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勝戰(zhàn)計(1)

處于絕對優(yōu)勢地位之計謀。君御臣、大國御小國之術(shù)也。亢龍有悔。

第一計瞞天過海

【釋義】比喻用欺騙的手段暗中行動。

【原文】備周則意殆,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nèi),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簡注】自認為已經(jīng)防范得十分周密了,就容易麻痹大意,松懈輕敵;經(jīng)常見到的事物,看慣了便不會產(chǎn)生懷疑。豈不知,陰謀詭計往往隱藏在明擺著的事物中,并不與公開的形式相矛盾。有時候,所謂的“正大光明”之中反而暗伏著不可告人的機密。

【計名探源】故事發(fā)生在唐貞觀十七年(公元 643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三十萬離開長安,遠征遼東。這一天,大部隊來到海邊,唐太宗舉目遠望,面對一望無際的大海不禁發(fā)愁起來,很擔心如何才能渡過大海。

作戰(zhàn)總指揮張士貴看到這種情景,就連忙和各位大臣商議對策,有位名叫薛仁貴的部將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主意,說道:“皇上擔心大海阻隔,難以征伐遼東,我有一個好的計策,一定能叫大軍平安渡過大海,取得東征的勝利。”

數(shù)日后,當?shù)匾晃秽l(xiāng)紳請求見駕,聲稱愿為征遼將士提供軍糧,唐太宗聽后很高興,便率百官隨其來到海邊,進入一間用彩色帷幕包裹起來的屋子, 室內(nèi)陳設富麗堂皇。太宗一時興起,與眾將飲酒進食,好不熱鬧。

過了一會,風聲四起,波浪聲巨大,顛簸異常厲害,桌子上的酒菜灑了一地。唐太宗吃驚不小,讓身邊的大臣掀開帷幔,不看則已,一看更是震驚:滿目都是一片蒼茫的大海,這哪里是在什么屋里做客啊,分明是在大海之上航行。這時,張士貴趕緊上前請罪:“陛下正隨大軍航行于大海之上,前往遼東。”

原來,所謂的鄉(xiāng)紳,是薛仁貴喬裝扮演的,“瞞天過海”之計正是他想出來的。這里所說的“天”,本意是指天子,所謂“瞞天過海”,是指哄瞞著天子,在不擔驚受怕的情況下平安地渡過大海。

【古代戰(zhàn)例】

高穎計陷京口

話說南北朝時期,公元 583 年,陳叔寶當了陳朝皇帝。他整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奸臣乘機為非作歹,欺壓百姓,搞得民不聊生,陳朝危在旦夕。

當時,隋文帝已統(tǒng)一了北方,國力強盛,斗志正旺。他分析局勢,深知陳朝國力空虛,已不堪一擊,便派兵南下,想一舉攻滅陳朝。

可是,隔著一條寬闊的長江天塹,如何進攻才能保證萬無一失呢?老臣高穎悄悄向他獻了一條妙計。

隋文帝依著高穎的計策,一聲令下,幾路大軍浩浩蕩蕩一齊進攻,首先切斷了長江上游與中下游軍隊的聯(lián)絡,使他們不能相互照應。與此同時,隋朝大將賀若弼率大隊人馬向陳朝國都建康(今江蘇南京)進軍。兵馬來到長江北岸駐扎下來。只見帳篷林立,軍旗飄揚,人喊馬嘶,一派戰(zhàn)前景象。

看見這個陣勢,江南陳朝將領以為隋軍即將渡江攻城,頓時緊張起來,召集全部人馬,抖擻精神,準備與隋軍決一死戰(zhàn)。

哪知劍拔弩張地等了好幾天,隋軍不但沒有渡江攻城,反而撤了回去,渡口只留了一些破舊的小船。陳朝將士以為隋軍水上力量不足,不敢輕易進攻,上上下下都松了口氣。

可是不久,隋軍又集結(jié)江北,安營扎寨。陳軍慌忙再度備戰(zhàn)。這樣反復折騰了幾次,弄得陳軍人困馬乏,加上糧食又被隋軍間諜燒毀,陳軍更是人心惶惶,進退兩難。

就這樣,雙方相持了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到第二年春天,賀若弼仔細觀察陳軍的陣勢和情緒,認為時機已經(jīng)成熟,便一聲令下,突然揮師渡江。浩浩長江之上,萬船齊發(fā),金鼓震天,由于陳軍疏于戒備,猝不及防,哪里還有還擊之力?隋軍一舉攻占了京口,隨后又乘勝進軍陳國都城建康,最后滅了陳國。

隋文帝笑逐顏開,重獎有功將士。他夸贊高穎道:“好一個瞞天過海之計!若不是如此麻痹敵軍,我們怎會不費吹灰之力輕易取勝?姜,到底還是老的辣嘛!”

