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前言(3)
- 重新定義公司 谷歌是如何運營的(奇點系列)
- (美)埃里克·施密特 喬納森·羅森伯格
- 2855字
- 2015-09-09 15:35:01
創意精英
令人欣慰的是,令產業格局天翻地覆的豐饒經濟學也席卷職場,現今的職場與20世紀相比有天淵之別。如上文所說,實驗成本越來越低,失誤所造成的損失(在處理得當的前提下)比以前大幅下降。除此之外,曾經稀缺的信息資源和計算資源現在非常豐沛,不必囤積。另外,無論你與同事同在一間辦公室、一個大陸,還是身處地球的兩端,彼此間的合作都變得暢通無阻。有了這些條件,你就可以將獨立的人員、管理者甚至總裁凝聚在一起,干一份不可思議的大事業了。
簡單來說,這些以信息為基礎進行工作的人是靠頭腦吃飯的,在現今社會,這些人被稱為“知識工作者”。1959年,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在《已經發生的未來》一書中,第一次使用了“知識工作者”一詞。[17]德魯克在此后的著作中多次討論提高知識工作者工作效率的方法,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這個稱號的使用愈加頻繁。一般來說,最有價值的知識工作者都是秉著“專攻術業”的精神在刻板的企業環境中出人頭地的。(“你說莫爾迪嗎?他是我們公司負責制表的。維姬嗎?倉庫事宜找她就行。彼得?我們籃球隊的經費歸他管。”)這些人不尋求靈活變通,而是靠著墨守成規在企業中如魚得水。IBM、通用電氣、通用汽車以及強生等大企業都會為擁有管理潛能的頂尖人才鋪設職業軌道,讓這些管理之星每隔兩年左右就可以調換一次崗位。但是這種方法注重的是管理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技術方面的能力。這就造成在傳統企業中,多數知識工作者要么是技術達人、管理白癡,要么就是管理專家、技術菜鳥。
如果我們把傳統知識工作者與谷歌十幾年來招徠的工程師等人才放在一起對比,就會發現谷歌的人才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員工群體。這些人并不拘泥于特定的任務,也不受公司信息和計算能力的約束。他們不懼怕冒險,即便在冒險中失敗,也不會受到懲罰或牽制。他們不被職位頭銜或企業的組織結構羈絆住手腳,甚至還有人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構想付諸實現。如果出現不同意見,他們不會選擇緘口不言。他們很容易失去耐心,經常變換職位。他們具有多領域的能力,經常會將前沿技術、商業頭腦以及奇思妙想結合在一起。換句話說,至少從傳統意義上來說,這些人已經不能算是知識工作者了。這是一個新的物種,我們稱之為“創意精英”,他們,便是互聯網時代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當今,提高產品研發速度及產品質量已然成為企業最為注重的目標。自從產業革命之后,企業運營流程一直偏重于降低風險、規避失誤。這樣的流程,加之衍生出這種流程的整個管理模式,形成了一種壓制創意精英的大環境。但是,決定當今企業成敗的因素,就是要看企業能否持續推出高質量的產品。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企業就必須吸引創意精英的加盟,并創造出讓他們自由發揮的整體環境。
那么,到底哪種人才能算得上是創意精英呢?所謂創意精英,不僅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懂得如何使用專業工具,還需具備充足的實踐經驗。以谷歌所在的行業為例,我們的創意精英大多是計算機科學家,或至少應該懂得計算機屏幕展現的魔法背后所遵循的系統結構及原則。在其他行業中,創意精英可以是醫生、設計師、科學家、電影制作者、工程師、廚師或是數學家。他們是專業上的行家里手,不僅能設計概念,還會建造模型。
