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濟水二(2)

《書》舜耕歷山,亦云在此,所未詳也。其水北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zhèn)群怂愠蓛舫匾病3厣嫌锌屯ぃ笥揖就撊崭┭觯繉︳~鳥,水木明瑟,可謂濠梁之性,物我無違矣。湖水引瀆東入西郭,東至歷城西而側(cè)城,北注陂。水上承東城歷祠下泉,泉源競發(fā)。其水北流,逕歷城東,又北,引水為流杯池,州僚賓燕,公私多萃其上。分為二水:右水北出,左水西逕歷城北。西北為陂,謂之歷水,與濼水會。又北,歷水枝津首受歷水于歷城東,東北逕東城西而北出郭。又北注濼水,又北,聽水出焉。濼水又北流注於濟,謂之濼口也。

濟水又東北,華不注山,單椒秀澤,不連邱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發(fā),望同點黛。山下有華泉,故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曰:華泉,華不注山下泉水也。《春秋左傳·成公二年》,齊頃公與晉卻克戰(zhàn)於鞍,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逢丑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丑父使公下,如華泉取飲,齊侯以免。韓厥獻丑父,卻子將戮之。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將為戮矣。卻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乃免之。即華水也。北絕聽瀆二十里,注於濟。

又東北過臺縣北。

巨合水南出雞山西北,北逕巨合故城西,耿弇之討張步也,守巨里,即此城也。三面有城,西有深坑,坑西即弇所營也,與費邑戰(zhàn),斬邑于此。巨合水又北合關(guān)盧水。水導(dǎo)源馬耳山,北逕博亭城西,西北流至平陵城,與武原水合。水出譚城南平澤中,世謂之武原泉。北逕譚城東,俗謂之布城也。又北,逕東平陵縣故城西,故陵城也,后乃加平,譚,國也。齊桓之出,過譚,譚不禮焉。魯莊公九年,即位,又不朝,十年,滅之。城東門外,有樂安任照先碑,濟南郡治也,漢文帝十六年置為王國,景帝二年為郡,王莽更名樂安。其水又北,逕巨合城東,漢武帝以封城陽頃王子劉發(fā)為侯國。其水合關(guān)盧水,西出注巨合水,西北逕臺縣故城南。漢高帝六年,封東郡尉戴野為侯國。王莽之臺治也。其水西北流,自野泉水注之。水出臺城西南白野泉,北逕留山,西北流,而右注巨合水,又北,聽水注之。水上承濼水,東流北屈,又東北流,注於巨合水,亂流又北,入于濟。

濟水又東北,合芹溝水。水出臺縣故城東南,西北流逕臺城東,又西北,入于濟水。

又東北過菅縣南。

濟水東,逕菅縣故城南。漢文帝四年,封齊悼惠王子罷軍為侯國。右納百脈水,水出土鼓縣故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謂之百脈水。其水西北流,逕陽丘縣故城中。漢孝文帝四年,以封齊悼惠王子劉安為陽丘侯。世謂之章邱城,非也。城南有女郎山,山上有神祠,俗謂之女郎祠,左右民祀焉。其水西北出城,北逕黃巾固,蓋賊所屯,故固得名焉。百脈水又東北流,注于濟。

濟水又東,有楊緒溝水,出逢陵故城西南二十里,西北逕土鼓城東,又西北逕章丘城東,又北逕甯戚城西。而北流,注于濟水也。

又東北過梁鄒縣北。

瀧水南出長城中,北流至般陽縣故城西南,與般水會。水出縣東南龍山,俗亦謂之為左阜水,西北逕其城南,王莽之濟南亭也。應(yīng)劭曰:縣在般水之陽,故資名焉。其水又南屈,西入瀧水,北逕其縣,西北流,至萌水口。水出西南甲山,東,北逕萌山西,東北入於瀧水。瀧水又西北,至梁鄒,東南,與魚子溝水合。

水南出長白山東柳泉口,山即陳仲子夫妻之所隱也。《孟子》曰:仲子,齊國之世家,兄戴,祿萬鐘,仲子非而不食,辟兄離母,家于於陵,即此處也。其水又逕於陵縣故城西,王莽之於陸也。世祖建武十五年,更封則鄉(xiāng)侯侯霸之子昱為侯國。其水北流注于瀧水,瀧水即古袁水也。故京相璠曰:“濟南梁鄒縣有袁水”

