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心理是一場平衡的舞蹈(4)
- 別讓心態毀了你
- 宏遠
- 4398字
- 2015-09-28 16:34:55
對于那些能夠及時發現自己情緒問題的人,在自己說某些話的時候,立即喊“停”,安靜幾秒或者移步到其他地方。反思一下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再做決定,是一個非常簡單實用的調節方法。情緒的掌控能力也是成熟的一個標志,預測到了情緒風暴的來襲,如何控制,如何使自己平靜下來?
1.通過想象調節
每個人從兒時到長大都對外界充滿了想象,在美好的環境下,人容易想象到美好的事物,因為外界的美好影響了內心,想到開心之事的時候沒有人不感到美好快樂的。因此在情緒不佳時,想象調節也是一個好辦法。
想些什么?當然不要針對當時發生的境況進行設想,而從大方面來放縱思想,我們都有自己的優勢,有屬于自己自豪的事情。這些事情的背后充滿了正能量,是最能給自己勇氣和力量的。
更多時候人意識到自己產生了憤怒,而在打開想象之門時可能依然帶著點情緒。想象需要一個放松的心情,只要你沿著這條小路一直往前走,就能挖掘出更多生活美好之事。在人經歷很多挫折后,能夠更加珍惜回憶,但是對于初入職場的人,人生經歷并不豐富,對于過往的珍惜沒有那么強烈。這時調動傾向于自己的愛好的想象,比如喜愛旅行者一直渴望騎行,那么就想象自己做好了計劃,準備妥當后出發,想象一路會碰到什么,會遭遇到什么,這種超前的想象也是非常有效的。
2.通過改變行為來改變情緒
世界級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發現,人能通過改變行為來得到相關的情緒體驗。所以不開心的時候,我們可以用行動來改變這種情況。當我們感到沮喪,為了早日擺脫情緒的控制,可以設定一個行動計劃:每日做瑜伽,瑜伽能夠調整身心。可以隨身攜帶鏡子,在做完瑜伽后照一照,讓自己熟悉的放松和輕松快樂的表情給心理一個好的暗示。當你對鏡子中的自己做個鬼臉,發現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行動的魅力就是這么大。
瑜伽是一種輕松療法,用行動使得自己獲得輕松的體驗。還有很多類似的行動療法,比如聽音樂、繪畫、書法等。在選擇音樂來驅散負性情緒時,一定要注意一個問題:不可選擇一個人在光線昏暗的角落里聽憂傷的音樂,這不是在給自己放松,而是放任自己沉淪在負性情緒中。音樂療法的基本環節是要選擇好曲目,那些輕快而自然靈動的音樂,能帶給人相應的感受。而光線所帶來色彩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黑色、藍色這類冷色調對改善情緒效果不大。麥當勞M這個字符所用的黃色是經過幾次修改才定下來的,黃色能夠激發人潛在的能量影響人的食欲。粉色象征浪漫,黃色象征熱情,都是很好的選擇,不妨試試。
書法和繪畫調節一般是性格相對內向的人所鐘愛的,專注于此,所有不快都將在字里行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等負性情緒煙消云散,回頭再看看那些作品,自己就會發現當時是多么沖動。
3.轉移注意法
人在沖動時不宜做決定,而在情緒低落消沉時候同樣如此。這時我們要懂得轉移注意力,改變注意焦點。這是在回避問題,并不等于逃避。在情緒激烈時與戀人分手,可能回頭會十分懊悔;在情緒激烈時決定辭職,可能等回頭一看沒多大的事情。等到劇烈的情緒過去,不再影響到你的心智,再做決定。
海格力斯是古希臘神話中一個力大無比的大英雄,某日他在一條崎嶇的道路上行走,走著走著,他注意到自己旁邊有一個布袋似的東西,感覺礙手礙腳的。本來他不理睬繞過去就好,可海格力斯卻踢了它一腳。結果那個布袋子不但沒有被踢開,反而變大了。這回海格力斯來氣了,他干脆又踩了幾腳。不曾想到這個像布袋一樣的東西竟然越來越大。海格力斯感到很惱火,他撿起一根木棒打去,結果那個東西膨脹到把路給堵死了。