創意精英有分析頭腦。他們對數據運用自如,可以利用數據做出決策,同時也懂得數據的誤導性,因此不會沉迷其中。他們認為,數據對做判斷大有幫助,但絕不會被數據牽著鼻子走。
創意精英有商業頭腦。他們知道專業技術、優質產品與商業成功是環環相扣的,也對這三個要素的價值了然于胸。
創意精英有競爭頭腦。在工作中,他們的殺手锏源自創新,但也離不開實干的積累。他們追求卓越、干勁十足,即使在工作之余也不停止前進的腳步。
創意精英擁有用戶頭腦。無論身處哪個行業,幾乎沒有人能比他們更懂得用戶或消費者對產品的看法。我們把創意精英叫作“超級用戶”,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興趣并非淺嘗輒止,而是近乎癡迷。我們所說的創意精英,可以是犧牲周末時間改裝1969年款GTO 跑車的汽車設計師,也可以是不厭其煩地修改房子設計圖紙的建筑師。他們充當自己的焦點小組和實驗對象,身先士卒地試用產品。
創意精英是新穎原創構想的源泉。他們用不同于你我的嶄新視角看問題,有的時候,他們甚至能還能跳出自己的視角,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在必要時充當變換視角的“變色龍”。
創意精英充滿好奇心。他們總是在提問,絕不滿足于守常不變。他們善于從各處發現問題,自信解決問題的人非自己莫屬。有的時候,他們難免表現得盛氣凌人。
創意精英喜愛冒險。他們不懼怕失敗,這要么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總能從失敗中挖掘出寶貴的財富,要么就是因為他們自信即便失敗也能重整旗鼓、下次再戰。
創意精英自動自發。他們不會坐等別人為他們指出方向,對于有悖于他們自己信念的指示,他們會選擇充耳不聞。他們注重自己的理念,也會依據自己的理念主動行動。
創意精英心態開放。他們可以自由地與他人合作,在評判構思和結論時,他們看重的是優點和價值而非出處。假如他們對刺繡有興趣,就會縫制一只枕頭,上面刺著:“如果我給你1便士,那么你就多了1便士,我就少了1便士。但如果我給你一個構想,你就收獲了一個新構想,而我依然擁有我的構想?!蓖旯ぶ?,他們還會想辦法讓枕頭在房間里飛來飛去、噴射激光。
創意精英一絲不茍。他們對細節掌握精確、如數家珍。這不是死記硬背的功勞,而是因為他們對這些知識熟諳于心,儼然將知識融進了心中。
創意精英善于溝通。他們風趣幽默,無論面對的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他們都氣場十足,魅力四射。
并非每個創意精英都能同時具備以上所有的特質,實際上,同時具備上述所有優點的人鳳毛麟角。但是,所有的創意精英都必須具備商業頭腦、專業知識、創造力以及實踐經驗,這些都是基本特質。
關于創意精英,最令人欣慰的就是這種人才無處不在。在與我們共事過的創意精英中,因顯赫名校的計算機科學學位而自傲的人的確不少,但這些人只占少數。實際上,每個城市、每所高校、每個班級、每個人種以及多數企業、非營利組織和政府部門中都有創意精英的身影。無論年齡大小,只要是那些有抱負并樂于(也有能力)利用科技去挑戰更多可能的人,都是創意精英。這些人的共同特點是:認真努力、樂于挑戰現狀、敢于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問題。正因如此,他們才有如此強大的影響力。
也是出于同樣的原因,創意精英是一個極其難以管理的群體,在老舊的管理體制中尤其如此,因為無論你付出多少努力,都無法指揮這些人的想法。如果你無法管理創意精英的想法,就必須學會管理他們進行思考的環境,讓他們樂于置身其中。
谷歌的管理之道
現在,再回過頭來說我們在谷歌的經歷。2003年向董事會提交商業計劃書的時候,我們兩個人明白,擺在我們面前的,是眾多商業領導者都需要面對的任務:重設管理原則,創造并維持一種新的工作環境,在這家飛速發展的企業中為我們卓越的創意精英們提供茁壯成長的沃土。雖然谷歌當初邀我們加入的目的是讓我們提供所謂的“成人監督”,但為了完成任務,我們倆不得不將有關管理的既有知識全盤推翻,將谷歌總部與我們朝夕相處的各位同仁當作自己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