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高蓋主,其結果往往就是毀掉前途。自古以來,功高震主的人就沒有好下場。韓信可謂功高蓋世,但因其聲名顯赫,位高蓋主,最終被誅殺于未央宮。晁錯亦是漢代名臣,他自認為才智超過了文帝,更遠在朝廷諸大臣之上,暗示自己是五霸時期的佐命大臣,想讓文帝把處理國家大事的權力全部委托給自己。后來他被皇帝下旨腰斬,成了七國之亂的替罪羊。
由此可見,功臣的后路極難自保,尤其是那些功高蓋主的人,若是有居功自傲的表現,恐怕弄不好就會招來災禍。事實證明,只有像范蠡、張良那樣功成身退、善于明哲保身的人才能防患于未然。
1864年,曾國藩率領的湘軍攻克太平天國首都南京,天王洪秀全病死,忠王李秀成被俘,幼王也被曾國藩下令殺掉了。歷經咸豐和同治兩任皇帝,長達14年的太平天國運動最終被清廷剿滅了。
值此歡慶時刻,“第一功臣”曾國藩卻沒有興奮的表現,相反,卻有惶惶不安之感。因為他深知,自己即將要面對的不是朝廷的封賞,而是猜忌。他想到了歷史上“兔死狗烹”的例子,覺察到只要稍有不慎,自己將難逃一死。
于是,曾國藩以“湘軍作戰年久,暮氣已深”為由,主動向朝廷請旨裁減湘軍,以此來向皇帝和朝廷表示:我無意擁軍自立,更不是謀私利的野心家,而是忠于清廷的衛士。
果然,曾國藩的奏折遞上之后,皇帝立刻準了。功高蓋世的曾國藩依靠自己的謹慎躲過了被誅滅的危險,成就了一代“中興名臣”的美名。
古人說:“日慎一日,而恐其不終。”為人處世應該深謀遠慮,謹慎從事,居功不可自傲,功高不可蓋主。因為功勞越大、位置越高,懷疑猜忌的人也就越多,不可不防患于未然。
在《黃石公兵法》中有一項“推恩施惠”的主張,頗有見地。其意是說:有功勞的時候,要懂得將功勞往上推;有利益的時候,則要懂得施惠給下面的人。這種做法值得職場人士參考。
向上“推恩”,既可避免功高蓋主,又能引起上司的重視與信任。反之,如果處處和上司搶功,上司一定會以為你野心太重,將來勢力強大必將難以駕馭。因此,上司不但不會重用你,反而會貶斥你。
身在職場,就應該學會收斂,對于功勞應該安然處之。須記,功高不是你的錯,但是時不時地炫耀就是你的不對了。
如果你是功高之人,有幾點你要注意:第一,工作態度要端正。上司始終都是上司,做下屬的應該以尊重的態度對待。第二,行動應該低調。不論在公共場合或者私底下,都要給足上司面子,不要搶風頭。第三,不要越級匯報和邀功。第四,不要把自己的私利參與到自己所執掌的權力中去加以實現。第五,遵守法令,嚴格約束自己。
總而言之,功可高,但不能“蓋主”。只要你付出了,終會獲得應有的回報,但絕不能以功勞自恃,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離免費的午餐遠一點
有個國王命大臣編輯一本智慧之書。經過一年時間的努力,大臣編成一本十卷的巨著。國王看后,覺得不經典。于是,大臣將巨著濃縮成一卷,可是國王看后,還是覺得不夠經典。于是,大臣繼續濃縮、裁減,最終僅剩下一頁,且只有一句話:“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世間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我們要相信,“天上不會掉餡餅”,什么事情都要有所付出,不付出就想得便宜是不可能的。平白無故的好處,最好別去碰。
李強是公司成立時第一個入職的,他的學歷高、能力強,人也靈活,因此一直以來很受老板青睞。
那個時候,由于公司規模小,職員要兼顧很多事務,除了日常工作,還要做一些雜務。李強就經常被老板派去采購一些辦公用品,采購的次數多了,李強就發現了工作中隱藏的為自己增加收入的機會,于是他利用職務之便,時不時地拿點回扣,得點“好處”。
有一次,公司的宣傳海報設計好后,老板很滿意,吩咐李強馬上找印刷廠印出來。李強在與印刷廠的業務員談價錢時提出了一個要求,開票時多開了200元錢。事后,多開的錢就入了李強的口袋。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李強開始還有些害怕,到后來,他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公司的業務越來越好,老板決定擴大公司的規模。李強聽說這個消息后喜不自禁,心想:“如此大批量購置辦公設備,自己又能撈不少‘好處’。”
于是,李強一直等著這個機會。半個月后,李強終于等到了老板召見的時刻。
高興的李強一步三跳地進了老板的辦公室。老板請他坐下后,微笑著說:“李強啊,我記得你是第一個入職公司的,這兩年公司發展到今天,你功不可沒啊。”
“哪里的話,我只不過是盡力而已。”李強連忙謙虛地應道,心里卻盤算著:“莫非還有其他的活不成?”
老板并沒有像往常一樣與李強客套,而是一反常態地繼續說道:“公司馬上就要鳥槍換炮了,其實你是個很能干的人,老實說我還有點舍不得。”
李強一聽這話,心里“咯噔”一下,才感覺到有點不對勁了。
老板說完后遞給李強一個大信封。
李強知道那是給自己結清的工資,意思就是自己被解聘了。此時的李強有些頭暈了,他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便大聲問道:“為什么?”
