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節 寶寶的正常生理特征

寶寶的呼吸有什么特征?

新生兒在出生后1分鐘內就開始第1次呼吸了。因為期肋間肌尚薄弱,主要依靠膈肌呼吸,因此,寶寶們的呼吸方法均以腹式呼吸為主。

TIPS:不要把小兒的腹部束縛得太緊,以免影響呼吸。

正常新生兒每分鐘呼吸35~45次,由于其身體的呼吸中樞還沒有發育健全,所以會出現呼吸節律不規律,或呼吸深淺交替或快慢不均的現象。入睡后此現象更為明顯,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

新生兒如果每分鐘呼吸次數超過60次需警惕,可能患有肺炎,應該及時找醫生檢查。

寶寶的脈搏有什么特征?

通常來說,脈搏跳動的快慢與年齡、性別有關,年齡越小,脈搏越快。另外,女性脈搏比男性脈搏快。

1 寶寶安靜狀態脈搏正常值

TIPS 1

寶寶在吃奶、發熱、活動、哭鬧或精神緊張等情況下,由于新陳代謝增加而使脈搏數在正常值內適當增加,休息和睡眠時在脈搏數在正常值內減慢10~20次。

TIPS 2

以上脈搏正常值非絕對數值。兩個年齡相仿的寶寶,因平時活動量不同、身體素質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脈博次數。

TIPS 3

寶寶在睡眠中時,脈搏數受呼吸影響會出現輕微的節律不齊,這屬于正常的生理現象。

2 寶寶脈搏正確測試方法

(1)選擇最方便的部位:

測量脈搏經常選擇身體淺表的大動脈,最方便、最容易摸到的事手腕掌側面大拇指側的橈動脈。其次,也可以摸索頸部兩側的勁動脈。

(2)采取正確的手法:

測量脈搏時,爸爸媽媽用手指輕輕托住寶寶的腕關節,把自己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寶寶掌面腕部皮膚的橫紋下偏拇指側部位,正常的脈搏跳動,節律整齊,力量均勻,手指有彈性感。

寶寶的體溫特征有哪些?

新生兒體溫調節功能比較弱,比較容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如氣溫高、包裹太多等都可以影響新生兒的體溫。

正常新生兒的基礎體溫是36.9℃~37.5℃,一般情況下,當寶寶體溫超過基礎體溫1℃以上,可認為是寶寶發熱了。其中,體溫波動于38℃左右是低熱,體溫在39℃以上是高熱。

1 寶寶測量體溫3種方法

(1)腋下測溫方法

解松嬰兒衣服露出腋窩,把體溫表水銀端放在腋窩中央,將同側手臂靠軀干挾緊體溫表,將其固定,持續測溫5分鐘,所測得溫度一般比口表所測略低。

(2)頸部測溫方法

即將體溫表水銀端橫放于頸部皮膚皺褶處,調整頭部位子,挾住固定體溫表,至少測試5分鐘,能測10分鐘更好。頸部測溫不易固定,受氣溫高低影響也較大,準確性比腋下測溫更差。所測溫度較低,較口表低0.5℃~0.7℃,寒冷季節更低。

(3)肛門內測溫方法

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肛表水銀端,再抹上少許食用油(煮沸后冷卻),加以潤滑,緩緩插入嬰兒肛門約3厘米,持續測溫3分鐘,所測體溫正常值37.5℃左右,冬季體溫不足的新生兒肛表體溫可在36℃左右。肛門測溫較皮膚測溫為合適,但方法較麻煩,常引起小兒哭吵,不過必要時還得用肛門內測溫。

