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放低姿態,給自己著點“保護色”(3)

呂端謝過寇準的好意,隨后便進宮面見太宗,他對宋太宗說:“當年項羽要烹殺劉邦的父親,劉邦知道此事后是何反應,陛下可知?”宋太宗被他問得不著邊際,一時無語。呂端接著說:“劉邦竟笑言道:‘希望到時分給我一杯羹。’由此可知凡成大事者不會顧及他的親人,李繼遷這樣的亂臣賊子更不會顧忌什么了。皇上若是殺了李母,只會讓李繼遷的反叛心思更加堅定,于事無補不說,反添仇怨,以后的事情就更加不可扭轉。”

宋太宗冷靜下來,亦覺呂端言之有理。他問呂端如何處置此事,呂端就諫言說:“依臣愚見,可將李母安置于延州,妥善照顧,用以招降李繼遷。如果李繼遷拒不歸順,他也終有顧忌,不敢胡為。來日方長,不怕沒有最終解決的那一天。”宋太宗拍腿叫好,大喜道:“你提醒得好啊,如果不是這樣,大錯便鑄成了。”李繼遷因為其母在宋人手中,雖沒有歸降,卻減少了侵襲。李母死后,李繼遷不久也去世,他的兒子向宋朝投誠,大宋也終于解除了西部邊境的威脅。

世上有兩類人,一種是扮豬吃老虎,另一種是扮老虎吃豬,大智若愚者則通常是扮豬吃老虎的那種人。扮老虎吃豬的人其實沒什么大本事,他們的地位和才能往往不成正比,所以他們時不時地想裝裝老虎的樣子,以顯自己的威風,順便嚇唬別人,這種人就像鄭板橋形容的“世間鼠輩,如何裝得老虎”。而那些扮豬吃老虎的人才是大贏家,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比老虎還強大的人,只是為了達到一定的目的或企圖,他們才故意裝出一副“愚”相讓別人上當。

裝愚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手段,懂得運用這種手段的人在小事上故意裝傻扮懵,讓人覺得他們沒什么大不了,一遇到大事,他們的才能才會立刻顯示出來。大智若愚的人在平時是很低調的,他們從來不會顯示自己的聰明,也不會當著眾人夸耀自己,甚至還會讓人誤以為他們是真的很愚,不過這些都不值得一提,因為他們要的只是勝利時的一擊。

平和待人,給他人留有余地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

——《菜根譚》有些人總能在處世時進退自如,而有些人卻常常很被動,時常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其原因無疑和他們不善于處世,尤其是不給他人留余地有很大的關系。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就犯了“心里眼里只有了我,一概沒有別人”的錯誤,她常常把事往絕里做。而王熙鳳的丫環平兒則不同,雖說她是鳳姐兒的左右手,可在待人處世上,她卻強上鳳姐兒一籌。平兒一直都很注意為自己留后路,做起事來總是給人留有余地,身為大觀園中當紅的丫環,她不會仗勢欺人,做些趁火打劫的勾當,反而在私下里安撫受到傷害的人,并對他們加以保護。這樣一來,她既緩和了他人和鳳姐兒之間的矛盾,還順勢做了好人,讓別人有余地和退路,也讓自己多條路走。這一點在鳳姐死后得以體現,雖然后來大觀園里一片凄慘,但是平兒卻多次得到過眾人的幫助,順利渡過了難關。

在待人處世時,一定不能把事情做絕,為別人留余地其實也是為自己留余地,就像趕馬車一樣,如果一下子到山窮水盡的地方,想調頭都不容易,若不走到盡頭,時時處處記得為自己留下可以回旋的余地,想調頭也就容易得多。

天寶元年,李白進京趕考,他早就聽說考官楊國忠和監官高力士皆是貪財之輩,倘若不送禮,考得再好也是沒有用的,但不彎腰事權貴的李白一股倔脾氣上來了,偏偏不吃那一套,一文錢也沒給他們二人送去。結果不出所料,他的成績固然很好,但楊國忠卻批道:“這樣的書生只能與我磨墨。”高力士也跟著說:“給我磨墨算抬舉他了,他這樣的人只配給我脫靴子。”隨后就把李白趕出了考場。

之后,李白自知與仕途無緣,便放下心來游山玩水。

事情偏偏湊巧,一年后的一天,有個番使來唐朝遞交國書,可是上面全是鳥獸等圖形,不是中國的漢字。唐玄宗讓楊國忠來讀,楊國忠如見天書一般,哪里認得半個,又問遍滿朝文武也無一人能夠讀出來。唐玄宗覺得面子上很難看,便大怒道:“3天之內如果沒人認得這些字,文武百官一律停發俸祿;6天之內沒人認得,一律免官;9天之內無人認得,一起問罪。”后來,有人推薦了李白,唐玄宗便派人把李白召來大殿,李白接過番書后,不僅看得很快,而且翻譯得流暢敏捷,令滿朝文武瞠目結舌,自嘆不如,唐玄宗對李白更是大為贊賞,便委托李白代寫回信。

