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進軍北平(4)
- 1948-1956:北京整肅與保衛行動紀實
- 朱振才
- 3225字
- 2016-02-25 13:29:31
北平市公安局來到良鄉后,除了聽取市委、市軍管會領導同志報告外,秘書處處長劉涌協助譚政文組織公安局的接管干部學習和討論。他們認真學習了毛澤東同志《關于時局的聲明》,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頒布的《約法八章》,學習接管城市的方針、政策;學習《接收沈陽的經驗》及接收濟南、石家莊的經驗。為了使干部深入了解北平的情況,根據新了解的情況,對過去中央社會部編寫的《北平概況》加以補充修改。重溫中央領導同志關于發揚革命傳統和優良思想作風的講話。
根據彭真、葉劍英同志多次講話精神及市委的有關指示精神,在譚政文局長主持下,結合北平的政治和治安情況,制訂了《入城初期的工作計劃》。市局統籌安排接管、肅特、維護治安三項任務。市局所屬各處之間的分工是:對國民黨警察局的人事、檔案、文書等方面的接管,由秘書處負責;偵察、緝捕、審訊由偵訊處負責;治安、保衛由公安處負責;對國民黨警察局的房屋、財務、槍支器械、車輛等由行政處負責接管。
為了加強黨的領導,根據市委書記彭真的指示,在良鄉成立了由譚政文、劉進中、劉涌、馮基平、趙蒼璧、張廷楨、曲日新7位同志組成的中共北平市公安局總支委員會(7改為北京市公安局機關黨委),劉涌任總支委員會書記。一些重大問題都要在總支委員會里研究決定。
在良鄉,黨中央為了加強北平市公安局的力量,將中央警衛團三營和四營的一部分官兵共計741人,充實到公安大隊。公安大隊的主要任務是,負責保衛北平市黨政機關和首長的安全;配合偵訊處查封國民黨特務機關;擔負市公安局和20個分局的警衛和治安工作。進城后,將要向各分局和有關重要單位派駐公安隊員,負責門衛和看守所的警衛。
1948年底,北平的政治、軍事形勢處在劇烈的、復雜的、微妙的變化之中。黨中央和毛澤東高瞻遠矚,為了使古都北平免受兵燹之災,爭取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北平問題。黨中央號召各界名流和社會賢達,說服傅作義將軍看清形勢,率部起義。
1948年12月23日,傅作義將軍曾給毛澤東發電報,表示愿意和平解決北平問題,但猶豫不決,對蔣介石仍存在著幻想。當時的彭澤湘、符定一(學者,毛澤東中學時的老師)、張東蓀(民盟負責人)等,在為北平和平解放而奔走。北平地下黨通過各種渠道,說服傅作義將軍接受我黨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問題的八項條件。
1949年1月14日天津宣告解放,守備司令陳長捷被活捉,在兵臨城下四面楚歌的形勢下,傅作義下決心起義,走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道路。
1月1日,北平市公安局偵訊處來到香山后,馮基平處長立即召開了處務會,根據市局給偵訊處的具體任務,研究進城后的分工和任務,決定臨時設立情報派遣組、接收組、研究敵情動向組、交通聯絡組和生活管理組。馮基平在會上說:“目前尚未接管,現在,當務之急是進一步了解敵情。《孫子兵法》中有一句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似乎容易一些,知彼就不容易了,且很重要。我們二處是從事隱蔽斗爭的,我們要在形勢多變的情況下,要有所作為,為市委和中央提出可靠的情報,為市委、中央的正確決策服務!”