TIPS 1

一般小朋友下午的體溫會比清晨稍高一些,如要確實記錄寶寶體溫,可選擇寶寶每日起床后、洗澡前或傍晚等固定時段測量體溫,一天測量約3次,必要時可加量。

TPPS 2

新生兒由于體溫調節功能差,患病時不一定發熱,故體溫不高無發熱,不一定表示嬰兒沒有病,有異常表現如無故哭吵,不吃不哭,嘔吐腹瀉,臉色蒼白、發青等,即應送醫院診治。

TIPS 3

若寶寶有發熱現象,爸比媽媽在就醫前,務必正確紀錄寶寶的發熱日期、時間、溫度變化、發熱頻率、天數與相關病征等,以提供醫師病情判斷參考。

TIPS 4

新生兒太小,不能配合大人,口腔又很小,故禁止用口表像大人一樣測體溫。

2 寶寶體溫偏高時建議采取的措施

(1)改變環境。

將寶寶置于空氣流通的陰涼處,適當減少衣服和蓋被,注意不宜將寶寶緊緊抱在大人懷中,以免體內熱量不易散發。如夏天將寶寶置于空曠涼爽的房間內,也有利于寶寶的熱度下降。

(2)頭部濕毛巾冷敷。

將濕毛巾敷于發熱寶寶的前額,2~3分鐘換1次。或用溫熱毛巾擦拭寶寶四肢,幫助其降溫退熱。

(3)溫水浴、盆浴。

水溫應低于寶寶體溫2℃~3℃,亦可在溫水中加幾滴風油精,并讓寶寶身體浸泡在水中10~15分鐘,如因條件受限不能給寶寶泡浴,則可用溫熱的濕毛巾給寶寶反復擦洗全身10~15分鐘。

(4)反復多次給寶寶喂水,盡量讓寶寶臥床休息。

對發熱的寶寶采取上述退熱措施的同時,應密切觀察寶寶的其他情況,如有沒有咳嗽、精神狀況好不好等等,溫度過高或溫度一直不退,則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寶寶的大便有哪些特征?

1 新生兒胎便——墨綠色

剛生下來的寶寶,出生后6~12小時,會拉出墨綠色便便,這就叫“胎便”。胎便通常沒有臭味、狀態黏稠、顏色近墨綠色,其主要由胎內吞入的羊水和胎兒脫落的分泌物等組成。早產兒排泄胎便的時間有時會有所推遲,主要和早產兒腸蠕動功能較差或寶寶進食延遲有關。

2 過渡期大便——黃綠色

待寶寶胎便排凈后,向正常大便過渡時的大便是呈黃綠色的。多數新生兒在吃奶2~3天后大便會呈現這種現象,然后逐漸進入黃色的正常階段。新生兒喂養開始的時間和攝入奶量會直接影響過渡便出現和持續的時間。若開奶延遲過渡,此過渡期大便出現的時間也會推遲。

母乳與人工喂養的寶寶大便

TIPS

奶瓣是指寶寶大便中白色顆粒物或瓣狀物,大多由寶寶消化不良引起。這種情況下關鍵看寶寶的精神狀態和食欲,只要寶寶精神佳、吃奶香、睡眠好、體重增長理想,可以不必擔心,但應當密切觀察,一旦出現異常大便,如水樣便、蛋花樣便等,就可能是寶寶病了,要及時就醫。

寶寶的排尿有哪些特征?

正常足月的新生兒在出生時膀胱中已經有少量尿液,所以絕大多數新生兒在出生后6小時內會排尿,少數延遲到第2天排尿。但如果出生后24小時仍沒有排尿,應引起注意。

寶寶每天的尿量隨著年齡增加而不同,出生0~5天為每天4~6次;6~10天為每天20~25次,甚至高達30~40次;6個月~1歲為每天15~16次。

1 尿量減少

如果媽媽發現寶寶的尿量明顯減少了,應該馬上分析原因。越小的寶寶其尿的濃度和重新吸收功能就越不成熟。如果是因為飲水不足引起的,媽媽不必緊張,只要給寶寶補充足夠的水分就行了。如果是因為寶寶發生嘔吐或腹瀉引起的,可能是體內水分大量排出體外,造成脫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2 排尿過頻

如果寶寶排尿次數超出正常標準,過于頻繁,媽媽要觀察一下是否伴有尿量的增加。若尿量也同時增加,往往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不必擔心。若排尿頻繁,同時尿量卻沒有增加,則有可能是病理性的,應及時帶寶寶去咨詢醫生。

