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拉近彼此的距離(3)
- 每天學一點說服心理擒拿術
- 黃顏 北方
- 4055字
- 2015-12-28 12:01:58
聽到這話客戶的臉色一沉說:“她是我的妻子。”
業務員還不罷休地說:“哇,您怎么能娶到這么年輕漂亮的老婆啊?”
客戶二話不說,馬上把這名業務員掃地出門。
無論在任何場合,都要記得讓別人留有隱私。胡亂挖掘別人不想讓你知道的事情,只會讓他對你產生戒備心理,甚至對你感到厭惡。
人類好像生來就具有挖別人隱私的八卦觸角。這樣的“觸角”隨著修養程度的高低在我們身上變長或變短。但是,對于窺探隱私的好奇心,應該僅僅限制在自己有興趣或熟悉的人身上,隨著熟悉程度的加深,好奇心也會跟著銳減。
同樣的道理,當你跟一個人還不太熟悉的時候,千萬不要為了博取對方的信任和好感,就推心置腹地把自己的隱私都告訴別人。這樣做只會讓別人覺得你在浪費時間,而且對方不知道該如何是好。試想一下,當你突然聽到一個陌生人跟你說起自己的隱私,在公司如何不得志,薪水永遠不夠用,回家老婆常抱怨……你會不會感覺手足無措,并且立即想到“這些關我什么事啊?”
某職業介紹所,有一天來了一位中年男子,職業介紹人與他之間有了下面這段對話:
“先生您好,請問我可以幫什么忙嗎?”
“嗯,是的,我想找一份工作。”
“好的,我先做一份調查。首先請問您為什么會來我們介紹中心呢?”
“是別人介紹的。你知道嗎?我一個人在家待的時間太久,我很懷疑全世界是不是只有我找不到工作。所以我希望在這里能夠遇到跟我一樣的人。”
“哦,我了解您的心情。您希望找什么類型的工作呢?”
“我比較喜歡那種坐辦公室的工作。我年紀不小了,跑來跑去的工作恐怕吃不消,體力有限啊。而且我從小就不太會說話,我也不太擅長做業務員。還有,我的腿不太好,經常會酸痛,家里人也不愿意帶我去看病。這年頭,大家都很忙。尤其是我的大兒子,每天晚上不到12點是不會回家的,你說他這樣是不是不太好?”
“哦,嗯……那么請問您有什么特長嗎?”
“我的英語和電腦都不太好。我學習成績一般,家里又不富裕,所以沒什么錢上補習班。后來歲數大了,記性差了,也就不太適合讀書了。我沒什么特別的專長,不過我以前曾經當過百貨商場的售貨員……”
“先生,我知道了。您還有沒有其他的工作經歷呢?”
“其他的工作經歷嗎?我還干過公司大樓的物業管樓員,也在某貿易公司當過老板的助理。不過,告訴你,我那時候常常趁老板不在跑出去買彩票!哈哈,有一次還真中了呢,不錯吧!”
“啊……是嗎?哈哈……那……我看看,啊!對了,不知道您對工作有什么特別的要求嗎?比如工資、上班時間等。”
“哦,工資我還沒仔細想過。不過也不能太低,因為我老婆總是會跟鄰居說三道四的,我兒子也會看不起我。至于上班時間,我想還是不要太晚回家比較好,雖然家里做的東西不是很好吃,但比起在外面吃飯能省點錢。我家的晚飯都是我女兒做的,上次她男朋友來的時候……”
不用再往下說了,大家都應該能夠體會到被迫聽到別人私事的心情。而且,在言語之間透露出不應該讓別人知道的事情,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是一件沒有責任心的行為。因為彼此不熟悉,對方聽完之后都不知道該如何反應。另外,一旦遇到別有用心的人,這些隱私不知道會怎么被拿去利用呢?