張守圭智破契丹軍

唐朝開元年間,契丹叛亂,多次侵犯唐朝。朝廷任命張守圭為幽州節(jié)度使,以平定契丹之亂。

契丹的大將可突干幾次攻打幽州,沒能攻下。可突干想探聽唐軍虛實,派使者到幽州,假意表示愿意重新歸順朝廷,永不進犯。

張守圭知道契丹勢頭正猛,主動求和,必定有詐。他將計就計,客氣地接待了來使。第二天,他派王悔代表朝廷到可突干營中安撫部隊,并叫王悔一定要探明契丹內(nèi)部的底細。

王悔受到可突干的熱情接待。他在招待酒宴上仔細觀察契丹眾將的一舉一動。他發(fā)現(xiàn),契丹將領在對朝廷的態(tài)度上并不一致。他又從一個小兵口中探聽到分掌兵權(quán)的李過折一向與可突干有矛盾, 兩人貌合神離, 互不服氣。

王悔特意去拜訪李過折,裝作不了解他和可突干之間的矛盾,當著李過折的面,假意大肆夸獎可突干的才干。李過折聽后,怒火中燒,說可突干主張反唐,使契丹陷于戰(zhàn)亂,人民十分怨恨。他還告訴王悔,契丹這次求和完全是假意,可突干已向突厥借兵,不久就要攻打幽州。王悔乘機勸說李過折,唐軍勢力強大,可突干肯定是失敗的,他如果脫離可突干,建功立業(yè),朝廷保證一定會重用他的。李過折聽了果然心動,表示愿意歸順朝廷。

王悔任務完成,立即辭別契丹王返回幽州。

第二天晚上,李過折率領本部人馬突襲可突干的中軍大帳。可突干毫無防備,被李過折斬于營中,這一下,契丹營大亂。忠于可突干的大將涅禮召集人馬,與李過折展開激戰(zhàn),殺了李過折。

探得消息后,張守圭立即親自率人馬趕來接應李過折的部隊。唐軍火速沖入契丹軍營,契丹軍內(nèi)正在火并,混亂不堪。張守圭乘勢發(fā)動猛攻,生擒涅禮,大破契丹軍。

從此,契丹叛亂被平息。

【古計今用】

假做真時真亦假

以假亂真,瞞天過海,是精明商人慣用的一種手段。

美國服裝商德魯比克兄弟二人開了一家服裝店, 他們的服務十分熱情周到。每天哥哥都站在服裝店門口向路人推銷商品。但是兄弟倆都有點耳背,經(jīng)常聽錯話,會錯意。

有一次,兩兄弟中的哥哥十分熱情地把顧客請進店中,反復介紹某衣服如何如何好,一番介紹后,顧客無可奈何地問道:“這衣服多少錢?”

哥哥把手放在耳朵上問道:“你說什么?”

顧客又高聲問一遍:“這衣服多少錢?”

“噢,價格嗎?待我問一下老板,十分抱歉,我的耳朵不好。”他轉(zhuǎn)過身去向那邊的弟弟大喊道:“喂!這套全毛衣服賣多少錢?”

弟弟站了起來,看了顧客一眼,又看了看服裝,然后回答說:“那套嘛,七十二元。”

“多少?”

