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際交往中,人們歷來都很重視給對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這是因為給人的第一印象對一個人形象的形成起著先入為主的作用。人際關系專家認為,良好的第一印象,既是一張最好的社交名片,又是一張最有權威的介紹信。
你給初識者最初的“前90秒”印象,會永久地影響對方對你的看法,甚至直接影響對方是否愿意繼續與你交往的決定。因此,在與陌生人交流時,一定要把握好這“前90秒”。如果把握不好,第一印象肯定不好,如要挽回,則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因此,每個人都應當重視這一點。
那么,怎樣做才能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你只需掌握以下方法就可以了。
1.注意自己的裝扮
注意自己的裝扮,并不是說要在所有人中間穿戴得最昂貴、最華麗,而是應當穿得符合時宜,特定場合穿特定的衣服。
人際關系專家們認為,人們在參加社交活動之前對衣飾應注意六點:鞋擦干凈了沒有;褲子拉鏈拉好沒有;襯衫扣子扣好了沒有;胡子刮過了沒有;頭發梳好沒有;衣服有皺褶沒有。
有一家保險公司的市場調查人員發現,他們對農民進行勸說買保險時,穿戴整齊的比穿得不好的業績上要好得多。可見,盡管農民們由于職業的原因,不能像職業人員那樣穿得衣冠楚楚,但是對穿著整齊的人,還是會更加信賴的。
所以,當我們和陌生人進行交談時,一定要注意穿著得體。
2.放松心情
也許你會有這樣的感受,即與陌生人見面時,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緊張感或不自在感。那么,從現在起,你要記住,要想讓別人感到輕松自在,首先你自己就必須表現得輕松自在。不管遇到什么嚴重的事情,心理上都要盡量放松。你可以學點幽默,不要總是神色嚴肅,或做出一副永遠苦悶的樣子。因為任何人都是不愿意挨批評或做你的出氣筒的。你應該把心情放松一下,否則他人會對你感到厭倦。
3.注意目光的交流
當雙方的目光碰觸到一起時,就是真正的心靈接觸,那表明你愿意敞開心扉。因此,在與陌生人說話時,應當注意與他進行目光交流。這不但表明你對對方的關注,也能表明你內心的誠懇和積極的交往態度。
當然,在一對一的交談中這樣做很容易,可是,如果面對著坐滿了人的房間,又該如何呢?你不妨自然地舉目四顧,并且面帶微笑,用目光照顧到所有的人,保持跟眾人的目光接觸,這樣會令你感到更加輕松自在。
當然,笑容也很重要。最好的笑容要求目光接觸都是溫和自然的,并不是勉強做出來的。
4.把手握好
握手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可實際上并不簡單,因為這是你和陌生人第一次直接的身體接觸。倘若把握得好,將會直接提升你在對方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有時還會為你創造奇跡。
不過,在與對方握手之前,一定要注意一些事項。假如你的手有點出汗,應先想辦法把它擦一擦,表示對對方的尊重。握手的時候不要軟弱無力,否則對方會認為你這個人沒有誠意。當然,握手也不要太用力,不能猛地一把抓住對方的手,也不可以長時間地握著,尤其是對于女性,對方會認為你不懂禮節。總之,簡單、有力才是最好的握手方法。
5.保持自我本色
那些懂得與人交往的人,永遠不會因場合不同而改變自己的性格。保持最佳狀態的真我才是給人留下美好印象的秘訣。不管是與人親密聊天,還是發表演說,都要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變。
掌握了以上的方法,你會知道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前90秒”的時間來表現自己。當你把自己內心良好的溝通意愿傳遞給對方時,一個良好的溝通也就正式開始了。
迅速找到共同話題
有共同愛好的人,在談論到雙方都感興趣的事情時,往往會一見如故,甚至會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所以說,“投其所好”能夠迅速地獲得對方的認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從而讓交流進行得更為順暢。
為了能夠成功地與陌生人進行交談,我們不但要善于把自己內心的良好溝通愿望傳遞給對方,給其以足夠的關注,還應主動地去發現對方感興趣的東西,并把它作為進一步交流的切入點,這即是所謂的“投其所好”。
