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勝戰計(2)

狐偃獻計避實就虛

群雄爭霸的春秋時期,最先崛起的是東方的齊國。齊桓公死后,齊國內亂不止,霸業衰落。這時,位于長江中游地區的楚國乘機向黃河流域擴展勢力,并在泓水之戰中挫敗宋襄公爭霸的企圖,將自己的勢力范圍發展到長江、淮河、黃河、漢水之間,控制了鄭、蔡、衛、宋、魯等眾多中小國家。

正當楚國勢力急劇向北發展的時候,在今山西、河南北部、河北西南一帶的晉國也興盛了起來。公元前 636年,長期流亡在外的晉公子重耳歷盡艱辛,終于回國即位,稱為晉文公。在晉文公治理下,晉國一天天強盛起來。

晉國的壯大崛起,引起了楚國的不安,兩國之間的矛盾因此日趨尖銳。而圍繞對宋國的控制權,終于導致了這一沖突的全面激化。

公元前 634年,魯國因和曹、衛兩國結盟,幾度遭到齊國的進攻,便向楚國請求援助。而泓水之戰后被迫屈服于楚的宋國,這時看到晉文公即位后晉國實力日增,也就轉而依附晉國。楚國為了維持自己在中原的優勢地位,便出兵攻打齊、宋,并想借此來阻止晉國勢力的東進和南下。而晉國也不甘心長期龜縮在黃河以北一帶,于是便利用這一機會,以救宋為名,出兵中原。

公元前633年冬,楚成王率領楚、鄭、陳、蔡多國聯軍進攻宋國,圍困宋都商丘。宋成公于危急中派大司馬公孫固到晉國求救。晉國大夫先軫竭力主張晉文公出兵。但是,當時晉、宋之間隔著曹、衛兩國,勞師遠征,有側背遇敵的危險,而楚軍實力強大,正面交鋒也無必勝把握。同時,楚王與晉文公有恩,在他十九年的流亡生涯中,曾得到過楚王的幫助,所以他不能直接和楚軍作對。

正當晉文公為此猶豫不決的時候,狐偃進而向晉文公提出建議:先攻打曹、衛兩國,因為他們已和楚國結成了聯盟,并且在晉文公流亡期間曾很不友好地對待過他。

這樣,楚軍就得從宋國撤兵去援救曹國和衛國。

晉文公在準備就緒后, 統率大軍渡過黃河, 進攻衛國,很快占領了整個衛地。接著,晉軍又向曹國發起了攻擊,攻克了曹國都城陶丘(今山東定陶),俘虜了曹國國君曹共公。最終,迫使楚軍主力撤出宋國,避免與晉軍沖突,結果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古計今用】

巧治學生多動癥

李書君老師的班里有一個叫王杰的同學,今年六年級了,始終是自由散漫的代表,課上課下就像得了多動癥,上課時與同學說話如家常便飯。李老師與他談過心,叫過家長,但沒有什么作用。李老師想了很久之后實施了“圍魏救趙”的計策。

一天上午的語文課,布置好作業,李老師故意離開了教室。不出所料,一會就聽見班里有了動靜,他推門而入,抓了個正著,“罪魁禍首”就是王杰。李老師板著臉把與王杰說話的幾個人叫到了辦公室,唯獨沒有叫王杰,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他們向李老師做了保證,以后課上一定不再與王杰說話。受到了批評的同學逐漸疏遠王杰, 王杰開始意識到周圍同學因為自己受到了批評,思想上有了認識。一天下午,王杰主動找到了李老師。

