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進,打倒通脹!(簡七理財003)
- 簡七理財
- 2166字
- 2019-01-09 15:33:38
第7課
什么是通脹

歡迎來大家來收看我們小白理財互助平臺【簡七讀財】為各位準備的小白入門9堂課。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7課,什么是通貨膨脹。


第一個問題是關于約定收益率的。A份額的約定收益相對有保證。若母基金出現虧損,A份額將以B份額凈值作為約定收益的支付來源,除非母基金出現極端虧損的情況,A份額的約定收益基本可以保證。就是說土豪的本金也會用來支付收益給我們。除非這個基金把土豪的本金都虧完了,就會出現連A端也虧損的極端情況。
第二個問題關于已知月收益,如果是定投10個月又或者是20個月,后面的月份數應該是多少呢,簡七在這里統一回答大家,只要是月換算為年化,一定是12哦。

假設簡七君家里是賣蘋果的,樂樂家里是賣雪梨的,每年我們都只通過兌換的方式賣給對方。第一年,我們兩家產量差不多,所以1個雪梨可以兌換到1個蘋果。
但是第二年,樂樂家的雪梨突然很給力,產量翻倍了。可是簡七家的蘋果還是那么多,樂樂的雪梨留著也沒用,只能拿來兌換蘋果。于是,變成了2個雪梨兌換1個蘋果。
這個很簡單的比喻,其實就是貨幣和商品的關系。當市場上流通的貨幣超過交易商品需要的量時,便會像多了的雪梨一樣,只能兌換更少的蘋果(也就是商品)。這就是通貨膨脹。

但是要講通脹,我們會從CPI講起。
CPI,全稱是Consumer Price Index,中文叫做消費物價指數。
先請來看看1月9日剛剛發布的全年及12月份CPI的數據。2013年12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5%,創下2013年6月以來新低。而2013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6%,低于年初3.5%左右的物價調控目標。專家分析指出,2014年我國物價將溫和上漲。
我猜想,很多小伙伴平時在新聞里常常聽到CPI這個指標,第一反應是頭大,然后是麻煩,好不容易上網搜了搜,還是覺得說得太復雜。
但是,這些卻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數據,也是簡七君最開始下定決心要理財的原因之一哦。所以今天我們要好好講講這個CPI。
政府和金融機構在制定和調整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重大經濟策略時,都會參考這個重要經濟指標,同樣的,我們個人的經濟決策也一定要知道目前的CPI上漲水平哦。
分享一段話:當通脹預期抬頭,資金會流向供給短期很難增加的商品,以求保值增值。房地產就具備這樣的投資屬性。這段話有點難懂對不對?那就換一段,我們推送過的金融女談怎么樣5年存60w里,樓主2009年聽聞國家四萬億大放水,立即決定聯合爹媽砸鍋賣鐵去買房,然后買的房在2010年已經翻了一倍了,現在出租為樓主帶來每月2500元的凈現金流。嗯,大家意會一下。

為什么說CPI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呢?因為CPI增長率如果只用一句話來解釋,就是我們的生活成本增長率!
CPI,是個價格指數,它等于所選定的一籃子商品的比較期價格和基期價格的比值乘以100,我們來看看這個籃子里有什么?

大家從上圖可以看到:CPI調查八大類用品的價格變化,包括了食品煙酒及用品類,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居住類,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衣著類,交通和通信類,基本上囊括了我們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通過旁邊的百分比,可以看出食品是占比最大的。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居住類可不包括房價哦。

相信大家經常有這樣的疑問,CPI有多可信?為什么我感受到的和實際上看到的數據總是不一樣呢?其實CPI是有幾萬個調查網點,包括超市、購物中心、農貿市場等每月采集數據得到的。我們暫且認為采集方法和數據都是可靠的,這個公布的數據跟我們感受不一樣還有以下原因:
一是每家每戶消費品的“籃子”不一樣,“籃子”里的東西漲得多感覺就漲得多。比如吃貨同學覺得食物漲價漲得很快,是因為食物占了31%的權重;而像煙酒、手機、上網費,可能一個月甚至一年才消費一次,所以對下降的感受不大。
二是地區間的差別,生活水平不同,對價格變動的感受不一樣。即便是生活在同一個城市,大型高檔超市和農貿市場的價格差別非常大。
三是比較標準不一致。普通消費者感受最多的是,今天的東西和昨天比,或這次買的和上次買的東西對比,印象比較深。但統計局的數據對比基期是固定的,比如8月份的CPI同比指數是和去年8月份比的。
四是統計數據的時間滯后問題。比如,9月9日發布的是8月份的數據,普通消費者感覺的是9月9日左右的價格變化,而CPI數據反映的是8月份價格的變化。

同比是跟上年同期比較,比如2013年12月CPI上漲2.5%指的是與2012年的12月比較;
而環比指的是2013年12月與2013年11月比較。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年度CPI指數”是以“上年=100”計算,月度CPI指數則是以“上年同月=100”計算,基期并不固定。如果我們要看環比比率的話,就要將指數換成同一基數的CPI指數,比如報告里就公布了一些類別的商品2010年12月為基期的價格變動,并從表中可以看出,鮮果價格環比上漲5.3%,鮮菜價格下降1.5%。不過我們不搞學術研究,很多公式不必深究,只需要知道同比是上年同期,環比是跟上個月比就ok了。

一般來說,我們以CPI同比漲幅作為通脹比例,大家可以簡單計算一下,以2011年為例,年初存下1年定期10000元,利率是3.5%。
到年末,收獲是10350元。
但同時,官方公布的CPI上漲,也就是通貨膨脹率是5.4%,因此我的購買力實際上只相當于10350/105.4%=9820元錢,即使存成一年定期,我的錢還是貶值了180塊錢。
如果你每年的資產投資收益率都低于通脹,則意味著每年錢都在貶值。
所以說,通脹,是吞噬資產的沉默兇手。

由此引發了一個很關鍵的理財思路:我們理財最基礎的目標,是要戰勝通脹,資產不能貶值!怎么戰勝?投資、儲蓄、消費?我們將在下一課介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