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入戰場的幸運兒(2)
- 蒙哥馬利傳(傳記袖珍館3)
- 洪曉然
- 4238字
- 2015-12-26 12:37:19
三個月后的7月6日,蒙哥馬利再次升職,被調到第9軍擔任二級參謀,軍銜仍為上尉。到了9月初,他負責起草第9軍秋季攻勢的準備工作指示,內容包括空中照相和情報的運用,如何以彈幕掩護部隊前進,特種部隊的訓練等等,并附加了12張地圖。當時,第9軍隸屬于赫伯特·普盧默將軍統率的第2軍團,該工作指示完全體現了普盧默將軍的作戰理念,這些軍事主張也對蒙哥馬利有著深遠的影響。經過周密的準備后,普盧默將軍發動了三次秋季攻勢,不僅攻占了所有預期目標,而且在德軍猛烈的還擊下仍然固守住了原有陣地。這樣的勝利,使盟軍士氣大振,同時,也讓蒙哥馬利聲名遠播,并于10月底晉升為第9軍的一級參謀。
到了1918年的1月,因為列寧發起的十月革命取得勝利,蘇維埃政府宣布俄國退出戰爭,而此時美軍雖已宣戰,但兵力尚未大量到達戰場,于是德軍企圖利用軍力上占有相對優勢之時發動攻勢。1月30日,第9軍的防御任務被接替,所屬各師被抽調回來作為軍團預備隊,隸屬第5軍團。蒙哥馬利等人到布爾、科朗、容舍雷等地調查分析戰場地形,并于3月15日進行了一次參謀演習,由于存在意見分歧,所以實際上這次演習并未取得任何有價值的結果。3月21日,魯登道夫領導的德國軍隊向聯軍發動全面進攻,次日,第9軍奉命前往蒙地地耶。一天后,因英軍南部防線在德軍的兇猛攻擊下潰散,第9軍奉命前去建立新的防線。一條耗費了2.3萬噸鐵絲,5000英里長的新戰壕應運而生,被稱為“總部防線”。
4月1日,第9軍正在部署“總部防線”時接到了命令,要求立即向第2軍團報到,接替澳洲部隊的防務。正式的接防是在4月3日。6天后,德軍發動了大規模攻擊,戰斗異常慘烈,德軍施放的芥子毒氣與清晨的霧氣混成一團,英軍通訊在猛烈炮火下一度中斷。經過10天的艱苦鏖戰,浴血搏殺,第9師終于擋住了德軍前進的腳步,付出的代價則是2700人的傷亡。
4月20日,第9軍將防務交給法軍。而在5月3日,第9軍則奉命接替法軍第38軍的全部防務。一周后,第9軍又接替了法軍的弧形防線,該防線全長15英里,自與特比斯起,至埃納河止。5月26日,英軍從抓獲的德軍俘虜口中得知,德軍將于第二天對該地區發動攻擊,于是第9軍召集各部隊進入戰斗狀態。次日凌晨,德軍從正面對英法聯軍猛烈攻擊。到了5月30日,第9軍的戰斗部隊僅剩大約為一個師的兵力,這無疑是又一次的浴血奮戰,慘重的傷亡情況駭人聽聞,其全部剩余部隊由第19師統一指揮,盡管情況不容樂觀,但19師仍固守陣地,發動反擊,從未撤離陣地一步,直到防務被其他部隊接替。第9軍于6月底返回英軍陣線。此時蒙哥馬利因在變幻莫測的戰事中表現出色而得以晉升為準少校,而當第9軍重返北部加入預備隊行列時,他再次晉升為戰時中校,在戈林奇少將指揮的第47倫敦師中擔任一級參謀??梢哉f蒙哥馬利已經成長為了一名成熟的作戰參謀,在緊張而激烈的斗爭環境下,他仍能保持冷靜的頭腦和正確的判斷,最為難能可貴的是,蒙哥馬利對于戰斗形勢的判斷非常準確。
戈林奇少將在1910年時就認識蒙哥馬利了,當時他在印度當旅長,而蒙哥馬利就在其手下服役。戈林奇是當時英國陸軍中資歷最深的少將,因為人緣不好所以一直沒當上軍長,卻對蒙哥馬利青睞有加,認為蒙哥馬利與自己有很多共同之處,并視這個30歲出頭的一級參謀為心腹,將全師的行政事務都交給蒙哥馬利負責,這無疑為蒙哥馬利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和更廣闊的用武之地。蒙哥馬利在到第47師的參謀部門后,很快就發出了他的第一道關于防御計劃的指示,隨后發布了數條進攻作戰指示,以簡潔明了的文字,對作戰方案進行詳略得當的闡釋。8月22日凌晨,第47師的第一旅向快活谷發起攻擊,但遇到了挫敗,導致出師不利的原因在于參謀工作不細致以及部隊缺乏在黑暗和煙霧中行進的訓練。但頹勢在不久后就得以扭轉,24日,第47師聯合第12師奉命攻克歡樂谷以外的最后目標。這一次第47師可謂順風順水,得心應手,平時的訓練也都發揮出了功效,幾乎攻克了所有預期目標,最可貴的是,傷亡的程度非常之小。
