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體現股神獨特思維的青年時代(3)
- 巴菲特傳(傳記袖珍館1)
- 金圣榮編著
- 3869字
- 2015-12-16 11:15:01
巴菲特只買了很少的課本,學校開設的那些課,他幾乎在上大學以前就學得很好了。于是,他喜歡上了音樂,也有足夠的時間來練嗓子。巴菲特很喜歡一個叫阿爾·喬森的歌手,沒事總在宿舍練阿爾·喬森的歌,歌詞里有一句:“媽媽,為了你的一個微笑,我愿意跋涉千里……”
查特覺得自己要瘋了:就算他想學習,巴菲特不停地“媽媽”吵得他無法靜心。巴菲特不想打擾室友,可是又改不了自己的幼稚。查特也沒有辦法了,他覺得自己跟一個生活方面很低能而又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住在一起。
后來,巴菲特在學校里學會了打橋牌,而且成了一個非常優秀的橋牌手。有一次,巴菲特用一個比喻來形容他對橋牌的熱愛:“如果監獄里的一個房間已經有三個很優秀的橋牌手,我不介意自己也去坐牢。”巴菲特的牌友很多,如彼德·林奇、索羅斯和比爾·蓋茨等,幾乎美國金融界巨頭都是巴菲特的牌友。
巴菲特不僅把橋牌當做游戲,還把它當做很有效的訓練大腦的方法。巴菲特曾說過:“橋牌和股票有一定的相似性。它能夠很好地訓練你分析輸贏概率的能力,而你得經常分析自己所處的形勢。”
在大學里,巴菲特人緣比高中時要好得多。他是共和黨人俱樂部的領導人,并且負責租用一頭大象,以便能騎著它為共和黨人的勝利游行,但后來因為政府的干預騎大象計劃沒有實現。后來巴菲特宣誓參加了一個名為阿爾法西格馬聯誼會的兄弟會,這個兄弟會的格言是:勇氣、謙虛和熱情。巴菲特并不缺謙虛和熱情,但沒有太大的勇氣。兄弟會的宣誓儀式把巴菲特弄得很窘。為了證明自己的勇氣,每個兄弟會成員都要做一件事情:去一個很大的名叫沃納梅克的百貨店買特大號的女式內衣。巴菲特從來沒有去過這個地方,他在柜臺前徘徊很久都沒有勇氣向售貨員詢問,他的臉窘得通紅,并不斷地搓著手,而服務小姐看到他窘迫的樣子都趴在柜臺后竊笑。
巴菲特的伙伴漸漸多起來了,查爾斯·彼德包容巴菲特的缺點,他們成了好朋友;哈里·貝雅是班上成績能和巴菲特媲美的人,但他很快發現自己要比巴菲特多花很多時間才能取得同樣的成績,他也很快成了巴菲特的朋友;哈里·貝雅的室友杰里·奧蘭斯很快被巴菲特的投資天賦吸引,他們后來成了親密的朋友,巴菲特還稱他為“可愛的怪獸”。
成為大學生的巴菲特對戀愛還是一無所知,也從來沒有和異性正式約會過。于是,丹利的女朋友諾馬爾曾將妹妹賓利介紹給巴菲特,他約了賓利。那時候正是盛夏,諾馬爾的妹妹也特別美,她和姐姐一樣有著姣好的面龐和柔順的頭發。涼爽的夜風送來陣陣清爽,巴菲特有點陶醉于這樣的美景中。他帶著賓利去聽一場音樂會,他想盡量使自己看起來開朗、活潑,好打動這個美人的芳心。可是,巴菲特根本不知道如何取悅女生,也不知道怎樣討一個女孩子的歡心。他們在一起的時候,巴菲特總喜歡做一些腦筋急轉彎或者數字游戲。那些游戲也許丹利會很感興趣,但完全不適合跟女生約會做。浪漫被巴菲特的游戲給破壞掉了。當巴菲特鼓足勇氣紅著臉邀請賓利去度假的時候,她婉言拒絕了。
