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如剝竹筍 損之又損(1)
- 成德之道
- 管斌
- 4964字
- 2015-12-28 11:34:32
在靈巖,寫著稿子,天天都是早起。
清晨,和太陽一樣,我從酣睡中醒來走出房間。走在蜿蜒的小路,我嗅那沁人的芬芳,我聽那美妙的鳥鳴。山里的晨光,觸摸著我的手,洗禮著我的心,清澈著我的眼睛。我也如這花這樹這巖石,共融在這早上的陶醉里。
在這清凈里,我的大腦中閃出劉成德的這事那事。
他在長清農(nóng)機修造廠的時候,在家鄉(xiāng)工作,熟人自然是多的。
“成德師傅,給幫著焊個桶。”老鄉(xiāng)想賺點小便宜,不想拿錢了,他又抹不開面子,就到廠里自己墊上。
有時候同一個村的人來了,焊點小活,自然錢是不想掏了。他不僅墊付本錢,到了飯時,還得管頓飯。
“寧愿自己吃虧,不能讓公家吃虧。”這就是劉成德。
就是自己家里的小活,焊個镢頭啦,焊個鐮刀啦,他也到廠里開出單子,該怎么拿錢就怎么拿錢。
人生的車輪,不能以自私為軸心來轉(zhuǎn)動。
劉成德見有的工友悄悄干了私活,不給廠里拿錢,就找人家:“別這樣,賺小便宜不好。”
“沒幾個錢,一根焊條才4毛錢,沒用多少,您裝沒看見。”
“這樣的多了,咱廠就垮了。就跟那大壩樣,任憑小螞蟻去弄,弄時候大了,大壩也能決口子。”劉成德好言相勸。
“好,下次改了。”
又過了幾天,那人又焊了點私活,讓劉成德遇上了:“不能這樣,怎還犯?”
“就焊了個鋤頭,您值當?shù)倪@么認真?”
“公家的小利也不能圖!”說著,劉成德送給他一本《雷鋒日記》,還把其中一篇用紅筆劃了出來:有些人對個人和集體的關(guān)系認識不清,因此做工作、辦事情、處理問題等,只顧個人,不顧整體。這樣就會給革命造成損失,給集體造成不利。我覺得正確的認識個人和集體的關(guān)系是重要的。
“您看!”劉成德耐心地說,“雷鋒說得多好:‘我認為個人和集體的關(guān)系,正像細胞和人的整個身體的關(guān)系一樣。當人的身體受到損害的時候,身上的細胞就不可避免也要受到損害。同樣的,我們每個人幸福也依賴于祖國的繁榮,如果損害了祖國的利益,我們每個人就得不到幸福!’”
有一次,劉成德又看到那人在偷偷干私活,看了看活的多少,他就去廠里給他開了單子,拿上了錢。他對那人說:“兄弟,您這樣可以大大方方地出廠門,不用藏著掖著,偷偷摸摸,像做賊樣了!”
那人臉紅了:“我再這樣就不是人了,別說對不起廠里,連您這弟兄也對不住了!”
