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8評論

第1章 放低姿態,給自己著點“保護色”(1)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圣者無名,大者無形;鷹立如睡,虎行似病;貴而不顯,華而不炫;韜光養晦,深藏不露;才高而不自詡,位高而不自傲。

——《菜根譚》古語有云: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眾成王。

有低才有高,可以說低是高的緣起,懂得低調的人,最終不僅能讓自己不受一些莫名其妙的傷害,而且往往能夠成大事,成為真正的王者,正如所謂的不爭者勝天下。

老子曾經說過:“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也就是說,正因為有些人不和他人相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們一爭高下。不與人爭,把自己放低可以說是聰明人的做人做事原則。

不過可惜的是,幾千年來,能夠領悟和運用這種智慧的人少之又少。平時也許人們不會把自己的勢利及浮躁表現得那么明顯,然而一旦遭遇名利、權位等利益紛爭時,很多人都會忘乎所以地投入其中,非要斗出個高低來。結果到頭來,敗者為寇,輕者兩手空空、遍體鱗傷,重者身敗名裂甚至是命赴黃泉;勝者,也莫不是傷痕累累。而那些深諳低調之術的人,最善于采用的手法是不爭而爭,這樣的人往往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

三國時的曹丕就是這樣的人。盡管曹丕并不是個十分懂得謀略的人,也不是個很沉著的人,但在羽翼未豐時,即使身居高位,他也會向有才能的人請教如何保護自己的地位,并照著謀士的話去做,這也正是他登上王位的關鍵。

當時曹操十分重視對接班人的選擇,雖然曹丕是曹操的長子,卻沒什么特殊的才能,所以比較起來,曹操更欣賞次子曹植。曹植的文采的確不錯,曹操器重他也主要是因為這方面的原因,于是曹操就有了廢長立幼的想法。

曹丕得知曹操的想法后十分緊張,他想讓曹操放棄這個想法,但自己實在想不出什么合適的對策。于是他急忙向曹操身邊的大臣賈詡請教。賈詡是個老謀深算的人,覺得既然曹植現在已經受曹操的寵愛了,投靠他的人也多了,自己再投靠就顯不出什么能耐了,而曹丕此時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幫他的話自己以后一定會受重用。于是賈詡就甘心為曹丕出謀劃策,不過他的建議并不是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如何排擠曹植或者在曹操面前爭功,因為賈詡知道,這樣做只會讓曹丕敗得更慘,他只是看似平常地告訴曹丕“愿你有德性和度量,像個寒士一樣做事,兢兢業業,不要違背做兒子的禮數,這樣就可以了”。曹丕雖然不善謀略,卻懂得為人之道,再加上賈詡這番話,他便明白自己該怎么做了。

有一次曹操要帶兵出征,當著眾大臣的面,曹植用自己創作的詩歌來為曹操歌功頌德,朝中人都贊賞他的才華,曹操聽了也很滿意。此時,曹丕除了趴在地上哭,連一句話都沒說,曹操見狀,就問他為什么哭,曹丕邊哭邊說:“父親您年紀這么大了,還要親自出征討伐逆賊,我是您的兒子,對于這件事,心里非常難過,也為您擔憂,所以才哭得說不出話來。”

曹丕這話一出口,使沉浸在曹植詩歌中的人們迅速地把眼光轉移到他身上,滿朝文武都覺得曹丕簡直是太仁孝了,大家都被他的孝心所感動,當然最感動的還是曹操,而這時的曹植給人的感覺則是只會做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實在不是仁孝之人,而且大家都覺得讓一個只會歌功頌德的人做一國之君,恐怕大家都不會有什么好下場,畢竟舞文弄墨的能力是不能代替治國才能和德行的。最后,曹操還是依照既定方案辦事,曹丕依然是世子。后來,曹丕順理成章地登上了魏國皇帝的王位。

其實在一開始,曹丕就擔心世子之位被曹植奪去,他當然想爭一下,不過他又知道自己的才華勝不過曹植,這樣爭斗的勝算是微乎其微的。但他畢竟是個聰明人,在沒有對策的情況下,他向大臣賈詡請教,經賈詡的指點,他開竅了:恪守人子的本分,對曹操盡孝,讓曹植一個人去表演,不和他爭,讓曹操看到自己的大度,讓世人為自己說句公道話,于是這場兄弟奪嫡之爭,曹丕以低調而勝利了。

低調做人既是一種姿態和品格,也能體現一種修養和風度,更是一種謀略。低調的人能夠讓自己被人們接受,從而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即使受到傷害的時候,低調的人也會在暗中積蓄力量,在悄然潛行中成就大事,在人前不顯不露,其實這也正是他們最聰明的地方,他們與針鋒相對的人形成鮮明的對比,讓人們感受到他們的胸襟是如此博大,于是,低調又成了籠絡人心的手段。這也正是幾乎每個成功的人都會恪守低調行事作風的原因,即使是高調也是在低調之后的事。

低處修心,高處成事人往高處走,高處不勝寒;