3 尿液發紅

新生兒的尿液呈透明的淡黃色,可是有的寶寶排出的尿會呈現出混濁的紅褐色,甚至會有血尿。看到這種情況不必驚慌,這是因為寶寶尿液中的尿酸鹽結晶所致,不用做其他的特殊護理,一般3天左右寶寶就會自動痊愈了。

TIPS 1

如果寶寶因為治療某些疾病而服用了維生素B、黃連素等藥物,也可能會使寶寶的尿液顏色呈橘紅色。

TIPS 2

如果寶寶持續血尿超過3天以上,則有可能是先天性的尿路畸形,需要及時帶寶寶就醫。

4 尿液發黃

寶寶尿液顏色的深淺與飲水量、汗液排出量都有密切相關。如果寶寶飲水多、出汗少,那么尿量就會偏多,且尿

色淺而透明;如果寶寶飲水少,出汗多或正在發熱,那么尿量就會減少,顏色也會變成深黃色,并且氣味較大。

TIPS 2

如果寶寶尿色發黃,皮膚、白眼球等處也發黃,則有可能是新生兒黃疸所致,需要找醫生確診。

5 尿液變白

寶寶尿液發白一般出現在寒冷的冬季,尿液中往往會有白色沉淀。這通常是寶寶尿液中的尿酸鹽增多而引起。白色沉淀物即尿酸鹽結晶,如果在尿液中加入一些酸,如冰醋酸,結晶就會很快溶解,尿液立刻回復清澈透明。

TIPS

如果寶寶不僅尿色發白,而且尿液渾濁或有特殊的臊臭氣味,同時伴有尿頻、尿急,排尿時哭啼這些現象,則很有可能寶寶是泌尿系感染形成膿尿了,這時應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寶寶皮膚有哪些特點?

剛出生的寶寶由于孕周不同皮膚外觀不盡相同。早產兒的皮膚較薄,有點透明的感覺,覆蓋著一層細軟的絨毛——胎毛。他們身上可能還會有一層白色的奶酪狀物質—胎脂,可以保護羊水中寶寶的敏感皮膚。越在孕周后期出生的寶寶身上的胎毛和胎脂就會越少。寶寶出生后幾天,通常都會有蛻皮現象。

寶寶出生時膚色都比較淺,通常是粉紅色,清晰可見血管。寶寶真正的膚色會在第1年逐漸顯示出來。

30%~40%的寶寶出生時會有粟粒疹,長在臉上,看上去像小粉刺的白色或黃色小點點,粟粒疹通常會在3~4周自行消失。

如果你的寶寶皮膚在出生后23天左右膚色泛黃,這可能是黃疸現象,一半以上的新生寶寶都會有這種現象。一般情況下,足月出生的寶寶黃疸會在1周內減退,早產兒持續時間更長一點。

1.新生兒生理性脫皮現象

新生兒出生2周左右時會出現脫皮現象。一夜之間,寶寶原來稚嫩的皮膚開始爆皮,緊接著就開始脫皮,好像涂了一層漿糊干裂開來。這是新生兒皮膚舊的上皮細胞脫落,新的上皮細胞生成的新陳代謝現象。出生時附著在新生兒皮膚上的胎脂,隨著上皮細胞的脫落而脫落,這就是新生兒生理性脫皮的現象,此現象屬于正常現象,不需要治療。

2.新生兒的皮膚變色

剛出生的寶寶,變動體位時皮膚顏色就會出現界線分明的不同變化,這是醫學上所說的皮膚變色。皮膚變色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上身和下身不同色。有些新生兒上半身是蒼白色,下半身是紅色,這是因為寶寶血液循環系統發育不完善的原因。

