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 萇楚齋四筆
  • (清)劉體信
  • 4999字
  • 2015-11-10 11:17:06

易經撰述最多

論柳宗元等詩句

淮軍報效欠餉廣額

明危素失節見辱

孫星衍忠愍祠所本

劉坤一懷曾國藩詩

劉慎詒鈔襲聯句

恭忠親王勤勞王事

一微塵集

唐武后等墳廟

曾國藩在官剿捻等事

蜀漢諸葛亮八陣圖

三字經

劉大櫆標錄各書語

吳應箕交友鑒

論明歸有光文

王茂蔭尺牘

錢謙益藏書原委

菰中隨筆序

皇恩春浩蕩聯語

陳維崧文集注

大碩德等名目

致唐寶鍔書

唐伍喬為廬江詩人

北宋耆英會

仗義叩閽

校邠廬抗議

七殺碑等異事

牛運震撰述

五經補綱

廬江劉聲木十枝撰

易經撰述最多

《十三經》之中,惟《易經》最為廣大精奧,漫衍及于太乙、奇門、六壬三說之學,凡人得其一枝一葉,推算皆有奇驗。由一卦衍至六十四卦,每卦復可衍六十四卦,撰述立可成數十萬言,或數百萬言。自視非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志同道合者,不必視其書,自己推衍成書。非是各得一術,各自成書,早已土苴視之,不僅覆瓿糊壁。故自歷代以來,見于歷代史《藝文志》,及各省府廳州縣志書中《藝文志》,言《易》之書名,最為汗牛充棟。今之所存者,大抵萬不逮一。此非予一人之臆說,試稽之各種《藝文志》,自知之矣。

論柳宗元等詩句

唐解州柳子厚御史宗元謫置柳州,《種柑》詩云:「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還堪養老夫。」云云。北宋眉山蘇文忠公軾謫置惠州,詩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云云。皆不言謫置之苦,轉言其樂,深得風人之旨。

淮軍報效欠餉廣額

同治五年五月,合肥李文忠公鴻章,奏請淮軍報效欠餉銀叁拾萬兩,請加廣安徽省文武鄉試定額各一名,又以銀八千兩,請加廣廬州府一次文武學額各四名,俾作士氣而昭激勸,云云。聲木謹案:嗣后淮軍將帥,皆以欠餉報效,各加廣本縣學額文武各數名不等,名曰嘉惠士林,而秀才冒濫,實自此始。不似粵捻匪亂前,士子艱于入學,人亦重視之也。

明危素失節見辱

明陸文量《菽園雜記》云:「高皇一日遣小內使至翰林,看何人在院。時危素太樸當直,對內使云:『老臣危素。』內使復命,上默然。翌日傳旨,令素余闕廟燒香。蓋余危皆元臣,余為元死節,蓋厭其自稱老臣,故以愧之。」云云。聲木謹案:《四庫全書提要》云:「素于元末負盛名,入明以后為世僇笑,其人不為世所重,其詩文亦遂不復收拾。其所撰《說學齋稿》四卷,僅存在元之文,《云林集》二卷,亦僅存在元之詩。」云云。是危素由元降明,備受明太祖之恥辱,復遭《四庫全書提要》之掊擊。本屬高才博學,久負盛名,足以垂名后世,轉因此自貶身價,殊不值得。若國初之江左三家:常熟錢牧齋尚書謙益、合肥龔芝麓尚書鼎孳、太倉吳梅村祭酒偉業,皆以才華學問,隱負東南壇坫。當時設偃蹇山林,豈不名譽益高,有光史策。乃相率迎降,或應詔即出,后雖悔恨,已無及矣。

孫星衍忠愍祠所本

陽湖孫淵如觀察星衍,為明功臣燕山侯興祖謚忠愍、禮部尚書慎行謚文介之后,語見儀征阮文達公元《揅經室集·山東糧道淵如孫君傳》中。聲木謹案:觀察藏書于金陵城內忠愍祠,并編《孫忠愍祠書目內編》四卷、《外編》三卷,即本此。忠愍盡節于明,時閱數百年,猶以忠愍名祠,以為闔族永遠光榮,忠孝之感人深矣。