這時,有一位圣人走了過來對海格力斯說:“朋友,趕緊把它忘記吧,這個袋子里面裝著仇恨,如果你不去動它它也不會變大,假如你打它它就會膨脹到擋住你的去路。”
不止是仇恨,其他情緒也是如此,假如我們步步緊逼,反而會導致負性情緒升級。反之,你暫時把視線轉移到其他事情上,等情緒逐漸平息再回頭好好思考。
6.保持心的平衡才能看到美好的一面
美國的報紙報道過這樣一件事:一對孿生兄弟的父母,媽媽經常喝酒,爸爸嗜好賭博,家里簡直一貧如洗。這對兄弟長大后,弟弟因為搶劫盜竊進了監獄。一次有記者采訪他,他對記者說:“因為我父母愛喝酒賭博,所以我今天落到這步田地,都是我父母造成的。”
記者采訪完弟弟后又采訪了他的孿生哥哥,這位兄長的話竟然與弟弟截然相反。作為成功企業家的哥哥認為,他今天能取得成功也是因為父母。
面對這相同境遇最后截然相反的結果和回答,我們簡直被弄糊涂了,但是這個例子卻給了我們一個啟示:成敗皆在于自己,而別人的影響不是決定成敗的主要因素。
或許我們的長輩沒有受過好的教育,我們的親戚不是位高權重,他們的生活圈子沒有名人顯貴,他們平凡普通,不能給予我們更多的扶持。但是不必因此怨天尤人,很多境況甚至不如我們的人,依然在積極進取,苦心經營。那些抱怨境遇的人,皆因內心的渴求和現實不一致,導致自己無法面對自己,不能夠正視自己的不足和因此無法獲得理想的結果,而把責任都推卸給長輩、周邊的人、環境的險惡上。
當你以一個失敗者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得到的全是沮喪和痛苦,而那些心態積極的人,自己決定命運,成敗都不會怨天尤人。
古時候有一天一位年輕人去拜訪孔子,他來到門口看到有人在清掃大院,于是他上前問那人:“你是孔子的學生嗎?”
那人回答:“是的,不知先生有何見教?”
年輕人便答道:“孔子乃一代名師,想必你也是一位高徒吧?”
那人回答“慚愧,慚愧!”
年輕人說:“我想請教您一個問題,可否?”
“先生請說!”
年輕人說:“但我有個條件,假如你說得對,我就給你磕三個頭,如若你說得不對,你得給我磕三個頭。”
孔子學生心中暗想,看來遭遇踢館的人了,為了維護老師的名譽,他非常干脆地同意了。
年輕人笑了:“我的問題很簡單,請問一年有幾個季度?”
孔子的學生回復道:“一年分四季,先生何以發如此平常之問?”
年輕人聽到答案后不假思索地說:“錯了,一年只有三季!”
“一年明明有四季,先生為何說只有三季?”
年輕人狡黠地笑了:“當然是三季!”
在二人爭論的時候,孔子走了出來,他的學生趕緊上前向老師告知,且期望孔子能給他們評評理。卻不曾料到孔子竟然對他說:“一年確實只有三季,你已經輸了,給這位先生磕頭吧!”
孔子的學生感到不解,但沒有當著老師的面爭論,他上前給那位年輕人磕了三個頭,年輕人便揚長而去了。
待那位年輕人走遠,孔子的學生忙問老師:“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為何老師贊同那位先生的不同看法呢?”
“你且看這人一身綠色裝扮,且在爭論時一口咬定一年分為三季。你想想:蚱蜢者,春生,夏長而亡于秋,一生只能經歷春夏秋三個季度,并未見過冬天,所以,他的腦海中沒有冬季這個概念。你與他即使爭執上幾天幾夜也不會有什么結果的。若你不同意他的看法,他怎么會如此爽快地走掉呢?雖然你上了他的當,但你卻學乖了,這也是一件難得的好事。”
人若能保持內心的平衡,便容易看到事情的真相,對那些導致我們產生負性情緒的爭吵、猜忌,等等,都會“另眼相看”。無論在職場還是生活中,人們都容易與自己不在同一認知范圍內的人產生矛盾,當彼此的認知不在同一范圍內,再多的理論和爭執都無濟于事。各自持有不同的觀點,就像那對孿生兄弟,不正是如此嗎?