“投其所好”能夠迅速地獲得對方的認同,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從而讓交流進行得更為順暢。有著非常寬闊的胸襟,能夠包容一切,而且還能從別人所喜歡的東西及熱衷的事業中發現價值,然后抱著學習新知識、掌握新信息的心態去發掘新的交談話題,把話說到對方的心坎里,從而讓對方產生好感,最終成為交際達人。
美國著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在沒有成為總統之前,參加了一次在奧馬哈舉行的宴會。當時身為民主黨的他,在這個宴會上遇到了眾多不認識的共和黨人士。因為不熟悉彼此,所以在宴席間,大家都是禮節性的應酬,并沒有什么實質的交流。
當時的羅斯福正準備參加總統選舉,所以他想借這次機會多結識一些共和黨人,但是自己并不熟悉這些人,怎么辦呢?這時,羅斯福看到,在宴會上,有一位羅斯瓦特博士,他交友廣泛,想必對這些人較為熟悉。于是,羅斯福悄悄地湊到羅斯瓦特博士身邊,向他一一打聽這些陌生人的背景和大致情況,還特別詢問了他們的喜好。
一番詳細而快速的了解之后,羅斯福開始游走到他們中間。他與那些人逐一攀談,并總是根據對方的情況來對一些細小的事發問,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好奇心。那些人見羅斯福如此了解自己,還這么有興趣,都覺得非常高興,與羅斯福交談甚歡。顯然,羅斯福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他獲得了這些人的好感與支持。
由此可見,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多了解一些交談對象的情況,十分有助于我們找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從而讓交流順利進行下去。當然,這對于“即興”交談者來說就不太適用了。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人往往把自己最注重的東西藏在內心深處,只有親朋好友才知道。因此,這就需要我們隨處留心注意,并隨時挖掘。
一向精明的李先生非常生氣,因為他最喜愛的一件新外套被洗衣店的人熨了一個焦痕。他決定找洗衣店的人賠償。可麻煩的是那家洗衣店在接活時就聲明,洗染時衣物受到損害概不負責。與洗衣店的職員做了幾次無結果的交涉后,李先生決定面見洗衣店的老板。
進了辦公室,李先生看到高高在上的老板面無表情地坐在那兒,心里就沒有好氣。他大聲地說道:“先生,我新買的衣服被您手下不負責任的員工給熨壞了,我來是要求賠償的,它值1000元。”
那老板看都沒看他一眼,冷冷地說:“接貨單子上已經寫清了,損壞概不負責,所以我們沒有賠償的責任。”
出師不利,冷靜下來的李先生開始尋找突破口。他突然看到老板背后的墻上掛著一支網球拍,心中便有了主意。
“先生,您喜歡打網球啊?”李先生輕聲地問道。
“是的,這是我最喜歡也是唯一的運動了。你喜歡嗎?”老板一聽網球的事,立刻來了興趣。
“我也很喜歡,只是打得不好。”李先生故作高興且一副虛心求教的樣子。
那位老板一聽,更加高興了,好像碰到知音一樣,與李先生大談起網球技法和心得來。談到得意處時,老板甚至站起身做了幾個動作。而李先生則在旁邊大加稱贊老板的動作優美。
激動過后。老板又坐了下來。
“哎呀,差點忘了!你那衣服的事……”
“沒關系,跟您上了一堂網球課。我已經夠了!”
“這怎么行!小王,”一個年輕人跑了進來,“你給這位李先生開張支票吧……”
李先生就這樣輕松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可以說,他是一位察言觀色的高手。他從對方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投其所好,消除對方的心理戒備,從而博得對方的好感與信任,使成功變得愉快而簡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投其所好”時,一定要對別人的愛好把握準確后再出手。否則,不但達不到應有的效果,還會很容易被對方識破“居心”,適得其反。
主動些,人人都在渴望被關注
在人生的道路上,僅憑一己之力打拼,很難獲得成功。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眾多朋友的支持與幫助。所以,在我們的人生中,贏得朋友尤為重要,而我們面對匆匆而過的人們,往往會感到陌生和困惑,好像很難與其溝通。這時我們就需要掌握一種與陌生人交往的方法——主動伸出友誼之手,你會發現結識新的朋友是一件讓人感到很愉快的事情。
生活中人人都需要友誼,希望能擁有更多的朋友,沒有人能獨自在人生的海洋中航行。可是朋友是由陌生人發展而來的,有很大一部分朋友是萍水相逢認識的。比如,在熙來攘往的街道上,在擁擠不堪的地鐵或公交車上,在風光秀麗的景區或者是一個小型聚會中,憑一個會心的微笑,一聲禮貌的問候,幾句得體的幽默話等,你都可以與他人相識。其中最關鍵的是,你得主動伸出友誼之手,打開對陌生人關閉著的心靈之門。
