言其友人有乜、買、開、連等姓。乜為河南縣大族,不下數萬人,土人呼乜為某。輝發縣有廷姓。廷樾字雅南,官建陽縣知縣,廷字芳宇,官至鹽運使。樾撰《報好音齋文稿》三卷,同治八年仲冬刊本,雖名《文稿》,實為《易》學管窺。復有《陰符經臆說》一卷,則未見。儀征朱石梅銘輯《四白齋唱和集》一卷,光緒元年刊本,中有江都縣鴉鴻謨,字晡生,和詩四首,鴉姓亦為罕見。
論注通鑒體裁
林子卿字安國,華亭人,諸生。《松江詩話》言其撰有《通鑒紀事本末箋注》一百卷,蔡仁葊借刻行世,云云。聲木謹案:此書世無傳本,雖已雕刻,蓋佚久矣。然為《通鑒紀事本末》箋注,體例甚難。若以繁博稱,豈百卷所能盡。不特撰述須有體裁,即箋注各書,亦須有各書之體裁。元胡三省注《通鑒》,但音釋字句,辨別地理而已。若以《通鑒》所遺漏及節取者,悉以五代以前正、別史全文列入注中,豈非千古笑話。觀胡三省之注,寥寥無幾,真善注《通鑒》,知注《通鑒》之體裁也。
潘高等詩
潘高字孟升,號鶴江,金壇人,撰有《南村集》卷。新城王文簡公稱其詩清真古淡,與邢孟貞、王言遠相頡頏,云云。長洲沈文愨公稱其詩古淡生新,絕無雕飾,而自然合度,云云。可謂一登龍門,身價十倍,實則其詩自有不朽之處,端不借人力也。
五洲帝室多故
自宣統三年,我國皇帝讓政以后,歐洲各國,亦同時多事,十年之間,不可勝紀。前德意志帝國皇帝、普魯士國王維廉第二,失國后,僑居荷蘭。俄羅斯帝國皇帝尼古拉斯第二,失國后,流至西伯利亞荒原,卒為鮑爾希維克所弒。奧匈帝國皇帝加爾第一,失國后,兩次謀復辟失敗,流入馬德里,抑郁而卒。希臘帝國國王康士坦丁與其子喬治第四,均被逐而失位,康士坦丁居瑞士。土耳其帝國皇帝、回教教主阿白杜爾米杰德阿芬地被國民押解出境,寓居瑞士。誠五大洲亙古之變局也。
盛宣懷繼妻六秩征詩文啟
近見盛杏蓀尚書宣懷繼配莊夫人六秩征詩文啟,中有云:「夫人于光緒辛卯,于歸盛氏,時宮保官登萊青道。計其時,夫人年已二十八歲,宮保年已五十。當時宮保又有三妾,曰秦,曰劉,曰柳。」云云。是尚書當時已有三妾,而仍續膠,夫人不因有三妾,而仍于歸,宜乎福備箕疇。尚書故后,養贍之貲達數百萬,已見《隨筆》卷,茲不復贅。
張貞撰述每卷百余頁
張貞字起元,又號杞園,安邱人。與王士禎、高珩等同時,撰有《渠亭山人半部稿》一卷,前有王高二人序,極為推崇。書雖一卷,多至壹百伍拾貳頁。《或語》一卷,即《半部稿》二刻。前有宋犖、金德純、徐文駒、李澄中等序,程邃、余懷、汪耀麟、吳綺、宗元鼎、周在浚、冒襄、黃泰來、程師恭、安致遠、王宏撰、曹貞吉、朱緗、沈名蓀、龐塏、朱綱諸人題詞,多至壹百貳拾陸頁。《潛川集》一卷,即《半部稿》三刻。前有王士禎、張遠、王源、安真等序,多至壹百肆拾壹頁。《娛老集》一卷,即《半部稿》四刻。前有《閻愉世譜》一篇、自序一篇,多至壹百叁拾叁頁。四集皆古文,每集約得文六七十篇不等,三四萬言。亦國初古文作手,故一時名流羣為推崇,惟惜其書傳本甚罕。四卷之書,積之高逾五六寸,他書罕見。惟后來吳摯甫京卿撰述,每卷亦恒至壹百余頁,此其先河也。
王元啟撰述
