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參透員工心理密碼—選人用人有講究(1)
- 每天學一點管理心理學
- 墨墨
- 4831字
- 2016-01-07 14:37:26
領導想要成大事,絕不能僅靠強力手腕和嚴酷的管理手段,人情味十足的慰藉更能引起共鳴。一半是體貼的“溫情”,一半是嚴格的管理,在強硬中透著溫情,就像放風箏一樣,拉得太緊就要學會放松,如果太松了,又要往回收線。只有張馳有度,才能把握全局,人心歸附,成就大事。
對害群之馬要嚴懲不貸
每個單位、每個企業都有少數的“刺頭”式員工,他們不服從管理、我行我素,有的還以敢與領導對抗而自鳴得意。對這樣的人,管理者要敢下狠手,必要時當機立斷、嚴懲不貸。
日本伊藤洋貨行的總經理岸信一雄是個經營奇才,是由董事長伊藤先生從“東食公司”挖過來的人才。伊藤洋貨行最早從事衣料買賣的生意,所以在食品領域一直是弱項。而岸信一雄對食品業的經營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是一個能力出眾的人才。
岸信一雄來到伊藤洋貨行,很有干勁,為伊藤洋貨行做出了突出貢獻。短短10年時間,岸信一雄將伊藤洋貨行的業績提高數十倍,使得一度較弱的食品部門呈現出一片蓬勃的景象。
但是,無論是工作態度還是對經營、銷售的理念上,伊藤和岸信一雄從一開始便呈現出極大的不同。岸信一雄重視對外開拓,常多用交際費,對下屬也放任自流。伊藤則走傳統保守的路線,一切以顧客為先。為了公司的發展,伊藤一直遷就著岸信一雄的管理風格。隨著時間的推移,二人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但是岸信一雄依然按照自己的方法工作,從不理會伊藤的勸告。由于經營業績始終保持在水準以上,甚至有飛躍性的增長,充滿自信的岸信一雄就更加飛揚跋扈了。
但是,伊藤認為:“秩序和紀律是企業的生命,也是我管理下屬的法寶,不守紀律的人一定要從嚴處理,不管他是什么人,為企業做過多大貢獻,即使會因此降低戰斗力也在所不惜?!?
為此,雙方意見的分歧愈來愈嚴重,終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伊藤看出岸信一雄不會與他合作,于是便決定對他嚴懲不貸,果斷地解雇了岸信一雄。
對最重視紀律、秩序的伊藤而言,雖然也希望看到食品部門的業績持續上升,但是他卻無法容許“治外權”如此持續下去,因為這樣會毀掉過去辛苦建立的企業體制和經營基礎,也無法面對眾多下屬。
如果違反規則的不是少數人,而是大多數人,領導也不能因此而姑息遷就,認為“法不責眾”,遷就大多數人的做法雖能求得一時的穩定,卻會留下更大的隱患,后果只能是威信盡失、管理不力。而且,一旦領導者形成這樣的思維定式,就會變得束手束腳、喪失原則。因此,絕不能為了尋求大多數人的支持而放棄自己的原則。應該對犯錯較嚴重或帶頭犯錯的害群之馬進行嚴懲,“殺雞儆猴”,而對其他情節較輕的員工網開一面。這樣既能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又能維護團隊的穩定。
有一個人,因為能力出眾,被上級選中,擔任公司生產部部長一職,正躊躇滿志準備好好干一番事業。誰料,上任不到一個月,在首次發工資的第二天,就有工人罷工。他倒吸一口涼氣:罷工是在舊社會工人對付資本家采取的手段,沒想到今天輪到自己頭上了。一了解情況才知道,原來頭天晚上公司搞了一次文化晚會,新老員工一起聯歡,互相一打聽,早到公司兩三年的員工工資比新來的員工工資多了差不多一半。于是有些新員工覺得不合理,便鼓動生產部其他人罷工。這個人趕到車間勸說員工,過去了幾個小時后,他的苦口婆心沒有效果,工人們仍然不復工。
這個案例發生在改革開放之初,這家企業叫四通,而這個人就是曾任四通和華為副總裁的李玉琢。案例中的老員工每月工資為兩三百元,而新員工第一個月拿到的工資不超過150元。此時的李玉琢剛進入四通不久,他的基本判斷是:相對以前的工資(每月最多拿80元),四通給這些新員工的已經夠多了,這些人中的大部分肯定不愿放棄現在的這份工作。于是,他果斷地宣布:公司不會給他們加一分錢,如果還有員工不復工,就堅決開除。
最后,大部分員工都無奈地回去繼續工作,留下來的4個帶頭鬧事的人還想繼續和李玉琢討個說法,李玉琢立即宣布將這4人開除,工人們一下子被鎮住了,一場風波也順利地化解了。
在改革開放之初,這也確實算得上驚人之舉。在回顧這段經歷時,李玉琢說了這樣一句話:“其實工作中的很多事情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也都知道該怎么做,但有的人敢做,有的人不敢做,差別就在于敢與不敢之間?!?