假設在矛盾爆發之時,你的心態是平衡穩定的,那么你很容易發現對方的認知盲區。無論是誰,都容易被外界這樣那樣的事情影響。但是清醒地意識到這一點,你的情緒才不會被左右。工作中有很多事情或許會讓你產生無奈,比如:大項目一般不會選剛畢業的新人,而當你發現這個項目是你非常喜歡的,又躺著中了“新人”的槍。那么你對這樣的事情,大可不必有情緒,因為解決它只有兩個辦法:
1.爭取。
2.放棄。
有的企業愿意讓新人進行嘗試,有的企業從不例外。那么對于從不搞例外的企業,作為新人的你要習慣這種規則,而不是抱怨。對于那些愿意讓新人嘗試的企業,雖然項目招標的時候不允許新人參與,但是你依然有機會,完全不必糾結,行動起來就好。一個人的能量是有限的,耗費過多的精力會導致疲憊,耗費大量精力在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更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留備掌控情緒的鑰匙
在學生時代期末拿成績單回家時,孩子們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我們不妨看看,你會驚奇地發現:不是所有成績優異的孩子都在高興地歡呼,也不是每位考得不好的孩子都在擔心被打屁股。相關調查發現,有的孩子成績不好,但是父母拿到成績單時會說:“杰克,你考得不是很理想,但我知道你已經很努力了,我們再接再厲好不好?”
這位媽媽把掌控情緒的鑰匙給了孩子,于是孩子并未因為這次考試失敗而沮喪,更說不上總是恐懼挨罵挨打。
而另一位成績優越的孩子,回到家后把成績單給爸爸看,爸爸看了一下說:“怎么又沒有考進前三名,爸爸很生氣!”這位爸爸將情緒的鑰匙放在了孩子成績方面,只要孩子成績達不到前三名,爸爸就會生氣。孩子很懼怕爸爸生氣,所以很努力地學習。其實第一名與第三名之間相差非常微小,但是孩子即使成績優異也會感到不安。
將自己情緒控制的鑰匙放在他人那里,每當被激怒總是抱怨別人對自己如何如何,不如反思一下,自己將情緒的鑰匙放在他人那里,等于是將自己的情緒讓別人來掌控。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行為,當情緒不由自己掌控,一切都會像脫韁的野馬,離瘋狂很近。
控制情緒,找到心理的平衡很重要。而每個人都受到獨特的環境的影響,有著不同的性格特質困難人人都會遇到。因此我們在交際中不必苛求完美,不必勉強自己遷就他人,抱著相談甚歡即增進交往,感覺難以相處即少打交道。造成我們無法與一些人相處得好的因素很多,主要的無外乎兩個:
1.價值觀不同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你與他人交往很久,卻總找不到話題,繼續交往讓人感到非常尷尬。其實不必勉強自己,不要強迫自己非要讓對方“看順眼”,也不必勉強對方去改正你感覺不順眼的地方。一個人與你價值觀不同,必然在很多事情上難以達成一致。你熱愛閑散的生活,而對方熱衷追求名利,這樣的兩個人在談論前程上,必然是撮合不到一起去的。造成交談不好,彼此缺乏吸引力的最主要因素,就是雙方的價值觀不同。
對于這樣的差異性,無需感到沮喪不適。對于這種比較難以改變問題,不如退而求其次,相識即可。
2.性格差異過大
性格是由于環境造成的,人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我們一般將人們的性格分成兩種:外向和內向。一個外向的人一般是善于捕捉快樂因素、容易與他人相處的。而內向的人卻往往獨來獨往,朋友相對比較少。但是無論外向還是內向,都不影響他們與其他人交好。
我們身邊那些生活在同一個圈子里的同事、朋友,大家年齡背景相似、學歷相似,甚至人生觀、價值觀都趨同,但是也有很多人無法成為朋友,甚至不能很好地交往。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理解度不夠,性格差異比較大,交往起來感覺比較累。難以相處者的性格特征有:
太要強,爭強好勝,這樣的人往往不得人喜愛;
太軟弱,總是一副殘弱的樣子,沒有原則;
嫉妒心強,這是同一個圈子交往最需要注意的問題;
心計過多,大家都難以和這個類型的人平和相處;
心態平衡,審美視角才能打開,心境才能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