劉坤一懷曾國藩詩

新寧劉忠誠公坤一有《懷曾文正公》詩云:「事事不能及古人,立身竊與古人類,事事無殊于今人,居心卻與今人異。畫鵠畫虎在我為,呼牛呼馬憑人戲。卓哉惟有湘鄉翁,紛紛諸子誰能媲。」云云。語見《劉忠誠公遺書》中《補過齋詩集》。聲木謹案:忠誠不以詩文名家,此詩雖寥寥數語,頗能盡文正之生平,故錄出記之。

劉慎詒鈔襲聯句

貴池劉懸甫慎詒《龍慧堂詩》自注云:「蒯禮卿京卿留宦金陵,愛蔣山,于城北買地,起一樓。落成之日,宴客樓上,誦山谷『萬卷藏書詒子弟』一聯。因以下句屬余集古句為對,將書之以署樓上,時無以應。后得元微之句『一家終日在樓臺』,可對黃句,且切禮老新居,則禮老已捐館舍矣。」云云。聲木謹案:此二句集聯,已見長白麟見亭河帥慶《鴻雪因緣集》中,不知何以為己所集也。

恭忠親王勤勞王事

自粵捻匪亂平,論者每歸美于湘鄉曾文正公國藩、湘陰左文襄公宗棠、益陽胡文忠公林翼、合肥李文忠公鴻章,天下謂之曾左胡李,而不知當日能削平大難,推賢任能,其功尤在恭忠親王。恭忠親王感念文宗顯皇帝友愛之殷,任用之專,誓竭力致身以為國。自咸豐年入樞府,久秉國鈞,外省大政,悉聽文正主持,不稍掣肘。用能重光日月,返我山河,洵非易事。侯官林琴南孝廉紓《鐵笛亭瑣記》云:「恭邸之去位,盛昱成之也。時濟寧當國,諂事醇邸,嚴旨黜恭,以禮王世鐸、閻敬銘、張之萬、孫毓汶代之,醇邸總其成。豐潤張佩綸素以直稱,在廣坐中啟醇邸,謂恭王勛望系中外,不宜置散地。醇邸亦感動,將入告。忌者謂張有意眾辱王,醇邸怒,事遂寢。于是朝事寖不可問,而張亦以事論謫。」云云。厥后中日一役,國勢益不振,復起恭忠親王入樞府。恭忠親王灰心已久,虛與委蛇而已,不似前之勵精圖治也。聞語人云:「我前在樞府,正值十八省糜爛,存亡未卜之時。一,軍餉雖極浩繁,從未借一外債。二,天下十八省督撫,除官文一人外,盡用漢人。三,當時頤和園并未興修。」云云。是恭忠親王治國三大政。果能歷久不渝,滿漢之意見既平,自不至有宣統辛亥之變。聲木謹案:恭忠親王當國時,用人行政,備極苦心孤詣,實有外人所不及知者。成都將軍宗室岐子惠將軍元,嘗謂先文莊公云:「恭王當國時,京官自五品以上,外官自司道以上,恭王自書記名冊一本,每人增注考語于下。用人時憑冊支配,舉措一時稱最。」將軍親見此冊,并謂先文莊公名氏下,注「結實開朗」四字,云云。是當時用人,雖未必盡公,容有一二出人意表,然大端皆是,不能以一眚掩,亦可見當時憂勤惕厲之切矣。恭忠親王并撰《樂道堂全集八種》,內為《賡獻集》一卷、《岵屺懷音》一卷、《廣四時讀書樂詩試帖》一卷、《豳風詠》一卷、《正誼書屋試帖詩存》二卷、《古近體詩》二卷、《文鈔》五卷、《碎錦吟》卷,同治六年孟冬自刊本,予已錄入《續補匯刻書目》中。

一微塵集

江陰何鬯威孝廉震彝,為廉昉太守栻之孫,秋輦中丞之子。雅好文學,編有《一微塵集》廿卷,所錄閩縣王貢南毓青等廿人之詩,人各一卷。以自撰之《鞮芬室詩話》列入,尚屬編輯舊例,惟每卷之首,有每人半截身照象,及自題七絕詩二首,為別開生面。宣統己酉十月排印本。其自序云:「名曰《一微塵》者,浮屠家言,以微塵喻世界。雖纖狹之中,具種種樓閣人物,聲音態度,不可思議,微妙莊嚴,得未曾有。諸子之詩,在今日校文學之程,亦等于微塵而已。」云云。聲木謹案:我朝末造,佛學盛行,具征亡國之兆。孝廉生丁斯時,沾染佛學甚深,竟以佛經之語名集,雖甚新穎,亦無取焉。