(2)左側和右側不同色。有的新生兒左側臥位時,右側上部膚色呈蒼白色,左側下部呈鮮紅色或紫紅色。變換體位,膚色又變換過來。

(3)手或腳膚色變藍。有的新生兒的手或腳會出現變藍的現象,平躺時最為明顯。這種現象同樣是血液循環發育不完善所致。

以上這些情況都可以通過變換體位得到矯正。

3.新生兒的皮膚青紫

新生兒的這種皮膚青紫現象又稱為“紫紺”,是血液內還原血紅蛋白濃度增高而在皮膚和黏膜上的表現,較易出現于皮膚較薄、色素較少而毛細血管較豐富的部位,如口唇、指(趾)尖、鼻尖及耳垂等,發紺既可由肺部疾病換氣不足引起,也是許多右至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臟病的一個癥狀,并且還可見于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及某些血液病。一經寶寶皮膚發現青紫的現象,應及早吸氧治療,同時給予營養支持,糾正水電酸堿平衡,盡快使青紫消除。

4.新生兒的皮膚紅斑

新生兒出生后的2~3天,可能出現皮膚紅斑。紅斑的形狀不一,大小不等,顏色鮮紅,分布全身,以頭面部和軀干為主。新生兒會伴有不適感,有的新生兒出現紅斑時,還伴有脫皮的現象。新生兒紅斑是一種良性的新生兒期的生理現象,爸爸媽媽無需過分擔憂,通過加強觀察,重視護理,一般5天后即可消失,很少超過1周。

5.新生兒的各種胎痣

新生兒出生后在皮膚或黏膜部位出現一些與皮膚本身顏色不同的斑點或丘疹,稱為“新生兒胎記”,也叫“胎生青記”,醫學上稱為“色素痣”。胎記大多發生在寶寶的腰部、臀部、胸背部以及四肢,一般為青色或青灰色的斑塊。大多數胎記都無所謂,其中很多會在寶寶出生幾年內自行消退,不需要治療。

寶寶的先天反射活動有哪些?

先天反射是早期嬰兒特有的生理現象,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寶寶有哪些先天反射活動吧!

1 覓食反射

用手指觸摸寶寶口角周圍的皮膚,寶寶的頭就會轉向手指一側并張口將手指含入。

2 握持反射

把手指放在寶寶的手心,寶寶就會馬上緊緊地握住手指。

3 吸吮反射

將乳頭或奶嘴放入寶寶口內,寶寶會出現有力的吸吮動作。

4 擁抱反射

讓寶寶仰躺在床上,拍打床面,寶寶雙臂會伸直外展,雙手張開,接著寶寶上肢會屈曲內收,雙手握拳呈擁抱狀。

5 不對稱頸緊張反射

當寶寶仰躺著時,保持寶寶下頷位于肩部上方,寶寶會伸出臉朝向一側的手臂和腿,彎曲另一邊的手臂和腿。(寶寶喜歡的那一邊似乎可預示其以后的習慣用手哦!)

6 踏步反射

豎直抱起寶寶,使其足底接觸桌面,寶寶會出現“開步”的動作。

為什么寶寶的頭不能隨意撫摸?

在新生兒期,爸爸媽媽要特別注意新生兒的頭部發育,由于顱骨尚未發育完全,骨與骨之間存在縫隙,并在頭的頂部和枕后部形成兩個沒有骨頭覆蓋的區域,所以不能隨意撫摸、按壓新生兒的頭,否則有可能會對大腦造成損傷。

塑造完美頭型

1 枕頭材質不能過硬

不要使用材質太硬的枕頭,如綠豆枕、砂枕,否則寶寶的頭部容易變形。

2 不要固定一個姿勢

想要寶寶的頭型完美,就要經常為他(她)翻身,改變一下睡姿。

3 用光線調整寶寶睡姿

寶寶喜歡光線,如果他(她)習慣向某一邊睡,可以在另一側用光吸引他(她)。

4 避免寶寶耳輪變形

當寶寶左右側躺時,應避免他(她)的耳輪被擠壓變形。

5 斜頸現象及時就醫

斜頸是指以頭向患側斜、前傾及面部變形為特點,它會影響寶寶臉部形狀發育,如有斜頸現象,應及時就醫。

6 及時檢查“特異”頭型

如有“特異”頭型,亦應及時去醫院檢查。

7 避免寶寶腦部受傷

如寶寶玩耍時,一定要留意寶寶的行動,避免尖銳硬角弄傷寶寶的頭部。

寶寶太胖好不好?

