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男孩獨立要趁早——父母學會放手,男孩才有出息(6)
- 培養(yǎng)有出息男孩的100個細節(jié)
- 墨墨
- 3726字
- 2015-12-28 12:15:53
家長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別等到孩子逐漸長大了,才知道做錯了。尊重孩子的想法,從根本上說是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不是父母的附屬物,他遇到事情有自己的看法。對于孩子的意見,父母應該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勵。例如,孩子對課余活動的安排,父母應該盡量尊重他們的意見,意見有分歧可以在協(xié)商的基礎(chǔ)上解決,千萬不要搞“一言堂”。
如果你不想讓孩子失去獨立的意識,失去美好的未來,那就收起你那些不合時宜的強制手段和行為吧。
給男孩發(fā)言權(quán)的意義
男孩逐漸長大,變得成熟懂事,慢慢地,他就會有表達意見的想法??墒?,當男孩想要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時,卻會有人打擾,甚至橫插一杠子。家長和老師通常會通過明說或暗示的方式,影響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本來孩子腦子里自有主意,被家長和老師一干擾,就可能改變主意,或者動搖于各種見解之間,或者盲從附和隨大流。這樣就使孩子變得缺乏主見,嚴重影響他們思維獨立性的發(fā)展。
這種干涉孩子發(fā)言的行為是不值得提倡的。父母應該特別注意,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應該給男孩發(fā)言的權(quán)利。
可是,實際上不少父母都會忘記這點,很少給孩子自主說話的機會。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場景:
媽媽帶著兒子吃飯。她看見桌上的菜很新鮮,就趕緊用筷子夾了一點,向兒子的口里塞,邊塞邊說:“這菜好吃,又有營養(yǎng),來,張嘴!”
兒子扭過臉去,說:“不吃!”
媽媽夾著菜,說:“不吃?這菜很好吃的。來,吃一口。”說著,又把筷子遞到兒子嘴邊。
兒子就是不吃。媽媽把菜硬塞到兒子嘴里,結(jié)果他嚼也沒嚼,當即就吐了出來。媽媽一看,頓時火了:“不吃,怎么長身體啊!”
這又是何必呢?孩子不吃有他的理由,你就聽聽他說話,讓他發(fā)表一下意見,又有什么不可以的,為什么非要弄得孩子沒心情,自己也大動肝火呢?
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quán)利,孩子也不例外。家長要想想,自己給孩子說話的權(quán)利了嗎?不要動不動就讓孩子“住口”,這樣只會讓孩子失去獨立精神。
在你批評他的時候,請不要說“你不用解釋了,我不相信”“別再找理由了,我不會相信你的”之類的話。當你把孩子的口堵上時,同時也會把他的耳朵堵上。如果你不讓他發(fā)表意見,他也聽不進你的話。這將不利于親子之間的交流。
給予孩子充分發(fā)言的權(quán)利,讓孩子發(fā)表意見和看法,講講所思所想,不僅有利于親子關(guān)系的融洽,更重要的意義在于,這將會使孩子變得善于思考,自主意識增強。
一個男孩對畫畫很感興趣,于是爸爸經(jīng)常帶他去看畫展,并鼓勵他積極思考、發(fā)表自己對作品的看法。
一次,爸爸帶男孩去參觀個人畫展,但事先并沒有告訴男孩這是一個個人畫展。爸爸領(lǐng)孩子轉(zhuǎn)了一圈后,故意問他:“你覺得哪些畫風格比較好?”
“我覺得這些好像是一個人畫的,畫得都很好?!蹦泻⒂悬c疑惑地說。
“是嗎?你覺得好在哪里呢?沒關(guān)系,你盡管說。”爸爸仍不忘鼓勵兒子。
男孩說:“布局好,氣魄大,大膽,用筆也好?!?
爸爸聽后滿意地笑了。
家長不但要給孩子發(fā)言的權(quán)利,還要鼓勵和引導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哪怕孩子的意見是錯誤的,父母也應該讓他說完,然后再給予恰當?shù)闹笇А?
平時與男孩交流的時候應該民主一些,學會尊重孩子的決定。對孩子的不同觀點,父母盡量不要持反對態(tài)度。孩子有自己的看法,說明他不再依賴你,而是在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
這時,父母明智的做法是和孩子一起討論他的觀點,做出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學會做決定。即使男孩的決定會讓他摔一跤也不要緊,因為男孩的自主能力就是在一次次的鍛煉中提高的。
早教專家認為,4歲的孩子就已經(jīng)開始有表達個人意見的需求與能力了。
從襁褓時期對父母完全的依賴,到發(fā)展自我意識、建立自信、試驗探索,終于長成一個獨立的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他慢慢感覺到權(quán)利的存在;同時,他開始希望能掌握權(quán)利。
這個時候,他也慢慢地體會到“發(fā)言權(quán)”的存在,也相信自己有運用權(quán)利的能力。但是,他不確定該怎么做,因此便效法父母的模式,從中去修正自己的軌道。在這種情況下,他希望自己的權(quán)利受到肯定。
當然,父母比孩子擁有更大的權(quán)利,甚至能讓孩子完全得不到任何權(quán)利,但這么做的后果就是造就一個沒有主見、沒有獨立意識而且脾氣暴躁的孩子。對此,你會怎么做呢?你會像一個獨斷的法官一樣,不給孩子任何發(fā)言的機會,還是鼓勵他說話呢?此時,相信你的心中已經(jīng)有選擇了。
愛頂嘴不是壞事兒
遇到批評,孩子少不了爭辯幾句,孩子愛爭辯,幾乎是普遍現(xiàn)象。很多父母對于孩子這種“不聽話”的行為都很憤怒,一旦孩子爭辯,就會呵斥、責罵孩子。這是因為父母不知道一個秘密:孩子愛爭辯說明他的獨立意識比較強。
小文放學回家后總是先看電視,然后再和小朋友打一會兒球,快到睡覺時才想起寫作業(yè),因此總要熬到很晚才能睡覺,第二天早晨起不來床。
于是,媽媽早晨上班前總要對他說:“放學后要先寫作業(yè),寫完作業(yè)再看電視或同小朋友玩?!?
