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把握機遇,開船趁漲潮(1)

一個人會取得成功,自然離不開機遇這個問題。對成功的人來說,每一次機遇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最重要的還是怎樣把握機遇。胡雪巖之所以能夠成功,就在于他能夠認識機遇,并且能成功地把握住機遇。對一個生意來說,機遇就等于是利潤,所以說把握住了機遇就等于是不停地賺取利潤。因此,這也成為胡雪巖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

練就一雙慧眼,

識透風險中的商機

生意場上處處有風險,處處有機會,很多商機都蘊藏在風險之中,如果沒有一雙眼睛可以識破風險中的商機,自然也不會有客觀的利潤。胡雪巖說過:“不冒風險的生意人,如何能夠出頭?”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胡雪巖從生意場上總結出的一些經驗。

事實上,很多時候,胡雪巖都是冒著風險在做生意,因為他知道,生意看上去危險越大,機會可能就越多,利潤也就會非常豐潤。可以說,很多成功的商人都是冒險家和機會主義者。胡雪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而他的一雙慧眼也已經能很快地辨識出什么樣的風險是可投資的,什么樣的風險是不可投資的。

生意做得越大,和官場上的人接觸就會越頻繁。胡雪巖聽說山西票號曾經借款給那些調補升遷的官員,幫助他們升官,于是,他也決定效仿他們。因為無論是哪朝哪代,生意人都需要和官場的人打交道。借錢給候補官員升遷,這件事情在表面看來似乎沒什么風險,而實際上擔著風險。首先,如果這些官員不能升調成功,那么這些銀子想收回來也難了;其次,如果那些官員上任,也有可能在到官途中或到官不久就出了事,比如病死、丟官,兵荒馬亂之中什么事情都可能出現,如果是這樣,借出去的錢也可能血本無歸。但是,胡雪巖卻看到,如果這些候補官員一旦升調成功,自己的人脈關系也就算鋪開了。事情的發展證明,他冒風險是對的。

生意場上的事情本來就是難以預料的,很多時候可以說是瞬息萬變的。每一樁生意既蘊含著無限的商機,也藏著很多風險。生意中的獲利多少和風險大小是成正比的,生意越大,風險越高,獲利也就越大。胡雪巖非常明白這個道理,對于獲利這件事情,他一般都會很有把握,可以說經過商場的歷練,他已經煉成了一雙慧眼。

胡雪巖經營的錢莊業務本來就是有一定風險的,錢莊業務本來就通過兌進兌出以獲取商業利潤。所謂兌進就是吸收客戶的存款作為錢莊的運作資本,兌出就是放款,和現在銀行發放貸款的業務是差不多的。兌出業務的利息越高越好,因為在兌進的時候,錢莊需要付給客戶利息。

兌出這項業務本來就是存在著極大風險的,在不了解的人看來,錢莊這種生意只要把握時機,隨市面行情變化,根據銀價的起落浮動調整好兌進兌出的利率就可以了。當然,這樣做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始終不會把錢莊的生意做大做好。而胡雪巖要的是將自己的錢莊名揚天下的結果,所以注定他不會穩穩當當地坐收漁利,追求這種平淡的運作方式。

在胡雪巖發展錢莊生意的時候,清政府和太平軍正在開戰,可以說天下并不太平。很多錢莊這個時候借出去的錢都沒有辦法及時收回來,導致運作出現了問題。而胡雪巖卻告訴手下各個分號的大掌柜,要把錢借給大主顧,主顧做得生意越大,越要把錢借給他們。

胡雪巖的決策引起了各個分號大掌柜的質疑,很顯然,這是一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而且做生意這件事情本來就沒有什么保險可言,如果把錢莊的錢都借給這些大商家的話,他們一旦倒閉,這些錢都會泡湯的。何況這些錢都不是小數目,如果借給那些做小本買賣的人,即使不能及時兌進,也不會有什么大的損失。

對于這個問題,胡雪巖并不這樣看。他對下面的那些大掌柜說,大商家做的都是大買賣,即使在兵荒馬亂的動蕩年代,大買賣也不容易輕易就倒臺。而且,自古就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使這些大商家因為一時經營不慎倒臺了,他們也不會完全沒有能力歸還錢莊的這些貸款。

胡雪巖的眼光比較精準,分析也很透徹。他知道分號可以把錢借給什么人,可以從什么生意中獲得利潤。就是在這樣一個動亂的年代里,通過一筆又一筆的投資,胡雪巖的錢莊生意越來越強大。

有一次,胡雪巖在上海做一筆蠶絲生意。上海當年有一個著名的幫會叫做“小刀會”。在進行蠶絲交易之前,胡雪巖就讓錢莊伙計到市面上打聽消息,伙計打聽到在蠶絲交易的這段時間里,上海可能會不太平,因為小刀會已經安排了一次起事。起事會影響市面,這是必然的,但是到底會有怎樣的結果,現在事情沒發生,誰也沒有辦法進行預料。大家都覺得,還是等這件事情過去以后再進行交易比較好。但是胡雪巖卻覺得這次蠶絲生意雖然危險,卻可以大大地賺上一筆。

