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衣食住行篇(10)

行酒令的方式可謂是五花八門。最常見,也最簡單的是“同數”,現在一般叫“猜拳”,即用若干個手指的手姿代表某個數,兩人出手后,相加后必等于某數,出手的同時,每人報一個數字,如果甲所說的數正好與加數相同,則算贏家,輸者就得喝酒。如果兩人說的數相同,則不計勝負,重新再來一次。

“擊鼓傳花”是一種既熱鬧,又緊張的罰酒方式。在酒宴上賓客依次坐定位置,由一人擊鼓,擊鼓的地方與傳花的地方是分開的,以示公正。開始擊鼓時,花束就開始依次傳遞,鼓聲一落,如果花束在某人手中,則該人就得罰酒。

抽水馬桶的由來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時代(1558—1603),有一位名叫約翰·哈林頓的教士在流放地凱爾斯頓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只抽水馬桶。馬桶與儲水池相連,裝置在他的房子里。他對這項發明頗為自豪,特地以荷馬史詩中一位英雄埃杰克斯的名字為它命名。此后,哈林頓還寫了《夜壺的蛻變》一書,詳細描繪他的抽水馬桶的設計。

不過,當時的英國公眾并沒有接受這項發明,人們還是喜歡使用便壺。

到了1775年,倫敦有個叫亞歷山大·卡明斯的鐘表匠,改進了哈林頓的設計,他采用了一些構件,諸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閥,以及保證污水管的臭味不會讓使用者聞到的U 形彎管等,從而研制出沖水型抽水馬桶,并首次獲得了專利權。自此,抽水馬桶開始受到人們的歡迎。1848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公共衛生法令”,規定:凡新建房屋、住宅,必須辟有廁所、安裝抽水馬桶和存放垃圾的地方。這就為抽水馬桶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1889年,英國水管工人博斯特爾發明了沖洗式抽水馬桶。這種馬桶采用儲水箱和浮球,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從此,抽水馬桶的結構形式基本上定了下來。

我國考古學家在河南省商丘市芒碭山漢墓中發現了一間兩千多年前建造的廁所。這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水沖坐式廁所。這個用石頭做的抽水馬桶有馬桶座和扶手,可用水管的水沖刷。這是西漢第三代梁王劉買墓室中的一個附屬設施。

當時,王公貴族的陵墓一般都有儲藏室、客廳、廚房等全套生活設施。因為他們死后在地下仍要享用一切。廁所面積約2平方米左右,用石頭打造的坐式馬桶一側有寬大的扶手。馬桶后方墻上,廁所的修造者還鑿出一個沖水管道,其構造原理與現在的水沖廁所相似。但不知這個世界上最早的抽水馬桶為什么竟失傳了。

北京烤鴨的由來

“北京烤鴨”早在明朝時就已成為北京官府人家中的席上珍品。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明宮御廚便取用南京肥厚多肉的湖鴨制作菜肴。為了增加鴨菜的風味,廚師采用炭火烘烤,成菜后鴨子吃口酥香,肥而不膩,受到人們稱贊,即被宮廷取名為“烤鴨”。以后明朝遷都北京,烤鴨技術也帶到北京,并被進一步發展。由于制作時取用玉泉山所產的填鴨,皮薄肉嫩,口味更佳??绝喓芸炀统蔀楸本╋L味名菜。北京兩家有名的烤鴨店“便宜坊”“全聚德”,便是明朝時開業的。

到了清朝,官吏們常常收購北京烤鴨,供皇帝及其親屬享用。據《竹葉亭雜記》記載:“親戚壽日,必以燒鴨相饋遺?!睙褪强荆梢娍绝嗊€成了當時勛戚貴族間往來的必送禮品。又有《憶京都詞》這樣寫道:“憶京都,填鴨冠寰中。燜烤登盤肥而美,加之炮烙制尤工。”