嘉興王惺齋明府元啟,學問博奧,文章爾雅,任將樂縣僅一月,歷主道南、金石、樵川、華陽、崇本、濼源、蒿葊、重華、鯤池等九書院講席三十年,撰《詆平居士集》種。中有《讀韓記疑》十卷,已刊。復有《讀歐記疑》五卷,未刊。乙巳月,錢唐汪大鈞編入《舊德堂叢書》中,北京藻玉堂自刊本。聲木謹案:此等書,不特于考證有益,即于文字上,亦耐人思索,可悟文章字句法也。
許乃普詩句
錢唐梁紹壬《兩般秋雨葊隨筆》云:「『書似青山常亂迭,燈如紅豆最相思』,出句系作,對句系許滇生尚書乃普所作。」實則皆系尚書所作,但改二字耳。尚書原句云:「書似亂山隨意迭,燈如紅豆最相思。」見尚書自撰詩集中。
王昶門下士之盛
青浦王蘭泉侍郎昶,生平最喜提倡風雅,歷官省分既多,享壽又至八十有三,門生故吏滿天下。阮文達公元《揅經室集》載其墓志銘,中有云:「士之出門下為小門生,及從游受業者,二千余人,可謂盛矣。」云云。真歷代所希有也。
海關用外人名數
中國海關雖云操自外人之手,實則操諸英國人之手。自總稅務司赫德管理以來,以英人援引皆英人,而全國關稅重要職員人數,以乙丑年計之,仍以英籍為多,美、德、日次之,中國最少。計總稅務司壹人:英人。正稅務司肆拾叁人:英貳拾柒人,法柒人,美柒人,日貳人,葡貳人,中國無。副稅務司叁拾人:英拾柒人,日伍人,萄貳人,美壹人,中國無。一等幫辦拾叁人:英拾人,日柒人,德、葡各壹人,中國伍人。貳等幫辦肆拾叁人:英拾伍人,中國拾叁人,美柒人,法、意各叁人。三等幫辦貳拾壹人:中國貳人,日捌人,英柒人,法貳人,美壹人。四等幫辦叁拾人:中國柒人,英拾柒人,法、意各貳人,日、美各壹人。其它下級關員不計。見于日《報》。上次關稅會議,日代表要求增加日顧員為議案。中國現欲關稅自主,實權盡在外人掌握,亦仍是徒托空言耳。
馬敘倫論文語
杭縣馬彝初敘倫,撰《天馬山房叢書》,列目十五種,已刊者僅六種,卷帙較之列目又未備。內有《天馬山房文存》,中有《甲寅復夏滌葊先生書》,末段云:「左右謂姚姬傳筆力雖弱而辭旨淵懿,實非曾滌生敢望,誠然誠然,然曾氏堂廡實廓于姚氏,倫常私以為有清一代,散體之文,得望溪而正,得惜抱而深,得滌生而大。特曾氏于練句誠有不盡粹,如左右所摘,且所為《昭忠祠記》五篇,尤非其文之至者。倫蓋嘗反復其文,觀其力強故氣盛,識不皆卓而所見自己得之,故足以厚其力,惜乎所學不充,不能深其文耳。夫文章之事,窮微極奧,甘辛自喻,而論人之作,難于己造,當略小疵而權大體。若辭句之累,韓柳不免。歸震川一代作家,不特壽人贈人之文,為望溪、滌生所譏,其潔然無累者,十不得三四。惜抱生承平之際,又天授以耄耋之年,從容研幾,終其身僅而得之。然則滌生所成就如此,亦足恕矣。」云云。聲木謹案:馬氏此論,最為精確平允,實獲我心。曾文正公之文學不足以充之,尤為特見。曾文正公之文,在我朝自是一家,不可磨滅。無奈其門生故吏譽之幾謂可掩跡歸、方、姚、梅,實為言過其實,增人不信心。夏滌葊、馬彝初之論,實天下萬世之公論,然非深于此道者,不能言之如此深切著明。但曾文正公之文,為夏氏所指摘者,惜未見其本。見之者,可悟文章之句法,有益于文學匪淺也。
唐李紳追昔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