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溝通禮儀,好口才增添魅力(1)

俗話說:“會說話的令人笑,不會說話的令人跳。”說話是一門高深的藝術(shù)。如何說話、說什么話、說話的場合、分寸的拿捏,都是不容忽視的說話禮儀。在日常交際中,雖然不要求每個人都能說會道,但至少應(yīng)該掌握必要的說話方式與方法。如果能在責(zé)備的話里帶幾分撫慰,批評的話里帶幾分贊美,訓(xùn)誡的話里帶幾分推崇……多說智能的話、慈悲的話、喜悅的話,并注意學(xué)習(xí)、掌握和運用說話的禮儀,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能獲得極佳的人緣。

語言是個技術(shù)活——說話的基本禮儀

說話禮儀是各種禮儀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會不會說話、說什么樣的話、話怎么說,是一種修養(yǎng),也是一種能力。學(xué)習(xí)說話的相關(guān)禮儀、掌握說話的藝術(shù)非常重要。下面就簡單介紹一下說話的基本禮儀要求。

1.有禮

應(yīng)該將禮貌用語時時掛在嘴邊,比如“請”“您好”“謝謝”“對不起”“再見”等文明交往用詞。當(dāng)然,說話的禮儀遠不是將這些禮貌詞語運用一下就完事了,最重要的是在語言交流中體現(xiàn)出對別人的尊重和理解,盡量不說傷人自尊、傷人感情的話。

2.有理

說話有理,一是指所說的話在理,符合相關(guān)法規(guī)和交際慣例,二是指所說的話條理清晰,邏輯嚴(yán)密。只有這樣,才能增強你言語中的誠信之意,并使人準(zhǔn)確無誤地明白你要表達的意思。

3.有利

說話有利,是相對于交談的目的而言的。當(dāng)今社會,“見什么人說什么話”早已不再是圓滑和世故的表現(xiàn),而是社會交往的需要。巧妙地運用禮儀語言,可以使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和熱情,從而使局勢向更好的方向發(fā)展。相反,一語不慎,則可能使雙方之間的關(guān)系僵化,所以,我們應(yīng)該努力鉆研說話技巧,將自己的意愿和道理清晰而嚴(yán)密地表達出來。

4.注意場合

同樣的話在不同的場合,可能會起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因此,我們說話要注意場合。“言談得體”,這個“體”便是一種“禮”,是說話禮儀中重要的準(zhǔn)則。

5.注意規(guī)范

我們說話時還要注意規(guī)范,即措辭和語法的規(guī)范,不要隨便將一些俚俗之語用于公務(wù)場合,也不要滿口都是半文不白或中外文摻雜的句子,這不但不能證明你學(xué)問高深,反而會給人一種粗俗和做作的感覺。

6.口齒清晰,聲音適宜

口齒清晰,即說話不僅要邏輯嚴(yán)密、有理有據(jù),而且在口齒上要特別注重清晰明確。我們應(yīng)該使自己的嗓音樸實自然,聲音的高低適合說話場合與環(huán)境的需要,節(jié)奏要不緊不慢,吐字要清晰,不能口齒含混不清、聲音刺耳。

7.注意傾聽

聽,是說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說話共同形成了交談中的交流,從而使交談的目的得以順利實現(xiàn)。在與別人交談的過程中,善于聽別人說,讓別人在你面前陳述、傾吐,是一種修養(yǎng),也是說話禮儀的基本要求之一。只顧自己一吐為快,完全不顧對方的反應(yīng),是說話禮儀的大忌。交談時傾聽,可以讓我們了解對方的感情和意圖,從而使我們的答話更明確、更恰當(dāng)。因此,要想學(xué)會說話,必須同時學(xué)會聽話、善于聽話,才能幫你更好地說話。

此外,滔滔不絕只顧講自己感興趣的事,甚至只談自己的家事,不問別人是否對此有同樣的興趣,同樣是不符合交談禮儀的。

別讓說話毀了你——說話禮儀禁忌

正如說話講究禮儀技巧一樣,說話也是有禁忌的。記住下面這些說話的禮儀禁忌,無疑會讓你的人際交往更加順暢。

1.忌喋喋不休

喜歡喋喋不休到處抱怨的人,就像沿街乞討的乞丐一樣,他們總喜歡將生活中的無盡煩惱無休止地傾吐給別人,張口閉口都是抱怨,“我的命運太差了”“老天爺對我太不公平了”“我怎么這么倒霉啊”,其結(jié)果只能是招人厭煩而非同情。每個人都有很多煩惱,別人有什么義務(wù)浪費時間聽你喋喋不休地嘮叨和抱怨呢?

