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地輿類(7)

  • 安溪縣志
  • 林有年
  • 4880字
  • 2015-11-06 11:03:02

鼠 晝伏夜行,有齒無牙。《格物論》:“鼠善為盜,族類不一,有家鼠、鼯鼠、鼨鼠、火鼠、社鼠、白鼠。”

狗 耳垂或豎,尾卷或垂,其牙相制,足蹯。蹯后有懸爪曰“犬”,未成毫曰“狗”,四尺為“獒”。

山狗 赤色黑紋,好食果實。

竹鼠留 其形如鼠而大,毛細而密,能穿地,食竹根,性溫,味甚佳美。

豪豬 《山海經》云:“行山有獸如朦,毛黑如錐,名曰‘豪豬’。其鬃有刺,怒則奮以射人,其剌可為簪。”今按:此豬山中多有之,身麻黃色,其刺近肉者一半白,余黑。世傳其胃可治翻胃病。

鼠登鼠令鼠 似鼠,尾散垂,食果,貪緣樹而走。遇隔枝處,躍過如飛。

玉面貍 《格物論》:“貍似虎斑,一種似兔而短,棲高木,候風吹而過他木,謂之‘風貍’。”東坡云:“首如貍,尾似牛,捷險似猿猴。”

羽類

羽,蟲之屬。有三百六十,其說備之《禽經 釋鳥》詳矣。安溪所有,其狀不一,然可以供祭祀,宴賓客,凡三十一種,各考注其下:

鳩 一名“班鳩”,一名“布谷”。江東呼為“發谷”,天欲雨乃鳴。昔鄭弘遷臨江太守,郡人徐憲居喪致哀,鳩巢戶側,以孝廉舉。后人稱憲為“白鳩郎”。

燕 《爾雅》曰“鳦”,一名“玄鳥”,蓋取其色之玄。有二種:頷赤者為“越燕”,頷黃者為“胡燕”。凡燕依人家棲息,無有敢殺之者。故老相傳云:“殺燕令人發惡疾。”詩云:“燕知社日辭巢去。”此地燕不知社。

鵲 一名“乾鵲”,一名“喜鵲”,俗呼為“客鳥”。俯鳴則陰,仰鳴則(晴)。《淮南子》曰:“鵲,知風之自而作其巢,知歲所在而開其戶。”蓋鵲巢高枝,知來歲多風,則巢于下枝。又鵲巢開戶向天,一而背歲。故《博物志》云:“鵲背太歲也。”俗說:“鵲巢中有梁,見鵲上梁者必貴。”又謂“其鳴有吉慶事或客至。”

雞 雞,知時之畜,司晨,善斗,火德之精。《記》曰:“雞為翰音,頭戴冠,文也;足傳距,武也;敵在前敢斗,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有五德之貴也。”

雉 今所謂“雉鸐”也,又呼“野雞”。其飛不越分域、疆界之內,其交有時別有倫。其羽紋明,可用為儀。故王后之服畫之曰“華蟲”,曰“祎衣”,皆是鳥也。其死耿介。《周官》曰:“士執雉。”《書云》:“一死贄。”取其守介,死不失節也。

鵝 一名“舒雁”,江東人謂之“鵝”。掌黃羽素,頸長眼綠,王羲之愛之。

鷗 海鳥也。色白,百數為群,飛鳴咿嘔,因名曰“鷗”。《說文》云:“多在漲海中隨潮上下,常以三月風至乃還洲嶼。”《列子》論:海翁事,以為鷗忘機則狎,機動則飛去。然則機之所伏,雖禽鳥猶知之,人何必以機詐為哉!

鸛 狀似鶴,每遇巨石,知其下有蛇,即于石前如術士禹步,其石即然而轉。南方有里人伺其養雛,緣木以篾,絙縛其巢,鸛則作法解之。天將雨,則長鳴而喜,善群飛。薄霄激雨,雨為之散。作巢大如輪,伏卵時取礐石圍卵,以助暖氣,故方術家以鸛巢中礐石為真物也。又泥其巢傍為池,池以石宿水,取魚置池中,以飼其雛。《記》曰:“鸛能聚水巢上,故人多聚鸛鳥以攘火災。”予學諭簫山,鸛屢結巢文廟,結東則東齋登第,結西則西齋第,每有驗,始信為瑞鳥也。