處務會經過研究,決定用不同方式,用精干的人員進城,搞清我們所接管的單位,如國民黨北平黨部、國民黨北平警察局及各系統特務組織情況。
馮基平把處務會的決定匯報給譚政文,譚政文聽了之后,拍了拍馮基平的肩頭說:“你們的處務會決定得很好,我正為知之敵情不多而著急呢,我們都是從部隊走過來的人,摸不清敵情,我們如何下決心,如何選擇攻擊目標呢?基平同志,你看我們這么辦好不好:過幾天,讓秘書長劉進中帶隊,成員是你們二處的干部,隨平津前線司令部軍事談判代表團進城,讓他們了解一些情況。”
譚政文思維敏捷,很快提出了一個方案。
“好,就這么辦。由我選擇幾個干部報你批準!”馮基平高興地說。
1月17日,由市局秘書長劉進中帶隊,成員有閔步瀛、張士晶、呂岱、梁文英、袁澤等6位同志,隨人民解放軍平津前線司令部軍事談判代表團進入北平城區,利用談判間隙,了解了一些有關國民黨北平黨部、北平警察局及國民黨保密局北平站等情況和動態。
劉進中等人回來之后,整理了這次調查和搜集的情況,向譚政文做了匯報。馮基平也聽取了二處干部閔步瀛的匯報。譚政文和馮基平都覺得搜集來的情報很浮淺,譚政文決定,再次派一處處長劉涌、公安大隊隊長張廷楨和公安處副處長武創辰,帶一名警衛員進城,重點調查了解國民黨警察局的情況。
1月25日劉涌等人乘坐卡車從西直門進城,住在位于西單南邊的教育部街國民黨北平黨部里。這里的房子空無一人,原國民黨北平黨部的黨魁要員已潛逃了,一般的工作人員也不來上班,只有幾個后勤人員在守著房子。
劉涌等四人,晚上就住在這里。白天,他們順著絨線胡同走到位于前門公安街的北平警察局,通過地下關系及與其聯系的警察了解情況,晚上整理材料,研究工作,常常工作到深夜。
他們了解到國民黨北平警察局局長楊清植、副局長白世雄等人已乘飛機逃到青島。警察局局長之職由外一分局局長徐澍代理。
國民黨北平警察局機構有:督察處、機要、專員等5個室,戶政、政工等4個科,刑警、女警等5個大隊,醫院、學校、樂隊、感化所,內七、外五、郊八共20個分局。分局下設84個分駐所,322個派出所。共1.3萬余人。分雇員、警長、警士、工役四種。
從國民黨警察局的成分來分析,大致有如下幾種:第一種是國民黨的骨干分子,他們大都是國民黨中央警校畢業分配來的,都是科員或巡官官銜,有些是“中統”、“軍統”特務;第二種是國民黨接收留用的日偽警察,其中不少是巡官,而多數是一般警察,這些人中不少在日偽時期有罪惡;第三種是解放區逃來的被斗或怕被斗的地主子弟;第四種是工人、苦力、貧雇農、家境貧寒的中學生等。這幾類人中除高級警官外,帶家屬的很少,大部分家在原籍。小職員、勤雜工等絕大部分都在大伙房包飯吃。原以為他們的伙食很好,其實,因為物價飛漲,他們吃的并不好,生活很苦。劉涌等人在調查的幾天里,幾乎天天和他們一道吃窩窩頭、啃咸菜,有時喝點白菜湯,根本見不到肉菜。伙食遠不如解放區好。
劉涌等人在幾天的調查中感覺到,國民黨北平警察局這些警員中,不少由于長期受統治階級反動思想的宣傳,世界觀被扭曲,或多或少參與或執行過對人民鎮壓的行為,或染上欺壓和敲詐老百姓的惡習等。調查工作剛剛開始時,舊警人員對他們有畏懼心理,不敢接近,當看到劉涌等人態度和藹、上下平等、官兵一致,以及沒有官架子、認真工作時就逐漸地變畏懼為敬佩,也愿意和劉涌等人接近了。此時,劉涌等四人向他們宣傳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政策,解除思想上的顧慮,積極配合人民政府工作,爭取主動。現在,人民解放軍已兵臨城下,北平就要回到人民的手中,鼓勵他們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為自己的前途創造條件。有些有正義感的警察本身就對國民黨嫡系警官、特務分子不滿。經教育后,他們工作積極,開始向他們靠攏,并主動地向劉涌等人提供警察局的內部情況。
在這次入城調查中,有一件事使劉涌感觸頗深。有一次,劉涌等人在王府井十字路口看到一個滿臉長著大麻子的舊警,形態彪悍,樣子很兇。劉涌曾聽華北局城工部地下工作者趙凡同志說過,他經常去東安市場聯系工作,看到這個大麻子舊警就發怵,有兇狠不良的印象。但劉涌這次調查了解到,此人很能干,并沒有欺壓過老百姓,所以這件事對劉涌教育很深。了解一個人不要看表面,不要只看現象不看本質,要實事求是。
劉涌等人回到海淀辦公地點后,向譚政文交出已經寫好的書面調查報告。
譚政文連夜召開局務會議,研究劉進中和劉涌的調查報告。經討論研究后,修改接管計劃,制定了有關條例,詳細列出了分批逮捕的特務名單和需要查封接管單位的名稱、地址等,還部署了分工接管的任務。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北平市公安局全體接管干部已經作好了充分準備,只要市委和市軍管會命令一下達,他們就像在戰壕里蓄勢已久的戰士一樣,躍出戰壕,根據分工,奔向各自接管的崗位!
主要參考文獻:
劉朝江:《警神》,大眾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劉光人、趙益民、于行前:《馮基平傳》,群眾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