2.忌枯燥無味

有的人說話別人不愛聽,并不是因為他們喋喋不休,而是因為他們說的話枯燥無味,沒有重點、沒有觀點、平淡無奇、像白開水一樣。這類人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就會讓聆聽者失去耐心,很快就感到厭倦了。

3.忌插嘴插舌

在別人說話時插嘴插舌是不尊重別人、沒有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喜歡插嘴插舌的人,總是在別人說到興起處,冷不防地半腰殺進來,讓說話者猝不及防,不得不中途停下來聽他們說。他們有時會插到別的話題上,有時是把別人的結(jié)論代為說出來,以此炫耀自己的能耐。不管是哪種情況,都會讓原來說話的人心生不滿和厭惡。

4.忌心不在焉

心不在焉是一種很沒禮貌、很傷人感情的行為。心不在焉的人平時最愛開小差,心神常常游移不定。如果你正在告訴他一件很重要的事,他的眼睛雖然看著你,好像若有所思的樣子,但他的靈魂或許早就飛到九霄云外去了,這時候如果你突然就所談的問題征詢他的意見,他往往會像靈魂回竅一樣地問:“噢,你剛才說到哪兒啦?”“你剛才說什么來著?”相信這時候你一定會覺得很掃興,全然失去了繼續(xù)說下去的興致。

5.忌武斷暴躁

武斷暴躁的人,往往是一種缺少耐性且非常自負(fù)的人。他們覺得自己永遠是對的,問題一定出在別人身上。如果你想追問為什么或要個解釋,他們會很不耐煩甚至暴躁地對你說:“不要煩我。”“事情本來就是這樣,沒有什么好解釋的。”相信沒有人喜歡和這樣的人打交道。

6.忌空泛說教

通常情況下,地位比別人高、年齡比別人大的人,潛意識里往往會有一種優(yōu)越感,覺得自己比別人有經(jīng)驗、比別人懂得多,因此在說話時難免帶有說教的腔調(diào)。我們時常聽到說教者這樣說:“你要知道,我并不是在干涉你的行為。”“現(xiàn)在我不喜歡講這一類事情。”“我覺得有一些話不得不和你講。”“我或許不應(yīng)說這些話,但你必須明白,我是為了你好。”

其實,說教者說的這些話里,肯定也有正確忠告的成分,但這些忠告往往因為帶有說教的腔調(diào)而引起談話對象的逆反情緒,從而導(dǎo)致對方不接受。既然是為了說服教育別人,那么就應(yīng)該注意如何讓對方接受你的意見,所以要竭力避免高高在上、目空一切的空泛說教,而應(yīng)該拿出鮮明、生動、形象的事例讓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

7.忌對失意人談得意事

一位新任縣長宴請退居二線的老縣長。席間端上來一盤油炸田雞,老縣長用筷子點了點說:“老弟,青蛙是益蟲,不能吃。”新縣長不假思索,隨口說道:“沒關(guān)系,都是些老田雞,已經(jīng)退居二線,沒什么用處了。”老縣長聽完頓時臉色大變,厲聲問道:“你說什么?你剛才說什么?”新縣長本打算開個玩笑,不料說漏了嘴,觸到了老縣長的“逆鱗”,頓時覺得尷尬萬分。席上的友好氣氛霎時間被破壞……

從說話的禮儀要求來說,說話時應(yīng)注意對方的心理忌諱,對心境不同的人說不同的話,正如《治家格言》中所說:“莫對失意人談得意事。”

8.忌隨便使用專業(yè)術(shù)語

一位人口普查員正在填寫人口登記表,只聽他問一位沒有文化的老太太:“您有配偶嗎?”老太太愣了半天也沒弄明白是什么意思。幸好旁邊有人解釋說:“他是問您有老伴嗎?”老太太這才恍然大悟。

如果想得到最佳的溝通效果,必須顧及對方的文化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從而有針對性地使用恰當(dāng)?shù)姆Q呼、詞語、句子。如果對方根本聽不懂,還談什么溝通呢?

