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1995互聯網商業元年(4)

  • 沸騰十五年
  • 林軍
  • 4301字
  • 2015-11-13 11:25:57

萬平國個頭不高,湖北人,人很聰明,也很活躍。曾為清華大學研究生沙龍主席的萬平國在讀書的時候很巧妙地利用清華的名氣,在各省省長來京期間請他們到清華演講、交流,把清華的研究生沙龍搞得風風火火。不得不說,萬平國是個人才。

萬平國創辦中網,先籌來3000萬元人民幣。有了這筆錢墊底,中網活得比其他ISP要滋潤、要鮮活。這筆錢是清華大學等幾個機構給的,也因為是要等這筆錢到位,中網推遲到1995年5月才開張,當月瀛海威同時創辦。1995年的3000萬元相當于現在的好幾億元,財大自然氣粗,當時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公司都冠有“北京”兩字,萬平國因為注冊資金雄厚,要到國家工商局注冊,所以就叫中網。

中網公司制訂了一個宏偉的商業計劃,斥巨資購買了當時最昂貴、最先進的思科路由器75076臺、幾十套太陽微系統當時最先進的服務器;因為采購量大,絕對是屬于大客戶,中網的舉措甚至驚動了思科、太陽微系統兩家公司的高層,兩家公司的副總裁都親自跑到北京來。中網當時計劃做10個城市接入,聲勢浩大。有這么一個段子,時任中國郵電部數據通信局局長劉韻潔聞訊到中網參觀后感受到了壓力,所以中國電信才買了大量設備,全面發展互聯網接入業務。萬平國一看形勢不好,就把10個城市提供ISP服務的計劃擱置下來,用他的話來說,這是最小的損失。后來,這些設備用于如下用途——自用了一部分,研究開發用了一部分,剩下的賣給了別的ISP。

萬平國是個能領風氣之先的主兒,也是個能見好就收的主兒,1999年的免費電腦(類似現在的分期付款,先交多少年的網費作為首期,送一臺電腦,剩下的錢分期付)就是萬平國的杰作,做著做著,國內廠商立刻跟進殺價,4999元的電腦兜頭澆向萬平國。萬平國這時毫不猶豫地撒手,“不跟你玩了”。

萬平國能說,在清華大學的時候敢面對幾千人的大場面侃侃而談;也敢說,1998年年底,國家計委根據《價格法》的規定,召開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電信價格聽證會,探討社會普遍關注的電信資費問題,萬平國作為ISP的代表參加了聽證會。成果是:1條2M①帶寬的月租費從400多萬元降到43萬元,再降到22萬元、15萬元,到今天的8萬元,用戶的上網費也從每小時20元降到了每小時4元。

萬平國也會說,最早的監管部門多從意識形態來看互聯網,擔心會危害國家安全。在這些難題面前,萬平國以他的口才、他的技巧游走于各級政府部門,匯報情況、解釋互聯網,并說服他們、影響他們。同時,萬平國還花很多時間,寫了大量文章講述什么是互聯網,并再三給政府建議互聯網應該先發展,加以利用,再加以管理。萬平國認為:“如果沒有當時我們這些人的工作,今天的互聯網可能還是這樣一種狀態:誰要用互聯網,拿身份證,開介紹信,先備案,再申請。”

萬平國不僅去影響監管部門,同時也扎實地做市場,中網在1996年推出300元包月的服務,為推廣這項包月服務,萬平國拿出一些賬號給了一些記者,其中有個拿到賬號叫洪波的記者,一年后離開了他供職的《軟件》雜志,來到中網,擔任主管非ISP之外的網站新業務的副總經理,洪波網名叫Keso,如今是中文第一科技名博。

2002年,在ISP領域堅持了將近7年的中網轉型成為網絡安全廠商,Keso也離開了中網,而我們也只能在諸如網絡安全或網絡管理員之類的相當專業的活動現場看到萬平國,中網的聲音也逐漸聽不見了。