唐武后等墳廟

陜西興平縣西城外三十里馬嵬坡道北,為楊貴妃墓。墓前有屋三楹兩廡,詩碣嵌滿壁間,向為尼葊,今則以農夫守之。蓋江右許太史振袆,視學陜甘時,偕某某兩司馬,捐貲重修者。又云廣元縣為古葭萌國,賨夷所居,魏以后為利州。唐武士彟為利州都督,生武后于此,皇澤寺是其故宅,中有象,作比邱尼。又有梳妝樓,西望山勢波起,作金水形,棧中罕見蜀輶,云云。語見定遠方子箴方伯浚頤《蜀程小記》,光緒四年仲冬,自刊寫字本。聲木謹案:《御批通鑒輯覽》云:「上之為太子也,入侍太宗,見才人武氏而悅之。太宗崩,武氏隨諸嬪御出為尼。忌日,上詣寺行香,見之,泣。」又云:「或言壽王妃楊氏之美,上見而悅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為女冠,號太真。」云云。是武妃、楊妃,皆嘗為女尼、女冠,而武后猶塑象為尼,未知某意。武后為尼之時,仍屬太宗之才人,豈以此意作象,以示后人耶。

曾國藩在官剿捻等事

桐城方存之京卿宗誠《師友言行記》云:「交廣德張翰泉太守光藻,直隸賢吏也。性情剛正果決,不事唯阿,歷官之處,皆得士民心。曾節相疏薦其賢,簡放天津府知府。時三口通商大臣崇厚駐天津,人多趨承拜師生。太守獨自盡其職,事之以禮而已,崇厚深忌之。適逢天津有言教民用藥迷拐幼童之事,太守遵通飭殺之,教士嘩于通商署前。津民公忿,羣毆死數夷人,焚毀教堂,勢洶洶不可止。太守馳往彈壓,始已。卒以此罷職,充發黑龍江。太守年已六十余,而慷慨之氣,終不少衰。在黑龍江,將軍優待之,猶勸將軍奏行數善政。」云云。聲木謹案:獨山莫楚生言:「曾文正公于同治庚午在直督任,辦天津洋人教案,天津府縣并充發黑龍江,一時公之聲名頓為之減。彼年十月十一日,為公六十生辰,有人于官廳題柱詩云:『笙歌繚繞綺筵開,此日中堂亦快哉。知否黑龍江上客,滿天風雪逐塵來。』文正見之,為之憮然。」云云。語見桐城蕭敬孚征君穆《庚子雜記》。文正督燕,恰值民教大哄,毆死法國領事。文正初亦欲澈底查核,示無偏袒。卒以昧于外交,偏聽崇禮恐嚇之言,以致失策。時在同治九年冬月,距咸豐十年八月英法焚毀圓明園,僅隔十年之久。文正深恐與法國失和,再釀巨變,亦老成謀國之苦衷,未可厚非。先文莊公嘗云:文正平生才智,已盡用于剿平粵匪。及至剿平捻匪,文正精力久已銷耗,雖漫為布置,皆人人所能見到。旋奉旨交卸欽差大臣,仍回兩江總督任,意甚悒悒。合肥李文忠公鴻章亟于任事,委候補道取去關防,意尤不悅,并謂先文莊公云:「我以為須當面交付,以昭慎重,今如此取去,亦省事。」又云:「我固知回江督任,勞逸安樂天淵,然我決不回任,仍須留營效力,或則開缺,回籍養病。」先文莊公見其詞旨堅決,絕無轉環余地,心知其故,深恐其以不回江督任,致朝廷難于位置,引為私憂。隔日往見,詞意已見松動,再隔日往見,即云遵旨回任。蓋其左右諸公樂其回任,力為聳恿,文正已不能自主矣。然沿途語人云:「我是打捻無功之人。」或告以應辦諸事,亦如此云。聞者不知底蘊,猶稱之為謙謙君子也。