朋友多的人與朋友少的人的區別之一就是朋友多的人能夠主動去結識陌生人,而主動結識陌生人并不難,只要你能主動向對方伸出友誼之手,你會發現結識新的朋友將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1.慷慨地給予幫助
小王畢業后只身來到北京,在一家國企找到了工作。可是他沒有住處,租房又很貴。同事小張見他愁眉不展,便問他怎么了。
當他知道小王沒有住處之后,坦率地對剛認識的小王說:“如果你不嫌棄,就去我那兒搭個鋪吧,住個一年半載也沒問題。”
看到小張如此慷慨,小王的心里感覺很溫暖,心想這個人絕對是一個值得深交的朋友。
就這樣,他們兩個人有了一種心靈上的默契感,很快就成為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一般來說,初次見面或不太熟悉時,沒有人愿意幫助有困難的陌生人,因為他們不了解對方的為人。雖然這種想法有一定的道理,可事實上,這樣就會把自己結識別人的大好機會給趕跑了。善于聊天的人是不會這么想的,他們認為“與人方便,自己也方便”,只有放下顧慮,慷慨地對待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好感與感激。
2.主動關心,善于傾聽
剛剛大學畢業走入社會的小李在一家咖啡館里喝咖啡,她見旁邊的一位中年大姐正在獨自深思,這激起了她的好奇心,便找話跟她交談說:“大姐,你怎么了?看你好像熱得不舒服,來杯咖啡喝吧。”
那個人笑著答道:“謝謝,我這兒有。你是不是覺得我有些無聊啊?說句不怕你笑話的話,有的時候我真希望能重新開始我的人生,那樣我就能以另一種方式來生活了。”
小李聽后很詫異,說:“你這指的是什么?能和我聊聊嗎?”
中年人緩緩地說:“以前,我從不相信任何人,包括親人、朋友,到頭來得到的,只有我孤家寡人一個。也許你都不會相信,我這20多年都沒有見過任何一個家人了……”
這個中年人把小李當成了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慢慢地訴說著自己的過去,小李則把她的過去當成了一堂教育課耐心地聽著。雖然兩個人素昧平生,可是卻成為了好朋友。
每個人都渴望有可以傾訴的對象,而你要想成功結識陌生人,那就要對其表示出關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把自己放在其次,專心聆聽對方說話,讓別人說出心聲。
3.主動尋找話題,消除對方的緊張感
有一個大學畢業生被分配到一個出版社工作。報到時很靦腆,于是單位的老同志就主動地問她:“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呀?”新來的她就不好意思地回答道:“我畢業于××學校……”
事實上,對于這個問話,老同志早做好了準備:如果她畢業的學校不是名校,他會說:“沒關系,很多成功人士都不是什么名牌學校畢業的,以后可以在工作中繼續學習,工作實踐很重要。”這樣新職員聽了就會很高興,并且受到了很大鼓舞。而如果她是畢業于著名學府,他則會說:“你真棒,畢業于那樣一所名牌大學!”“你在學校學的什么專業,你們學校的管理怎么樣……”
老同志知道,對于剛畢業的學生來說,他們總是會喜歡談及自己的母校。這樣就可以消除剛剛報到的大學生的靦腆緊張的心理,對母校的感情會讓他們一下子變得健談起來。
有些人天生比較靦腆,不愛說話,這時你就應該主動去尋找話題,以消除他的緊張感,從而讓交流順利進行下去。
總之,朋友相交,重在交流。所以,在和陌生人聊天的過程中,一定要想辦法激起對方的談話欲望,只有這樣,才能彼此加深了解,從陌生走向熟悉,進而成為朋友。
§§§第2章不著痕跡的贊美
一個永遠不欣賞別人的人,也就是一個永遠也不被別人欣賞的人。
——汪國真
一句溫暖的語言,暖和了漫長的冬天。
——無名氏
贊美是照在人心靈上的陽光。沒有陽光,我們就不能生長。
——莎士比亞
多贊美,更要贊美得“有依據”
你要知道,當你夸一個人“真棒”“真漂亮”時,他的內心深處就會立刻產生一種心理期待,想聽聽下文,以求證實:“我棒在哪里?”“我漂亮在哪里?”此時,你如果沒有具體化的表述,就會讓對方非常失望。所以,你就應該證明給他看。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人都渴望被人贊美,無論是咿呀學語的孩子,還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因為人都有一種被人肯定、被人贊美的欲望。正如西方一句諺語所說的:“贊美好比空氣,人人不能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