鴨 鴨,家騖也。頭綠掌黃,文翅花毛,一名“舒鳧”,皆自呼其名“鴨鴨”。

雁 陽鳥也,一名“朱鳥”,多集洲渚間,春去秋來,性惡熱,故始寒則南翔,始暑則北狙。《釋鳥》云:“足蹼踵企,銜蘆而翔,以避矰繳。其飛也有序,其進也有漸,其羽可用為儀。知夫婦之義,故婚禮用之。周官六贄,大夫執雁,蓋取其去就有儀,不失序也。”

鷹 鷙鳥也,金睛鐵爪,釣嘴劍翮,善擊。月令仲春,鷹化為鳩;仲秋,鳩化為鷹。今西北人多畜鷹教之,旬月間即操縱隨人意,用以攫兔。

鳧 《釋鳥》曰:“沉鳧,卑腳短喙,百十為群,其飛迅速而下,沒而還浮,與波上下。”《楚辭》曰:“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汜汜若水中之鳧乎。”

鶯 鶯名不一,曰“黃鳥”,曰“黃鸝”,曰“搏黍”,曰“倉庚”。其聲清和婉轉,可聽如調歌然。當椹熟時,則應節而來。此鳥與燕皆入蟄,燕冬間入蟄,其形如稿,春乃飛去;鶯冬月以土自裹而蟄。

烏 其全體皆烏者,名烏,能返哺,孝鳥也。身烏頸白者名“夕烏”,人遇其鳴則惡而唾之,鬼鳥也。

鷂 大如鷹,蒼黑色,尾短善擊鳧雁。大者謂之“老鷂”,羽毛粗,鼻上黃如臘色者,俗謂之“蠟鼻”。

鴛鴦 匹鳥而有恩也,雌雄偶居。崔豹《古今注》云:“鴛鴦,鳩類也。雌雄未嘗相離,人得其一,一思而死,故謂之‘匹鳥’。”《本草食療方》云:“人家夫婦不和,作羹私與食之,立相憐愛。”

杜鵑 一名“杜宇”,一名“子規”,四月間苦啼,啼血不止,始鳴皆北向,啼苦則倒懸于樹,寄巢生子,百鳥為哺雛。

百舌 似鴝鵒而身差長,毛蒼嘴尖,惟食蚯蚓,一名“反舌”,謂能反覆其舌,以效百鳥之聲也。

畫眉 褐質白眉,善鳴好斗,其聲似鶯而小,最清婉可聽。

竹雞 與鷓鴣相類,其聲亮,俗傳能辟蟻。謂:“屋中白蟻,聞其聲皆移去。”

布谷 《爾雅》:“鳴鳩鴶鵒。”即今之布谷也。語云:“布谷催耕,故名”。蓋東作方興則鳴,人以為耕農之候也。

鴝鵒 江東人呼“鵋其鳥”,亦謂之“鴝鵒”,端午斷舌養之,能人言。俗呼“八哥”。

鶺鴒 水鳥,腳細尾長,背青灰色,腹下白,頸上黑如連錢,飛則鳴,行則搖尾。詩以況兄弟。唐元宗時,鶺鴒千數集于殿,魏光乘作頌以獻,以為友悌之祥。

鷓鴣 飛常向日,畏霜露,早晚稀出,或夜飛則以木葉自覆其背,多對啼南向,雖東西回翔,然開翅之始,必先南翥。肉白而脆,味勝雉雞。

啄木 啄木,鴷鳥也。口如錐,長二寸許,常啄樹食蟲。《本草》云:“有大有小,褐者是雌,斑者是雄,患牙齒痛,以此鳥燒灰為末,塞孔中即愈。”

山鶘 大如鳩,蒼色,兩腮有圓點,黑白相映,上下修跳不定,善鳴聲清,調如鶯,人多籠畜之。又有“吉吊”,形與山鶘相類,聲不如鶘。

鷦鷯 詩所謂“桃蟲”也。一名“巧婦”,一名“篾匠”,本地有之。此鳥最小,往往于桑條弱葉間結巢,緝理完好,生子其間不墜。

翡翠 赤羽曰“翡”,青羽曰“翠”,小如燕,毛青黑,翎深青有光,飛水上食魚。翡大如鳩,以毛紫赤,羽青不深無光,林棲不食魚,其羽人家多用之纏花勝。

白鷺 頂有絲,腳綠,一名“夫鉏”,一名“屬玉”。劉禹錫云:“鷺兒最高潔,毛衣新成雪不敵。”