可是小文一回家就忘了媽媽的話,書包一扔就開始玩起來,等媽媽回來后,他才想起寫作業(yè)的事。
媽媽說:“難道你又忘了我早晨對你說的話了?”
小文便說:“我在深夜時的學習效率更高?!被蛘哒f:“白天外面太吵,我沒有辦法思考?!?
如果你仔細聽聽孩子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找的理由有一部分自信在里面,即便這可能只是他一時的托詞。
對此,家長要正確看待。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認為,能夠同父母進行爭辯的兒童,在以后會比較自信、有創(chuàng)造力、合群。漢堡心理學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證實:“隔代人之間的爭辯,對下一代來說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由此看來,孩子爭辯的行為中確實隱含著很多積極的信息。可是,現(xiàn)實中很多家長沒有做過透徹的思考,孩子一爭辯,自己無言以對,便會拿出家長的身份去壓制孩子,大聲地對孩子說:“住嘴!你怎么有這么多話!”
很顯然,這種不讓孩子爭辯的做法是不對的。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矛盾和分歧日趨增多,由此引發(fā)爭辯是很正常的事情。對于孩子們的爭辯,有的父母覺得這是孩子不聽話、不孝順的表現(xiàn),這種看法就太嚴重了。如果孩子爭辯的時候,你總是嚴顏厲色地加以扼制,長此以往,他就會與你產(chǎn)生對抗情緒,對你不信任,以至于彼此溝通困難。
專家認為,孩子與父母爭辯是一種自信、自立、自尊、自強的表現(xiàn),是一種心理的宣泄。爭辯表明孩子在走自己的路,開始有自己的決定。
飯做好了,媽媽叫兒子吃飯,叫了很多遍,兒子都沒有起身。于是,媽媽走過去,拿走兒子手上的畫筆,說:“等我們吃完了再畫?!?
這時,9歲的兒子生氣地把椅子往后一推,頂了一句:“為什么?我還有些事要做,我要先把它做完?!?
是的,孩子有自己的決定,當他爭辯、挑釁的時候,就是在試驗他能力的極限在何處;當他同父母拌嘴的時候,他就是在估量自己。爭辯可以讓孩子擺脫無方向狀態(tài),走向獨立,讓他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強。
而且,父母與孩子爭辯,還可以讓孩子弄清是非曲直,學習一些知識,了解自己的能力,養(yǎng)成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以理服人、平等公正的好品質(zhì),形成好的人格。
有一天,聞一多因為女兒哭,攪得他心煩,便厲聲斥責了女兒幾句,這下女兒倒哭得更來勁了。
這一吵鬧,嚴重影響了他的思考與工作,情急之下,他走過去連唬帶嚇地在小女兒的屁股上打了兩下。
這時,兒子走了過來,批評說:“爸爸,你這樣不對,你是搞民主運動的,天天講民主,在家里怎么就動手打人呢?”
聞一多聽了一愣,靜坐沉思了一會兒,走到兒子面前,認真地說:“這次是爸爸錯了,不該打小妹,我小時候父母就是這樣管教我的,所以我也用這樣的辦法來對待你們。希望你們記住,將來不要用這樣的方法對待你們自己的孩子?!?
作為父母,你不但不能拒絕孩子的爭辯,反而要歡迎孩子爭辯,給孩子爭辯的權(quán)利,這樣做不會丟了父母的面子。不要擔心孩子會不聽話,不尊重你,與你為難。孩子也是講道理的,在與你爭辯時,孩子覺得你講正義、講道理,他會打心眼里更加愛你、信賴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過爭辯弄明白了,會心悅誠服地去做。如果你不給他爭辯的機會,反而會激怒他,讓他去蠻干。
盧卡斯想和同學去商業(yè)街逛逛,可是父親擔心他的安全,便拒絕了他的請求。盧卡斯很生氣,便找父親理論。
他對著正在看報的父親大聲喊道:“你這樣太不公平了!為什么我不能去?”
父親拿著報紙,嚴肅地說:“這個話題就到此結(jié)束吧?!?
盧卡斯抗議道:“為什么我不能去!戴維可以!麥克斯可以!甚至比我小的湯姆也可以!為什么不讓我去!”
父親依然不爭辯,說:“這個話題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盧卡斯繼續(xù)說著自己的道理:“你可以給他們的爸爸媽媽打電話!他們會告訴你那兒很安全。真是搞不懂你到底在擔心什么呀!難不成你認為商業(yè)街上會有人向我開槍嗎?”
然而,父親依然說:“這個話題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盧卡斯越來越不耐煩了,他說:“你就會這么說!我知道你就會說這句話。這個話題已經(jīng)結(jié)束了,這個話題已經(jīng)結(jié)束了……”
父親沒有理他,翻一頁報紙,接著看下一版。
“不,”盧卡斯突然叫道,“我一定要去!”
父親拉住了他,把他鎖在房間里,于是,他繼續(xù)鬧。整整一天,盧卡斯一家都沒有安生。
為什么要拒絕孩子的爭辯?當孩子與你爭辯的時候,說明他正試圖和你講道理,如果你不給他爭辯的權(quán)利,他就會學你,也變得不講道理。
當孩子爭辯的時候,他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想法,這是獨立意識的表現(xiàn)。家長應該學會接受孩子的爭辯,與孩子商量,呵護孩子的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