蜀漢諸葛亮八陣圖

安化陶文毅公澍《蜀輶日記》云:「漢州城五里彌牟鎮,有孔明八陣圖遺址,在茂草中。《圖經考》八陣圖有四。在彌牟鎮者,壹百貳拾有捌,當頭陣法也。在夔州魚腹浦者,陸拾有肆,方陣法也。在沔陽之高平壘者,貳百伍拾有陸,下營法也。在益州城東南隅棋盤市者,亦云貳百伍拾有陸,今無其跡。」云云。聲木謹案:宋龔輔之鼎臣《東原錄》云:「孫構紹先言:諸葛武侯夔州八陣圖用八以石壘,漢州八陣圖用六以砂壘,皆近千年不泯。或曰:武侯擇吉日為之故也。用六在用八之后,以其兵少不能足其數。」云云。八陣圖流傳千余年,幾于婦孺皆知,而罕有知其用八用六,石壘沙壘,及確實地址者,故錄以記之。

三字經

童子所誦《三字經》,有王相者注之,謂是王伯厚所作。凌揚藻《蠡勺編》云:乃南海區適子所撰。適子字正敬,宋末人,入元不仕,見《廣州人物傳》,云云。語見扶溝喬勤恪公松年《蘿摩亭札記》。聲木謹案:《三字經》罕有知其出處,或有誤以為南宋王伯厚尚書應麟所撰者,據凌氏之言,實為南海區適子。與尚書同為宋末忠節之士,或致以此傳訛耳。

劉大櫆標錄各書語

桐城劉海峯廣文大櫆,有與同邑姚姬傳郎中鼐書云:「《得五樓詩稿》一卷,久為標錄一過,雖未加評語,而賞識分明。弟看古人書,亦多有標錄而少批評,以批評則滯于語句之下,不能盡文字之妙也。」云云。聲木謹案:廣文此語,實讀書學詩文者之秘鑰,雖寥寥數語,可謂要言不煩。得五樓,尺五樓,皆姚郎中中年所立齋名,亦學者所應知也。

吳應箕交友鑒

朋友雖著于五倫五常,由來已久,罕有輯為專書者。貴池吳次尾茂才應箕撰《交友鑒》卷,其第五孫銘道《留都見聞錄跋》云:「自予所知,《東林紀事本末》歸之陽羨陳氏,《交友鑒》歸之梁溪顧氏,既已久,不可問。《三大征本末》刻于麻城梅氏,向從秀水故家得見其本,恨舟迫不及借鈔,然藏書家猶有存者。若《國瑋》一書,前代典章文獻所系,片楮亦不可復睹。」云云。聲木謹案:茂才于明亡起兵江上,與休寧金忠節公聲倡義相響應,同時死節,我朝賜謚忠節,成仁取義,炳若日星。其撰述已由同邑劉聚卿京卿世珩搜輯,編入《貴池先哲遺書》及《秋浦雙忠錄》中,光緒癸卯三月,唐石簃匯刻本。據其孫跋語,撰述實多散佚,而《交友鑒》卷不可復得,尤為可惜。與忠節同時,有泰西利瑪竇撰《交友論》一卷,《四庫全書提要》言,其語挾權術勢利,非交友之正軌,云云。予雖未見其書,料知自不如忠節所撰,既目交友之鑒,其言必有可取。桐城張文端公英《聰訓齋語》,論交友之道,最為痛切懇篤。至以「保家若如擇友」六字為印章,為橫額,以便后人處處時時觸目驚心。予于年少氣盛之時讀之,頗疑其語稍稍過當。以為我之佳惡,權衡在己,豈盡能委過于朋友。今年逾五十,閱歷世故三十年,聞見稍多,始知文端之言,洵屬千古之至論確論,青年子弟尤為龜鑒。交友誠非易言,宜慎之于始。迨至蕩產傾家,喪名亡身后始知之,噬臍之悔,已無及矣。

論明歸有光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涡阳县| 曲阜市| 溧水县| 绥芬河市| 金寨县| 崇阳县| 年辖:市辖区| 保山市| 六枝特区| 通州区| 瑞金市| 肇源县| 文安县| 循化| 松溪县| 黄浦区| 江达县| 水富县| 隆回县| 原阳县| 奉新县| 盘锦市| 边坝县| 合阳县| 星子县| 泽库县| 周口市| 昆山市| 永川市| 马公市| 灵山县| 甘南县| 白河县| 翼城县| 桂东县| 武陟县| 丹棱县| 绥化市| 定西市| 克拉玛依市|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