哥哥回轉(zhuǎn)身來,微笑著對顧客說:“先生,四十二元一套。”

顧客一聽,趕緊掏錢買下了這套衣服,滿心竊喜地走了。

事實上,德魯比克兄弟誰也不聾,他們是以“聾”來促銷的。

這對美國兄弟著實把“瞞天過海”計謀運用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巧取認證證書

在山東有一個生產(chǎn)優(yōu)質(zhì)紅棗的鄉(xiāng),該鄉(xiāng)紅棗協(xié)會的王主任通過在網(wǎng)上開店賣棗,解決了紅棗的銷路問題,村民們也獲得了很好的收益。

有一天,王主任同往常一樣,上網(wǎng)打開郵箱,發(fā)現(xiàn)有一封來自日本的電子郵件,是一位日本的貿(mào)易商寫來的,他表示對紅棗非常感興趣,要求提供詳細資料和樣品。

王主任看后特別激動,馬上召集人員準備,分別以中、英、日三國文字詳細介紹紅棗種植環(huán)境、種植流程及紅棗的用途,并附上中國有機產(chǎn)品的認證證書復印件,用特快專遞把樣品和資料寄給了日本貿(mào)易商。

半個月后,王主任收到了日本貿(mào)易商的回信,信上說:恭喜您,紅棗已通過本商社的檢驗,請?zhí)峁┫嚓P(guān)資質(zhì):

營業(yè)執(zhí)照,JAS(JAS:日本農(nóng)林標準)認證證書。這一下,王主任為難了,上哪找JAS認證證書呢?雖然紅棗已通過了中國有機產(chǎn)品的認證, 可日本人就是不認, 非要JAS認證。花錢不說,認證過程煩瑣,一時半刻也辦不下來,勞命傷財,一旦通不過就會前功盡棄。

王主任同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老鄉(xiāng)商議此事時, 對方告訴他,北京郊區(qū)有一家經(jīng)營棗產(chǎn)品的出口公司,該公司已通過JAS認證,現(xiàn)在由于轉(zhuǎn)向經(jīng)營房地產(chǎn)可能不做棗產(chǎn)品的生意了,該公司的棗園已蓋成了小別墅,正在向外出售。

王主任得到這一消息后,急忙連夜坐火車趕到北京,在老鄉(xiāng)的幫助下,僅用五萬元就買下了北京郊區(qū)的公司,擁有了該公司的營業(yè)執(zhí)照和 JAS認證,而后向日本商社提供了營業(yè)執(zhí)照和JAS認證。日本商社很快就派業(yè)務代表來考察,考察順利通過,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從此,村民們的紅棗漂洋過海銷往日本。

第二計圍魏救趙

【釋義】原指戰(zhàn)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后指襲擊敵人后方的據(jù)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zhàn)術(shù)。

【原文】共敵不如分敵。敵陽不如敵陰。

【簡注】與兵力集中的敵人作戰(zhàn),不如先分散對方的兵力,再加以痛擊。與其先行出擊鋒芒正銳的敵人,不如乘敵虛隙后發(fā)制人。

【計名探源】戰(zhàn)國時期,偉大的軍事家孫臏與龐涓斗智、斗法,其中有段“圍魏救趙”的精彩故事。

孫臏曾和龐涓一起學兵法,都是鬼谷子的學生,他們倆感情很好,相約日后發(fā)跡要互相提攜幫助。但是龐涓是個嫉妒心很強的人,他當了魏惠王的將軍后,自知才能不如孫臏,就把孫臏騙到魏國,在魏惠王面前誣陷他,削去了孫臏的膝蓋骨,還在孫臏臉上刺字,好叫他永遠不能出來做官。幸好,孫臏裝瘋逃過一死,被救到齊國,齊威王拜他為軍師。

公元前 354年,魏惠王派龐涓率領八萬精兵攻打趙國,趙國都城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岌岌可危。趙王答應以中山地方相贈,請齊國出兵救援。

齊威王命令田忌為大將,孫臏為軍師,領兵前往救趙。田忌勇猛有余,智謀不足,他上來就要帶著這八萬兵直奔趙國,后來被孫臏給攔住。

孫臏勸阻道:“且慢,將軍先聽我打兩個比方:凡是要解開雜亂打結(jié)的繩索時,切不可心急火燎地使勁去扯,而要冷靜地找出它的結(jié)頭,然后慢慢地解開;假如去排解互相兇狠斗毆的人,千萬不可卷進去打成一團,而要避開雙方的拳腳,只消找個空檔猛擊其中一方空虛無備的腹部,待挨揍的那個對手捧著肚子跪了下來,那么原來互相毆斗的局面就會改變了。”

田忌問:“您的意思說我們現(xiàn)在先不去趙國,是嗎?”