白頭翁 似雀而大,頭有白點,故名。

鱗類

《爾雅》:“鱗具八十一,九九之數,陽也;具三十六,六六之數,陰也。其族甚繁。生巨海中,為鯨、為鯤、為鰍,大者長數里,小者長數丈,噓風噴雨。潛物之至大者,莫魚若也。”昔陶朱養魚,以六畝地為池,畫九州聚石作九島,使魚繞之,日夜可千余回;春二月,以懷子魚置之塘,其生自繁,可以資民用也。魚之有名凡十種,各考注于下:

鯉 《爾雅》:《釋魚》,以“鯉”冠篇。《養魚經》曰:“人多養鯉者,鯉不相食,易長而且貴也。”

鱸 巨口細鱗,能食諸魚。凡池塘中放魚秧,必揀而出之。肉可為膾。張翰思鱸以此。隋煬帝謂:“金齏玉膾。亦東南之佳味也。”

鯽 淡水魚也,海中亦有之,體促肚大,脊隆色白帶微黃。本地溪中所生者僅二、三指許。《藥性賦》云:“味甘溫,主溫胃氣。”

鱔 諸家皆云“似蛇無鱗”。今觀之有細鱗,穴處,夏出冬蟄,狀如鰻,但鰻肉滑,鱔肉澀,鰻脊圓,鱔脊骨方。

鰻 本地有二種:曰“蛟鰻”,善攻崎岸;曰“盧鰻”,力最大,長五、六尺,圓身扁尾,頭有兩耳,肉極膏腴豐美,可療瘡殺蟲。

斗魚 大如指,長二、三寸,身有花紋紅綠相間,尾鮮紅有黃點,善斗,兒童輩多盆養之,此地呼為“丁班魚”。

吹沙魚 魚小身圓,貼沙而行,常張口吹沙,故名。

田瑟 生池田泥中,無鱗,黑色巨口,在池塘中能食小魚,頰旁有刺彈人,故又名“彈瑟”,以其生于涂如虱,又謂之“涂虱”。

鰱魚 口小鱗細,身扁色白,人家畜池塘中,大者二尺許,甚佳;又一種巨頭者,大頭鰱,味次之。

金魚 有二種:大者為金鯉,小者為金鯽,其色如金,亦有時變白,曰“銀魚”,人家或畜之池,或畜之盆,以供觀玩。

甲類

蟲之有甲者,亦魚屬也,生之山澤、溪澗之間,性之寒溫,味之美惡,載之《爾雅》詳矣。安溪有甲之魚,凡五種,各考注于下:

龜 蟲有三百六十,龜為之長,背有文應八卦,脅肋有文應二十四氣。《周禮》:“天龜曰‘靈屬’,色玄,其行俯。地龜曰‘繹屬’,色黃,其行仰,東龜曰‘果屬’,色青,其甲并前;西龜曰:‘雷屬’,色白,其行左倪;南龜曰‘獵屬’,色赤,其甲并后;北龜曰‘若屬’,色黑,其行右倪,善藏,久能行氣導引。《韓子》謂之‘穹龜’,《白虎通》謂之‘壽考物’也。”

鱉 俗呼“團魚”。形與龜相類,但龜甲裹肉,鱉肉裹甲,乃食品之珍者。頸中有軟骨,與鱉相類,名曰‘丑’,食當剔去之,亦不可與莧同食,令人生鱉瘕,難治。

蟹 北人呼“螃蟹”,南人以其螯有毛呼‘毛蟹’。江中生者長一尺,此地生者長四、五寸。雌者團臍,滿殼皆黃膏;雄者尖臍,滿殼皆白脂。好食稻穗,故臍中有芒。

螺 種類甚多,一種取其黡,可和香,名曰“香螺”。一種闊口圓身,殼色黃白有黑點,名曰“花螺”。一種軟殼吐舌,名曰“泥螺”。一種小而長,自首至尾有旋文,名曰“梭尾螺”。一種生田中,用清水浸去泥,然后可食,名曰“田螺”,本地惟有之。

黿 多產江湖中,四足而鱗,似鱉而大。頭有刺,青綠色。老者能變為魅,性至難死,剔其肉盡,頭猶能咬物。

蟲類

蟲,至微也。一母而生百子,或潛之水,或附之樹,或巢于土壤之間,飛而鳴,縮而藏。安溪蟲之有名者凡二十二種,各考注于下:

蠶 一種曰“原蠶”,一種大而黑曰“番蠶”,性好溫惡寒,好干惡濕,養之多就暖室,飼之葉用干。《周禮》禁“原蠶”。說者謂:“惡其傷馬。蓋蠶與馬皆陽類,養‘原蠶’則耗陽氣,故傷馬,是以先王禁之。”