在今天的很多企業里,領導者談的更多的是人性化管理,以至于對很多破壞職業規則的員工經常網開一面,不敢處罰,這其實是最大的“不人性”。人性化管理沒有錯,但真正的人性化管理必須建立在對“人”負責的基礎上。如果員工連起碼的職業規則都不能遵守,領導者還一味地縱容,那就是對這個員工最大的不負責。
管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木桶原理”。“木桶原理”是指一只木桶想要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也就是說,一只木桶無論有多高,能盛多少水,最終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而不是最長的那塊木板。
“木桶原理”對于企業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在一個企業里,整體團隊再優秀,如果有一兩個扯后腿者,團隊的優秀就會被大大減弱。
作為領導者,必須深切明白“木桶原理”提示的管理寓意。當團隊中出現個別影響整體隊伍素質與能力的員工時,一定要及時改變這種狀況,不能因為對這一個人的疏忽導致無法彌補的錯誤。
對不同的員工,領導者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有些員工并不是故意犯錯,只是因為能力上的欠缺而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對這類員工,可以先進行教育,投入多一些的時間和精力幫助這類員工提高能力,以使其符合團隊的要求。
而對于一些故意為之,有意破壞團隊的員工,可以先警告。如果警告沒有產生作用,那么,領導者就要毅然決然地對這樣的員工進行嚴懲。每個領導者在管理現代企業時,同治軍一樣,要有嚴明的紀律和有令則行的作風。如果不顧紀律,無視團隊,對有意破壞者心存仁慈,就會使人心叛離,組織也不能發揮很好的作用。市場就是戰場,而戰爭是殘酷的,為了贏得主動,在管理員工時就不能受感情和私欲的影響,對不服從命令、不利于隊伍團結的“爛桃”式人物,就要堅決處理。
總之,要采取適當的手段讓害群之馬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從而把整個局面納入到正確的管理軌道上來。
看學歷更要看能力
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較大的轉變,學歷已經變得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在招聘廣告上我們還是會經常看到“要求學歷本科以上”的字樣,也很少有哪個企業在招聘時真正不在乎學歷,而且在一些正規的企業里,如果沒有足夠高的學歷,是不予考慮加薪、升職的。企業在人才的競爭上出現了一種盲目攀比學歷的不良傾向,似乎聘用的人才學歷越高越好,在職的員工高學歷的越多越好。有消息說,在職場上,學歷程度為本科的人,與學歷程度為研究生的人相比較,平均年薪要少大約2萬元左右。從這里可以看出,學歷在企業招聘和考核工作中的重要性,這也足以讓“知識就是財富”這一格言揚眉吐氣。難怪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人堅定了考研或者讀MBA的決心,他們認為一旦有了高學歷,就可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夜看遍長安花”了。看來在人才市場上,學歷仍然是一個隱形的、力量巨大的殺手,生生地把那些沒有一紙文憑的人拒之門外。
其實,一個人獲得了某種學歷,僅僅是對他的才學程度和能力大小做出預測的一種根據,并不代表他真正的知識水平和實際才能,只表示他可能達到的某種知識程度,或者說他可能向社會提供的勞動質量和數量。所以,有學歷不等于就有能力,有文憑也不等于就有水平。同樣,沒有學歷不等于就沒有能力,沒有文憑不等于就一定沒有水平。大量事實說明,不少才華橫溢、能力卓絕的人才,他們并沒有較高學歷,有的甚至沒有大學文憑,例如美國著名發明家愛迪生、俄國文學大師高爾基、瑞典大科學家諾貝爾,世界第一首富比爾·蓋茨等。這些人雖然都沒有很高的學歷,但是他們取得的成就是非凡的,我們能因為他們沒有高學歷,就說他們沒有學識嗎?同樣,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能夠輕易發現,很多擁有高學歷的人,在工作中能力平平,毫無建樹,庸庸碌碌地過完了一生。
領導者在選擇錄用人才時,只能把學歷作為一個用人的參考條件,更重要的是要看這個人的實際能力。如果企業不從實際出發,競相制定一些高學歷的規定,對學歷的要求過于苛刻,甚至唯學歷取人,大搞唯文憑論,則很難選拔出真正優秀的人才。衡量人才既要有文化程度方面的要求,更要重視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真正使那些有學歷、有智慧又有能力的人得到重用。
當年美菱集團的前身轉產冰箱的時候,缺乏設計人才。這時,一個外粗內秀的普通員工范賢龍帶著自己畫的圖紙,闖進了美菱老總張巨聲的辦公室:“廠長,我會畫圖,會設計,我可以干給你們看?!?