另一個學生會主席張樹新

和萬平國一樣,張樹新也是一位在大學起就很風云的人物,她是中國科技大學的第一位女學生會主席,按照張樹新自己的說法,根紅苗正的她本可以從政,但她不喜歡自由被剝奪的感覺,放棄了;她也可以保研,但她覺得自己成不了居里夫人,也放棄了。她最后選擇了去中國科學院體系下的一份報紙《中國科學報》做記者,她說她從小就有做戰地記者的夢想,這個理由雖然很牽強,但能給她增添不少光環。1989年,這位不滿足只當喉舌的新聞工作者去了中科院的高技術企業局企業戰略規劃處工作。當時中科院高技術企業局的局長叫張宏,是鄧小平長女鄧楠的丈夫。

張樹新在高技術企業局戰略規劃處寫了三年報告,主題是中科院2000年發展規劃,其中重點討論計算所公司(當時還不叫聯想)與計算所的關系。討論計算所公司和計算所會不會變為中國的AT&T和中國的貝爾,直到現在,這還是個理論上的課題。

1991年,這個不安分的女子下海了,張樹新開了一家叫天樹的策劃公司,張樹新也確有策劃意識,并靠這個賺到了錢。1992年,張樹新作為總策劃和節目推廣人的身份,聯合中國癌癥基金會邀請崔健義演,當時的廣告是“我的病就是沒有感覺”。崔健從1989年起開始禁演,這次三年后的開禁無比轟動,也相當成功,張樹新由此有了第一桶金。之后,張樹新進入尋呼行業。

尋呼是中國通信行業最早開放的行業之一,后來也被橫切了出去。辦尋呼需要兩個關鍵資源,一個是頻率,一個是中繼線。中繼線的資源掌握在郵電部手里,頻率的資源則在全國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處,而當時全國無線電管理委員會掛靠在國家計委,不歸郵電部管。張樹新明白,只要是多頭,就可能產生松動,就可能有機會。因為有了這個松動,因此,尋呼業在20世紀90年代上半段是個暴利行業,張樹新曾一口氣在山東做過7家尋呼臺,她的財富升級得很快。不過,尋呼業很快從一個暴利行業迅速地轉變為一個微利行業,甚至不賺錢。于是張樹新退出,考慮選擇做新的行當。

1994年年底,張樹新跟隨丈夫姜作賢一起去美國游歷。在一位同學家里,她看到了一份印有E-mail地址的通訊錄,她也由此了解了在美國一家叫AOL的Internet接入公司。就在這一刻,“互聯網”這只蝴蝶飛進了張樹新的窗口。她的直覺告訴自己,這是一個可能比尋呼機大上很多倍的大生意。更重要的是,這是個全新的行當,一旦完成啟動,將獲利豐厚,不用吃魚尾巴,可以從魚頭吃起。

1995年年初,張樹新和丈夫一起把家當抵給銀行,拿了1500萬元人民幣,其中700萬元做本金,從銀行貸款了800萬元,注冊了北京瀛海威科技,這是瀛海威最早的故事。

瀛海威最早的想法比較簡單。張樹新發現很多在北京的人,尤其是很多中關村的科技人員連電子郵件賬戶都沒有,連不到美國,于是就開了一個電子郵件的商務中心,電子郵件賬戶不賺錢,但賣硬件設備賺錢,于是電子郵件和電腦搭在一起賣,同時賣modem(調制解調器)。張樹新當時代理的電腦品牌叫Gateway,是一個老資格的電腦品牌。張樹新直到與中興發合資的時候都沒有把手頭的Gateway電腦賣完,正好轉為硬件資產作價投入。

做著做著,張樹新和訊業金網的CEO王鵬一樣有了更大的想法,就是自己建物理網(萬平國也有著這樣的想法,但及時收手了,所以中網還活著,訊業金網和瀛海威一樣先后死掉):先到中國電信租用DDN數據專線②和所有的電話中繼線,然后購買設備,購買思科公司的路由器,購買惠普的服務器,購買所有的正版系統軟件。不過,要建一個與中國電信并列的物理網談何容易,光靠自身滾動發展是無法實現的,必須融資,于是張樹新決定出賣部分股份。

