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行孝子到底不簡尸 殉節婦留待雙出柩(2)
- 二刻拍案驚奇
- (明)凌濛初
- 3850字
- 2015-10-08 15:23:35
且說王世名日間對人嘻笑如常,每到歸家,夜深人靜,便撫心號慟。世名妻俞氏,曉得丈夫心不忘仇,每對他道:“君家心事,妾所洞知。一日仇死君手,君豈能獨生?”世名道:“為子死孝,吾之職分。只恐仇不得報耳;若得報,吾豈愿偷生耶?”俞氏道:“君能為孝子,妾亦能為節婦。”世名道:“你身是女子,出口大易,有好些難哩。”俞氏道:“君能為男子之事,安見妾身就學那男子不來?他日做出便見。”世名道:“此身不幸,遭罹仇難。娘子不以兒女之見相阻,卻以男子之事相勉,足見相成了。”夫妻各相愛重。
五載之內,世名已得游泮,做了秀才。妻俞氏又生下一兒。世名對俞氏道:“有此呱呱,王氏之脈不絕了。一向懷仇在心,隱忍不報者,正恐此身一死,斬絕先祀,所以不敢輕生做事。如今我死可瞑目。上有老母,下有嬰兒,此汝之責。我托付已過,我不能再顧了。”遂仗劍而出。
也是王俊冤債相尋,合該有事。他新相處得一個婦人在鄉間,每飯后不帶仆從,獨往相敘。世名打聽在肚里,曉得在蝴蝶山下經過,先伏在那邊僻處了。王俊果然搖搖擺擺,獨自一人踱過嶺來。世名正是:
恩人相見,分外眼明。仇人相見,分外眼睜。
看得明白,颼的鉆將過來,喝道:“還我父親的命來!”王俊不提防的,吃了一驚,不及措手,已被世名劈頭一剁。說時遲,那時快,王俊倒在地下掙扎,世名按倒,梟下首級。脫件衣服下來,包裹停當,帶回家中。見了母親,大哭拜道:“兒已報仇,頭在囊中。今當為父死,不得侍母膝下了。”拜罷,解出首級,到父靈位前拜告道:“仇人王俊之頭,今在案前,望父陰靈不遠。兒今赴官投死去也。”隨即取了歷年所收田租帳目,左手持刀,右手提頭,竟到武義縣中出首。
此日縣中傳開,說王秀才報父仇,殺了人,拿頭首告,是個孝子。一傳兩,兩傳三,哄動了一個縣城。但見:
人人豎發,個個伸眉。豎發的恨那數載含冤,伸眉的喜得今朝吐氣。挨肩疊背,老人家擠壞了腰脊厲聲呼;裸袖舒拳,小孩子踏傷了腳指號啕哭。任俠豪人齊拍掌,小心怯漢獨驚魂。
王世名到了縣堂,縣門外喊發連天,何止萬人擠塞。武義縣陳大尹不知何事,慌忙出堂坐了,問其緣故。
王世名把頭與劍放下在階前,跪稟道:“生員特來投死。”陳大尹道:“為何?”世名指著頭道:“此世名族人王俊之頭。世名父親被此人打死,昔年告得有狀。世名法該執命,要他抵償。但不忍把父尸簡驗,所以只得隱忍。今世名不煩官法,手刃其人以報父仇,特來投到請死,乞正世名擅殺之罪。”大尹道:“汝父之事,聞和解已久,如何忽有此舉?”世名道:“只為要保全父尸,先憑族長議處,將田三十畝養膳老母。世名一時含糊應承,所收花息,年年封貯,分毫不動。今既已殺卻仇人,此項義不宜取,理當入官。寫得有簿籍在此,伏乞驗明。”大尹聽罷,知是忠義之士,說道:“君行孝子之事,不可以文法相拘。但事干人命,須請詳上司為主,縣間未可擅便。且召保候詳。王俊之頭,先著其家領回候驗。”看的人恐怕縣官難為王秀才,個個伸拳裸臂,候他處分。見說申詳上司,不拘禁他,方才散去。
