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進香客莽看金剛經 出獄僧巧完法會分(3)

太守在私衙,見說取得《金剛經》到,道是寶物到了。合衙人眷,多來爭看。打開包時,太守是個粗人,本不在行,只道千金之物,必是怎地莊嚴,看見零零落落,紙色晦黑,先不像意。揭開細看字跡,見無個起首,沒頭沒腦。看了一會,認有細字號數,仔細再看,卻原來是第二葉起的。太守大笑道:“凡事不可虛慕名。雖是古跡,也須得完全才好。今是不全之書,頭一板就無了,成得甚用?說什么千金百金,多被這些酸子傳聞誤了,空費了許多心機!難為這個和尚,坐了這幾日監,豈不冤枉?”內眷們見這經卷既沒什么好看,又聽得說和尚坐監,一齊攛掇,叫還了經卷,放了和尚。太守也想道:“沒甚緊要。”仍舊發與原差,給還本主。

衙中傳出去,說少了頭一張,用不著,故此發了出來。辨悟只認還要補頭張,懷著鬼胎道:“這卻是死了!”正在心慌,只見連監的住持多放了出來。原差來討賞道:“已此沒事了。”住持不知緣故,原差道:“老爺起心要你這經,故生這風波。今見經不完全,沒有什么頭一張,不中他意,有些懊悔了。他原無怪你之心,經也還了,事也罷了。恭喜,恭喜。”

住持謝了原差,回到下處。與辨悟道:“那里說起,遭此一場橫禍!今幸得無事,還算好了。只是適才聽見說經上沒了頭張,不完全,故此肯還。我想此經怎的不完全?”辨悟才把前日太湖中眾人索看,風卷去頭張之事,說了一遍。住持道:“此天意也。若是風不吹去首張,此經今日必然被留,非復我山門所有了。如今雖是缺了一張,后邊名跡還在,仍舊歸吾寺寶藏。此皆佛天之力。”喜喜歡歡,算還了房錢、飯錢。師徒與道人三眾雇了一個船,同回蘇州來。

過了滸墅關數里,將到楓橋,天已昏黑。忽然風雨大作,不辨路徑。遠遠望去,一道火光燭天。叫船家對著亮處,只管搖去。其時風雨也息了,看看至近,卻是草舍內一盞燈火明亮,聽得有木魚聲。船到岸邊,叫船家纜好了。辨悟踱上去,叩門討火。門還未關,推將進去,卻是一個老者,靠著桌子誦經。見是個僧家,忙起身敘了禮。辨悟求點燈,老者打個紙捻兒,蘸蘸油,點著了,遞與辨悟。辨悟接了紙捻,照得滿屋明亮。偶然抬頭帶眼,見壁間一幅字紙粘著。無心一看,吃了一驚,大叫道:“怪哉!怪哉!”老者問道:“師父見此紙,為何大驚小怪?”辨悟道:“此話甚長。小舟中還有師父在內,待小僧拿火去照了,然后再來奉告還有話講。”老者道:“老漢是奉佛弟子,何不連尊師接了起來?”老者就叫小廝祖壽出來,同了辨悟,到舟中來接那一位師父。辨悟未到船上,先叫住持道:“師父快起來。不但投著主人,且有奇事了。”住持道:“有何奇事?”辨悟道:“師父且到里面,見了主人,請看一件物事。”

住持同了辨悟,走進門來。與主人相見了。辨悟拿了燈,拽了住持的手,走到壁間,指著那一幅字紙道:“師父可認認看。”住持抬眼一看,只見首一行是“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第二行是“法會因由分第一”,正是白香山所書,乃經中之首葉,在湖中飄失的。拍手道:“好像是吾家經上的,何緣得在此處?”老者道:“賢師徒驚怪此紙,必有緣故。”辨悟道:“老丈肯把得此紙的根由一說,愚師徒也剖心相告。”老者擺著椅子道:“請坐了獻茶,容老漢慢講。”師徒領命,分次坐了。

奉茶已畢,老者道:“老漢姓姚,是此間漁人。幼年不曾讀書,從不識字,只靠著魚蝦為生。后來中年,家事盡可度日了。聽得長老們說因果,自悔作業太多,有心修行。只為不識一字,難以念經,因此自恨。凡見字紙,必加愛惜,不敢作踐。如此多年。前年某月某日晚間,忽然風飄什么物件下來,到于門首。老漢望去,只看見一道火光落地。拾將起來,卻是一張字紙。老漢驚異,料道多年寶惜字紙,今日見此光怪,必有奇處。不敢褻瀆,將來粘在壁間,時常頂禮。后來有個道人到此,見了,對老漢道:‘此《金剛經》首葉。若是要念全經,我當教汝。’遂手出一卷,教老漢念誦一遍。老漢隨口念過,心中豁然。就把經中字一一認得。以后日漸增加,今頗能遍歷諸經了。記得道人臨別時,指著此紙道:‘善守此幅,必有后果。’老漢一發不敢怠慢,每念誦時,必先頂禮。今兩位一見,共相驚異,必是曉得此紙的來歷了。”