在第47師擔任參謀期間,蒙哥馬利對于指揮部門如何在戰場上迅速得到準確情報進行了系統研究,并最終發明了一種系統,那就是將攜帶無線電設備的軍官派遣到各個先頭營指揮所,之后通過無線電將訊息傳回。這也是蒙哥馬利在二戰時采用的通訊系統的雛形,并最終發展為由前進戰術指揮所派出乘坐吉普車的聯絡官小組這樣的形式。
第47師在9月26日接到了命令,要求他們于次日開往圣波爾。9月30日該師改為隸屬由伯德伍德將軍指揮的第5軍團。次日回到納威沙佩爾,撥歸由理查德·黑京中將指揮的第11軍。此時大戰已經接近尾聲,保加利亞于9月29日投降,德軍亦且戰且退。
到了10月3日,第47師重歸前線,然而德軍的防守幾乎滴水不漏,不可貿然突圍,盟軍的進攻被一道機槍防線所阻擋。次日,第5軍團停止前進,直到14日才繼續行軍。第11軍團向里爾逼近,于17日攻占里爾。當天,第47師將任務交給第57師,改做預備隊。在27日,第5軍團安排了一次勝利入城式。蒙哥馬利和戈林奇將軍策馬走在第47師的排頭位置,到達廣場后,他們下馬與市長等人站在一起檢閱隊伍,而和他們站在一起的還有當時的英國軍需部長丘吉爾先生,此時的蒙哥馬利與丘吉爾并肩而立,彼此卻并不相識,而幾十年后,兩個人的名字成了英國抵抗侵略的象征。是的,歷史總是會制造出一些有趣的機緣巧合以供贊美笑談。
此時的德國國內的反戰情緒日益高漲,終以德國新共和政府的成立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畫上了休止符。
因為戰場上已難尋敵人,所以英軍在幾周后開始從法國撤離部隊。1919年1月末,經由第1軍團顧問委員會的評定,軍官們被予以升級,并有很多人自愿去海外服役,蒙哥馬利被派往萊茵河英國陸軍總部擔任二級參謀。第47師在3月24日被撤銷,蒙哥馬利啟程前往科隆。該年的5月5日,蒙哥馬利擔任皇家燧發槍團第17營營長。當時全營的狀況一團糟,而蒙哥馬利用操練和體育運動將整個營振作起來,無論是一心想復員的老兵,還是毫無作戰經驗的新兵,都開始對各種體育競賽或者軍事訓練產生興趣。
在戰爭中,蒙哥馬利不再剃須,留了一臉的大胡子,他有過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然而運氣不錯,總是能夠全身而退。在一戰結束后,有了實戰經驗的蒙哥馬利更加深切、清楚地認識到軍事是一門值得終生研究的學問。在此前蒙哥馬利從未學習過軍事理論,因此他希望能夠進入坎伯利參謀學院進修。
這所學院于1919年開始組織戰后第一期培訓班,蒙哥馬利并沒有被選上,于是他寄希望于第二期,然而這一次的錄取名單中依然沒有蒙哥馬利,但并不代表沒有任何希望。當時駐德的英國占領軍總司令威廉·羅伯遜爵士酷愛打網球,盡管蒙哥馬利并不認識他,但依然受邀前往總司令在科隆的家中打球,蒙哥馬利把握住了機會,他不顧一切地對總司令述說自己的苦惱。羅伯遜爵士在年輕時代也經歷過許多周折坎坷,因此對蒙哥馬利十分同情,也正是因為知道這一點,蒙哥馬利才認為羅伯遜爵士會幫助自己,而他的希望也的確沒有落空,錄取通知單上終于有了他的名字。1920年,蒙哥馬利以第二期學員身份進入坎伯利參謀學院。
在等待前往坎伯利學習期間,蒙哥馬利被調往皇家燧發槍團第17營擔任營長,該營的情況一團混亂,老兵思鄉心切,新兵則全無經驗,蒙哥馬利在接手后用了很短的時間就讓該營走向正軌。他用自己最為擅長的體育運動和部隊操練讓整個營的風貌為之一新,時任該營副營長的查普曼對蒙哥馬利有過這樣的評論:“他就像是一個熱心腸的童子軍領隊?!?