劉成德每次勸阻都是單獨地找他,湊沒人的地方說他,給他留足了面子。他知道人活在面子里,輕易別撕破面子。性格決定命運。人,要改掉自己的毛病,不容易,有時候會一次次地犯同樣的毛病。所以,幫人要不厭其煩。
秋天的落葉,沒人能下個通知,一天全落下來,它在一次次地落著。“沙沙”,秋風中,葉子在落著。依著戀著“雙雙燕子共銜泥”的春天,依戀著火熱的夏天,不覺中,“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的秋就悄然而至。秋風陣陣,落葉“沙沙”,城里的環(huán)衛(wèi)工人,在一遍又一遍地掃著,一天又一天地掃著。“沙沙”,落葉是需要這樣掃的,蕭蕭秋風輕輕地說著。
“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劉成德,對人對己一直在掃著。人,這一輩子,一般的歌,在口中唱唱就行了,但至少要有一首唱在心里的歌,劉成德有他的心中之歌,這就是《學習雷鋒好榜樣》。他唱,有時候與媳婦一塊唱,當歌聲如燕子很輕巧、很自由地翩飛在詩意天地的時候,心中便只有輕快與純凈了。人,這一輩子,一般的書,在眼前翻翻就行了,但至少要有一部看在心里的書,劉成德有他心中之書,這就是《雷鋒日記》。他把《雷鋒日記》當成人生的寶典,讀《雷鋒日記》成為他的常課,一句句閃光的語言,融化進他的血液,他覺悟了,把學雷鋒變成自覺行動,自覺就自然,本來該這樣,何必往外說。
劉成德總是不聲不響做好人,劉成德總是不響不聲做好事,猶如那悟透了“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的燕子,總是那么謙和、勤謹,空中的每一個動作總做得那么極致,而又從不張狂。他幾十年默默的,不張揚自我,不讓個人主義抬頭。無論在工廠,還是回農(nóng)村,大家都不知道他是雷鋒的戰(zhàn)友。
發(fā)現(xiàn)劉成德的秘密,還得歸功于長清電力。
2006年春,劉成德的小兒子劉安,給濟南市長清區(qū)供電公司裝修會議室。安裝鑲有毛主席題寫“向雷鋒同志學習”印刷品的鏡框時,他順口說了句:“雷鋒說俺爹是他‘永遠學習的好榜樣’。”
長清電力的程玲不信:“雷鋒怎能向你爹學習?吹吧!”
這話刺激了劉安:“怎么吹呢?雷鋒親筆題寫的,明天拿來您看看。”
第二天,劉安拿來了紀念本。程玲看到了雷鋒的筆跡,眼里閃光了:“雷鋒的字!了不得了,我們長清還有雷鋒‘永遠學習的好榜樣’!”
2006年3月1日,程玲給歸德鎮(zhèn)的馬光仁打去電話,提供重要的新聞線索。他接著去了薛莊村,馬光仁找到劉成德。
老馬介紹了這段情況——我坐在劉成德的堂屋里,與老人聊起來。但他只字沒提雷鋒,我直截了當?shù)貑柕溃骸皠⑹澹衣犝f您和雷鋒是戰(zhàn)友。”“哪里,哪里,我當年聽過雷鋒的事跡報告,雷鋒是我學習的榜樣。”劉成德否認了我的問話。這時,坐在一旁的劉成德的老伴王玉芹微微笑了笑。從老人的笑中,我猜測其中劉成德老人可能有一段隱情,就以問廁所為借口,把王玉芹叫到門外,低聲問道:“大嬸,大叔是不是雷鋒的戰(zhàn)友?您老人家可得跟我實話實說。”大嬸低聲說:“他倆是有過一段交往,合過影,還留過言。每年3月5日這天,您大叔都把那個紅本本拿出來,自言自語地說,雷鋒,我比您差遠了,我永遠以您為榜樣,為人民做一輩子好事。”回到屋后,我說:“劉叔,您所做的一切,您兒子都給我講了,剛才,我也問大嬸了,您老人家就給我說說吧。”我這一招還真管用,劉成德以為我已知實情,就嘆了一口氣說:“這些事情已埋藏在我心中44年,從來沒有告訴過外人。您既然知道了,我就說說吧……”老馬這個老通訊員就把劉成德的事報道了出去。
