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江旭不顧親友的勸阻,辭退了推銷員的工作,自己做起老板來。然而藥品這一行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簡單,在剛進貨時他就遇到了困難。以前他們公司的藥品進價都極低,因為他的老板和其他朋友在一起聯合進貨,因此就獲得了極低的進價。而江旭不知道其中的細情,怎么也沒法把價格降低,只好以較高的價格進了貨。進貨之后他又去聯系醫院和各大藥房推銷藥物,可是這些單位都因為他的公司小而拒絕了他。因為他的藥品比同類產品價格高出一截,所以,幾乎沒有人訂購他的藥品。最后江旭只好以賠本的價格把這些藥品賣給了零售藥房,然后解散了公司。
有些人做生意只看到了市場的機遇和條件,卻忘了構建一個牢固的人脈網絡。在市場經濟中,商機到處都有,只看到商機而忽略了人脈就會和江旭的結局一樣,只能以失敗告終。
每個行業都有一定的規則,結交朋友能夠讓你從容越過這些規則的障礙,得到豐厚的收獲。在一個穩定的行業中,經營個體是相互分享機遇和經驗的。只有加入了這樣的集體中,你才能在一個行業中站穩腳跟,得到發展。因此,想做老板就要找到能夠為自己提供資源和幫助的老板朋友,這樣你的創業之路就會順利得多。
一切的事業都是人際關系的事業
一個人事業的成功,80%在于他的人際關系,20%在于他的專業技能。開創事業如此,經營事業也是如此。微軟公司前總裁比爾·蓋茨曾說過:“如果有人奪走了我的一切資金和技術,我也能在兩年的時間內再建立起一個微軟。”
比爾·蓋茨這句話說明了什么呢?說明了支撐他軟件帝國的條件不是資金和技術,而是人脈網。有些人認為比爾·蓋茨的電腦智慧足以令他支撐起整個微軟公司,其實不然。他在開創微軟的時候確實借助自己的專業技能多一些,但微軟創辦之后他的一切事物都是交給別人打理的。比爾·蓋茨用人的技術也非常高明,他十分善于處理人際關系,他的員工都對他非常忠心,很少有人背叛他。因此,靠著牢固而有效的人脈網,比爾·蓋茨成就了微軟的輝煌。
連電腦軟件這樣專業性強的行業都要靠人際關系去維系,其他的行業更是如此了。人際關系就像一張大網,籠蓋著社會上的方方面面。只有織好這樣一張網,你的事業才能四通八達。
張藝謀是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導演,他的許多經典電影都曾奪得國際大獎。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張藝謀更是讓全世界的人都贊不絕口。張藝謀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呢?有人說是才華。不錯,張藝謀的才華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影片畫面華美,這都是他的個人才華所創造的。但論起他一切的成就取得,更多的則是歸功于他的人際關系。
張藝謀在演藝圈的人緣是出了名的好,每當有難處總有朋友鼎力相助。在20世紀90年代,張藝謀的事業曾一度陷入低谷。不是因為他江郎才盡,而是在拍片時找不到投資人。正當張藝謀為電影事業一籌莫展的時候,他的朋友張偉平主動拿出大筆資金供他拍電影。于是《我的父親母親》《有話好好說》《幸福時光》等一批文藝片開始成功地運作起來,并有了一部分可觀的利潤。之后,張偉平又斥巨資贊助張藝謀拍攝大型古裝片《英雄》,這一影片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海外票房和國內票房都十分理想。至此,張藝謀的事業才真正迎來了新的輝煌。而朋友的相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可以說,張藝謀的每次成功,后面都凝聚著很多好友的力量。在他的新電影《三槍拍案驚奇》中,趙本山放下許多事情來幫助張藝謀一起拍片,并在影片中飾演一個巡邏隊長的角色,對朋友的幫助可謂全心全力。連張藝謀自己也沒有想到趙本山能夠親自來幫他飾演一個角色,張藝謀的人際影響力可見一斑。
成功人士的特征是什么?就是智慧的做人方式和強大的人際關系。如果一個人失去了人際關系的支持,就算他富可敵國,依然免不了失敗的下場。