巴菲特在沃頓的生涯中,更多時間是泡在費城的股票交易所里。巴菲特在交易所里追蹤股票行情,研究股票走勢。這時他只是一個分析者,而不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者,因為巴菲特沒有找到真正的投資之門。雖然他能繪制股票走勢圖,但他沒有一個系統的框架。巴菲特慢慢地對學校產生了不滿情緒,他并不認為在這個大家都覺得很優秀的學院學到了什么東西。學校里的每個教授都有一套完美的投資理論,但都是空頭理論,在實際經驗方面卻沒有建樹。因此巴菲特覺得學校里的教授給不了他答案。他說:“我追求的是實踐投資,對于那些完美的理論,我并不缺少。”這是事實,巴菲特讀了大量的商業著作,他的理論修養甚至不比他的教授低。每當他回到奧馬哈,都會有朋友讓他努力學習,但巴菲特都會這樣回答他們:“我只要在考試前一個晚上復習幾小時,準能拿到A。”
巴菲特說的是事實,盡管他把時間都花在了股票或者打鼓唱歌上,但成績很好。在會計課的考試上,導師還沒有把200份試卷發完,巴菲特就做完交卷了。
巴菲特認為在這里繼續待下去只是浪費時間而已。于是,剛讀完大學一年級,巴菲特就想退學了,在父親霍華德的一再堅持下他又讀了一年。實際上,他認為自己第二年也沒有任何收獲。正好當時霍華德在大選中失敗,除了巴菲特外全家人都回到了奧馬哈,于是巴菲特強烈要求轉學。后來霍華德考慮到兒子心態和實際情況的變化,同意巴菲特轉學的要求。
4.被哈佛拒收的沮喪與選擇哥倫比亞大學的勝利
1949年,巴菲特轉到了內布拉斯加大學的林肯商業管理學院。巴菲特曾這樣說過:“沃頓令人厭倦,但內布拉斯加卻讓人留戀。”巴菲特的父母就是在內布拉斯加認識并相愛的,因此這讓他非常有親切感。回到故鄉后,巴菲特的心情好了很多,他又可以像以前一樣穿梭在大街小巷開始他的事業。這時巴菲特也開始和女性朋友正式約會。經過這么多投資經歷,巴菲特成熟了很多,他不再是以前那個和異性說話會臉紅的青澀小男生了。
實際上,巴菲特在林肯商業管理學院也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學生,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投資賺錢上。對于那些空泛的理論,巴菲特只要花上一點時間,就可以得到A成績。積累了一定資本而且很有商業頭腦的巴菲特想著怎么賺錢。后來經過考慮,巴菲特又做起了送報紙的生意,但他不再是以前那個送報的報童了。他應聘當了《林肯》營業部主任,負責《林肯》報紙在六個農村的投遞工作,巴菲特聘了50個報童來做這些事情,而他自己則開著一輛破舊的福特車,監督報童的工作。此外,巴菲特還擠出時間去當店員,他曾在一個彭尼連鎖店工作,也賣過男士襯衫。雖然薪水特別低,但巴菲特卻能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而且在這上班的期間,他還掌握了企業運營的第一手資料。
后來,巴菲特又售起了高爾夫球,他還邀請沃頓的杰里·奧蘭斯成為他的代理商。他誠懇的態度以及非凡的商業頭腦讓奧蘭斯很快加入進來。巴菲特還承諾出現任何質量問題,損失都由他來承擔。最終,巴菲特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就賺了1200美元,當然奧蘭斯也獲得了不小的收益。這時巴菲特的個人資產已經達到了9800美元。
當時姐姐多麗絲已經和杜魯門·伍德訂婚,巴菲特和這個準姐夫合租了一套房子。這段時間,巴菲特的生活很有規律,早上去雜志社上班,晚上回家,讀讀報紙,然后兩個人去固定的小飯館吃些簡單的晚飯。1950年夏天,巴菲特只用了一年的時間把14門課程都完成了,并且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他的學位證書。