“您以雷鋒為榜樣,做了很多好事,這么多年,怎么不宣傳?”我又一次采訪劉成德時,問他。他沒有直接回答,卻講了雷鋒的故事:我與雷鋒一起巡回做報告,雷鋒總是省吃儉用,他節(jié)儉極了,慈善極了,發(fā)了糕點,他雙手托在手里,像托著花朵,聞一聞:“香啊!”臉上笑得可天真了。他悄悄地把糕點拿到醫(yī)院,送給傷病員。回來后,他臉上歡喜充滿,好像天底下最好吃的東西讓他嘗鮮了一樣。他的津貼也舍不得花,一點點的,一點點的,積攢著,這錢給誰呢?他想到災區(qū)群眾,就像自己在受災樣,趕忙寄去。他做這些,都不留下自己的名字。我做了點事,但比雷鋒差遠了,不值得往外說。
他為了說明雷鋒一直這么做“無名英雄”,還給我背了1961年10月15日雷鋒寫的日記:“今天是星期日,我沒有外出,給班里的同志洗了五床褥單,幫高奎云戰(zhàn)友補了一床被子,協(xié)助炊事班洗了六百多斤白菜,打掃了室內(nèi)外衛(wèi)生,還做了一些零碎事……總的來說,今天我盡到了一個勤務(wù)員應盡的義務(wù),雖然累了一點,也感到很快活。班里的同志感到很奇怪,不知道誰把被單都洗得干干凈凈的。高奎云同志奇怪地說:‘誰把我的破被子換走了?’其實他不知道是我給他補好的呢!我覺得當一名無名英雄是最光榮的。今后還應該多做一些日常的、細小的、平凡的工作,少說漂亮話。”
“雷鋒做得那么好,都不往外說,我得像雷鋒那樣甘當‘無名英雄’!”人,做壞事,不說容易;做好事,不說難;而四五十年做好事不說更難。
我們明白了老子的思想,就更易理解雷鋒、劉成德們,或者說,深入了解了雷鋒、劉成德們,更易讀懂《道德經(jīng)》。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雷鋒、劉成德,都是多么慈愛,都是多么儉約!他們都能“處下”、謙讓,就像老子說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就是,至高境界的善行好像水的品性,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爭,好啊,“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不爭,好啊,萬無一失的修德之法就是謙卑!
劉成德與雷鋒第一次相識是1960年5月。雷鋒作為沈陽軍區(qū)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應邀到劉成德所在部隊作報告,并與連里“學用”積極分子一起座談。雷鋒說話很生動,大家談到工作忙、時間緊,他形象地說:“一塊好木板,上面一個眼也沒有,但釘子為什么能釘進去呢?這就是靠壓力硬擠進去的,硬鉆進去的。由此看來,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善于擠和善于鉆。”這些都給劉成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劉成德和雷鋒第二次接觸是1962年2月。他與雷鋒、董存瑞生前所在班班長常恩舉等先進人物一起參加了沈陽軍區(qū)首屆共青團會議,共同上臺領(lǐng)獎,并坐在主席臺上,當時沈陽軍區(qū)司令員陳錫聯(lián)也在主席臺就座。這次,他與雷鋒同住在沈陽軍區(qū)電影院東北招待所二樓,兩人房間離得特別近。那時候,雷鋒穿著一身已洗得泛白的黃軍裝,戴著棉帽子。見人不笑不說話,很謙虛。他對劉成德說:“您的事跡很感人!一般的3年就轉(zhuǎn)業(yè)了,您為了部隊需要,在艱苦的海上,一干就是5年多,回家推遲了,婚姻推遲了,您很值得我學習!”
