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兄弟情易薄

唐楊貴妃

李良年冒名

福建興化府屬縣

朱仕琇勤于教士

年羹堯后人姓生

日本東山文庫

上海婦女近時裝束

巡撫銜

名儒論治生

國朝論文各書

以支干字名集

群學奇侅

光緒中葉綱紀

抑快軒文集

林紓選左傳

生日巧者

李天馥兩籍

隨園全集遺佚

析煙

張照等七夕詩

梁武帝等好佛

論不戮一人

各省香火盛處

鐵公祠聯(lián)額

此木軒

祁寯藻字跡

劉坤一字體

毛岳生元史稿

昭昧詹言

尺牘體裁

各省名山

沈壽康百歲

曾國藩養(yǎng)心棋

光緒甲午捐舉人

合肥香花墩

讀史方輿紀要

山右石刻叢編

盜竊他人撰述

張之洞勸人刻書

翁心存語

日本馬關春帆樓旅館

甘肅壽民李生潮

古文辭略

土司底簿

廬江劉聲木十枝撰

兄弟情易(簿)[薄]

長沙鄭蕓岡茂才敦曜,撰《亦若是齋隨筆》,實即文集也。中有《家訓》云:「五倫中最易薄情者,莫如兄弟。恩不若君父,情不若妻子,意氣投洽不若朋友,而又有父母愛憎之相激,田廬財貨之相爭,貴賤貧富之相逼而相形,婦人讒說之相浸潤,是以兄弟怨尤,賢者不免。」云云。聲木謹案:鄭氏此數(shù)語衡情酌理,恰欲饜心,字字珠璣,道盡世間兄弟之實在情形,所以不能盡人友愛之原因,最合情理。予記之于此,愿天下后世為兄弟者務反其言,則自敦友愛矣。

唐楊貴妃

唐玄宗在位四十四年,楊貴妃死時,年已三十有八,即無馬嵬坡之事,亦在色衰愛弛之列。其后玄宗思念之久,愿見之切,頗為已甚。以當年天家之尊,又值唐室復興之代,求一美女,豈不能得。必欲楊貴妃,非是則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乎?或天生尤物,專以擾亂唐室,非他人所能學步乎?玄宗親平武氏之亂天下,女寵之禍,又加于其身,先后何判若兩人耶?貴妃有《阿那曲》云:「羅袖動香香不已,紅渠裊裊秋煙里。輕云嶺下乍搖風,嫩柳池塘初拂水。」云云。見于玩其詞意,甚為清麗,是貴妃不獨豐于色,且豐于才。宜乎「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如白太傅所詠矣。

李良年冒名

李良年字武曾,秀水人,撰《秋錦山房集》廿二卷。初冒姓虞,名兆潢。康熙己未,嘗薦舉博學宏詞。當薦舉時,舉主以虞兆潢名上,故當時薦牘無李良年名。實即一人,亦考博學宏詞者不可不知也。

福建興化府屬縣

福建興化府所轄,僅莆田、仙游兩縣。其府志自明弘治十六年三月,四川布政使周翠渠方伯瑛修后,至我朝同治十年九月,迄未重修。林太守慶貽覓得周志鈔本,重為刊行。溯興化一府,自南宋至今,僅修兩次。首修志者,為南宋紹熙年,至元延佑年,重為刊行,可見修輯之不易,刊本之難得。若四川成都府、河南開封府、直隸保定府,所領皆十六屬。興化僅以兩縣立府,可謂因陋就簡矣。

朱仕琇勤于教士

建寧朱梅崖廣文仕琇《復李郁齋書》中有云:「門人持文來質(zhì),數(shù)年之久,積成卷帙,堆填幾上。」云云。《與楊默堂書》中有云:「后進子弟,持業(yè)相質(zhì)者,紛羅幾案間,亦宜與決擇是非,使之共進于古。」云云。《與李廉衣書》云:「持詩文來質(zhì)者眾,一歲中,閱古言不過十之一二,閱今人詩文,乃十之七八也。」云云。聲木謹案:據(jù)此,亦可見廣文教授之勤,文名震耀于一世,始能如此。其《致楊墨堂書》中又有云:「遠方間有求文者,亦應其須,苦無高格配古人。」云云。與明歸熙甫太仆有光所云,作俗文字亦是命,同一慨嘆也。