“北京烤鴨”肉質鮮嫩,汁液豐富,氣味芳香,且易于消化,營養豐富。國內各地人士以及外國友人,大凡到北京來的,都要一嘗風味獨特的“北京烤鴨”,“北京烤鴨”名聞中外。

“中南海”香煙的由來

中南海香煙是北京卷煙廠的早期產品。

20世紀70年代,北京卷煙廠接到中央辦公廳下達的特殊任務,在中南海東側的一座四合院內成立132車間(簡稱132工廠),專為毛澤東主席等幾位中央首長生產特供煙,一直持續到1976年。毛澤東主席逝世后,特供煙的生產并沒有停止。為了外事的需要,北京卷煙廠一直承擔著這一特殊任務。80年代初,北京卷煙廠與中南海警衛局商談商標注冊事宜,隨著注冊的成功,北京卷煙廠將當時為毛澤東主席提供的卷煙起名為“中南?!钡奶毓熞病芭f貌變新顏”。商標在圖案設計上保持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以大紅底色并輔以金色,表現了中華民族喜慶、吉利的特點?!爸心虾!比钟擅珴蓶|親筆書寫。

“大前門”香煙的由來

“大前門”是英美煙草公司于民國五年(1916年)推出的,曾和“老刀”、“大英”、“哈德門”、“三炮臺”諸牌號一起,在上海風靡一時。解放前,英美煙草公司的產品長期占上海全部產煙量的60%左右,“大前門”即是堅挺的產品之一,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為了能在華求得更大的發展和爭取更大的產銷,又少交稅款,英美煙草公司采用化整為零的手法,自1934年11月起注冊建立華商之名的頤中公司,繼續在上海、天津、青島等地產銷“大前門”,產品遍及全國。1952年4月,經轉讓和承讓協議,“大前門”被收歸國有,商標仍為上海、青島、天津(“上、青、天”)三煙廠共同擁有。

北京人稱位于天安門廣場南側的“正陽樓”為“前門樓子”,大概就是前門的俗稱了。建于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的城樓,是明清兩代北京內城的正門?!按笄伴T”的牌名即是取之于此,其圖案亦正是正陽門的雄姿,副圖是建于明正統四年(1439年)的箭樓。在“前門”加了個“大”字,也許是為了朗朗上口。建國之前的早期煙標中以“大”字為頭的不少,但“大前門”從產生至今,可說是最響亮最成功的牌名了。

“三明治”的由來

“三明治”原來是大不列顛王國的侯爵的封號。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約翰·蒙泰古(1718—1792年),是一個喜愛玩紙牌的貴族老爺,他一天到晚沉湎于紙牌之中,玩得廢寢忘食。但是不吃飯終究是不行的。有一天,到了吃飯時刻,他舍不得放下手上的好牌,就吩咐仆人把餐桌上的肉、香腸和面包片拿來,隨手將肉或香腸放在兩片面包之間,一面吞食,一面玩紙牌。一同玩紙牌的人也陪著一起吃這種新的食品,大家都感到味道不錯,吃起來又方便。以后,這種用兩片面包夾肉或香腸的吃法就流傳開了,并被稱為三明治或夾肉面包。

油條的由來

1142年,南宋宰相秦檜和妻子王氏等人,把民族英雄岳飛殺害在杭州風波亭。消息傳出后,杭州城的老百姓恨不得將這伙賣國賊千刀萬剮。這時,有個在風波亭附近做燒餅和油炸糯米團的攤販,用粉團捏成秦檜、王氏模樣的粉人,并把兩個粉人絞在一起丟進油鍋煎熬,以示對奸賊的無比仇恨。來買點心的老百姓看到這種情景,也都圍上前去動手干了起來,邊做邊喊:“快來油炸檜!快來油炸檜!”這種聲討賣國賊的方式,很快流行到全國各地。這就是油條的由來。