畢業后不久,巴菲特就向哈佛大學商學院提出了入學申請。巴菲特認為自己成績優異,在股票方面有超群的才能,是一個十分優秀的人才,完全有資格上哈佛大學,似乎哈佛也沒有拒絕的理由。在接到哈佛大學的面試通知后,19歲的巴菲特來到了哈佛大學的所在地——芝加哥。
與哈佛面試官的交談持續了十分鐘,但這十分鐘決定了結果。他打算把自己對股票的淵博知識盡量在面試時發揮出來。哈佛大學的代表不敢相信巴菲特是自己申請上哈佛的,他毫不掩飾地說巴菲特看起來只有16歲左右,而且只有12歲少年的體重,并建議他再等幾年,也許會有更好的機會。
面試結束后,巴菲特進入哈佛的計劃泡湯了。巴菲特在寫給沃頓同學奧蘭斯的信中說道:“哈佛的人非常狂妄,他們以我太小為由拒絕了我。”
哈佛夢碎給巴菲特帶來很大的打擊,霍華德也很失望,他滿心希望巴菲特能拿到哈佛的錄取通知書,因為在這樣一個優異的學府深造對兒子來說無疑有深遠的意義。但他并沒有責怪巴菲特,而是鼓勵他繼續努力,進入其他優秀的學院繼續深造。
巴菲特馬上研究其他的學校,以便攻讀研究生。在翻看哥倫比亞大學的介紹手冊的時候,巴菲特看到兩個名字:格雷厄姆和多德。介紹手冊上說格雷厄姆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格雷厄姆是金融系的教授;而多德是金融系的系主任,也是商學院的副院長。在金融界,這兩個名字可謂如雷貫耳,他們都是大師級別的人物。1934年,這兩個人合著了《證券分析》,在金融界引起了巨大的轟動。1949年,格雷厄姆又出了一本《聰明的投資者》,當時巴菲特剛讀完格雷厄姆的著作《聰明的投資者》,并且認為這是他讀過投資方面最好的書。
哥倫比亞大學手冊上這樣寫道:沒有任何一所學校能像這里一樣提供這么多直接熟悉商業行為的機會。在這里,學生們有很多機會和很多美國商界著名的領袖人物零距離接觸,他們會為學生舉行很多研討會或者講座。這些甚至連哈佛都做不到。
巴菲特決定馬上申請進入哥倫比亞大學讀研究生。他寫申請書的時候已經是8月份,還有一個月就要開學了。巴菲特給負責招生的商學院副院長多德寫信,最后寫道:“我寫這封信的時候離開學只有一個月了,而實際上我早該這樣做了。大學手冊告訴我您和格雷厄姆都是在貴校教授金融學,我認為你們是在山頂的最高點,微笑著俯視著我們這些人。如果我能有機會被錄取,并幸運地讓你們帶著看金融界的風景,我會非常高興。”
這份申請書最后順利到了戴維·多德手上,這位主管招生的商學院副院長對這位學生產生了興趣,他和格雷厄姆最看重的是學生是否有投資和商業方面的興趣,而不是學生情感是否成熟。巴菲特真的很幸運,他甚至沒有經過學校的面試,就被錄取了。
在一定程度上,巴菲特是帶著哈佛給他帶來的挫敗感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的,但當他真正進入這所大學后,卻感到非常慶幸,并且感激上帝的安排——或許這里比哈佛還要好。塞翁失馬安知非福,這一次誤打誤撞讓巴菲特在這里碰到了影響他一生的導師——格雷厄姆。
當巴菲特再一次給奧蘭斯寫信的時候,他語氣變得熱情洋溢了。他寫道:“朋友,我真慶幸沒有被哈佛錄取而是來了哥倫比亞大學,這是一所十分優秀的學院。我有幸成為了學院里很有才能的教授——多德以及格雷厄姆的學生。他們教給了我很多知識,讓我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