人這一輩子,關(guān)鍵看遇到什么人,及遇到后的態(tài)度。有的與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人失之交臂,有的與高人久處而不知。就是同樣遇到孔子,覺著“仰之彌高,鉆之彌堅”是一個效果;如果老感到的是他周游列國的不順心,并且老懷疑他,那又是另一種效果。劉成德是幸運的,他遇到了雷鋒,信之,敬之,學之,傳之。總而言之,正如先賢所說:“總在遇緣不同。”
一個人,心中裝什么很重要。心中裝圣賢,則神圣;心中裝鮮花,則芬芳;心中裝蒺藜,則扎刺;心中裝亂麻,則煩亂;心中裝國家、民族,心就博大了,就不會為小事煩惱。劉成德是幸運的,雷鋒在他心中,雷鋒值得在他心中,雷鋒有理由在他心中。他起心是雷鋒,動口是雷鋒,身體力行是雷鋒,身口意皆在雷鋒,心中能不燦爛嘛!劉成德幾十年,不圖名,不圖利,默默無聞做好事。雷鋒精神影響他一生,他的靈魂深處跳動著一個強音——“學習雷鋒好榜樣”。
天容易污染,地容易污染,人的心靈更容易污染。人發(fā)了財,蓋了別墅,知道弄條狼狗看家。人更應該知道,弄條兇猛、忠誠的藏獒,看護好自己的心靈,讓不該進入的,難以進入;或者裝上心靈的“空氣濾芯”,嚴加過濾。防范是重要的!劉成德是細心的,他把取暖的煤爐子停了后,撤下煙筒,敲敲,倒倒,把灰鼓搗出來,用舊報紙包上,用塑料袋套上,用繩扎上,這樣煙筒的兩頭封好了,不通風透氣,不受潮,就不生銹。萬物一理,想不叫心靈“生銹”,也得預防。
劉成德是一個愛干凈的人。我從他家屋里的干凈,院子的干凈,談到他打掃的廣場的干凈。劉成德接過話說:“村里干凈了,我心里干凈!”
多好的“心里干凈”!人累在心不凈,人煩在心不凈。桌椅不擦,灰多;頭發(fā)不洗,垢多。人的心靈不打掃,照樣污染多。而對劉成德來說,雷鋒的言行,是永遠不過期的“名牌”靈魂凈化劑。
劉成德對雷鋒日記中的一段話是深有體會的:“思想教育應該是經(jīng)常的,長期的。正如洗臉一樣,一天不洗,臉上的臟東西和灰塵就不掉,要是長期不洗,臟東西和灰塵就會在臉皮上結(jié)成殼,人家看了會罵他是懶漢……人的思想也是這樣,如果不經(jīng)常教育,不用正確的思想克服錯誤的思想,時間長了,思想就會出毛病。思想背了包袱,工作就會消極,干勁就不足,各項任務(wù)就不能完成。”
垃圾,是需要清理的;衛(wèi)生,是整理出的;心靈,是需要經(jīng)常打掃的。“洗心易行”,這心實在得好好清洗,常常清洗,長期熏染的東西,亂七八糟,太多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劉成德心中早就有了人——雷鋒,劉成德心中早就有了物——燕子。心中有什么人物,那是不一樣的。近竹之清,近蘭之雅,近蓮之潔。“心中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更好;還達不到這種境界,心中有一物,也重要,關(guān)鍵看什么物,如陶淵明心中有菊,蘇軾心中有竹,周敦頤心中有蓮。
劉成德的純潔,在于他無論在部隊、企業(yè),還是農(nóng)村,長期受到黨的教育,得益于組織的培養(yǎng),得益于一直學習雷鋒,他心中有高潔的東西在。
與劉成德在一起,他給人以赤子之感,印證了老子的“復歸于嬰兒”。自私自利放下,清凈心生起,人就活得自在,就如月光自然灑落,人的本性就自然流露。
劉成德一直學雷鋒,雷鋒助人為樂,至樂莫過施慈,雷鋒在助人中得到快樂,劉成德也是這樣,助人著,快樂著,因快樂而堅持,因堅持而成功,因成功而越發(fā)明凈。
劉成德,滿身春光觀不盡,
慈眉舒處,綠染生機,
善目閃時,花開溫馨,
心一明,
眼前的山水全凈了,
一片本然!
如此,他就無可無不可,有為有不為,該捐錢——捐,該送物——送,該掃街——掃,不弄這些時,出去柔軟個語,和悅個笑,起心動念無不是雷鋒,舉手投足無不是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