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采購一定要技術出身嗎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顯示,美國有147所高校設有“采購”這個專業。而中國高校是沒有“采購”這個專業的,中國的高校既然沒有采購專業,那學什么專業的人從事采購工作比較合適呢?或者過去做什么職業的人轉做采購比較合適?有些公司招采購偏好技術出身的,那么采購一定要技術出身嗎?
宮老師自己在做采購經理、搭配下屬團隊的時候,喜歡把不同專業的人放在一起。團隊里有搞技術的,對公司產品比較熟悉;有學法律的,精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簡稱《合同法》);有學貿易的,甚至還有學外語的……團隊是各專業搭配起來的。工作中誰能做一個好的采購,宮老師覺得跟過去學什么專業關系不大。有些人覺得搞技術的好像更容易成為優秀的采購,表面上是這樣,但事實上不一定。有學員說,“我是很專業的”。宮老師問什么專業,他說機械設計專業。宮老師問那現在采購啥?他說采購電器零件,還有橡膠零件——搞技術的往往只專精一個專業,不見得對所有專業都熟悉。搞財務的,好像應該熟悉成本知識,但如果不懂產品,照樣無法做成本分析。另外我們不能忘記,采購是個與人打交道的工作。有人覺得做采購很痛苦,我覺得他是不善于和人打交道。對內是需求部門,不同部門有不同特點;對外是供應商的銷售,對上是領導,都是活生生的人。我們是在跟人群、與各色人打交道。采購是項商務活動,有很強的靈活性,善于跟人打交道就能掌握這個靈活性。搞技術的好像很專業,但如果很死板,供應商、內部用戶都會很難接受他。沒有滿意度,工作質量就不好,這個人也不會有什么成就感。
當然,如果具體到某個采購項目或者某個特定時期,就不一定了。例如,有的企業在搞國產化,針對進口件在國內找合適的供應商,那么在采購前期,就會有大量的技術問題,這時候找做技術的人來和供應商溝通更具優勢;如果產品技術穩定了,無非是尋找新的供應商,談價格,這時候搞技術的就不一定更有優越性。
順帶多說一句,不單是采購,其他工作崗位也是一樣。什么人能成為優秀的領導?這個事兒宮老師在Y集團的時候就特別注意觀察過,因為宮老師當時是領導的秘書,未來有可能成為領導。最后宮老師發現,什么特質的人都可能當領導,領導里什么性格的人都有,最重要的是他能把自己的專業、自己的性格發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