年羹堯后人姓生

年羹堯之后裔,因懼禍,改「年」為「生」,謂系「年」字倒看,世為江都縣人。向聞吾師江都徐蟄叟廣文言,其友生姓,自言之如此。后見《江蘇詩征》,卷七十六有生云,字霞生,號野仙,即其裔也。

日本東山文庫

乙丑二月,《小時報》言:「日本京都東山文庫中,藏日本歷代帝王之書翰,有貳萬余封,分藏七庫。其中最古者,為嵯峨天皇之手筆,及歷代帝皇之真跡。現(xiàn)仍以舊庫未備,為久遠保存計,另建大文庫藏之。」云云。即此一端,日本之尊君愛上,出于至誠,所見過人遠矣。

上海婦女近時裝束

上海婦女裝束,每隔半年或一年即一變,樣式千奇百怪,如入山陰道中,目不暇給。乙丑上半年,婦女流行之髻,有種種不同。據(jù)《時報》第貳百伍拾玖號《圖畫周刊》所載,有十二種名目,曰水波式、垂蘇式、處女式、平分式、鐮刀式、斜分式、定波式、劉海式、絞練式、圓弧式、垂翼式。并謂各式隨所生之面配合,益增美麗云云。真可謂無奇不有矣。

巡撫銜

光緒辛丑,和議告成時,建德周愨慎公馥任燕藩,奉旨賞加巡撫銜,為我朝二百余年所僅見。先文莊公聞之,笑曰:「此即記名巡撫也。」未幾,果升任山東巡撫。

名儒論治生

孟子以有恒產(chǎn)、有恒心為王政之端,可見人生治生,實為人生之要務。宋司馬溫公為相,每詢士大夫私計足否。人或不悟而問之,公曰:「儻衣食不足,安肯為朝廷而輕去就耶!」宋賈黯廷試第一,往謝杜祁公,公無他語,獨以生事有無為問。賈退,謂其門下客曰:「黯以鄙文魁天下而謝公,公不問,而獨在于生事,豈以黯為無取耶?」公聞而言曰:「凡人無生事,雖多顯宦,亦不能不俯仰,由是進退多輕。今賈君名在第一,則其學不問可知,其為顯宦,則又不問可知。衍獨懼其生事不足,以致進退之輕而不得行其志焉,何怪之有。」賈為之嘆服。朱子謂:粗有衣食之資,便免俯仰于人。元許魯齊先生謂:為學者,治生最為先務,茍生理不足,則于為學之道有所妨。我朝陸桴亭先生戒人,不可忽視治生,喪其生平。張楊園先生教人以稼穡為治生。倭文端公仁言:治生有道,即是實學。友朋中,有治生無術,以至身敗名裂者,云云。聲木謹案:人生當務之急,以治生為最要,亦不獨儒者為然,但儒者每迂緩不解事,不善治生。歷觀古之名臣賢士,莫不諄諄以此為首務,予故匯記之于此,以當座右銘。

國朝論文各書

瑞安陳懷孟沖父撰有《獨見曉齋叢書》,其第一種為《辛白論文》一卷,論共九篇。其篇目有曰《文性》、《文情》、《文才》、《文學》、《文識》、《文德》、《文時》等目。只須見其目,即知其深重明季山人之習,墜入竟陵、公安一派,實為亡國之音。同時出書,又有杭縣馬敘倫《天馬山房叢書》,中有《修詞九論》一卷。篇目亦九,以《布置》、《貫串》、《簡潔》、《明顯》、《鍛煉》、《氣勢》、《美麗》、《變化》、《音節(jié)》分篇,較為雅飭。于文字中,甚有研求,中亦間有中綮之語,可以參觀互證。聲木私意,竊謂論文之語,至國朝而最精。論文之人,以方望溪、劉海峯、姚南青、姚惜抱、吳仲倫、曾文正公、張濂亭、吳摯甫、姚仲實九人為最善。雖其所作,未必能凌跨古人,而論文之精,實能超前絕后,縱后世有能文之士,不能越其范圍也。方氏論文無專書,散見于文集及《古文約選》中。劉氏有《論文偶記》一卷。南青論文之語,散見《援鶉堂筆記》中。惜抱論文之語,大半在《惜抱軒尺牘》中。吳氏論文之語,則有《古文緒論》及《文翼》二書。《文翼》三卷,雖為吳耶溪茂才鋌所編輯,中多其師吳氏之說。曾氏《論文臆說》采摭其語多,惜未注明出處,跡近攘善。而傳本亦甚稀,他人罕見,可見文字之歇絕久矣。曾氏論文之語,有《論文臆說》,未刊。薛福成節(jié)錄其語,入《論文集要》中,實非完書。又散見書牘及家書、家訓中。張氏論文之語,散見《濂亭文集》及尺牘中。吳摯甫亦然。姚仲實有《文學研究法》四卷,推論亦最精確,皆必傳之作也。他若林紓《春覺齋論文》、《韓柳文研究法》二書,苦心探討,時有一得。較之馬敘倫所論,功力過之,然終不逮九家。予之私見如是而已。