首先他分析了一下原因,因為小刀會決定起事的時間已經被他們知道了,小刀會的聲勢會讓外地的蠶絲不敢急忙運進上海,可以說這個時候也很難被運進來。這樣蠶絲就會在上海市面上出現空缺,如果這個時候自己手中有蠶絲的話,低價買進,高價賣出,就可以賺一筆可觀的利潤了。

而且,胡雪巖知道上海的洋人在背后支持小刀會反對清政府,如果小刀會起事的話,清政府一定會懲治小刀會的同時,也會順便治一治洋人。而整治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禁止國內的商家和洋人通商,時間可能會在三個月左右,而這時候那些在上海開繅絲廠的洋人可能會手里有錢而買不到蠶絲。等到清政府頒發解禁令的時候,外面的蠶絲也無法在第一時間運達上海,而這個時候洋人的工廠急需開工,所以自己手上的蠶絲必定會賣出一個好價錢。

其實這一切都是胡雪巖計劃之中的事情,但是計劃從來趕不上變化,如果情況和自己判斷的情況出現偏差的話,無疑就會出現巨大的損失。而胡雪巖手中的錢并不都是自己的,有很大一部分的資金是從大商戶手里借過來的。也就是說,錢莊在拿著大商戶手里的錢去投資,如果投資失敗,大商戶就會到錢莊兌出,錢莊就會陷入危機。所以說,這個生意存在著巨大的風險,很多因素都不是人為可以控制的。

這一單生意也是胡雪巖經營錢莊以來遇到的最大的一單生意。可以說,如果這單生意成功了,胡雪巖贏得的不僅僅是名氣和信譽,還會迎來更多的生意,更多的人會到他的錢莊來存錢,錢莊的名氣也會變大。

很多人都質疑胡雪巖做這單生意的結果,但是胡雪巖知道在這樣的一單大生意中不但醞釀著很多危機,同時更醞釀著極大的機遇。而且,他當時已經和清政府中的一些官員成了至交,他知道清政府做事情的方法,并且他也知道在自己做出這個決定以后,有很多人會暗中協助自己。

在小刀會起事以后,事情果然像胡雪巖預料的那樣,洋人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因為四下里找蠶絲也找不到,而胡雪巖坐地抬價,等到了洋人交易的時候,很輕易地將低價收購來的蠶絲高價賣給了洋人,從中賺取了大額的利潤。胡雪巖本人以及他的錢莊也為此贏得了名氣,胡雪巖因此被很多大商人信任,大家都覺得他是一個有謀略、有勇氣的人。而且,大家也都看到了他的人脈寬廣,和朝廷中的官員交情非同一般,得到的消息也是非常可靠的。因此,信任他的人變得越來越多。

可以說,胡雪巖在這件事情上借助了天時地利人和,但是仔細想一想,這宗生意成功最終需要的還是他的勇氣和魄力。如果他沒有獨到的眼光,即使這件事情中蘊含著很大的商機,他也不會去做。而且,如果他沒有魄力,他也不敢做這樣一個重大的決定。

其實,仔細分析一下古今中外的成功企業家不難看出,大多數的成功者都有著過人的經管才能和獨到的眼光。成功的決策者不會因為貪戀一時的安逸穩定而放棄危機中的利潤,他們一般都會在發現機會以后奮力一搏。只有那些敢于不斷地尋找危機中的機會,奮力拼搏的決策者才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眼睛緊盯發展,把握時勢脈絡

商人做生意本來就不應該遵循固定的模式,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生意要做得好,必須要看到社會經濟發展的脈絡。不論是什么樣的社會,發展的歷史總是會遵循一些規律性的東西,縱觀胡雪巖的成功經驗,可以看出他就是一個能準確把握時局,懂得生意和時局有著重大關系的聰明人。很多人在學習和總結胡雪巖經驗的時候,總是把他稱作“時勢英雄”,這足以看出,時勢對胡雪巖成功的重要性。

胡雪巖生活的年代動蕩不安,在這樣的時代里,很多人生存都不易,更不要說是做出一番成就。然而胡雪巖恰恰就是抓住了這樣動蕩的格局,時刻睜大眼睛,緊盯商勢變化,由此為自己的事業奠定了成功的基礎。

一般來說,作為一個商人,懂得從時局入手,打開局面,是最高明之舉。胡雪巖一直明白時局和生意的重要性,看準時局,才能維持市面,保證自己的生意做得成功。

站在后人的角度看胡雪巖成功的經驗,不難看出,他一直是將自己的切身利益和社會的發展緊緊地聯系在一起。無論生意成功也罷,失敗也罷,他都會努力地維護市面的平靜安定,比如在太平軍敗逃的時候,他的錢莊主動為太平軍的士兵設立專門的存款賬戶。即使是付出一些代價,他也在所不惜。