秦始皇嬴政開創了中國封建帝國的紀元,在世界的帝王排名上,他名列第三名。然而他的豐功偉績只持續了15年,秦朝的統治就被西漢所取代。在歷史上秦朝這么短命,跟秦始皇的殘酷統治、不得人心有著直接關系。歷史證明凡是失去民心的政權最終都免不了滅亡的下場,而秦朝的暴政是歷史上罕見的。在秦始皇統治時期,對于罪犯的刑法是非常嚴厲和殘忍的。就算犯了一點小罪,也要被處以砍手、斬腳、挖去雙眼等刑法。為了維護國家的統治,始皇帝還發起了焚書坑儒的活動,許多儒士被活埋,社會處在一片血雨腥風之中,戰亂頻起。后來劉邦在起義中贏得了民心,終于一舉打敗秦朝的統治,從此漢朝開始了四百多年的統治。
連皇帝這樣的人物在失去和諧人際關系的情況下都要滅亡,何況我們這些平凡人呢?因此,要想維持事業的發展,要想在事業上不斷創造新的輝煌,就要努力維系好人際關系。有了穩固的人際關系,一切的成功便水到渠成了。
一個人70%的機遇來自人脈
機遇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好的機遇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能使一個人在一夜之間發生改變。
曾經有人說:“一個人70%的機遇來自人脈。”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人脈活動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平臺:既讓你認識別人,也讓別人認識你。當彼此之間能夠了解的時候,活動就可能得到回報——友誼和機遇。
火花收藏家呂春穆的例子值得我們思考。他原是北京一所小學的美術老師。一天,他在報紙上看到有人利用收集到的火柴商標來激發創作靈感的報道,呂春穆決定開始收集火花。于是,他參加廣泛的交際活動,首先印了五百多封誠懇的信件到各地火柴廠家,不久就收到九十多個火柴廠的回信,并得到幾百枚各式各樣的火花。
從此,呂春穆參加交際活動都以“花”為媒介。后來,他認識了在報社工作的一位朋友。這位熱心的花友一次就送給他十多套火花,還給他提供信息,介紹他認識新朋友。于是他欣喜地結識了國內五十多位未曾謀面的花友。他與各地朋友交換藏品互通有無,他利用休閑時間遍訪各地的朋友,還通過各種方法與國外的集花愛好者建立起聯系。就這樣,在人脈圈中他得到了很多機會和見識,為他的成名奠定了基礎。
呂春穆開始在報刊上發表了關于火花知識的文章,還成為《北京晚報》的欄目撰稿人。他的火花藏品得到了各界的好評,他也躋身于國際性收藏家的行列。
事實一再證明,人們機遇的多少與其交際能力和交際活動范圍的大小幾乎是成正比的。因此,我們應把開展交際與捕捉機遇聯系起來,充分發揮自己的交際能力,不斷擴大交際圈,發現和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進而擁抱成功。
也許有人會說“是金子總會發光”,但是現在我們不得不說身邊空有大志、滿腹經綸卻郁郁不得志的人實在太多了。正如俗語中所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同樣,有才華的人并不少見,而真正能使才華得到發揮的人卻很少。
尤敏是魯迅美術學院的一位高材生,在她讀書的時候她的老師都認為她日后一定會有大出息。可是幾年之后,她的同學有的在外企做了藝術總監,有的在大型服裝廠做了設計,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而尤敏依然是一個不入流的畫師,靠著畫一幅畫幾百元的收入維生。原來尤敏性格高傲,在企業中謀職常常和別人搞不好關系。因此就索性一心作畫,期待哪天遇上伯樂能夠提攜她。可是,她的伯樂始終沒有出現,她的作品自認為不錯,卻在市場上賣不到好價錢。這一切都是因為尤敏不懂得經營人脈,只等著機遇像天上掉餡餅一樣出現,怎么能不失敗呢?
在中國百富榜上數十位成功企業家最看中的成功要素中,機遇排到了第二位,可以說機遇對事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一個人的機遇大部分都來源于人脈。當你手中有資金想要做一個穩妥的投資時,你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朋友。因為朋友是你所了解的,也是你所信任的;當你的生意需要找人合作時,你想到的同樣是朋友,因為與朋友合作就降低了風險,成功的幾率也更高。
那些擁有廣泛人脈資源的人,從來不愁沒有機遇。因為他的朋友會主動為他送上機遇;當他有了好的機遇,也會和朋友一起分享。這樣,才能使彼此的事業共同進步。
貴人總在你的人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