住持與辨悟同聲道:“適間迷路,忽見火光沖天。隨亮到此,卻只是燈火微明,正是怪異。方才見老丈見教,得此紙時,也見火光,乃知是此紙顯靈,數當會合。老丈若肯見還,功德更大了。”老者道:“非師等之物,何云見還?”辨悟道:“好教老丈得知:此紙非凡筆,乃唐朝侍郎白香山手跡也。全經一卷,在吾寺中,海內知名。吾師為此,近日,被一個狠官人拿去,強逼要獻,幾喪性命。沒奈何,只得獻出。還虧得前年某月某日,湖中遇風,飄去首葉。那官人嫌他不全,方得重還。今日正奉歸寺中供養,豈知卻遇著所失首葉在老丈處,重得瞻禮。前日若非此紙失去,此經已落他人之手;今日若非此紙重逢,此經遂成不全之文。一失一得,不先不后,兩番火光,豈非韋馱尊天有靈,顯此護法手段出來么?”老者似信不信的答應。

辨悟走到船內,急取經包上來,解與老者看。乃是第二葉起的。將來對著壁間字法紙色,果然一樣無差。老者嘆異,念佛不已。將手去壁間揭下來,合在上面,長短闊狹無不相同,一卷經完完全全了。三人盡皆歡喜。

老者吩咐治齋相款,就留師徒兩人同榻過夜。住持私對辨悟道:“起初我們恨柳太守,如今想起來,也是天意。你失去首葉,寺中無一人知道,珍藏到今。若非此一番跋涉,也無從遇著原紙來完全了。”辨悟道:“上天曉得柳太守起了不良之心,怕奪了全卷去,故先吹掉了一紙。今全卷重歸,仍舊還了此一紙。實是天公之巧,此卷之靈。想此老亦是會中人。所云道人,安知不是白侍郎托化來的?”住持道:“有理,有理。”

是夜姚老者夢見韋馱尊天來對他道:“汝幼年作業深重,虧得中年回首,愛惜字紙。已命香山居士,啟汝天聰。又加守護經文,完成全卷,陰功更大,罪業盡消。來生在文字中受報,福祿非凡。今生且賜延壽一紀,正果而終。”老者醒來,明明記得。

次日對師徒二人道:“老漢愛護此紙經年,今見全經,無量歡喜。雖將此紙奉還,老漢不能忘情。愿隨老師父同行,出錢請個裱匠,到寺中重新裝好,使老漢展誦幾遍,方為稱懷。”師徒二人道:“難得檀越如此信心,實是美事。便請下船,同往敝寺隨喜一番。”

老者吩咐了家里,帶了盤纏,喚小廝祖壽跟著。又在城里接了一個高手的裱匠,買了作料,一同到寺里來。盤桓了幾日。等裱匠完工,果然裱得煥然一新。便出襯錢,請了數眾,展念《金剛經》一晝夜,與師徒珍重而別。

后來每年逢誕日或佛生日,便到寺中瞻禮白香山手跡一遍,即行持念一日,歲以為常。年過八十,到寺中沐浴坐化而終。寺中寶藏此卷,聞說至今猶存。有詩為證:

一紙飛空大有緣,反因失去得周全。拾來寶惜生多福,故紙何當浪棄捐?

小子不敢明說寺名,只怕有第二個像柳太守的尋蹤問跡,又生出事頭來。再有一詩笑那太守道:

傖父何知風雅緣!貪看古跡只因錢。若教一卷都將去,寧不冤他白樂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信县| 中江县| 山东| 三台县| 乐清市| 江北区| 郁南县| 耒阳市| 河北省| 临颍县| 栾城县| 江城| 连州市| 鄂尔多斯市| 胶州市| 介休市| 来凤县| 阳信县| 眉山市| 兴仁县| 福海县| 乐昌市| 汉源县| 铁岭县| 洪湖市| 兴隆县| 江山市| 绵竹市| 凤翔县| 镇远县| 石台县| 淮阳县| 大安市| 定南县| 讷河市| 林周县| 临海市| 天柱县| 龙江县| 肥东县|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