者也。瀧水又西北,逕梁鄒縣故城南,鄒平又北,屈逕其城西,漢高祖六年,封武虎為侯國。其水北注濟。其城之東北,又有時水,西北注焉。

又東北過臨濟縣南。

縣故狄邑也王莽更名利居。《東觀漢記》安帝永初二年改從今名。以臨濟故。

《地理風(fēng)俗記》云:樂安太守治。晏謨《齊記》曰:有南北二城,隔濟水,南城,即被陽縣之故城也,北枕濟水。《地理志》曰:侯國也。如淳曰:一作疲,音罷軍之罷也。《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曰:漢武帝元朔四年,封齊孝王子敬侯劉燕之國也,今渤海僑郡治。

濟水又東北,迤為淵渚,謂之平州坈。漯沃縣側(cè)有平安故城,俗謂之會城,非也。按《地理志》,千乘郡有平安縣,侯國也,王莽曰鴻睦也。應(yīng)劭曰:博昌縣西南三十里,有平安亭,故縣也,世尚存平州之名矣。濟水又東北,逕高昌縣故城西。按《地理志》曰:千乘郡有高昌縣,漢宣帝地節(jié)四年,封董忠為侯國,世謂之馬昌城,非也。濟水又東北,逕樂安縣故城南。伏琛《齊記》曰:博昌城西北五十里,有南北二城,相去三十里,隔時、濟二水,指此為博昌北城,非也。

樂安與博昌、薄姑分水,俱同西北,薄姑去齊城六十里,樂安越水差遠,驗非尤明。班固曰:千乘郡有樂安縣。應(yīng)劭曰:取休令之名矣。漢武帝元朔五年,封李蔡為侯國。城西三里,有任光等冢,光是縣人,不得為博昌明矣。

濟水又逕薄姑城北。后漢《郡國志》曰:博昌縣有薄姑城。《地理書》曰:呂尚封於齊郡薄姑。薄姑故城在臨淄縣西北五十里,近濟水,史遷曰:胡公徙薄姑。城內(nèi)有高臺。《春秋·昭公二十年》,齊景公飲於臺上,曰:古而不死,何樂如之?晏平仲對曰:昔爽鳩氏始居之,季荝因之,有逢伯陵因之,薄姑氏又因之,而后太公又因之,臣以為古若不死,爽鳩氏之樂,非君之樂。即于是臺也。

濟水又東北,逕狼牙固西而東北流也。

又東北過利縣西。

《地理志》曰:齊郡有利縣。王莽之利治也。晏謨曰,縣在齊城北五十里。

又東北過甲下邑,入于河。

濟水東北至甲下邑南,東歷瑯槐縣故城北。《地理風(fēng)俗記》曰:博昌東北八十里,有瑯槐鄉(xiāng),故縣也,《山海經(jīng)》曰:濟水絕鉅野,注渤海,入齊瑯槐東北者也。又東北,河水枝津注之。《水經(jīng)》以為入河,非也。斯乃河水注濟,非濟入河。又東北入海。郭景純曰:濟自滎陽至樂安博昌入海。今河竭,濟水仍流不絕,《經(jīng)》言入河,二說并失。然河水于濟、漯之北,別流注海,今所綴流者,惟漯水耳。郭或以為濟注之,即實非也。尋經(jīng)脈水,不如《山經(jīng)》之為密矣。

其一水東南流者,過乘氏縣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吐鲁番市| 彰化县| 奉新县| 灵丘县| 习水县| 丰顺县| 佳木斯市| 松溪县| 大宁县| 汉源县| 大悟县| 凤阳县| 孟村| 漳平市| 塔城市| 永福县| 连江县| 六枝特区| 清原| 南召县| 土默特右旗| 油尖旺区| 炎陵县| 腾冲县| 崇文区| 汤阴县| 兴文县| 波密县| 会昌县| 澄迈县| 广河县| 尖扎县| 中西区| 任丘市| 肃宁县| 观塘区| 汝城县| 延安市| 宁南县| 万源市| 新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