餅干的由來

19世紀中葉,有一艘英國帆船在航行到法國附近的比斯開灣時,忽然狂風大作,帆船因此迷航擱淺,且又被礁石撞了個窟窿,頓時海水灌進。他們爬上孤島,這座島上沒有什么東西可拿來充饑,而船員們饑餓難忍。這時,一個船員想到,帆船里有面粉、砂糖、奶油。于是船員們又劃著小舢板來到帆船上,把被海水浸濕的面粉、砂糖、奶油等運到小島上去。然后,他們就用面粉拌著砂糖、奶油,捏成一個個小面團,再放到火上烤熟了吃。不幾天船員們遇救回國,為了紀念這次遇難,他們用同樣方法烤了許多小餅分給周圍的人們,大家十分喜歡吃。就這樣,以“比斯開”命名的小餅就流傳開了。

餃子的由來

餃子是我國的傳統食品,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最初的餃子叫“餛飩”,后來因為吃的時間一定要在年三十半夜里動筷子,而這個時辰按舊時天干地支計時“交子”。時間一久,取其諧音,人們就把“更歲交子”叫做餃子。清初河北省肅寧縣志記載:“正月初一盛饌共享,各種扁食,名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笨梢?,餃子是借“交子”的諧音而得名。另外,我國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地區一座唐代墓葬中曾發掘出一只木碗,其中盛著的食品和今天我們的餃子的形狀完全相同。說明餃子至少在唐代就已成為我國的傳統食品了。

糕點的由來

我國糕餅源于商周,據傳,當年武王發兵討伐紂王,紂王派聞太師隨軍出征,為了減少埋鍋造飯,縮短進兵時間,聞太師便親自設計了一種用飴糖與炒熟谷粉摻合、粘結起做成的條塊狀糖餅,作為士兵的干糧。此后,民間效仿聞太師制作的糖餅并加以改進,幾進演變,逐步發展為酥皮、包餡、油炸的糕餅。

然而,“點心”一詞的源出,歷來諸說不一。民間傳說:宋代巾幗名將梁紅玉在黃天蕩擊鼓退金兵時,見士兵日夜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甚為感動,于是命令后勤兵烘制各種民間喜愛的糕餅,送往前線,慰勞將士,表示“點點心意”。從此,“點心”一詞便傳下來了。

饅頭的由來

傳說諸葛亮出兵討伐孟獲,他帶領軍隊到達瀘水旁時,只見波濤洶涌,十分險惡。當地的老鄉們說,必須用人頭祭供河神,才能渡過河去,否則將會船翻人淹,沒有一個能活著過河的。這當然是迷信鬼神,嚇唬人的話。但是諸葛亮也不能不入鄉隨俗聽從它,但他又不肯枉害人命。于是他便想出一個代替的辦法,用面粉裹著豬羊肉,做成人頭的樣子,畫上眼睛、鼻子、嘴,假冒人頭去祭供河神。因為瞞住了河神,所以人們當時就叫它“瞞頭”。后來日子久了,人們把“瞞”字改成了“饅”字,饅頭也成為我國傳統的食品了。

皮蛋的由來

相傳明代泰昌年間,江蘇吳江縣有一家小茶館,店主很會做生意,所以買賣興隆。由于人手少,店主在應酬客人時,隨手將泡過的茶葉倒在爐灰中。說來也巧,店主還養了幾只鴨子,愛在爐灰堆中下蛋,主人拾蛋時,難免有遺漏。一次店主人在清除爐灰茶葉渣時,發現了不少鴨蛋,他以為不能吃了。誰知剝開一看,里面黝黑光亮,上面還有白色的花紋,聞一聞,一種特殊香味撲鼻而來;嘗一嘗,嫩滑爽口。這就是最初的皮蛋。后來,經過人們不斷摸索改進,皮蛋的制作工藝日臻完善。