當時,李白看到楊國忠、高力士站在兩班文武之首,自然不會放過報復的機會,于是對唐玄宗說:“臣去年來京應考,被高太尉趕出,被楊太師批落,今見他們兩個人在邊上,臣的神氣不旺。請萬歲您吩咐楊國忠給臣磨墨,高力士為臣脫靴,臣方能口代天言,不辱君命。”唐玄宗雖然覺得這樣做有些不合適,但是他用人心急,就按照李白的話傳旨下去,楊國忠只得忍著怒氣去研墨,高力士只能跪下去給李白脫靴,場面十分滑稽。

俗話說:“過頭飯不可吃,過頭話不可講”,在大多數情況下,不管做事還是待人,都不要把力氣使盡,不要把事做絕,以免生出變故時自己沒有還手之力,要平和一點對待別人,不要在勝的同時讓自己沒了回旋的余地。高力士和楊國忠之流雖懂得一些厚黑之術,但是他們卻只把那些心眼用在巴結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身上,不知道善待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而且對不巴結他們的人毫不留情地打擊,結果讓自己成了笑話。

所謂的給人留余地就是彈性交往,讓自己和對方都有更大的回旋空間,從而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傷害或摩擦。要知道,每個人都有失誤的時候,你應該主動給對方一個體面的臺階,不要抓住別人的痛處不放,要維護別人的尊嚴,這時,不僅他會感激你,你也會贏得他的信任。

總之,待人處世要平和,就像《菜根譚》中說的:“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此涉世一極安樂法。”

時機未成熟時要挺住在外界環境對自己不利的時候,要有忍耐的精神,如果你挺住了,即使只是小人物也會有機會做老大,如果挺不住,即使你在老大的位置上,用不了多久也會跌落下來。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是人就沒辦法逃開七情六欲的左右,但是,要成就大業的人就不應該被自己一時的沖動所左右,要分清遠近大小和輕重緩急,在該舍的時候要忍痛割愛,在該忍耐的時候就不要因為一時失誤壞了大事,要從長計議,對于不利要學會忍耐,挺住其實就是一種忍耐。

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項羽和劉邦在爭天下的時候,較量的其實就是“忍”還是“不忍”。

劉邦準備和項羽對立之前,有位叫酈食其的高陽人來拜見劉邦,準備給劉邦獻上一些好的計策,可是他一走到劉邦帳內,就看到劉邦坐在床邊洗腳,于是酈食其很不高興地對劉邦說:“如果你想消滅無道暴秦,那么你就應該虛心地請教長者,而不是坐在那里接見長者。”劉邦聽了酈食其的訓斥,并沒有生氣,反而急忙起身,把自己的衣服弄整齊,然后向酈食其表示歉意,并請酈食其上座,說:“以前聽人說起過您,今天才見到您,您有什么破秦的好計策嗎?”酈食其對劉邦說:“你雖說帶著一萬人馬,卻都是烏合之眾,如果要攻打強秦,不過是羊入虎口,而陳留交通發達,城內糧草充足,我和縣令很熟,不如讓我去勸他投降,這樣你就可不傷一人入城。如果對方不投降,你再舉兵攻打也不遲,到時候我做內應,你也很容易勝利的。”劉邦聽完酈食其的計策后覺得可行,同時也為自己得到這個人才而高興,于是就按照酈食其的計策行事,果然攻下了陳留。

對于忍耐,劉邦相當有一套。劉邦的大軍進入咸陽城后,士兵們都爭著搶著到皇宮的倉庫中拿金銀財寶放在自己的腰包里,劉邦也是貪財好色之人,他被阿房宮里如云的美貌女子所迷惑了,更被皇宮里的富麗堂皇弄得眼花繚亂。不過,正在他為眼前的利益邁不動步時,他的下屬樊噲提醒他:“沛公要打天下還是要當富翁?”他立刻清醒了,忍住了自己的貪心,下令封了宮殿和倉庫,并和城里的人約法三章表示會對他們秋毫無犯,這讓劉邦順利地贏得了民心,因而得到了更多人的支持。

一次,在帶兵打仗的過程中,劉邦胸部受了重傷,但是他并沒有說出來,而是忍著疼痛在楚軍面前假裝彎著腰摸腳,并大罵 “我的腳趾被射中了”以麻痹對手,甚至在他回到大營后,還忍著疼痛去軍營巡視,讓士兵知道他并無大礙以穩定軍心。

劉邦在時機不成熟時的隱忍和對暫時失敗的忍耐都顯示出他的智慧,同時體現了一種成功者的心理素質。宋代的大文學家蘇軾在評論楚漢之爭時說:漢高祖劉邦之所以得勝,楚霸王項羽之所以失敗,關鍵在于一個“忍”字。和劉邦忍耐的態度不同,項羽則是以剛愎自用著稱于世的,無論時機怎樣,他都是個既不忍欲望,也不忍脾氣的人,可以說正是他的沖動害了他,使他把一個本該成就霸業的機會白白丟失。

當一個有謀略的人告訴項羽在關中建都可以成就大事時,項羽沒有聽取那個人的意見,剛愎自用讓他不愿按照他人的意愿辦事。那位謀士在出去的時候發了句牢騷:“楚人是沐猴而冠。”這話傳到了項羽的耳朵里,項羽就把那個人殺掉了。在項羽的大軍攻到新安時,他聽到幾個投降秦軍的議論,項羽一時氣憤,殺心頓起,20多萬的秦兵在一晚上全部被活埋了,從此,項羽的殘暴之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項羽一攻進咸陽城,就把秦王子嬰殺了,后來又火燒阿房宮,把秦宮里所有的金銀珠寶和宮娥美女都帶去關東,與劉邦相比,他怎么會不失人心呢?