水往低處流,其實低處納百川。“手把秧苗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稻,退步原來是向前。”這是一句禪語,更是一種處世哲學。在處世的過程中,人們只有時時保持往高處走的心態,又懂得水往低處流的道理,才能成就大事,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像老子說過的:“天下難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細。”能夠在小處做得好,在低處修心的人,更有可能在高處成事。

西漢末年,劉秀有自己的一班人馬,馮異只是他身邊一個不起眼的人。在一次戰役中,河北王郎把劉秀圍困了,很多人都覺得劉秀是不能成事了,于是很多人離他而去,可是馮異卻沒那么做,反而加倍地恭維劉秀。被圍困時自然是少錢少糧,但有時候,馮異寧可自己不吃東西,也要把討來的麥飯、豆粥給饑餓中的劉秀吃。

歷盡艱辛,劉秀終于平定了河北之亂,這也就到了論功行賞的關頭。劉秀手下的將領們都在明里暗里向劉秀邀功請賞,而馮異的舉動又出乎了劉秀的意料,馮異根本沒有向劉秀邀功請賞的意思,而是像一個沒有任何功勞的人一樣,只是坐在大樹下,沒有提到他給饑餓中的劉秀找東西吃的事,也沒有向別人說起自己曾經殺過多少敵人。連大臣們都覺得他十分謙遜,于是送給他一個“大樹將軍”的外號。后來,馮異又立了不少戰功,但一到議論功賞的時候,他就退居二線,從不向劉秀討賞,也不讓劉秀為難。

公元26年,馮異大挫赤眉軍,殲8萬余人,赤眉軍的主力部隊全部被消滅。劉秀聽此佳音,急忙傳璽書,要對馮異進行封賞,以表他的大功,然而馮異依然沒有一點居功自傲的態度,反而立刻進軍關中去平定箕谷等地的戰事。

由此可見,馮異是個低調的人,劉秀對他十分欣賞,也十分信任,這一點在有人因嫉妒而誣告馮異時得以體現。按照常理,每個稱王者最忌諱的就是有功勞的大臣,當有人誣告時,這些有功之臣即使不被砍頭,也會被削弱勢力。而馮異不僅沒被劉秀處置,反而被提升為征西大將軍,封陽夏侯、領北地太守,誣告他的小人卻被治了罪。當馮異班師回朝后,劉秀還當著眾大臣的面賞賜給馮異許多金銀珠寶,并向大臣們說起馮異當年為他討飯的情景,這讓那些在劉秀面前爭功的大臣們很慚愧。

馮異正是以其低調而被封侯的,如果他像其他大臣一樣,一有點功勞就去請功,也許他就不會得到劉秀的賞識,也不會被劉秀信任,而當其他人進讒言的時候,劉秀不把他處死已是天大的幸運,他豈能不降反升?可見低調不僅是一種做人的境界和風范,也是一門處世的哲學,低調的人不僅可以在緊急關頭保護自己,讓自己留得青山在,還能和周圍的人和諧相處,建立起自己的威信。

做人不妨把自己放低一點,用你的低調為自己贏得威信,讓人們知道你雖然能干,卻不會居功自傲。這樣一來,即使有小人想誣陷你,對別人說你的壞話,也沒有人會相信,相反,別人還會幫助你,而孤立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有了眾人的幫助,你要平步青云自然就是件很容易的事,在某些時候,可以說正是低調成就了人們的高位。

當然低調做人并不是說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把自己藏起來,當自己的利益被別人強占時也不反抗,甚至是人格被他人侮辱時也不吭聲,這不是低調,而是懦弱。低調是一種不招搖的做人方式,有點小能耐就拿出來顯擺的人不會是個低調的人,低調的人做起事來心中有數,他們知道自己的本事要慢慢顯現出來,只有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顯出本事來才更能體現本事的價值。

需要注意的是一個人只有低調還不夠,修心才是最終目的,人往高處走,古往今來那些成就大事的人處世的確低調,但他們都有一顆高調的心。當然,如果他們喊著口號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將要干什么的話,也許他們早就被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了。他們的聰明在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要得到什么,所以雖然處世低調,但在做事上卻是絕對的高調,為了成就大事,他們往往不惜放下身段請教比自己地位低的人,每件小事都會以很專業的姿態去做,并把事情做到最好,而當要功勞的時候,他們是不會選擇打先鋒的,因為他們做的所有事情別人都看在眼里,根本不需要自己去爭什么。不爭而功自來,這便是低處修心,高處成事的奧妙。

低姿態是最佳的自我保護之道當你處于不利位置或危險境地的時候,低調一些,讓人一步,不僅能夠避免形成針尖對麥芒的局面,讓你很快脫離困境,同時還會讓你另辟蹊徑,由被動轉向主動。一個人在處世的過程中應該低調一些,要知道,低調是最佳的自我保護之道,尤其在身處不利境地時。