咖啡的由來

咖啡原產于非洲。關于咖啡的由來的傳說很多,最具可信度的,一則是基督教傳說的“牧羊人的故事”,一則是回教徒偏愛的“阿拉伯僧侶”的傳言。

牧羊人的故事是源于黎巴嫩語言學家法斯特·奈洛尼,在1671年寫的《不知睡眠的修道院》中有這么一段記載:公元9世紀時,在埃塞俄比亞的高原上,有個名叫卡爾代的牧羊人,趕著羊到新草原去放牧,突然發現自己的羊群蹦蹦跳跳,又跑又叫,表現得興奮異常,即使入夜也無法睡覺。這可把卡爾代嚇壞了,以為是什么大禍臨頭,于是就跑到阿比西尼亞修道院求救。經過修道院院長和修士的調查后,發現是山羊吃了矮樹叢上的紅色果實,才顯得特別興奮,于是將它采摘回去,煮成湯汁飲用,果然一夜無法入眠。于是院長把這種湯分派給做晚禮拜打瞌睡的僧侶飲用,效果非常好,于是這種提神的藥就被流傳開來。這就是咖啡的前身。

另一種是阿拉伯僧侶的傳言,1587年,回教徒阿布達爾·卡笛寫了一部《咖啡由來》的書,其中記載說在13世紀也門山中,有一個族長叫雪克·歐瑪魯,因犯罪被人從摩卡流放到歐薩布,當時他饑餓疲憊,瀕臨死亡邊緣,忽然有一只鳥以一種悅耳聲音鳴叫著,顯得精強氣壯,它在啄食一種紅色的果實。由于雪克也餓極了,只得把那些果子都摘下來煮成湯吃。豁然發現,那些果子所熬的湯,飄散著迷人的香氣,自己喝完了全部的湯,竟然解除了所有的疲困,精神百倍。于是,他便摘下了好多這種果實,有疾病的就送給他們熬湯吃,最后由于他四處行善救人濟世,故鄉的人便原諒了他的過錯,讓他回到他的故鄉“摩卡”,并推崇他為“圣者”,雪克終生繼續用他神奇的紅豆子濟人行善。

“老婆”的由來

“老婆”這個稱謂,最初的含義是指老年婦人。后來王晉卿詩句有云:“老婆心急頻相勸?!边@一“老婆”是指主持家務的妻子。因此,后來稱呼自己的妻子叫“老婆”。唐寒山詩:“東家一老婆,富來三五年。”宋代吳自牧《夢梁錄》:“更有叫‘時運來時、買莊田、娶老婆’賣卦者?!笨梢?,至遲在宋代以前便有稱妻子為“老婆”。

“太太”的由來

漢哀帝時,“太太”原為尊稱老一輩的王室夫人。到后來,漢室又稱皇太后為皇太太后。太太的稱謂,漢代在貴族婦女中逐漸推廣起來。明代時稱太太要具備這樣的條件:“凡士大夫妻,年來三十即呼太太”,即中丞以上的官職眷屬才配稱太太。清朝的人,則喜歡叫家庭主婦為太太,不過都以婢仆呼女主人的居多。北洋政府和民國時期,太太的稱呼開始泛濫,從大帥到芝麻綠豆官,其眷屬都可相稱太太,官太太、經理太太、校長教授太太,到處都是,不過無形中多少還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知識階層之上。中國對外開放以來,隨著港澳臺和外籍華裔、僑胞的歸鄉入里,“太太”的稱謂同小姐、先生一樣又時髦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仁县| 凤阳县| 玉山县| 德兴市| 略阳县| 定州市| 南京市| 会昌县| 仁怀市| 巧家县| 昌平区| 屏边| 留坝县| 合水县| 纳雍县| 古蔺县| 象州县| 宣恩县| 仁化县| 石首市| 萝北县| 丹凤县| 连平县| 卢湾区| 兴宁市| 杭锦后旗| 高邑县| 鄂尔多斯市| 同德县| 八宿县| 吉隆县| 嘉荫县| 石首市| 长顺县| 赤峰市| 万安县| 望城县| 兴山县| 宜昌市| 秦安县| 西华县|