1996年9月,國家經貿委屬下的中國興發集團決定投資瀛海威,總股本擴充為8000萬股,其中大股東興發集團與北京信托投資公司占60%,投入近5000萬元。張樹新的天樹公司和丈夫姜作賢的臥云公司的股價溢增,無形資產1360萬元和其他股權,值2120萬元,占26%的股份。其余14%的股份則由中國通信建設總公司持有,這是一家擁有中字開頭,有電信背景的超級國企,在日后的電信改革中,還時常能見到這家公司的影子。

5000萬元人民幣是一個什么概念,按當時的匯率換算,合計630萬美元,這個投資額雖然沒有訊業金網的4億元那么夸張,但也應該算是大手筆了。

張樹新人生最光輝燦爛的歲月,當屬1996年歲末到1997年上半年,瀛海威的諸多策劃和大動作都集中于此。這與瀛海威在1996年9月接受中興發的注資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從1995年5月到1996年9月,這16個月內,張樹新是靠著自己投資的700萬元本金和銀行貸款的800萬元進行支撐的,而到了1996年9月,張樹新的公司資產值為2120萬元,其中無形資產1360萬元,而有形資產760萬元(銀行資產是不算在有形資產內的),如果這么算,在中興發入主之前,至少張樹新在賬面上是打平的,如果把需要給銀行貸款的利息刨除掉,那么,至少在1996年9月之前,張樹新的瀛海威是正現金流,而且略有盈余。在當時的情形下,要想做到這點并不是很容易。這多少能說明,張樹新其實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缺乏商業運作能力。至少她在花自己錢的時候,腦子還是很清醒的,她在1996年9月之前的表現,也就是中興發注資之前還稱得上是個好商人,而且比起一般的商人,張樹新在影響媒體方面具備超強的天賦。

中興發給錢 張樹新唱戲

拿到中興發錢后的張樹新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喧鬧的北京中關村樹立起那塊著名的廣告牌。1996年的深冬,在北京中關村白頤路南端的街角處,每天匆匆穿行的人們突然看到了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它被很多人當成了路標,忙碌的交通警察們更是氣不打一處來:天大地大的皇城根兒,哪來的什么“信息高速公路”?這塊廣告牌被認為是中國互聯網產業乃至整個中國商業歷史上的一個紀念性事件。至今仍然不斷被人提及。

白頤路南端向北1500米是瀛海威的科教館,瀛海威用來做互聯網科普的地方。對瀛海威來說,這真是一個讓人稱絕的創意。想出這個創意的據說是一位叫夏鴻的年輕人,時任瀛海威市場部經理,在此之前,夏鴻是《北京青年報》的一名記者,才思敏捷,善于接受和傳播新生事物,于是被張樹新花了10萬元年薪挖來,在1996年前后,這是個讓很多文字工作者難以回絕的價碼。當然,更多的當事人認為,廣告牌的產生,是個集體討論的結果,夏鴻只是個執行者,拍板的還是張樹新本人。

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張樹新當時身邊聚集了一批這樣有才華、有想法、有創意,善于折騰點事情出來,讓媒體持續關注他們的人。他們善于把任何一個事件包裝成一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大事件,只要這個事件有新聞價值,他們會不遺余力地向媒體進行鼓吹。他們的口氣也大得驚人,1997年春節后,他們為慶祝8個城市的全國大網開通,在報紙上買下了12個專版廣告,所有版面上都以一句充滿激情的口號為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張樹新本人則在媒體上一遍又一遍地告訴國人:信息產業是中華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一個重要機會。

①1M等于1024K,1K等于1024個字節,字節也叫比特。

②DDN系Digital Data Network的縮寫,DDN數據專線是一種上網接入方式,適合企業和大客戶使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尔盖县| 隆化县| 瑞丽市| 营山县| 彭水| 锡林郭勒盟| 纳雍县| 南开区| 孟村| 贡嘎县| 贞丰县| 明溪县| 游戏| 盱眙县| 宿松县| 富蕴县| 类乌齐县| 海兴县| 东方市| 丰顺县| 根河市| 读书| 阳东县| 石狮市| 射洪县| 友谊县| 天峻县| 墨江| 张家界市| 徐水县| 郓城县| 察哈| 漳州市| 自贡市| 鄂伦春自治旗| 鹤庆县| 玉树县| 平定县| 九台市| 汝阳县| 衡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