孫臏慢條斯理地說:“是的。現(xiàn)在魏國主力正在猛攻趙都邯鄲,國內(nèi)相當空虛。我們只要直搗魏都大梁,占據(jù)他們的交通要道,襲擊他們防守空虛的地方,那么魏軍主力必然會從趙國撤兵,趕回去解救。這樣,我們既可解邯鄲之圍,又能狠狠打擊魏軍,不是比趕到邯鄲去廝殺要便利得多嗎?”

田忌覺得有道理,于是就發(fā)兵去攻打鄉(xiāng)寧。然后在攻打鄉(xiāng)寧的路上,他們埋下了伏兵。當龐涓聽說齊國大軍直奔魏國都城而來的時候,只得丟下邯鄲,慌忙回國解大梁之圍。在桂陵這個地方,魏軍與齊國的軍隊相遇。疲憊不堪的魏軍剛一交手,就被打得潰不成軍。這一仗,龐涓損失了兩萬人馬,自己也險些當了孫臏的俘虜。就這樣,齊軍大勝,既解了趙國之圍,又痛擊了魏國的軍隊,這就是著名的“圍魏救趙”。

【古代戰(zhàn)例】

李秀成四兩撥千斤

太平天國時期有一個年輕的將領名叫李秀成。他智勇雙全,曾經(jīng)用“圍魏救趙”的計策解了太平天國都城天京(今江蘇南京)之圍。

公元1860年,和春率領數(shù)十萬清軍將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層層包圍,形勢非常危急。

天王洪秀全急忙召集諸王眾將,商討解救天京的對策。李秀成請求洪秀全撥給他兩萬人馬,乘夜突圍,偷襲杭州。他分析說:“杭州是敵軍屯糧的地方,我們一攻打杭州,敵人一定會分兵救援,然后天王乘此機會突圍,我也回兵天京,形成兩面夾擊,天京的危機就可以解決了。”

翼王石達開也急忙響應,表示帶一支人馬協(xié)同李秀成作戰(zhàn)。

洪秀全開始還遲疑不決,但在李秀成聲淚俱下的懇請下,洪秀全終于同意依計行動。

當時正值過年,清軍仗著人多勢眾,已把天京團團圍住,防守略有松懈。這天半夜時分,李秀成、石達開各率一部人馬,乘著黑夜,從敵人封鎖薄弱的東南角突圍出去了。

李秀成、石達開兵分兩路:李秀成奔杭州,石達開奔湖州。李秀成早抵杭州城下,見守備森嚴,幾次攻城都沒成功。原來這杭州是清軍的重要糧草基地,城內(nèi)守軍也有一萬余人。他們只堅守城池,并不出城反攻。

李秀成只能見機行動。城內(nèi)守軍見太平軍久攻不下,都很疲憊,恰好此時天又下雨,他們就都躲進城堡休息,由于幾天幾夜沒好好睡覺,所以倒在地上就呼呼入睡了。李秀成趁著雨夜,派一千多名勇士,用云梯偷偷爬上城墻,等守城兵士驚醒,城門已經(jīng)大開,李秀成率部沖入城內(nèi),攻下杭州。為了吸引圍困天京的清軍,李秀成下令焚燒清軍的糧倉。

聽到杭州失守、后勤供應中斷的消息,和春急令副將張玉良率十萬人馬,火速回救杭州。洪秀全見清軍已分兵解救杭州,馬上下令全線出擊。

李秀成攻下杭州,放火燒了糧倉之后,火速回兵天京。石達開也率部回撤天京。兩路兵馬匯合一處,機智地繞道而行,避開了張玉良回救杭州的部隊,終于順利地趕回天京。此時城內(nèi)城外的太平軍對清軍形成夾擊之勢,清兵陣勢大亂,死傷六萬余人,一敗涂地。

就這樣,天京之圍順利解除。短時期內(nèi),清軍已無力再攻天京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即墨市| 娱乐| 开远市| 宝鸡市| 泾源县| 岚皋县| 商洛市| 巴东县| 阜阳市| 富锦市| 浮山县| 咸阳市| 凤阳县| 米林县| 谷城县| 公主岭市| 安平县| 共和县| 五指山市| 宜宾县| 福清市| 绵阳市| 衡水市| 怀宁县| 雅安市| 汨罗市| 木里| 保康县| 东城区| 库尔勒市| 冷水江市| 壶关县| 梁山县| 库车县| 桐乡市| 临潭县| 旬邑县| 榕江县| 鹤峰县| 江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