“老師,我能改正上課說話的缺點,老師,您幫幫我吧!”王杰懇求道。

“老師非常愿意幫助你,你想叫老師怎么做?”李老師問。

“老師,我現在已經能遵守課堂紀律了,但是身邊的同學總躲著我,嗚……”王杰傷心地哭了起來。

“王杰,只要你堅持下去,朋友會回到你身邊的。”李老師鼓勵說。

“真的?”王杰將信將疑地問。

“嗯。”李老師肯定地回答。

奇跡真的出現了,一連幾個星期,王杰都表現突出,遵守紀律。李老師抓住時機,在周一的班會上表揚了王杰,把他樹立為突出進步的小模范。王杰終于又找回了自己的朋友……

第三計借刀殺人

【釋義】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別人去害人。

【原文】敵已明,友未定,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推演。

【簡注】敵方已經明確,而盟友的態度還未明朗,要借用盟友的力量去打擊敵人,而不必消耗自己的力量。這是根據《易經·損卦》推演出來的。

【計名探源】春秋戰國時的史書中常見到此計的故事,而“借刀殺人”一語,則見于明代戲劇《三祝記》:“這所謂借刀殺人,又顯恩相以德報怨,此計何如?”這出戲是寫范仲淹的政敵企圖讓他任軍隊統帥——防守宋朝的邊境,去平息西夏人趙昊的入侵,企圖借西夏人的刀殺害范仲淹的故事。

本計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利用矛盾,借敵人內部的力量,或者是盟友的力量,削弱或消滅敵對勢力,而其關鍵所在,則是善于捕捉和利用敵方的矛盾,包括敵方內部的矛盾以及敵方與盟友的矛盾,想方設法使這些矛盾擴大、激化,直至引起敵方內部爭斗,或者引起敵方與盟友的爭斗,以達到削弱或消滅敵方實力的目的。因此,在軍事上,此計的運用多是與使用間諜相關的。

【古代戰例】

子貢游說四國

春秋末期,諸侯混戰加劇。齊簡公派國書為大將,興兵討伐魯國。魯國實力不如齊國,形勢危急。孔子的弟子子貢分析形勢,認為只有吳國可與齊國抗衡,可借吳國兵力挫敗齊國軍隊。

于是,子貢游說齊相田常。田常當時蓄謀篡位,急著想除去與自己敵對的人。子貢勸他不要讓異己在攻克弱小的魯國中輕易占據主動,擴大他們的勢力,而應該攻打吳國,借強國之手鏟除異己。田常心動了,但因齊國已做好了進攻魯國的部署,轉而攻打吳國怕師出無名。子貢說:“這事好辦。我馬上去勸說吳國救魯國討伐齊國,這不是就有了攻吳的理由了嗎?”田常高興地同意了。

子貢趕到吳國,對吳王夫差說:“如果齊國攻下魯國,勢力強大,必將伐吳。大王不如先下手為強,聯魯攻齊,吳國不就可抗衡強晉,成就霸業了嗎?”

接著,子貢馬不停蹄,又說服趙國派兵隨吳伐齊,解決了吳王的后顧之憂。子貢游說三國,達到了預期目標,他又想到吳國戰勝齊國之后,一定會要挾魯國,魯國不能真正解除危機。于是他偷偷跑到晉國,向晉定公陳述利害關系:吳國消滅魯國成功,必定轉而攻晉,爭霸中原。因此他勸晉國加緊備戰,以防吳國進犯。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親自掛帥,率十萬精兵及三千越兵攻打齊國,魯國立即派兵助戰。齊軍中了吳軍誘敵之計,陷于重圍,齊師大敗,主帥國書及幾員大將死于亂軍之中。齊國只得請罪求和。夫差大獲全勝之后,驕狂自傲,立即移師攻打晉國。晉國因早有準備,最終擊退了吳軍。

子貢充分利用齊、吳、越、晉四國的矛盾,巧妙周旋,借吳國之“刀”,擊敗齊國;借晉國之“刀”,滅了吳國的威風。魯國損失微小,卻能從危難中得以解脫。

二桃殺三士

春秋時代,公孫接、田開疆和古冶子是齊景公手下的三員勇士。他們的勇敢無人可比,他們的力氣無人可及,甚至可以空手降伏猛虎。

一天,齊國重臣晏子碰到這三名勇士,可他們沒有一人離開自己的座位向他施禮。這一不禮貌的舉動令晏子非常氣憤。于是他去見齊景公,說:“這三個人雖然勇猛但不懂禮法,那么一旦到了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如何能指望他們做到對內制止暴虐,對外勇敢殺敵呢?建議越早除掉他們越好!”