蒙哥馬利終于進入坎伯利參謀學院了,之前他一直認為,訓練有素的常識才是至關重要的。但實際上,坎伯利參謀學院卻讓他失了望。大部分時間里蒙哥馬利都在與人爭論,這也是他留給同期學員們的印象。蒙哥馬利固執己見的態度也并不是沒有資格,他擁有的實戰經驗比教官還多,而他對軍事知識的渴求卻并未被滿足,課堂上所教授的大部分還不過是以前軍事教科書里的那些陳詞濫調。到了12月,為時一年的學習班結束,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畢業成績是多少,但所有人都順利地畢業了。
離開了坎伯利參謀學院,蒙哥馬利被派往駐扎在科克的第17步兵旅,任職旅參謀長,并立即投身于另一場戰爭:鎮壓南愛爾蘭新芬黨爭取獨立的活動。在他眼中,這場戰爭比起一戰更為糟糕,甚至發展成了一場屠殺。
成立于1905年的新芬黨以建立獨立的愛爾蘭為目的,新芬的原意則為“我們自己”或者是“自助”。在該黨建立之初,政治觀念還算溫和,但已經提出了反對附和英國,并期望通過自身努力取得獨立,所以鼓勵抵制英貨,發展民族經濟。1916年,新芬黨的左翼參加了都柏林起義,在1919年到1921年期間又展開了反英游擊戰爭。而其右翼則在1921年與英國政府簽訂合約,將愛爾蘭割分:北面歸屬英國,南方則成立了愛爾蘭自由邦。至此,新芬黨開始分化。
到了1922年,鎮壓愛爾蘭新芬黨的戰爭得以結束,此后蒙哥馬利在英國擔任了多個參謀職務。
1922年5月24日,蒙哥馬利從奇斯維克前往普利茅斯擔任第8步兵旅參謀長,第8旅的旅長湯姆·霍朗德準將賞識他的才干,放權于他。而霍朗德的帶兵訓練方式對蒙哥馬利來說也大有啟發,霍朗德認為只有培養出忠心且熱誠的軍官,才能擁有一支遵守法紀、士氣高昂的隊伍。在此期間,蒙哥馬利對于如何更加有效地訓練軍隊有著積極的探索和思考。不到一年,蒙哥馬利調到以約克為基地的地區自衛部隊第49師任二級參謀,新任師長是查理斯·哈林頓。實際上該師的一級參謀職位處于空缺狀態,所以蒙哥馬利也就相當于擁有一級參謀的職權。
1923年7月,蒙哥馬利頒布軍旅生涯中第二本刊印小冊子《供西區部隊和第49師用的戰術教材》。為鼓舞士氣,他從在第8旅時就為希望進入參謀學院的年輕軍官開辦進修班。1923年,在德文郡港開辦“參謀學院預備班”。秋季時動手撰寫了一系列講稿,打算在冬天指導軍官們實施沙盤訓練。然而英國陸軍部頒布禁令,要求停止使用一切非官方的訓練小冊子,蒙哥馬利只好就此罷手。
1924年夏季的《陸軍季刊》上,刊登了一篇名為《對地區自衛部隊中新任副官的建議》的文章,雖然沒有注明作者就是蒙哥馬利,但很明顯的是,蒙哥馬利對這種表達自己觀點的新方式產生了興趣。1925年1月,皇家沃里克軍團的雜志《羚羊》又發表了蒙哥馬利的另一篇文章《現代步兵戰術的演進》,而《羚羊》是一份以刊登國內消息以及娛樂為主的雜志,突然出現這種軍事化的學術文章自然引起了爭議,而蒙哥馬利自然不會在乎這些,他的文章也的確吸引了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