張巨聲很興奮,當場表態支持:“你能做我當然支持你,給你3套模具設計任務,9天完成?!?
到第8天上午10點,范賢龍就完成了全套設計,把圖紙交給了集團總工程師審定,結果一次通過。
張巨聲立即把人事部門的領導找來,要求將范賢龍從崗位工人提升為技術員。范賢龍原是68屆的初中畢業生。在張巨聲的支持和鼓勵下,上夜大,并且獲得了公派出國的機會。張巨聲也有意識地培養他,給他下任務,壓擔子。
“廠長,既然你讓我干,干了我就不會退下來!”范賢龍說。
有一次,廠里從意大利梅洛尼公司引進了一條全自動冰箱生產線,范賢龍主動請纓,要求承擔組裝任務,包括對老生產線進行全面規劃改造。盡管那些地下涵道、供水管道、微機電纜、地溝和排氣管等盤根錯節,非常復雜,但是范賢龍充分發揮了自己在設計方面的特長,完成得十分出色。即使是地面的部分,他也巧設計巧安排。
后來,范賢龍又被多次提拔重用,被評為工程師、科研所副所長。范賢龍在后來這樣評論他的老領導:“張總只認才,不認人。但是,像我這身份、這學歷受到這樣的重用,整個合肥市也就這么一個?!?
其實,在美菱集團,經張巨聲提拔起來的領導骨干有很多,張巨聲從不搞什么按資排輩,只要是人才,能真正為廠里辦實事,他就提拔。
正因為他的這一舉動,美菱集團積聚了一大批賢才良將。
在高科技產業中,沒有學歷、資歷不夠的人能被提拔的很少,像張巨聲這樣破格提拔人才的企業簡直是鳳毛麟角。大量事實證明,一些真正的人才就是從這些沒有學歷的人中脫穎而出的,不能識別這樣的人才,是企業的損失。張巨聲的舉動拋開了學歷的偏見,卻收效頗豐。
日本的著名企業家盛田昭夫寫了一部書,書名叫作《讓學歷見鬼去吧》。當時,在日本社會流行以名牌大學出身來評價人,盛田昭夫在書中據事論理,駁斥了這種觀點和做法。他說:“我想把索尼公司所有的人事檔案全部燒毀,以便在公司里杜絕學歷上的任何歧視。”所謂“燒毀人事檔案”,即當員工加入公司之后,他的學歷等相關內容便不再記載在他的人事檔案上,而只有員工年齡、加入公司的年月日等信息。
盛田昭夫是這樣說的,并且不久之后就將這句話付諸實施了,此舉促使在他的公司內部,一大批真正優秀的人才脫穎而出。
“燒毀人事檔案”正是盛田昭夫的用人之道。他的用人宗旨是信奉唯才是用,而不是憑文憑而論。尤其是對科技和管理人員的考核,主要是看他們的實際才能,而不是注重其學歷。不管是什么工種,無論職務高低,來應聘的人員都需要進行嚴格的考試以后才能被錄用。分配工作或提升職位時,主要依據是他考試成績的好壞和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能力。
正是因為盛田昭夫在用人時能夠拋開一切“唯學歷”的觀點,堅持公正、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才使索尼公司人才濟濟。幾年以后,公司就擁有了一支由優秀的科技和管理人員組成的龐大人才隊伍。
同在日本,西武集團總經理堤義明也是一位重能力不重文憑的人,他被松下幸之助譽為“日本服務第一人”。
從擔任總經理以來,堤義明就旗幟鮮明地反對迷信一紙文憑,并且把這稱為“學歷信仰癥”。在西武集團,很多高層管理人員都沒有高學歷,卻有誠意和人格。所以,在西武集團,錄用新員工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高中學歷程度的人和那些大學畢業者有同等面試的機會,都有可能成為西武集團的職員。
有一次,在和松下幸之助談話時,堤義明這樣假設:如果把本田宗一郎和松下幸之助這樣的人送到東京大學受教育,那很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本田汽車和松下電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