景公嘆口氣,面露難色地說:“這三人都是作戰英雄,要想降服或殺死他們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如何是好?”

沉吟片刻后,晏子獻計說:“我有個主意,派一位使者帶兩只桃子給這三個人,并告訴他們:三個人按照功勞大小吃桃子,誰的本事最大,誰就可以得到一只桃子。”

景公便按計行事。果然,三個勇士各自表功,相互比較起他們的本領了。

公孫接首先說:“有一次,我空手制伏了一頭野豬;還有一次我捉住了一只猛虎。憑我的本事,我應該得到一只桃子。”于是他拿過一只桃子。

接著,田開疆說:“有兩次我手持長矛,打跑了一整隊敵人。憑我的本領,我也應該得一只桃子。”說完他也拿了一只桃子。

古冶子看到桃子都被拿走,沒有他的份了,就怒氣沖沖地說:“有一次我跟隨主公渡黃河,一只巨大的甲魚搶走了主公的馬,竄進湍急的河水中。我潛到水中,在河底潛行,最后殺了甲魚,救回了馬。當我左手提著馬尾,右手提著甲魚的頭從水中跳出來時, 岸邊的人都當我是河神呢!憑這本事,怎么說也該配得到一只桃子吧?”說著,他拔出寶劍站了起來。

這時,公孫接和田開疆發現他們的同伴發怒,不由感到慚愧,說道:“我們的勇猛都比不上你,我們的本事也不能和你相提并論。我們拿了桃子卻沒有考慮你,說明我們兩個都很貪心。今天若不以死來表達我們對自己貪心的懺悔,那我們太不知羞恥了!”隨后,兩人把桃子拿出來,然后拔出寶劍自殺了。

古冶子面對兩具尸體,良心受到深深的譴責。他自言自語道:“兩個伙伴已死了,只有我一個還活著,這是不仁;用言語羞辱他人,而吹噓自己,這是不義;對自己的行為感到厭惡而不去死,這是不勇。假如他們兩個把一個桃子分成兩半,他們就都可以得到與他們的本領相稱的一部分,我也就可以得到我應該得到的一個桃子了。”

說完,他扔掉桃子,也拔劍自殺了。使者回報景公:

“他們都已經死了。”

崇禎錯斬袁崇煥

袁崇煥是明末清初中國政治軍事舞臺上一位杰出的軍事將領。他在保衛明朝邊境的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難以逾越的屏障。可惜崇禎中了皇太極的離間計,使袁崇煥含冤遇害。

故事發生在明朝后期,努爾哈赤在北方崛起,勢力日增。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元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后金)。1618年,努爾哈赤父子親率數十萬滿軍,進犯明朝。

當時,袁崇煥是明朝寧遠守將,奉命抗擊敵人進攻。

他身先士卒,奮勇抗敵,阻擊了努爾哈赤軍隊的三次大規模進攻,然后乘勝開城反攻,大敗敵軍,擊傷了努爾哈赤,致使努爾哈赤含恨而死。

后來,皇太極繼位,第二年再次入侵明朝,又遭遇袁崇煥的迎頭痛擊,兵敗而回。

1629年10月,皇太極率十萬大軍再次攻打明朝。皇太極為避開袁崇煥守地,由內蒙越過長城,攻打山海關的后方,長驅而入。

袁崇煥聽到消息,立即率部入京保衛皇帝,日夜兼程,比敵人早三天抵達京城的廣渠門外,做好了迎敵準備。

皇太極先頭部隊剛到就遭阻擊,只能狼狽逃跑。皇太極視袁崇煥為“眼中釘,肉中刺”。為了除掉袁崇煥,皇太極定下了借刀殺人之計。

皇太極深知崇禎皇帝猜忌心特重,難以容人。于是捕捉了兩名明宮太監,然后故意讓兩人聽見他們部隊將軍之間的耳語,說袁崇煥已和滿州訂下密約,所以部隊才有可能深入內地。皇太極再放掉其中一名太監回京。