蛇 種類甚多。曰“水蛇”,曰“草花蛇”,水處曰“紅蛇”、“青竹蛇”、“百步蛇”。陸處者尤毒,凡遇蛇傷,急服麻油一碗,以雞子鉆孔,掩其瘡口,則毒趕入雞子,須臾盡黑,四五換則毒盡而愈。

蜂 飛蟲,能螫人,其毒在尾,取百花釀蜜于房,有君臣禮。其王之所居,疊積如臺,眾蜂為之旋繞,每日兩衙應潮,無王則盡死。

蛙 青色,腹細紫尖,后腳長,善躍。一種曰“土鴨”,一種曰“水雞”,身長嘴短,背黃黑色,白上有黑點。一種曰“石棱魚”,生溪澗深潔處,身有文紫班,如纈錦,昔人謂之“綿繃”,味甚佳。

螢 一名“暉夜”,一名“夜光”,一名“宵燭”。生陰濕地,大暑前后得大火之氣而化,以囊盛之,可以照書、入藥品。

蚊 有水草之交則生,長喙身細,性惡而毒。《埤雅》曰:“蚊性惡煙,以艾熏之則潰,或以棟花熏之亦逝。”人問楊子以“貨殖”。楊子曰:“蚊”,謂蚊取利雖小而善撓,令人長夜不寐,人之營利何異此?

蟬 兩翼,喙長在腹下,或以為無口,以脅鳴。有五德:“文、清、廉、儉、信”。歐陽《鳴蟬賦》:“吐孤韻以雜律,含五音之自然。吾不知其何物,其名曰‘蟬’。”

蠅 蠅好交,其前足有絞繩之象,其后足搖翅自扇,故《爾雅》云:“蠅,丑扇。”又一種青蠅,赤頭如火,背若負金。傳曰:“蠅喜暖而惡寒,故遇冰輙側翅遠引,所謂:‘夏蟲不可以語冰’蓋有小人之狀也。”

蝗 食禾稼蟲也。兇年則生,能壞禾稼,民以為災。

蝶 蛺蝶粉翅,有須,一名“蝴蝶”。《埤雅》云:“園蔬化為蝶。”

蛾 一名“慕光”,先孕后交,每夜飛,善拂燈火,多赴燈而死。古云:“附炎竟何功?自取焚如酷。”世之趨附者,即此可戒焉。

蟻 有數種。有馬蟻,大能螫人,作穴依樹。有黃蟻、黑蟻,作穴地中。有白蟻,則能運土,上食屋木,大雨將集,則先封戶。昔人以蟻知義,詩云:“尊卑應識君臣位。”

蝙蝠 一名“伏獸”,一名“天鼠”,肉翅,晝伏夜飛,捕小蟲食之。

蟋蟀 似蝗而小,善躍,光澤如漆,有角翅,一名“促織”,善斗。七月在野,九月在戶,十月入居床下。語曰:“促織鳴,懶婦驚。”傳曰:“蟋蟀之蟲,隨際迎陽,秋初生,得寒乃鳴。”

蝦蟆 生陂澤中,身小背有黑點,舉動極急,能跳接百蟲食之。

蜻蜓 一名“蜻蛉”,飲露,六足四翼,食蚊虻,遇雨多集水上款飛。

螳螂 有斧蟲也。前兩足如斧,舉以拒物。深秋乳子,至夏初乃生,常捕蟬而食。將捕蟬時,往往執葉自蔽,物小而智如此。

水蛭 俗呼“馬蟥”,能咂人血。此物能去結積。昔楚王食菹,偶研蛭吞之,王素有結積疾,因是而愈。

蜘蛛 大腹者名“蟏蛸”,小而長腳者名“喜子”。有赤班色者,有五色者,多于空中作圓網,以掩食蚊虻。王守一每見蛛網,必以杖裂之,蓋惡其機害物也。

蜈蚣 此蟲至毒,人家屋壁往往有之,喜食雞肉,時聞雞肉氣,即投下就之。人或有被其毒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县| 抚顺市| 湖南省| 秦皇岛市| 花垣县| 南宁市| 台湾省| 凌源市| 确山县| 社旗县| 麻江县| 临猗县| 孝感市| 固始县| 辽宁省| 新巴尔虎左旗| 莆田市| 高密市| 滨州市| 鄄城县| 二手房| 射洪县| 赣州市| 宜兰县| 江华| 板桥市| 万山特区| 蕉岭县| 石家庄市| 巩留县| 高阳县| 衡阳县| 民丰县| 万州区| 宁蒗| 高淳县| 株洲县| 泸定县| 穆棱市| 华安县| 景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