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麻雀一飛上樹梢就朝著獵人嘲笑道:“你這個蠢貨,我給了你三句話你就把我放了,你可知道,我的嘴里含著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呢?!?
獵人一聽,又氣又急,真后悔自己為什么這么輕易地就放了麻雀。于是,他急忙扔下獵槍,開始爬樹,想要再次抓住麻雀??墒?,剛爬到一半他就覺得小腿抽筋,但他還是忍著疼痛向上爬,結果疼痛難忍的他終于從樹上掉了下來,摔斷了腿。
這時,麻雀又開口嘲笑他說:“你真是蠢到無可救藥了。我剛剛給你的三條人生忠告你全都忘了。我告訴你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要后悔,可是你卻后悔放了我;我還告訴你有人告訴你一件事,如果你覺得不可能就不要信,但是你卻信了;我又告訴你,如果你爬不上去,不要勉強,但你還是掙扎著要爬,結果摔斷了腿。你們人類啊,就是因為不能遵守這三條忠告,所以才會自討苦吃……”
可不是嘛,過去的失敗和錯誤就像是這只麻雀,盡管它的嘴里含著舉世罕見的夜明珠,但是它已經飛走了,我們不可能再抓到它。所以,聰明的做法就是放棄它,重新開始我們的生活。
記得有位哲人說過“未來的種子埋在過去的土壤里”,意思是說,未來的種子能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就看你如何對待過去的那一片土壤,如果你一直給那片土壤灌溉以悔恨、懊惱,那么未來的種子便很難存活下來;但如果你對那片土壤施以平靜和寬松,未來的種子就一定能夠結出果實。
人生是一條單行道,沒有返程的車票。所以,一味地后悔,不但無法改變現實,還會讓現在的生活變得更糟。就好比一個小孩替媽媽去超市買醋,不小心在路上踢壞了鞋子,一路上懊惱不已,不停地責怪自己為什么不小心一點,結果卻可能忘記了要買的是什么。所以,沉溺于過去的錯誤,絕對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舉動。既然如此,我們何不學得豁達一些,瀟灑地跟過去揮揮手,作別昔日的不堪,讓美好的生活重新開始呢?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寬心蓮花次第開
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無論是平民草芥,還是達官貴人,一生當中總有一些不如意的事。有人抱怨,有人頹廢,但人生有失意是好的,只有這樣你才能夠更加真切地體會到成功。如果人生是一片坦途,毫無挫折,雖然看似美滿,卻不免單調無趣,過于乏味。
所以,為人處世,偶有失意,也不必一味哀怨,順其自然就好。但失意歸讓人心里難過,我們能做的也只有自己放寬心,凡事“盡人事,聽天命”,不去想最后的結果。如果能始終以這種平和的心態來面對挫折和困難,生活就會變得輕松起來,也更能夠讓我們領略到人生的美好。
宋朝時的蘇東坡就是個會為自己寬心的典范。他無論才華、學識,都令人稱贊。因此,他少年得志,與弟蘇轍同榜中進士,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極力稱贊。然而,進入仕途后,由于卷入新舊黨爭,他的一生從此再無平靜,被一貶再貶,越貶越遠。
但是,就在蘇東坡仕途失意、生活艱難之時,他始終保持著一種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達觀,不能在官場施展,那就縱情于詩文。面對“食無肉,病無藥,居無所,出無友,冬無熱炭,夏無寒泉,日啖薯芋”的殘酷現實,他一方面面對現實,另一方面又超脫現實,以一種詩意的態度來看待人生。在惠州,他自寬自解道:“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儋州,他寫道:“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盡管他的詩文在當時被列為禁書,但仍然有很多人冒天下之大不韙而傳抄、誦讀;甚至還有人不遠千里,專程去探望他、訪問他,拜他為師。而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得意呢?假若蘇軾不能自我寬心,而是一味抱怨,或因郁悶而滋事,想必他的人生將會是另一種情景了吧。
與蘇軾具有同樣坦蕩胸懷的還有英國著名領袖丘吉爾?!岸稹苯Y束后,英國開始在其民主進程中繼續前進,人們公開投票,選擇國家首相。但是在這次大選中,丘吉爾落選了。
對于像丘吉爾這樣一個名揚四海的政治家來說,落選當然是件狼狽的事。但他卻極為坦然,沒有絲毫的不快和慍怒。當時,他正在自家的游泳池里游泳,秘書氣喘吁吁地跑來告訴他:“不好!丘吉爾先生,您落選了!”不料,丘吉爾聽了卻爽然一笑說:“好極了!這說明我們勝利了!我們一直都在追求民主,現在英國通過民主的方式進行了選舉,說明我們的民主勝利了,這難道不值得慶賀嗎?”