陳大尹曉得眾情如此,心里大加矜念,把申文多寫得懇切。說先經王俊毆死王良是的,今王良之子世名報仇,殺了王俊,論來也是一命抵一命。但王世名不由官斷,擅自殺人,也該有罪。本人系是生員,特為申詳斷決。申文之外,又加上稟揭,替他周全,說:“孝義可敬,宜從輕典。”上司見了,也多嘆羨。遂批與金華縣汪大尹,會同武義審決這事。汪大尹訪問端的,備知其情,一心要保全他性命。商量道:“須把王良之尸一簡。若果然致命傷重,王俊原該抵償,王世名殺人之罪就輕了。”
會審之時,汪大尹如此倡言。王世名哭道:“當初專為不忍暴殘父尸,故隱忍數年,情愿殺仇人而自死。豈有今日仇已死了,反為要脫自身,重簡父尸之理?前日殺仇之日,即宜自殺。所以來造邑庭,正來受朝庭之法,非求免罪也。大人何不見諒如此?”汪大尹道:“若不簡父尸,殺人之罪難以自解。”王世名道:“原不求解。望大人放歸別母,即來就死。”汪大尹道:“君是孝子烈士,自來投到者,放歸何妨?但事須斷決。可歸家與母妻再一商量。倘肯把父尸一簡,我就好周全你了。此本縣好意,不可錯過。”
王世名主意已定,只不應承。回來對母親說汪大尹之意。母親道:“你待如何?”王世名道:“豈有事到今日,反失了初心?兒久已拼著一死,今特來別母而去耳。”說罷,抱頭大哭。妻俞氏在旁,也哭做了一團。俞氏道:“前日與君說過,君若死孝,妾亦當為夫而死。”王世名道:“我前日已把老母與嬰兒相托于你。我今不得已而死,你與我事母養子,才是本等。我在九泉,亦可瞑目。從死之說,萬萬不可,切莫輕言。”俞氏道:“君向來留心報仇,誓必身死。別人不曉,獨妾知之。所以再不阻君者,知君立志如此,君能捐生,妾亦不難相從,故爾聽君行事。今事已至此,若欲到底完翁尸首,非死不可。妾豈可獨生以負君乎?”世名道:“古人言:死易,立孤難。你若輕一死,孩子必絕乳哺,是絕我王家一脈。連我的死,也死得不正當了。你只與我保全孩子,便是你的大恩。”俞氏哭道:“既如此,為君姑忍三歲。三歲之后,孩子不須乳哺了。此時當從君地下,君亦不能禁我也。”
正哀慘間,外邊有二三十人喧嚷,是金華、武義兩學中秀才,與王世名曾往來相好的,乃汪、陳兩令央他們來勸王秀才。還把前言來講道:“兩父母意見相同,只要輕兄之罪。必須得一簡驗,使仇罪應死,兄可得生。特使小弟輩來達知此意,與兄商量。依小弟輩愚見,尊翁之死,實出含冤,仇人本所宜抵。今若不從簡驗,兄須脫不得死罪。是以兩命抵得他一命,尊翁之命,原為徒死。況子者,親之遺體。不忍傷既死之骨,卻枉殘現在之體,亦非正道。何如勉從兩父母之言,一簡以白親冤,以全遺體,未必非尊翁在天之靈所喜。惟兄熟思之。”王世名道:“諸兄皆是謬愛小弟,肝膈之言。兩令君之意,弟非不感激。但小弟提著簡尸二字,便心酸欲裂。容到縣堂再面計之。”眾秀才道:“兩令之意,不過如此。兄今往一決,但得相從,事體便易了。弟輩同伴兄去相講一遭。”王世名即進去拜了母親四拜道:“從此不得再侍膝下了。”又拜妻俞氏兩拜,托以老母幼子。大哭一場,噙淚而出。隨同眾友到縣間來。
兩個大尹正會在一處,專等諸生勸他的回話。只見王世名一同諸生到來,兩大尹心里暗喜道:“想是肯從所議,故此同來也。”王世名身穿囚服,一見兩大尹即稱謝道:“多蒙兩位大人曲欲全世名一命,世名心非木石,豈不知感恩?但世名所以隱忍數年,甘負不孝之罪于天地間,?顏嘻笑者,正為不忍簡尸一事。今欲全世名之命,復致殘久安之骨,是世名不是報仇,明是自殺其父了。總是看得世名一死太重,故多此議論。世名已別過母妻,特來就死。惟求速賜正罪。”