9.忌談對方不懂的話題

對方不懂,也不感興趣,那就請你免開尊口。滔滔不絕地說一些對方不懂的東西,對方要么認(rèn)為你很迂腐,要么認(rèn)為你是在故意賣弄,是有意在使他難堪。

10.忌出現(xiàn)爭辯時,把對方逼上絕路

當(dāng)即將陷入頂撞式的爭辯旋渦時,最好的辦法就是避開它,不去爭論。針鋒相對、咄咄逼人的爭辯只能屈人口,很難服人心。千萬不要指望僅僅以口頭之爭,就可以改變對方固有的思想和成見。爭來斗去,就算你贏得了口頭上的勝利,獲得了勝利的滿足感,也并不代表你真的勝利了,因為你可能因此失去了對方的好感和友誼。

所以在交談中,應(yīng)該堅持“求同存異”的原則,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人。

11.忌過于賣弄自己

喜歡說大話,“吹牛皮”的人,大多數(shù)是外強中干的,他們的目的無非是引起別人對他們的關(guān)注,以滿足他們的虛榮心。人與人交往,貴在誠信。自己辦不到的事情,拍著胸脯胡亂吹噓,難免會給人華而不實的感覺。

一味地賣弄自己,彰顯自己知識淵博、才華橫溢,會令對方產(chǎn)生相形見絀的難堪,這非常不利于彼此之間的交往。

12.忌用訓(xùn)斥的口吻去說別人

人類有一種共性:任何人都不喜歡接受別人的命令和訓(xùn)斥。因此,人與人相交處,應(yīng)該建立在彼此關(guān)系平等的基礎(chǔ)上。任何一方都不能自以為是,居高臨下,唯我獨尊。

盛氣凌人的訓(xùn)斥不僅會刺傷對方的自尊心,久而久之,還會使你成為孤家寡人。

13.忌隨意觸及隱私

隱私是人心靈深處最敏感,最易被激怒,最易被刺痛的角落。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獨屬于自己的空間,都有一塊不希望被人侵犯的領(lǐng)地。現(xiàn)代人非常注重隱私權(quán)。朋友出于信任,可能會把內(nèi)心的秘密告訴你,這是你的榮幸。

但是,如果你不能保守秘密,則會對你的朋友造成傷害,甚至招致朋友的怨恨。因此,無論是在當(dāng)面還是在背后,我們都應(yīng)竭力回避有關(guān)隱私的話題。

14.忌說話時做一些不禮貌的動作

為了表示對對方尊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端莊的說話姿態(tài)。抖腿、挖鼻孔、挖耳朵、打哈欠、伸懶腰、左顧右盼、不停地看手表、玩東西等,都是不禮貌的動作行為。

兩耳一口,多聽少說——傾聽禮儀

在人際交往中,多聽少說,善于傾聽別人說話,不僅是一種修養(yǎng),也是一種能力。因為認(rèn)真傾聽別人說話,不僅是尊重說話者的表現(xiàn),也是捕捉談話信息的最重要手段。

傾聽別人說話,必須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同時還要輔之以其他的行為和態(tài)度,這是傾聽別人說話必須做到的禮儀。具體而言,傾聽別人說話應(yīng)該注意以下幾點禮儀要求:

1.傾聽別人說話要全神貫注

當(dāng)對方正在說話時,如果我們東張西望,或低頭只顧做自己的事,或面露不耐煩的神情,這些都是不禮貌的表現(xiàn),會使對方產(chǎn)生反感。因此,我們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不僅要有良好的辨聽能力,還要表現(xiàn)出洗耳恭聽、全神貫注的神態(tài),以示對說話者的尊重,從而增強說話者的信心,達到提高交談的效果。

2.配合以適當(dāng)?shù)谋砬?