長期以來,爸爸媽媽都以寶寶白白胖胖為健康,事實上,寶寶太胖并不好。肥胖的寶寶比正常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要晚一些,而且容易患扁平足、髖內翻及膝外翻或內翻等。

研究發現,嬰兒時期肥胖與成年后的肥胖癥、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爸爸媽媽們應重視寶寶的肥胖問題,并及早預防。如果你們家寶寶已經列入了胖娃娃的行列,建議爸爸媽媽們多幫助寶寶運動,讓寶寶學會玩耍,平時多飲用白開水,這樣可以促進體液循環,刺激消化,如果這些能堅持下來,寶寶的體重就會得到控制。

為什么寶寶怕冷?

剛出生的寶寶身體很稚嫩,體溫調節中樞功能較差,當環境的溫度超過寶寶機體的調節能力時,就可能造成寶寶體溫過低,所以寶寶會怕冷。

怕冷的具體原因:

(1)寶寶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面積大,容易散熱。

(2)寶寶皮下脂肪薄,容易丟失熱量。

(3)寶寶體態姿勢特殊,裸露面積大,散熱量增加。

TIPS 1

居室溫度保持在20℃~22℃。

TIPS 2

多吃含鐵食物和紅色肉類。

TIPS 3

適當給寶寶添衣減衣。

十一 寶寶口唇發紫是不是有病?

寶寶口唇出現青紫,可能與新生寶寶的血紅蛋白過高有關,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1周后會漸漸消退。

如果長時間發紫,就有可能是病理性青紫,最好及時就醫確診。寶寶病理性發紫最常見的是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爸爸媽媽們可帶寶寶去兒童醫院心內科做一個心臟彩超確認。該疾病的癥狀一般表現為:寶寶經常性的煩躁不安、吮奶無力、呼吸急促;哭鬧和活動時容易出現氣喘、口唇青紫等。

受涼也可能導致寶寶口唇發紫,爸爸媽媽們要注意寶寶的保暖,此外,最好將居室溫度控制在28℃~30℃,這樣能避免寶寶嘴唇發紫現象的出現。

十二 寶寶的胃是怎樣的?

寶寶的胃呈水平狀,肌層發育差,賁門發育差、較松弛,幽門括約肌相對發達,胃容量小(初生時30~35毫升,2周時60~70毫升,一個月時90~120毫升),所以容易發生吐奶。

寶寶的胃解脂酶含量較低,胃酸酸度較低,使得消化功能比較弱,只能消化乳類。人乳中含有解脂酶,寶寶容易消化吸收,而牛乳中缺乏,所以用牛奶喂養的寶寶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很多媽媽會擔心寶寶喝的奶不夠,其實媽媽們只要在寶寶餓的時候開始哺乳,寶寶吃飽了,自然就會松開嘴巴,也不會餓到。

十三 寶寶為什么愛睡覺?

一般來說,寶寶在6個月之前,睡覺是主要任務,除了喂奶、換尿布和洗澡外,基本上有16~20小時都處于睡眠狀態。睡眠時間充足對寶寶的生長發育非常關鍵,因為在睡眠中,內分泌系統釋放的生長激素是平常的3倍。所以,爸爸媽媽們要留給寶寶充足的睡眠時間哦!

TIPS 寶寶睡眠禁忌

(1)含著乳頭或奶嘴睡

(2)環境過于安靜

(3)被子太厚

(4)哼唱聲中才能入睡

(5)白天睡得過久

(6)晚上睡得過晚

(7)依賴“搖睡”

(8)摟著入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珠穆沁旗| 河源市| 磐安县| 营山县| 施甸县| 彩票| 孝昌县| 苍溪县| 佛坪县| 土默特左旗| 柳河县| 宿松县| 平湖市| 高青县| 诸暨市| 巧家县| 巴里| 万载县| 开江县| 大同县| 惠水县| 禹城市| 赣州市| 瑞金市| 峨山| 新密市| 梅河口市| 简阳市| 海伦市| 桂林市| 四子王旗| 红安县| 黄龙县| 新巴尔虎右旗| 彩票| 财经| 长海县| 和龙市| 平顶山市| 阳西县|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