太平軍和清政府在杭州展開激戰的時候,胡雪巖的錢莊在杭州的生意也受到了影響。杭州城被太平軍圍得像鐵桶一樣,城里的百姓和守城的士兵糧草斷絕,除了吃草根、樹皮以外,連藥材都拿過來當做充饑的糧食。身在杭州城中的胡雪巖覺得這個時候,自己應該為保住杭州城做一些事情,于是他帶上幾個隨從,冒死出城,決定到上海去采購大米。

到了上海以后,他們買到了一船救命的糧食,然后日夜兼程趕回杭州。但是,當船行到杭州城外的錢塘江面時,他們才發現進入杭州城的道路已經被圍在城外的太平軍完全阻斷了,城外和城內雖然可以相望,但是無法相通。胡雪巖在城外待了三天,只覺度日如年。杭州城沒有辦法進去,守城的士兵很可能會被活活餓死,加上城外的太平軍一直在攻擊,杭州城很快都會垮掉的。

左宗棠正在這個時候,城里又傳來一個消息,王有齡因為杭州城即將被太平軍攻破而自縊身亡。王有齡是自己的八拜之交,感情深厚,這個消息可以說給胡雪巖的打擊非常大,他病倒了。然而,胡雪巖仍然在派人打聽有誰可以幫助杭州城渡過危機。后來有人和他說,左宗棠是可以打敗太平軍的不二人選,胡雪巖就帶著病體,親自拜會左宗棠。

但是,那個時候,左宗棠對胡雪巖并沒有什么好感。因為市面上關于胡雪巖的不利傳聞有很多,左宗棠沒有見過這個人,而是先聽見這些傳言,自然對胡雪巖沒有什么好印象。

胡雪巖告訴左宗棠,自己手里有一萬石大米,準備送進城去解救駐扎在杭州城里的守城士兵和百姓,但是因為外面無人支援,即使自己這些大米送進去了,可能也無法救活杭州城,所以特地來請左宗棠救援杭州城。左宗棠這個時候才對胡雪巖有一些改觀,經過一番思索,他決定帶兵去解救杭州城。

胡雪巖沒有要清政府付一萬石大米的銀兩,他是這樣和左宗棠說的:“一萬石大米是給守城士兵吃的,而杭州城要被救下來,還需要一些時候,現在寧波災民等著米救命,不如先把這批大米運送到寧波,等到杭州城被救下來的時候,再籌集這一萬石大米運送到杭州城。”

這個時候,胡雪巖為什么會向左宗棠提出這樣一個要求呢?因為他已經看到清政府既然讓左宗棠來守衛杭州城,就有意將太平軍趕出杭州城,而且左宗棠也有這個實力。胡雪巖已經通過一些渠道間接地了解了左宗棠這個人,知道他可以戰勝太平軍。

作為一個生意人,不為利益冒險是一件很讓人奇怪的事情。其實這一萬石大米對胡雪巖來說也許不算什么,但是這個時候人情不能不賣,而且,自己又是和左宗棠第一次合作。左宗棠是清政府仰仗的人,也就是說這個人對自己也非常重要。這個時候,做這件事情無疑會給左宗棠留下很好的印象,有了和左宗棠的關系,清政府一些政策調整的脈絡可以說得來就不會那么困難了,像這樣的朝廷大員是經常能見到皇帝和皇太后的人,所以從他們的嘴里得出統治者的決策,可以說是完全可能的。

除了用這一萬石大米賣一個人情給左宗棠以外,胡雪巖也是真心想讓左大人救杭州于水火之中,因為畢竟自己的錢莊生意在杭州,杭州這邊如果不能發展的話,別的地方生意再好也會受到影響,為了大局考慮,應該極力救護杭州。況且,杭州靠近運河,商業市場發達,是一塊風水寶地,是一個做生意的好地方。

胡雪巖求助左宗棠救杭州,他也算準了左宗棠一定會救杭州。因為朝廷的糧食要走京杭大運河,杭州是要道,如果這個地方一旦被太平軍占領,無疑等于斷了清政府的糧路,所以朝廷一定會打敗太平軍,重新占領杭州。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陀区| 崇左市| 晋江市| 焦作市| 黄骅市| 汝南县| 南皮县| 翁牛特旗| 金沙县| 精河县| 泰和县| 镇雄县| 镶黄旗| 台州市| 津市市| 两当县| 余庆县| 三都| 时尚| 崇文区| 和静县| 新闻| 太白县| 屏东县| 乌什县| 西青区| 华坪县| 雅安市| 开平市| 浙江省| 滨州市| 长乐市| 平定县| 宽甸| 会理县| 凭祥市| 辽阳县| 庆阳市| 双流县| 绥滨县| 亚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