傾聽別人說話時,我們的面部應(yīng)該保持自然的微笑,并且表情要隨著對方談話內(nèi)容的變化而有相應(yīng)的變化,恰如其分地有所回應(yīng)。

3.不要中途打斷對方的談話

很多時候,談話并不一定一下子就能抓住實質(zhì),應(yīng)該讓對方不慌不忙地把話說完,即使對方為了理清思路,做短暫的停頓,也不要貿(mào)然打斷對方的話,以免影響對方的思路。

4.避免沉默不語

在談話中,我們要有響應(yīng)地聽,不要做“悶葫蘆”,可以適當(dāng)采用提問、贊同、簡短評論、復(fù)述對方話頭等方法,配合對方的語氣表述自己的意見。

5.體察對方的感覺

一個人感覺到的往往比他的思想更能引導(dǎo)他的行為。體察對方的感覺,即把對方話語背后隱藏的情意復(fù)述出來,表示接受及了解他的感覺,有時會產(chǎn)生很好的效果。

6.要注意反饋

聆聽對方的談話要注意信息反饋,及時驗證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了對方的意思。可以簡要復(fù)述一下對方的談話內(nèi)容,并請他糾正。這樣有助于我們對對方談話內(nèi)容的準(zhǔn)確把握和理解。

7.抓住主要意思

善于傾聽的人,往往能分析出對方話里哪些內(nèi)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以便抓住問題的實質(zhì),避免造成誤解。

8.思考要跟上談話的節(jié)奏

通常情況下,思考的速度要比說話的速度快好幾倍,因此在傾聽對方談話時,大腦要抓緊工作,勤于思考和分析。如果我們在傾聽時心不在焉、不動腦筋,就會記不住對方的談話內(nèi)容,對方就不得不反復(fù)重復(fù)談話的內(nèi)容,這樣就會耽誤時間,影響談話效率。

9.耐心地聽

在聽對方說話時,不要因為對方的敘述平淡而不耐煩,也不要在別人結(jié)結(jié)巴巴說不清時,露出煩躁和責(zé)怪的神情,更不應(yīng)該在別人講不同意見時,聽不進去甚至反駁對方或和對方爭吵。

10.反應(yīng)要冷靜

一個善于傾聽的人,總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過于激動,往往會影響表達或聽取的效果。

11.表示贊賞

一個友善、同情而有耐心的傾聽者,應(yīng)該對別人的談話,真誠地表示贊賞,提出別人感興趣的話題,鼓勵他們談?wù)撟约杭捌渌〉玫某删汀?

12.要注意對方的肢體語言

一個人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并不一定完全在他的話語中,因此在傾聽對方說話時,還要注意對方的聲調(diào)、情調(diào)、態(tài)度以及手勢、動作等,以便了解對方的真實意圖。

13.不要喧賓奪主

不要表現(xiàn)自己,好像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只有自己才能給對方以啟發(fā)。自以為是的人,往往是最不會傾聽的人,也是最不受歡迎的聽眾。

贊美是法寶——贊美禮儀

贊美是一種成本最低、回報最高的人際交往法寶,也是現(xiàn)代社交禮儀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真誠地欣賞和贊美,可以使你的人際關(guān)系更加和諧。每個人身上都有亮點,發(fā)現(xiàn)它、贊美它,只要你的贊美是真誠的,發(fā)自肺腑的,沒有一個人會抗拒你的善意。

贊美要想取得預(yù)期乃至事半功倍的效果,應(yīng)當(dāng)遵循以下禮儀原則: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棉县| 上蔡县| 东源县| 陆丰市| 浪卡子县| 广德县| 诏安县| 东平县| 合山市| 尼玛县| 广宁县| 黑龙江省| 石景山区| 察哈| 普兰店市| 西丰县| 囊谦县| 临桂县| 凤城市| 定西市| 九江县| 西藏| 扶沟县| 屯昌县| 依安县| 乌鲁木齐县| 灵璧县| 改则县| 广丰县| 曲水县| 鄂托克前旗| 洛南县| 滦南县| 山东| 绍兴县| 景德镇市| 辰溪县| 咸阳市| 连南| 高雄市| 静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