劉邦在時機不成熟時挺住了,他忍耐自己的欲望和脾氣,養精蓄銳、等待時機,最后奪取了勝利。項羽沒能忍住他的欲望和脾氣,所以白白浪費了自己的勇猛。劉邦可以成大事來自于只要對他有利,他就懂得忍下別人一時的不敬,忍住個人的享樂欲望,忍住個人的意氣,忍住一時的失敗;而項羽則是什么都不能容忍,他不懂“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道理,所以大業未成身先死,實在是個可悲可嘆的人物。劉邦其實比項羽更貪婪,他想得到的更多,但是在時機不成熟時,他知道“挺”著。能夠“挺住”的人,最終會稱雄于世,而那些剛愎自用、小肚雞腸的人,即使一時得到天下,最后也會輸得一敗涂地。

羽翼未豐時,要懂得讓步低調一些,在羽翼未豐時讓一步往往能贏得對手的資助,讓自己走向強大。等到強大的時候就可以再伸展勢力反過來讓對手屈服,這實在是一條經典的厚黑妙計。《易經》乾卦“潛龍在淵”是指讓人待時而動,要善于保護自己,在時機不成熟的時候不要輕舉妄動。做大事者在羽翼未豐時懂得讓人一步,他們總是低調處世,不會在時機不成熟時四處張揚,而那些過早地把自己的底牌亮出來的人,最終會在交戰中失利。

楚漢之爭時,項羽的實力遠遠超過劉邦,但是最終的勝利者卻是劉邦,不得不說,正是懂得讓步的學問讓劉邦取得了勝利。當劉邦先項羽一步入關后,項羽便怒火沖天,無論如何也要將劉邦置于死地。如果他們之間在此時發生戰爭,項羽有絕對的勝算,因為當時項羽的人馬有40萬,都駐扎在鴻門,而劉邦只有區區10萬兵馬駐扎在灞上,雙方兵力人數懸殊,而且項羽的軍隊要比劉邦的軍隊強悍得多,雙方間隔也只有40里,可以說此時的劉邦是危在旦夕了。

看到這樣的情形,劉邦雖然有些害怕,但仍然很鎮定地和謀士們想對策。劉邦先讓張良陪同自己去拜見項羽的叔叔項伯,在項伯面前,劉邦再三表示自己沒有一點想和項羽對抗的意思,只是提前代項羽入關,并且與項伯結成了兒女親家,想讓項伯在項羽面前為他多多美言幾句。在拜見項伯的第二天,劉邦就帶著樊噲、張良和一百多個隨從去拜見項羽,劉邦并沒有拿著兵器與項羽動武,而是預備了厚禮,低聲下氣地向項羽道歉,說自己做得不對等。這樣一來,項羽的怒氣就全消了,他覺得劉邦已經認輸了,不足為患,于是項羽和劉邦的關系緩和了,劉邦也因此保住了性命,這才有了他后來一步步成就大業的故事。

從表面上看,劉邦的確夠懦弱,他居然忍氣吞聲地去拜見項羽,這無疑是在求項羽饒他一命。可事實上,劉邦一時的讓步與所受的小小侮辱換來的卻是軍隊和自己的安全,同時讓項羽對他失去戒心,這讓他贏得了許多壯大力量的時間,在這場較量中,劉邦確實做到了“得時則行,失時則蟠”。

不懂得讓步的人在任何事情面前都是沉不住氣的,往往在對方還沒什么動靜之前就先亮出自己的底牌,稍有一點威望就四處炫耀是他們的特點之一,而在他們根本應付不了強大的對手時,也不懂自己先退一步以保存實力,最后導致慘敗。人們在自己不足以與對手抗衡的時候,應該學會低調一些,即使遭遇挑釁,也不要沖動出手,不妨讓人一步,假如一個人總是鋒芒畢露,意氣風發,則很容易與他人為敵,此時若再不懂讓步,就容易招致大的災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西市| 佛坪县| 凉城县| 合川市| 上饶市| 历史| 镇坪县| 闽侯县| 绥化市| 黔江区| 房产| 延庆县| 威信县| 二连浩特市| 根河市| 泸州市| 乌拉特后旗| 太康县| 平定县| 弋阳县| 甘洛县| 睢宁县| 汉寿县| 中西区| 乐安县| 汤阴县| 恭城| 林州市| 凭祥市| 酒泉市| 汽车| 土默特左旗| 镇康县| 凤翔县| 吐鲁番市| 苏尼特左旗| 嘉善县| 应城市| 梁山县| 龙山县| 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