兩大尹相顧持疑,諸生輩雜?亂講,世名只不改口。汪大尹假意作色道:“殺人者死。王俊既以毆死,致為人殺,論法自宜簡所毆之尸有傷無傷,何必問尸親愿簡與不愿簡?吾們只是依法行事罷了。”王世名見大尹執意不回,憤然道:“所以必欲簡視,止為要見傷痕。便做道世名之父毫無傷,王俊實不宜殺,也不過世名一死當之,何必再簡?今日之事,要動父親尸骸必不能夠;若要世名性命,只在頃刻可了,決不偷生以負初心。”言畢,望縣堂階上一頭撞去。眼見得世名被眾人激得焦燥,用得力猛,早把顱骨撞碎,腦漿迸出而死。
囹圄自可從容入,何必須臾赴九泉?只為書生拘律法,反令孝子不回旋。
兩大尹見王秀才如此決烈,又驚又慘,一時做聲不得。兩縣學生一齊來看王秀才,見已無救,情義激發,哭聲震天。對兩大尹道:“王生如此死孝,真為難得。今其家惟老母、寡妻、幼子,身后之事,兩位父母主張從厚,以維風化。”兩大尹不覺垂淚道:“本欲相全,豈知其性烈如此!前日王生曾將當時處和之產,封識花息,當官交明,以示義不茍受。今當立一公案,以此項給其母妻,為終老之資,庶幾兩命相抵。——獨多著王良一死無著落,即以買和產業周其眷屬,亦為得平。”諸生眾口稱是。兩大尹隨各捐俸金十兩,諸生共認捐三十兩,共成五十兩,召王家親人來將尸首領回,從厚治喪。兩學生員,為文以祭之云:
嗚呼王生,父死不鳴。刃加仇頸,身即赴冥。欲全其父,寧棄其生。一時之死,千秋之名。哀哉尚饗。
諸生讀罷祭文,放聲大哭。哭得山搖地動,聞之者無不淚流。哭罷,隨請王家母妻拜見,面送賻儀。說道:“伯母、尊嫂宜趁此資物,出喪殯殮。”王母道:“謹領尊命,即當與兒媳商之”。俞氏哭道:“多承列位盛情。吾夫初死,未忍遽殯。尚欲停喪三年,盡妾身事生之禮。三年既滿,然后議葬。列位伯叔,不必性急。”諸生不知他什么意思,各自散去了。
此后,但是親戚來往,問及出柩者,俞氏俱以言阻說,必待三年。親戚多道:“從來說入土為安,為何要拘定三年?”俞氏只不肯聽,停喪在家。直至服滿除靈,俞氏痛哭一場,自此絕食。旁人多不知道。不上十日,肚腸饑斷,嗚呼哀哉了。
學中諸生聞之,愈加希奇,齊來吊視。王母訴出媳婦堅貞之性,矢志從夫,三年之中,如同一日,使人不及提防,竟以身殉,今止剩三歲孤兒與老身,可憐可憐。諸生聞言,慟哭不已,齊去稟知陳大尹。大尹驚嘆道:“孝子節婦,出于一家,真可敬也。”即報各上司,先行獎恤,候撫按具題旌表。諸生及親戚又義助含殮。告知王母,擇日一同出柩。方知俞氏初時必欲守至三年,不肯先葬其夫者,專為等待自己雙雙同出也。遠近聞之,人人稱嘆。巡按馬御史奏聞于朝,下詔旌表其門曰“孝烈”,建坊褒榮。有《孝烈傳志》行于世。
父死不忍簡,自是人子心。懷仇數年余,始得伏斧砧。
豈肯自吝死,復將父骨侵?法吏拘文墨,枉效書生忱。
寧知俠烈士,一死無沉吟。彼婦激余風,三年蓄意深。
一朝及其期,地下遂相尋。似此孝與烈,堪為薄俗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