說錯不如別說
若因為沒有注意說話時的背景或語言邏輯而說錯了話,以至于惹得對方不高興,那么你真應該慶幸對方讓你知道了他心里的不舒服。因為這樣至少還有機會可以解釋,怕就怕,有時候你不知道自己說錯了話,而且對方誤會了你的意思,也不動聲色,暗暗地在心里恨得牙癢癢,那么,你們之間的隔閡也就此形成了。
幾乎已經可以把“說錯話”列入個人10大專長里的美國前總統布什,最喜歡大談他的反恐計劃。
有一次,他又在五角大廈里談到這個話題。他首先強調了恐怖分子給美國安全帶來的陰影,接著又指出了他所領導的政府團隊絕不會讓恐怖分子得逞等。慢慢地,布什總統越說越激動,居然講出了讓人瞠目結舌的話來。
只見他一臉嚴肅地對文武百官說:“我們的敵人一向足智多謀,而且富有創新精神。不過,在這方面我們并不會輸給他們,他們的頭目會不停地想出新辦法來禍國殃民,而我們也會這么做!”
當天聽演講的群臣涵養功夫倒是修煉得很好,要不就是他們早就習慣了這位總統大人總是說錯話。總之,布什的“禍國殃民計劃”出爐之后,全場幾乎沒有任何反應。相反,這次他自己倒是意識到又講錯話了,連忙不動聲色地改口顧左右而言他。
只可惜已經來不及了,這場演講透過多家電視臺直播,很快成了全國觀眾的笑柄。最可憐的就屬老得出來收拾殘局的白宮發言人斯科特:“總統說錯話沒什么大不了。說話最直接、考慮最縝密的人也會有口誤。我們的總統說話清晰明確,恐怖分子應該也能從他以往的行動中看得出來,他是言出必行的!”
可憐的斯科特這次也不得不承認總統真的是說錯話了。只是不知道他心里會不會犯嘀咕:把恐怖分子的陰謀行徑形容成“足智多謀”“創新精神”,還承諾美國會跟他們一樣“禍國殃民”,這真的只是“考慮最縝密的人”的一時“口誤”嗎?
大家或許有過這樣的經歷:與客戶談生意的時候,眼前的一切似乎都很順利,但忽然客戶臉色大變,轉頭就走。留下你愣在原地,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在生活中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們無法從對方的外表判斷他的職業、性格,更無法了解他曾經歷過的事情。如果你在談話中習慣講一些具有偏見性的、刻薄的字眼兒,那么你要小心了,因為說不定你連自己是怎么失敗的都搞不清楚就已經結束戰斗了。
有一次,美國汽車巨子福特開車經過底特律市郊。他看見一輛福特牌汽車在路邊拋錨了,車主站在旁邊一臉的無奈。福特停下車,上前去幫忙,幾分鐘就把車子修好了。
車主萬分感謝地拿出5美元給他,并對他說:“謝謝你。這點錢請你拿去買包煙吧!”
福特笑了笑說:“我的錢多到自己都不知道該怎么花,我只是想幫你修車而已。”
車主斜著眼睛看著福特開的車,滿臉不屑地轉頭對他說:“呵呵,你是吹牛的吧!你要是那么有錢,干嗎還開著福特汽車到處跑啊!”
福特頓時愣在了原地。
其實,類似這種充滿了價值觀的語言,在我們的生活中舉不勝舉,然而,這種話往往在說話者沒有感覺的情況下就鑄成了大錯。
所以,當你跟對方還不夠熟悉、了解還不夠深入的時候,說話一定要特別小心。
還有一個發生在中國民間的笑話,更可以表達出認清對方身份的重要性。
有一天晚上,村子里正要上演一出精彩的戲劇。村民們都興致勃勃地趕去看戲。有一位老漢費了很大勁兒,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好位置坐了下來。
就在這時,他前面也來了一個小伙子。小伙子剛坐下,老漢就拍拍他的肩,滿臉堆笑地問:“你是鄉干部嗎?”