老板想了想,說:“公司發展了,完善管理是必須的,對那些有貢獻的員工也該升職加薪了,可是,對你的去留,我充滿了矛盾,留著給你個高位,我又擔心你的可信度,所以……”
李強這時才知道,原來自己得好處的事情早已被老板知道了。這是他萬萬沒料到的,平日里忙得不可開交的老板竟然對自己的所作所為了如指掌。
就這樣,李強在公司發展到最輝煌的時候被炒魷魚了。在離開公司的那天,他后悔不已。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白占的便宜。平白無故的好處并不是職場人士的福音,相反,它往往會毀掉自己的前途。
這種為謀一己之私利而少勞多獲的人顯然不會受到老板的歡迎。對“免費的午餐”熱衷的人,到頭來往往要連本帶利地償還,不僅會失去自尊、口碑和名譽道德,甚至會身敗名裂,付出慘重的代價。
身在職場,應該離免費午餐遠一點,拒絕平白無故的好處,這一點與官場要求的清廉之品有相似之處。
況鐘是歷史上有名的清官,他任蘇州知府13年,勤于吏治,廉潔奉公。蘇州乃是魚米之鄉,是個好地方,而蘇州知府更是一個難得的肥缺。然而,況鐘上任之初,剛正不阿,執法如山,深受百姓愛戴。況鐘離開蘇州赴京時寫過一首詩:“檢點行囊一擔輕,長安望去幾多程。停鞭靜憶為官日,事事堪持天同盟。”
在貪污納賄盛行的封建官場中,“檢點行囊一擔輕”的人是極為少有的,更何況堂堂一個蘇州知府。他在“赴京詩”中還寫道:“清風兩袖去朝天,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錢送,馬前灑酒淚如泉。”
后來,況鐘死于蘇州任上,歸葬靖安故里,其墓后清風亭上書寫了一副對聯:“一肩行李,試問封建官場有幾?兩袖清風,且看蘇州太守如何?”
無論在官場,還是在職場,都應該守本分,切不可有占便宜、得好處之心。
財富的賺取、利益的獲得,都應該以踏實為本。作為一個職場人士,想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就需要付出努力,依靠自己的本領和技能,幫助企業成長,這樣才能堂堂正正獲取財富。
定位,但不能越位
職場如同足球賽場,每個人站位、跑位都不能出錯,工作安排也要講究整體間的相互配合。每個人都必須明確自己的職責,你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但不能“越位”,哪怕上級不如你,都必須遵循下級服從上級的原則。這是職場的規則。
然而,有些職場人士,往往會忽視這個職場規則,由于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常常做出越位的事情來,使上司很不高興,甚至耿耿于懷。于是,上司時不時便會給這種人“使絆子”。
在各種場合,你都應該以上司為中心,突出上司的主導地位,如果在公眾場合搶“鏡頭”,就會使上司陷入尷尬的處境,上司當然不愿意把這樣犯上的下屬留在身邊。
高進業務能力很強,還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在跟外商的談判中,時常有很好的表現。相比之下,他的頂頭上司——部門經理就差得多了。
有一次,高進隨同部門經理一起去赴外商的宴席。席上,高進與外商頻頻舉杯,瀟灑飄逸,用流利的英語跟外商海闊天空地閑聊,竟然把自己的上司冷落在一旁。
更糟糕的是,在與外商分手時,高進竟然搶在上司之前與之握手道別,這讓部門經理很不滿。過了幾天,經理就把高進調到一個不太重要的部門。
當時,高進還不太在意。后來,他經朋友點撥才知道,原來是部門經理向公司老總說了自己的壞話:“太浮淺,不適合做業務銷售。”
這個時候,高進才知道自己犯了職場忌諱。
高進吸取了教訓之后,在新的部門便“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對上司恭敬有加。與客商談生意時,他在一旁保持緘默,只在適當之時提醒上司一些重要的事情。
由于高進謙虛謹慎的表現,終于博得上司的信任和賞識。后來,這個上司極力舉薦高進出任另外一個部門的經理。
既然你的角色是職員,就要放聰明些,擺正自己的位置,切忌輕易“越位”。
張云是個很活躍的女孩,點子多,做事有股沖勁,很得上司器重,大家都覺得她的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張云有一個習慣:對于任何人的工作,她都會發表一番評論,認為別人都沒有她想得多、想得好。這個習慣讓很多同事都看不慣。
有一次,張云所在的部門開會,但到了會議室才發現,其他部門還沒有開完會,于是大家就在門外等候。
張云忍不住了,竟然一個人跑了進去,并對那個部門的工作發表了一番自己的見解,告訴大家應該怎樣怎樣,這番指手畫腳的評論自然引起了其他部門同事的反感。
后來,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好幾次。
直到有一次,她竟自作主張地簽了一個需要領導簽字的合同。當領導問起那個合同的事情時,張云說:“我覺得沒什么問題,所以就簽了。”
領導聽了這話,當時就氣急了。于是,張云很快就收到了解雇通知。
多動腦子,積極提出建議當然是好的,事實上,每個開明的領導都喜歡這樣的下屬。但是提建議也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如果到處評論他人的工作,甚至擅作主張,越俎代庖,那就犯了職場的大忌。
作為職員,應該腳踏實地,去做領導手下的得力干將,而不能去做自以為是的天才。執行上司的指令是每個職員必須嚴格遵守的職業操守。無論出于任何理由,對領導的指示不屑一顧的人,也許得意一時,但最終往往會陷入尷尬的境地。
需要指出的是,服從領導,并不表示不能向領導提意見,相反,作為下屬,應該多給領導提一些意見,但要注意方法,不能當面頂撞上司。
總而言之,職員既不能自以為是,越俎代庖,也不能一味地服從,而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服從領導的安排,在領導出錯時,采取一些柔和、委婉的方法指出來,這樣有利于領導的決策,保證自己的工作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