西漢有個叫灌夫的人,漢武帝時,在朝廷做太仆。他性情剛直,是個有什么就說什么的人,非常喜歡喝酒。元光四年,丞相田玢娶燕王的女兒為夫人,太后召集各個諸侯去慶賀。灌夫依次敬酒,到了臨汝侯灌賢面前,灌賢正在和程不識悄聲說話,所以沒有起來還禮,灌夫大怒,認為灌賢看不起他,遂罵灌賢說:“你平常詆毀程不識不值一錢,今天你又像婦人似的嘀嘀咕咕。”丞相田玢勸灌夫說:“程不識和李廣兩個人都是東西宮衛尉,現在你居然當眾羞辱灌賢,對程將軍也禮數不周,你難道不能為李將軍留點面子嗎?”灌夫大聲說:“今天就是要被殺頭我也要說,哪里還管什么程將軍、李將軍!”

田玢很生氣,就上折告灌夫在潁川肆意妄為,要彈劾灌夫。皇上讓灌夫為他自己爭辯,汲黯等大臣也想為他求情,可是灌夫并不領情,還頂撞了皇帝。皇帝并不想殺他,可是太后為這件事很生氣,不得已,漢武帝只好殺了灌夫,這件事才得以平息。

做人應該要低調一些,不要像灌夫一樣張嘴就得罪人,甚至別人想保他的時候,他還在人面前顯示自己多么有能耐,要知道,也許有小部分人能接受你的鋒芒畢露,看重你的才干而不計較你的過失,但是大多數人是不會接受一個過于高調的人的。

三國時期,楊修在曹操手下做主簿,他思維敏捷,也是有名的敢于冒犯曹操權威的大才子。

有一次,曹操出兵潼關時,曾到藍田去探訪蔡邕的女兒蔡琰,也就是蔡文姬。曹操那天去拜訪蔡琰時,看到屋里懸掛著一幅碑文圖軸,上書 “黃絹幼婦,外孫韭臼”幾個字。曹操雖然是武將,但也頗有文采,可是他卻沒明白這幾個字蘊涵的道理,就問他身邊的謀士們有沒有人能解這幾個字,身邊的謀士們都答不上來,只有楊修站出來說他明白其中的意思,但是曹操并沒有讓楊修說破,而是決定自己再想一想。

從蔡琰那兒出來后,曹操就在馬上一直琢磨那8個字,直到走了3里路后,他才明白過來——原來這些字中隱含著“絕妙好辭”4個字。曹操覺得自己是個十分聰明的人,卻要走3里路才思考出來,而楊修在當時就明白了。這讓曹操覺得很沒面子,所以難免有些失落,由這種失落感引發的還有嫉妒的情緒。

曹操一生殺過不少人,疑心很重的他怕人暗殺自己,便常吩咐手下的人說,他好做殺人的夢,在他睡著時不要靠近他。一天他睡午覺時把被子蹬落在地上,有一個侍衛連忙拾起給他蓋上。曹操一下子就拔劍殺了這個侍衛,睡醒后還假裝不知情,當別人告訴他實情時,他大哭一場,讓人厚葬侍衛。大多數人都深信曹操是在夢中殺的人,只有楊修知道曹操的心思,于是一語道破天機,使曹操心生怨恨。此后,楊修又因為猜中曹操心事的“雞肋”事件得罪了曹操,于是曹操就借機把他殺了。

在生活中,我們要學的不僅是藏拙,還要學會藏巧,這是一種低調的處世態度。曹操有那么多謀士,楊修一定不是最聰明的,卻只有他鋒芒畢露,最終招致殺身之禍。“槍打出頭鳥”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過分地招搖難免會招致對自己的傷害,還不如放低姿態,以求自保。

一個人難免有陷入困境的時候,如果能把姿態放低一點,也許很快就會柳暗花明了。正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與其和別人爭斗而被傷,還不如忍一時以求風平浪靜而后東山再起。

在低調中修煉自己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爛,做人也是一樣,過分地張揚,就會像椽子一樣經受更多的風吹雨打。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應該低調一些,因為過于張揚會泄露“事機”,讓別人抓住把柄,也會把自己的目的過早地暴露出來,成為別人打擊你的把柄。由此可見,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就是隱藏實力,在低調中修煉自己。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在14歲的時候,已經艷名遠播,后被唐太宗召入宮中不久就被封為才人,又因為性情十分柔媚,所以唐太宗賜名為“媚娘”,很受寵愛。

上架時間:2015-12-28 13:47:47
出版社:中國婦女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信县| 宜城市| 平乡县| 拉萨市| 体育| 黄陵县| 阳江市| 黄石市| 勃利县| 台东市| 盐津县| 磐石市| 和静县| 岳池县| 长兴县| 贵阳市| 开平市| 图们市| 酉阳| 天台县| 桃源县| 西乌| 海阳市| 西贡区| 集贤县| 读书| 扶绥县| 南开区| 株洲市| 长阳| 尼勒克县| 卢湾区| 沂南县| 甘谷县| 隆德县| 吉林市| 泸定县| 新民市| 唐河县| 秦皇岛市|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