“不是。”小伙子說。
“那你的兄弟姐妹有沒有人在鄉里當干部呢?”老漢又問。
“沒有!”小伙子有點不耐煩。
老漢想了一會兒,戰戰兢兢地又問:“那么,你有沒有親戚、鄰居或朋友認識鄉干部呢?”
“沒有!沒有!沒有!我和鄉干部一點關系都沒有!”小伙子非常氣憤地回答說。
聽完這話,老漢一下子收起了笑臉,破口大罵:“臭小子!你的板凳壓到我的腳了!混蛋!”
聽到這里,不得不佩服這位老漢的小心謹慎。故事雖然過火了一些,但已經足夠提醒你,具有強烈個人價值觀的語言,千萬不要輕易說出口。
當你評論一個女人過了30歲還不結婚就嫁不出去的時候,你怎么知道聽眾里就沒有這樣的單身女郎呢?
特別要注意的是,當情緒激動的時候,你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這其實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但只要多想想沖動的后果,就足以讓你閉嘴了。
某學院的副院長,在社會輿論抨擊私立學校收費太高的時候,忍不住對著死纏爛打的記者沖口說出:“交不起私立學校的學費,就用功考上好大學。”
這句話有失一個副院長的身份,不但讓莘莘學子無法接受,更是讓學生的家長和老師們群起而攻之。
人們在沖動的時候講出來的話,往往含有一種復雜的心態。沖口而出的時候,自認為是“無心”之言,但是聽者卻會認為那是隱藏在心底的“真心話”。他們會說:那些就是你平常放在心里的大實話,按捺不住才會脫口而出。
對說話者而言,這種沖口而出的話語所帶來的后果,往往是最難收拾的爛攤子。
類似這種例子生活中其實有很多,曾經有個官員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也犯了這樣的錯誤。
記者的問題是:“去年的水災,到底有沒有人為瀆職的因素?”
這位官員在回答中竟然說:“是受災的人住錯了地方!這里根本不能住那么多人!”
記者要求他說清楚點:“到底是因為生育過多、人口增長過快,破壞了原有的居住環境,還是這個地方本身就不適合人們居住?”
現場氣氛越來越凝重,這位官員又大聲回應:“都是因為外來人口太多!”這10個字說得清清楚楚,各大媒體實況轉播。這句情緒色彩非常濃重的話,掀起了社會的敏感問題。這名官員轉眼間成為全體民眾討伐的對象,聲望也因此一落千丈。
一定要記住,人在沖動的時候常常會失去理智,無法控制自己語言的表達。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情緒不穩定的時候,還是把嘴巴緊緊地閉起來吧!
批評要用“糖衣炮彈”
人無完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不犯錯誤。在錯誤面前,你可能要忍不住大發雷霆。狂風暴雨過后,你可能會沮喪地發現,你的“善意”并沒有被對方所接受,甚至換來的結果可能讓你追悔莫及。無論對誰來說,批評都不是一件讓人愉快的事。但是如果你能夠掌握批評的技巧和方法,相信你們的交流能更容易些。
你的批評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的態度。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不要相信“聞過則喜”。如果你一味地指責別人或者簡單說明你的看法,你將會發現,除了別人的厭惡和不滿外,你將一無所獲。
在現實生活中,要使批評奏效,切不可損害他人的自尊心,即使你的動機是好的,有充足的理由批評對方,仍要注意不要使別人的自尊心受到傷害。一般而言,在有第三者的情況下,即使是最溫和的批評也會觸怒對方,不論你的批評正確與否,他都會覺得你的批評讓他在別人面前丟了面子。
有一對夫妻共同生活了幾年后,丈夫發現妻子在做家務方面比較粗心;相反,對看電視、跳舞、讀通俗小說之類的事倒越來越感興趣,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這些閑事上面。
一天晚上吃過飯后,丈夫問妻子:“晚上打算做點什么呢?”
“看電視呀,你沒注意,連續劇演得正有趣呢!”
“那么,看完電視呢?”
“還有一部瓊瑤的小說沒有看完,我想繼續看完,然后再寫一點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