短短的幾句話,就成功地再現了丘吉爾的豁達、大度和寬厚。他并沒有把一次落選當作人生的失敗,而是用自己的心寬、豁達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快樂依舊。
我們固然不是滿腹經綸的大文豪,也不是呼風喚雨的政治家,但我們一樣可以擁有為自己寬心的能力。當你面對失意而無法自已時,告訴自己,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因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彩生活,各有美麗;苦辣酸甜辛,人生五味,各有美好;喜怒哀樂,四種情愫,各有玩味。人總是活在當下的,不管你是得意也好,失意也罷,都只代表過去而已。人活著只有一個簡簡單單的道理,就是認真做好每天的事,因為人能把握的只有今天。如果你將“今天”用來惆悵或悲傷,豈不是辜負了一個原本應該美好的日子?
清朝乾隆年間,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說過一段話,他說:
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難過,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禍,不是苦海是什么?管人是地獄,管一分別人恨一分,管十分別人恨十分,不是地獄是什么?必須反過來,能領人的才能了人間債,盡了做人的道,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應當是佛。
其實,這怨人和怨己是一樣的,失意的時候若不能自我寬慰,就成了怨人怨己,日子就快樂不起來了。所以,對于悲傷或是失意,來了就來了,要學著看開些,學著用自己的方式寬慰自己。因為人生總有比現在的失意更美好的事情。
陶鑄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那些無法看開的,唯有遺忘
《列子·周穆王》里有這么一則記載:宋國有個叫華子的人患了遺忘癥,“朝取而夕忘,夕與而朝忘,在途則忘行,在室則忘坐,今不識先,后不識今”,“蕩蕩然不覺天地之有無”。后經一神醫治好了病,使其把平生數十年的存亡得失、哀樂好惡都回憶起來,回到了現實的人生。但他又記得太牢,“憂憂萬緒,須臾不忘”,以致怒而黜妻罰子,操戈逐人,弄得雞犬不寧,還不如患遺忘癥時活得開心!
人生的旅途中,有太多的成與敗、得與失、恩與怨、是與非……若都牢記于心,任憑那些傷心事、煩惱事糾結于腦海,就等于給自己套上了沉重的枷鎖,會活得很苦、很累,生命之帆就會偃旗息鼓。而如果我們善于遺忘,善于把那些不該記憶的東西統統忘掉,生活就會無比輕松。
正所謂“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所以,遺忘不是逃避,而是一種能力,一種拋卻煩惱的能力。對那些自己看不開、消化不掉的事情,就應該像清除電腦病毒一樣毫不客氣地刪除,不讓它們在大腦中作祟,否則生命就會出現亂碼,甚至死機。所以,一個人只有學會了遺忘,也才學會了健康地生活。
在一個大海邊,住著一位智者。他有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閑來無事,兩人商議一同外出旅行。當他們行進在一個山谷時,智者一不留神跌倒在懸崖邊,情況危急,他的朋友冒著生命危險拼盡全力拉住他,不使他葬身谷底。經過一番努力,兩人終于平安脫險。
智者感激地說:“我一定記下這件事!”隨后,他用了幾天幾夜的時間在一塊石頭上刻下這件事情。
有一天,兩人在海邊散步,結果竟然因為一點兒小事爭吵起來,朋友一怒之下,抬手給了智者一個耳光。智者捂著發燒的臉頰,說:“哼,我一定記下這件事!”隨后,他找來一根棍子,在退潮的沙灘上寫下了這件事。
朋友看后想到前些日子智者在石頭上刻字的事情,感到疑惑,問智者為什么上次在石頭上刻,而這次卻在沙灘上寫。智者望著大海,說:“我告訴石頭的都是我唯恐忘記了的事,而我告訴沙灘的,都是我唯恐記住的事。我要讓海水幫我抹掉那些不快,而我真正要記住的是我生命中的美好。就是這樣,你明白了嗎?”
兩位老朋友相視一笑,緊緊地擁抱在了一起。
生命只有一次,我們所經歷的歡笑和痛苦都是人生路上最珍貴的記憶。但是,那些我們無法釋懷的事情能夠遺忘就遺忘吧,只要能還心靈一份寧靜,輕松活著總比帶著怨恨活著好。如果你依然看不開、想不開,就這樣安慰自己:我們活著是為了關心我們的人,而不是為了傷害我們的人。相比于早早就失去了生命的人,能夠活著就已經很好了,那些煩惱的、憂傷的往事都隨風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