以支干字名集

有以支干名書,而實非用以紀年,如唐許渾之《丁卯集》二卷、《續(xù)集》二卷、《續(xù)補》一卷、《集外遺詩》一卷。其曰《丁卯》者,渾別業(yè)在潤州丁卯橋也。南宋周密之《癸辛雜識前集》一卷、《后集》一卷、《續(xù)集》二卷、《別集》二卷。其曰《癸辛》者,密所居在癸辛街也。

群學奇侅

侯官嚴又陵觀察復《羣學肄言》序例中有言:「譯此書時,吳摯甫冀州猶在,見而好之,為立名曰《羣學奇侅》,未達其義,弗敢用也。」云云。聲木謹案:奇侅即非常之義,《羣學奇侅》,言為羣學非常之書也。

光緒中葉綱紀

時到光緒中葉,可稱季世,綱紀猶存,名器仍未盡濫也。即衣服器用一項,大紅半截身風帽及黃色馬褂,平民無人敢服用。此猶曰國家定制,理應服從也。即如夏日全白長衫及全白短衫褲,當時名為上色,非讀書人及老爺、少爺、師爺不敢用。生意人及他人,只能穿藍色灰色而已。錯用之,大家指為謬妄。并云你亦非他們可比,何必惹人笑罵。又如扇子一項,白紙扇、團扇亦為讀書人及老爺、少爺、師爺用之,他人皆用黑油紙扇。此非國家功令也,而當時界限之嚴如此。可見大眾心目中,尚有讀書人及老爺、少爺、師爺在。今則雖高官厚祿,旦夕可至,尋常視之矣。陀羅經(jīng)被本出于西藏,四川省城內(nèi)極多。光緒年,先妣程太夫人棄養(yǎng)時,有以陀羅經(jīng)被進者。先文莊公堅執(zhí)不允,謂此系朝廷功令,非奉特旨賞用不可,私用何所取意。若在現(xiàn)時,固人人可用矣。

抑快軒文集

光澤高雨農(nóng)舍人澍然,予已著錄于《桐城文學淵源考》中,其撰述亦錄入《桐城文學撰述考》中。惟所撰《抑快軒文集乙編》四十九卷、《丙編》十六卷、《丁編》九卷,共三編七十四卷,凡文六百十九篇,無刊本。侯官楊浚字雪滄,于光緒丁亥八月廿四日鷺江旅次,得門人呂淵甫拔萃征家藏全帙,屬陳茀丞茂才同友錄副,至戊子上元始鈔畢。文集前有道光十二年仁和陳善、道光元年仲秋建寧張紳二序。書用抑快軒自用格紙,每半頁八行,行廿字。板心刊有「抑快軒文集」五字,下黑口刊有「冠悔堂鈔本」五字,楷書甚工整,洵屬罕見之本。別有《抑快軒文集》三十卷,計文二百廿六篇,人家亦有傳鈔本,不如此書之完備。中有「雪滄手鈔」、「無竟先生」、「獨志堂物」、「侯官楊浚雪滄所得善本」、「雪滄」等印。惜書中缺《洪范五論四曰攸好德論》、《李習之文讀序》、《論語私記序》、《金廈二島志序》、《光澤縣志序》、《錄何氏祀事學田二志序》、《醫(yī)方集解校刊序》、《答某友書》、《何君質(zhì)軒象贊》、《何母黃太恭人象贊》、《魁星贊》、《甚德堂文集序》、《退葊文集序》、《榕園文鈔序》、《碧云山房詩草序》、《憶云詞序》、《鰲峯文藪序》、《龔節(jié)婦傳》、《何淑蘋傳》、《募修玉龍宮引》等廿篇,皆有目無文。詳志其目于此,以便后人之得此書者之考查。

