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云圖:如何在大數據時代尋找下一個大機遇
- (美)大衛·芬雷布
- 1184字
- 2019-01-01 00:13:19
前言用大數據解讀商業與生活
如果現在是3月或12月,那你就得小心了——你很可能會面臨分手。數據可視化專家大衛·麥克坎德萊斯(David McCandless)和李·拜倫(Lee Byron)分析了Facebook網站上的上萬條狀態更新并將其繪制成表,發現美國的春假和寒假前兩周是分手高發期。
但如果現在是圣誕節,你的戀愛狀態就會很不錯。圣誕節是一年之中發生分手次數最少的時候。如果你認為大數據晦澀難懂,和你的日常生活沒什么關系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大數據帶來的改變隨處可見——交友網站利用大數據改變其用戶資料的管理方式,營銷人員利用大數據改變其營銷方式,甚至我們在減肥時也會記錄自己瘦身期間的各項數據并據此調整自己的減肥計劃。
我是在法國進行鐵人三項訓練的時候迷上大數據的。我開始記錄我爬過的每座山、跑過的每段路,以及在舊金山水上公園冰冷的水中游過的所有里程。然后,為了便于自己對這些數據進行回顧、可視化并進行分析,我將這些信息全部上傳到了網絡上。當時我并沒有意識到,這將開啟一段奇妙的探索之旅,而寶藏就是如今眾所周知的大數據。
很多年前,人們就開始對數據進行利用。例如航空公司要利用數據弄清楚給機票定什么價位,銀行要利用數據搞清楚該貸款給誰,信用卡公司則利用數據偵破信用卡詐騙。但是直到最近,數據,或者用現今的說法就是大數據,才真正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是因為即使這些公司早在多年前就使用了大量的數據,但是這些數據或多或少都被我們忽視了。
之后,Facebook和谷歌出現了,至此大數據游戲被永遠改變了。你和我,或者任何一個享受這些服務的用戶都生成了一條數據足跡,它能夠反映出我們的行為。每次我們進行搜索,例如查找某個人或者訪問某個網站,都加深了這條足跡。當Facebook的用戶尚少的時候,要存儲所有用戶的數據足跡并不是什么難事。但是很快地,Facebook用戶數量激增,面對10000億的網頁搜索和超過10億的好友,現有技術開始力不從心。
這些公司不得不創建新技術來存儲、分析激增的數據——結果就迎來了被稱為“大數據”的創新爆炸。其他公司看到谷歌和Facebook的所作所為,也意欲效仿,利用大數據找出客戶所需的商品,以此提高其產品的銷量。企業家想通過這些數據提供更便捷的醫療保健服務,市政府則想通過數據更好地理解當地居民,為他們提供所需的服務。
如今,大部分的公司擁有大量數據,但是公司的大部分員工并不是數據科學家。因此,現在存在的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對廣大受眾而言,圍繞大數據的討論依然過于技術化,顯得遙不可及。
我有幸將這個高度技術化的課題——一個略顯技術天賦的課題,呈獻給大家,解釋大數據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這本書就是成果,它描述了大數據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戀愛和學習方式的。
在研究這一課題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和支持,對此我深表感謝。我要感謝與我一同進行市場調研和咨詢業務的公司,包括Aerospike, Cetas by VMWare, Cloudyn, Lattice, Lyris, New Relic, Newvem, Qliktech等。另外,我要特別感謝卡梅倫·梅爾沃德(Cameron Myhrvold)的指導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