崇禎皇帝果然中計,他勃然大怒,以為袁崇煥謀反,不顧將士吏民的請求,將袁崇煥凌遲處死。

除掉了心腹之患的皇太極,侵犯中原就輕而易舉了。

【古計今用】

借名人聲譽的阿迪達斯

德國的阿迪達斯是世界最大的體育用品公司之一,它生產的阿迪達斯足球鞋,足球愛好者無人不曉。阿迪達斯足球鞋是如何走向世界的呢?它的契機源自1936年的奧運會。這一年,公司創始人阿迪·達斯勒突發奇想,制作了一雙帶釘子的短跑運動鞋。但是怎樣才能使這種樣式特別的鞋賣個好價錢呢?為此阿迪·達斯勒挖空心思琢磨了很長時間。有一天,他聽到一個消息:美國短跑名將歐文斯最有希望奪冠,于是他把釘子鞋無償地送給歐文斯試穿。結果不出所料,歐文斯在那屆運動會上四次奪得金牌。當所有的新聞媒體和全世界的觀眾爭睹名星風采時,那雙穿在歐文斯腳上造型獨特的運動鞋也特別引人注目。奧運會結束后,由阿迪獨家經營的一系列命名為“阿迪達斯”的新型運動鞋便開始暢銷世界,成為短跑運動員的“制勝法寶”。

以后,每逢有新產品問世,阿迪·達斯勒總要精心挑選試穿的運動員和產品推出的最佳時機。

1954 年,世界杯足球賽在瑞士舉行,年事已高的阿迪·達斯勒又推出一個新品種——一種可以更換鞋底的足球鞋。決賽那天,體育場一片泥濘,匈牙利隊員在場上踉踉蹌蹌,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穿阿迪達斯鞋的德國隊員卻健步如飛,首次登上世界冠軍的寶座。阿迪達斯新型運動鞋又一次引起轟動性效應,整個聯邦德國乃至全世界的體育盛會,都成為阿迪達斯的商業舞臺,產品供不應求。

1970 年,墨西哥世界杯足球賽開幕,人們驚奇地發現聯邦德國名將烏韋·賽勒爾在綠茵場上馳騁如故。而在此之前,他腿部受傷可能無法參加比賽的消息已經通過媒體傳遍世界每個角落,許多人都還為他惋惜。阿迪·達斯勒特意為他趕制了一雙球鞋,使他得以重返球場。這雙“神奇之鞋”又一次成了賽場的焦點,傳遍了整個世界。

阿迪達斯又一次身價倍增,成功地和明星的名字“綁”在了一起。

阿迪達斯運動鞋與冠軍仿佛產生了某種必然的聯系,穿上它就好像意味著成功。其實這種必然聯系來源于阿迪多次對成功者的準確預測與選擇,以及正確把握產品推出的時機。

與足球聯姻打品牌

1983年,湖北省某市日化總廠研制生產了第三代新式洗衣粉“WN”。產品在香港市場上一炮打響后,卻遲遲打不開內地市場的銷路,就連當地人也不知道身邊有這么一個轟動香港的產品,出現了墻里開花墻外香的局面。

為了迅速開辟內地市場,擴大“WN”在國人中的影響,該日化總廠在促銷上大膽制定了三大戰略步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口市| 都昌县| 正定县| 石台县| 莎车县| 蕲春县| 洞头县| 富川| 万盛区| 房山区| 阜城县| 天长市| 东港市| 岑溪市| 巴彦淖尔市| 巴彦淖尔市| 马关县| 大庆市| 淳安县| 民权县| 竹北市| 浦东新区| 剑阁县| 买车| 宜城市| 收藏| 台州市| 新津县| 南投市| 秦皇岛市| 南城县| 泸州市| 绥江县| 牙克石市| 玛沁县| 赤峰市| 仁寿县| 边坝县| 敖汉旗| 西盟| 甘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