林紓選左傳

林琴南孝廉紓,先編《左孟莊騷精華錄》四卷,后又編《左傳擷華》二卷。前編《左傳》中有《鄭伯伐許》及《季平子立臧會》二篇,后編去之,豈果文字有歧異之處,不足取耶?

生日巧者

吾家中生日之巧者:先文莊公四月十四日,先妣程太夫人四月十五日,弟婦卞宜人亦四月十四日。賤辰三月廿一日,固生侄婦亦三月廿一日。亡姬朱宜人與尉兄之陳宜人同歲生,均二月初五日,陳為辰時,朱為申時,尤巧矣。伏生兒九月初七日,函生侄與九侄女同為九月初八日。長孫纘曾八月廿一日,胞侄孫憲曾、胞侄孫女榮曾,均八月廿一日。晦弟七月十二日,其次姬孫宜人即七月十三日。嫡堂兄錫之十一月十四日,其長子麟生同日生日。

李天馥兩籍

鄢陵蘇泉沂廣文源生,編《國朝中州文征》五十四卷,道光癸卯刊本。卷首撰人名氏爵里一卷,其中列入李天馥,字湘北,永城人,順治戊戌進士,官至武英殿大學士,謚文定,撰有《容齋集》,云云。聲木謹案:此即吾郡合肥李天馥。當時以河南永城縣籍,中順治丁酉舉人,故廣文列入河南。撰有《容齋千首詩》卷、《詩余》卷。其子丹壑太史孚青亦工詩,撰有《野香亭集》卷。

隨園全集遺佚

袁簡齋明府枚《隨園全集》,搜羅一家子姓及親友詩文,可謂完備,然猶有未盡者。袁香亭太守樹之《紅豆村人詩集》卷、《詞集》卷,已刊入全集中矣。太守又有《諸子詹詹錄》二卷,系七十歲時所輯。其自序謂因閱歸震川先生《諸子匯函》,隨筆摘錄一二語,以成此書。其孫瀛仙明府刊以行世,傳本甚少。元和江建霞學使標客山左時,得是書原本,光緒乙未,督學湖南,善化章藻勛寅谷經(jīng)濟堂重為刊行。不知當時何以未收入。其裔孫袁翔甫明府祖志刊印《隨園全集》,自己之紀載列入全集中,轉(zhuǎn)遺是書,益見當時傳本之少矣。

析煙

兄弟析居,俗謂之分家,無他名稱也。宋范子嚴墓志中,謂之「析煙」,立名頗為典雅。稱初娶為「元娶」,亦見此碑文中,皆異聞也。

張照等七夕詩

張文敏公照《七夕》詩有云:「此夜萬家明月里,幾家思婦獨登樓。」方覲《七夕》詩有云:「藎篋盡教塵網(wǎng)徧,三年不上曝衣樓。」沈文愨公德潛《七夕》詩有云:「只有生離無死別,果然天上勝人間。」皆詞旨哀切,不忍卒讀。當時沈文愨公正賦悼亡,所以為佳。予亦有句詩云:「修到神仙也離別,人生何事悵關河。」詩雖不佳,其意或未經(jīng)他人道過耳。

梁武帝等好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阳县| 修武县| 中阳县| 乌鲁木齐市| 隆尧县| 霍林郭勒市| 博爱县| 冷水江市| 故城县| 肇州县| 宾阳县| 乐都县| 乌拉特后旗| 桦甸市| 神农架林区| 涡阳县| 比如县| 班戈县| 阳原县| 大理市| 二连浩特市| 忻州市| 潼关县| 尼勒克县| 大城县| 十堰市| 新化县| 镇康县| 噶尔县| 崇左市| 昌黎县| 花莲市| 天门市| 富阳市| 麟游县| 阜康市| 资中县| 定安县| 新源县| 双峰县|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